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年级需要掌握的20首诗词

来源:九壹网
1.《易水歌》荆轲【战国】

风萧萧兮 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 不复还。 探虎穴兮 入蛟宫, 仰天呼气兮 成白虹。 【注释】

萧萧:指风声。易水:指水名,源出河北省易县,是当时燕国的南界。

【译文】

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 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

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

史书上说,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唱得太悲壮了,以至于听者嗔目,发尽上指。

一段唱毕,只听见荆轲仰头长叹一声,天空中居然出现一道七彩虹。

高渐离趁势变了一个调,乐音显得更为激昂,荆轲继而唱道: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太子丹最后被彻底地感动了,跪在地上向荆轲敬了一杯酒。

2.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译文】

力大能拔山啊,英雄气概谁能比,时运不利,众叛亲离,我的乌骓却紧紧跟随, 良马紧随我心慰虞姬啊,虞姬啊,我把你怎么办呢?

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3.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译文】

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威武平天下,荣归故乡。 怎样得到勇士去守卫国家的边疆啊! 【赏析】

这是一首成功的凯歌,直抒胸臆,雄豪自放。

全诗充满着一种王霸之气,成王者可以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几年兼并战争的胜利, 造就了刘邦的王者气魄,但很难彻底清洗他原本市井流氓的无赖习气,处处表现了他志满意得,狂妄自大的心理特征。

4.《上邪》汉乐府民歌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译文】苍天呀!我要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

(除非)高山失去山峰变成平地,(除非)滔滔江水枯竭, (除非)寒冬里响起雷声阵阵,(除非)六月翻飞白雪,

(除非)天与地合为一线,(直到那天)才敢与你(将此情此意)断绝!

5曹操《短歌行》 【汉末】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意】

在《还珠格格》、《仙剑奇侠传》等多部电视剧中被广泛引用。 原文应为“……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山无陵”意为“高山失去山峰,变成平地”,

在《还珠格格》、琼瑶错把“山无陵”写成“山无棱”。

【译文】

面对美酒伴以高歌,人生短暂岁月几何?

好像晨间的露水一般,过去荒废的日子已经太多,所剩下的已经不多... 听着席上的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只有那美酒名曰“杜康”。 “青青”的是您的衣襟,悠悠的是我的愁心。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轻声吟诵至今。”

“‘呦呦’的是麋鹿在鸣叫,因为取食到了野外的苹草。

正是因为我有高贵的客人,演奏起瑟琴吹奏起笙笛” 明亮得如同天上的月亮,什么时候我才能够摘取? 忧伤正从中而来,连绵不绝从未停止。 越过田间交错的小路,屈就了您前来拜访。 久别重逢长谈畅饮,心中重温着往日的恩情。

月亮皎洁星星稀疏,乌鸦向南飞去。

绕着大树徘徊不止,有哪个枝头是可以依附的呢?

高山从不满足于自己的高大,大海从不满足于自己的深广。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于我!

6.曹植 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把豆渣压干做成

豆豉。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

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简析】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7归园田居.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8.饮酒【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9.杂诗【晋】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译文】

人生在世即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没有着落,没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由于命运变幻莫测,人生飘泊不定,种种遭遇和变故不断地改变着人, 每一个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

既然每个人都已不是最初的自我,那又何必在乎骨肉之亲、血缘之情呢。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既然生命是这么短促,人生是这么不可把握, 社会是这么黑暗,欢乐是这么不易寻得,

那么,对生活中偶尔还能寻得的一点点欢乐,不要错过,要及时抓住它,尽情享受。

10.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

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11. 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末,今日水犹寒。

【译文】

想当年,荆轲和燕太子丹在此诀别,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昔时的侠士已经不在了,然而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12. 偈语 神秀 菩提本非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13.偈语 慧能 身是菩提树, 心是明镜台.

时时常拭免, 不使染尘埃.

【这两首诗的出处】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

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

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

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

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

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14.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能把秋天的树叶吹落,也能把春天的花朵吹开。

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 【赏析】

这是一首状物诗,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兴及对偶等修辞手法,

通过自然之景“叶”“花”“浪”“竹”四种自然界物象在风力作用下的变化,间接地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风的魅力与威力。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风,能吹落晚秋的树叶,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刮过江河时,能卷起漫天狂澜,掀起千尺巨浪; 风,经过竹林时,可把修直挺拔的万竿翠竹吹得倾斜披靡。

15.《滕王阁诗》【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者,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巍峨的滕王阁高高耸立在赣江之畔,

消逝了,佩玉鸾铃的交响,停歇了,灯红酒绿的豪华歌舞。 朝霞映照,雕梁画栋间飞舞着南浦的彩云,

暮色苍茫,彩色珠帘席卷起西山的风雨。

天上漂浮着几片悠闲的云,云影映照潭水,日子悠悠, 时光流逝,时序变迁,经历了几度春秋。

高阁中的滕王现在何处?那栏杆外的长江,平白无故地日夜奔流。

1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

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

(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多情的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佩巾。

17.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译文】

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淡,一座孤单的城镇遥望着玉门关。 历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铁铠甲,不攻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 战争的烽火逼近了京城,胸中的波涛已难以平静。

军令颁发将帅奉命出征,铁骑滚滚包围了敌方龙城。

大雪使军旗上的绘画模糊不清,呼啸的寒风杂伴着战鼓之声。

宁愿做一名卒长去冲锋陷阵,也胜过我这样的一个书生。

19.《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韵译】: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20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夜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

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 多情的人怨恨夜太长了,在经过整整一夜后,思念之情变得更加强烈。

熄灭了蜡烛,更觉得月色皎洁可爱,

披衣走到屋外长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润的凉意。

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

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人好好地相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