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学设计详案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学设计详案

来源:九壹网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学设计详案

一、【教材分析】

人教实验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课的第二框题。本框题所在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该问题也是《生活与哲学》整本书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单元中最终是由“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来实现的。

本框题是所在单元的归宿,是对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整体呈现与深华,是如何正确看到我们周围世界问题在世界观上的升华,是单元的最基本的知识目标之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识记真理的含义;理解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发展真理;分析“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二)能力目标: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及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区分真理和谬误,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面临的挫折和困难,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发展真理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并有很强的德育功能)。

难点:真理的客观性(依据:比较抽象,理论层面较高)。 四、【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已学习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内容,基本具备学习本框题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2、能力基础:学生已基本具备自主、互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经验。但即兴探究的能力较差,需要老师的适时启发、引导和点拨。

3、心理基础:学生喜欢热闹,但动机不够明确,不太注重效率,在探究学习中有畏难心理;有的学生还习惯于“等、靠、要”。

4、与课联系:本节课实际上是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再现和深华,因此,完全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在教师的点拨、诱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个人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在力量,来活跃课堂,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但是,本节课的容量偏大,理论性较强,学习中难免会有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经验出发,通过直观有趣的情境设置,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问题探究法: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每一阶段的学习都以问题带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1

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漫画、文字材料、动画等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增强直观感。 六、【课前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收集有关的素材,做好课件;导学案的印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播放视频:《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设疑:伟大的长征是中国党领导人民在探索中国道路的伟大实践中不懈追求和发展中国真理的过程。各位同学,你能用所了解的历史知识来简要说一说,从国民大到红军长征胜利的这段时间,我们党探索中国道路的历程吗? 中国党探索中国道路的这一历程说明了认识论什么道理?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真理是客观的 关于真理的含义

教师首先展示三种关于真理的观点 1、有用的就是真理。

2、圣人之言、领袖之话就是真理。 3、被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 接着提出探究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1)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请举例说明理由。

(2)结合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认识才能被称为真理?

(学生讨论后,由各组推荐代表发表本组意见,共同交流看法。教师给予必要的归纳、引导、评价,并适当补充相关事例,引导学生归纳升级,形成理论观点。)

(为了使同学们真正了解真理的客观性,教师对此给予适当的补充和讲解)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都是客观的,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容;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除了实践,没有其他东西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客观的。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展示文字材料)

2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是几何之父——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275年)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真理。但是,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

19世纪初,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1792——1856)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德国数学家黎曼(1826——1866)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针对上述材料提出探究问题:

1、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以后,欧几里得定理仍然是真理,只不过它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2、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 3、你从这些事例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归纳提升:一种真理并不是适用于任何条件,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一小步,真理就变成了谬误。

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我们应在实践中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3、真理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两者的界限是确定的,不容混淆的;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设疑:认识为什么具有反复性? 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点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教师:在思想的正确指引下,我们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实践证明,思想是指引中国和建设的正确的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真理。

请大家思考:思想在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以后有哪些进一步发展? 思想的进一步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什么呢? 认识具有无限性。

3

设疑:认识为什么具有无限性? (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点评: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信念、勇气、科学的精神、求实的态度。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坚持用教材为主,做到用教材与教教材相结合,对教材的内容做适当的取舍与调整;坚持生活逻辑为主,做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结合,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思路。

真理是的客观

真理与谬误的含义性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性

正确对待真理和谬误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单项选择题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科学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性 2.“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种说法的实质是主张 A.真理都是不确定的 B.真理都是有阶级性的 C.真理都是绝对的 D.真理都是具体的 3.真理是相对性的是指

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定的内容 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错误 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的检验 4.尊重权威,不但等于盲从和迷信权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C.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真理与人的阶级地位毫无关系

5.国际天文合会大会投票通过新的行星定义,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真理是客观的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④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

6.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③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 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这说明 A.真理是可以认识的,必须反对不可知论 B.真理是变化发展的,必须反对形而上学 C.真理是客观的,必须反对唯心主义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必须反对教条主义

8.头孢曲松纳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如果把它和某些药物一起服用,就会导致药效减弱、副作用增强,对人体造成损害。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配伍禁忌。在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曾出现病人服用该药物致死的案例。卫生主管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没有禁止使用这种药物,而是要求在药品使用说明书中写明配伍禁忌的有关情况。对一种药物及其配伍禁忌的认识,体现出认识 ①是一个永远不能达到真理的过程 ②是一个追求终极真理的过程 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④是一个包含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的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次的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程度。”材料主要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D.认识是无限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10.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瞄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

A.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C.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二、简答题

11、辨析: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步,哪怕是向同一个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是永恒的。

5

第六课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参

当堂检测AADAD 课内探究学案

6

7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