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概要说明 1∶500 1∶1000 规定了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的技术要求、成果质量1 GB/T 6962—2005 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的检查方法及航摄器材和航摄成果的保管要求。 1∶500 1∶1000 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1000、1∶20002 GB/T 7930—2008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1∶500 1∶1000 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1 000、1∶20003 GB/T 7931—2008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 1∶25000 1∶50000 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1∶50000、1∶4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GB/T 12340—2008 100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范 1∶25000 1∶50000 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1∶50000、1∶5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GB/T 12341—2008 100000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 范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 第1部GB/T 12343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6 分: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GB/T 12343.1―2008 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图编绘规范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 第2部GB/T 12343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250000地形图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7 GB/T 12343.2―2008 分:1∶2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 第3部GB/T 12343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500000、1∶1000000地形图的基本要8 分:1∶500000 1∶1000000地形图编绘GB/T 12343.3―2009 求、技术方法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规范 规定了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5 mm+1×10-6D)、测程不短于15 km的光9 远程光电测距规范 GB 12526—1990 电测距仪进行国家一、二等大地控制网中边长测量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仪器的检验项目。 10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11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12 近景摄影测量规范 13 坐标展点仪 14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1∶5000 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15 外业规范 16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1∶5000 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17 内业规范 18 立体坐标量测仪 19 光电测距仪 20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更新规范 21 地图印刷规范 22 测绘基本术语 1∶500 1∶1000 23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 GB 127—2006 规定了在全国建立一、二等水准网的布设原则、施测方法和精度指标。 GB/T 128—2009 规定了建立三、四等水准网的布设原则、施测方法、精度指标和技术要求。 规定了模拟法和解析法近景摄影测量的精度要求、成果规格,及图像数据GB/T 12979—2008 获取和处理的方法。 规定了平台式直角坐标展点仪的分类、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GB/T 13605—1992 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 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用以标识数字形式的基础地理信息GB/T 13923—2006 要素类型。 规定了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0、1∶10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GB/T 13977—1992 及外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GB/T 139—1992 规定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编号及编号应用的公式。 规定了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0、1∶10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GB/T 13990—1992 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规定了立体坐标量测仪的分级、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GB/T 13991—1992 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规定了相位式和脉冲式光电测距仪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GB/T 14267—2009 验规则,仪器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的方法。 规定了1∶500、1∶1000、1∶2000、1∶5000、1∶10000、1∶25000、1∶GB/T 14268—2008 50000、1∶100000、1∶250000、1∶500000、1∶1000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更新的原则、方法以及精度要求。 规定了地图印刷的基本原则、印刷原图接收和检查要求、工艺设计的要求GB/T 14511—2008 以及印前、印刷、印后加工各工序的作业规范和质量要求。 GB/T 14911—2008 规定了测绘领域基础的和共用的科学技术术语及其定义。 规定了采用外业数字测图的方法测绘 GB/T 14912—2005 1∶500、1∶1000、1∶2000数字地形图的技术规程和精度要求。 24 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 25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 1∶5000 1∶10000 26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1∶500 1∶1000 27 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28 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29 比长基线测量规范 30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1∶500 1∶1000 31 1∶2000 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 32 地图学术语 1∶25000 1∶50000 33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34 摄影测量数字测图记录格式 35 大地测量术语 36 1∶500 1∶1000 GB/T 14950—2009 规定了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术语及其定义,并附有英文索引和中文索引。 规定了精密工程测量及其控制网的布设原则、等级、作业要求和数据处理GB/T 15314—1994 方法。 规定了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胶片GB/T 15661—2008 航空摄影的技术要求、成果质量的检查方法及航摄器材和航摄成果的保管要求。 GB/T 15967—2008 规定了用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进行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测图作业的基本要求和成果精度要求。 规定了1∶100000、1∶250000、1∶500000、1∶1000000遥感影像平面图的规格、精度及制作的基本要求。 规定了比长基线的精度、设计要求、测量成果以及基线选择、地面标石和观测墩规格和埋设方法。 规定了利用测程为15 km以内的光电测距仪(包括全站仪)进行中、短程距离测量的等级和精度要求、技术方法、工作流程和距离计算方法。 规定了用平板仪测量方法测绘1∶500、1∶1000、 1∶2000 地形图的精度、规格和作业的基本要求。 规定了地图学的基础理论与地图制作技术的术语及其定义。 规定了用航测方法测制1∶25000、1∶50000、 1∶100000地形图数字化测图作业的基本要求、精度和规格。 GB/T 15968—2008 GB/T 167—1997 GB/T 16818—2008 GB/T 16819—1997 GB/T 16820—2009 GB/T 17157—1997 GB/T 17158—2008 规定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测图的记录格式。 规定了大地测量学科术语及其定义,并附有汉语拼音索引和英文对应词索GB/T 17159—2009 引。 GB/T 17160—2008 规定了以1∶500、1∶1000、1∶2000地形图为信息源,采用地形图扫描数字化手段获取地形图数据的方法和要求。 规定了数字地形图产品的分类、构成、产品标识、内容结构、数据质量等37 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 GB/T 17278—2009 方面的基本要求。 38 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 GB/T 17796—2009 规定了省级和省级以下行政区域陆地边界界线测绘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规定了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技术接口设计的要求以及技术实施的方法39 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技术规程 GB/T 17797—1999 和步骤。 40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7798—2007 规定了矢量和栅格空间数据的交换格式。 41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 GB/T 17941—2008 规定了数字测绘成果的质量元素及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42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GB/T 17942—2000 规定了三角测量的布设原则、基本精度指标与主要技术要求。 规定了在陆地上测定天文经度、天文纬度和天文方位角的施测原则、测定43 大地天文测量规范 GB/T 17943—2000 方法和精度要求等。 44 加密重力测量规范 GB/T 17944—2000 规定了在陆地上进行重力测量的布测原则、精度要求、施测方法等。 规定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静态测量技术,建立GPS控制网的布设原45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9 则、测量方法、精度指标和技术要求。 46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18316—2008 规定了数字测绘成果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的要求、内容和方法。 47 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 GB/T 18317—2009 规定了专题地图信息的分类与代码。 48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 GB/T 18578—2008 规定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 GB/T 19710—2005/ISO 49 地理信息 元数据 19115:2003,MOD GB/T 19711—2005/ISO 50 导航地理数据模型与交换格式 14825:2004,MOD 本标准规定了公开版地图质量评定的基本要求、方法、差错分类和质量分51 公开版地图质量评定标准 GB/T 19996—2005 级评定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国家重力控制点(网)的布设原则、施测方法、测量精52 国家重力控制测量规范 GB/T 20256—2006 度、数据处理、质量管理、成果资料上交等内容。 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规定了1∶500、1∶1000、1∶2000地形图上表示的各种自然和人工地物、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3 GB/T 20257.1—2007 地貌要素的符号和注记的等级、规格和颜色标准、图幅整饰规格,以及使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用这些符号的原则、要求和基本方法。 规定了1:5000、1:10000地形图上表示的各种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和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2部分:54 GB/T 20257.2―2006 记的等级、规格和颜色标准、图幅整饰规格,以及使用这些符号的原则、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 要求和基本方法。 规定了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上表示的各种地物、地貌要素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3部分:55 GB/T 20257.3―2006 的符号和注记的等级、规格和颜色标准、图幅整饰规格,以及使用这些符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图式 号的原则、要求和基本方法。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4部分:规定了1:250000、1:500000、1:1000000地形图上表示的各种地物、地貌56 1:250000 1:500000 1:1000000地形图图GB/T 20257.4―2007 要素的符号和注记的等级、规格和颜色标准、图幅整饰规格,以及使用这式 些符号的原则、要求和基本方法。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1部分: 1:500 本部分规定了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的内容57 GB/T 20258.1―2007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结构与要素的描述。 典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2部分: 本部分规定了1:5000、1:1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的内容结构与58 1:5000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GB/T 20258.2―2006 要素的描述。 字典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3部分: 本部分规定了1:25000、1:50000、1:10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的59 1:25000 1:50000 1:100000基础地理信GB/T 20258.3―2006 内容结构与要素的描述。 息要素数据字典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4部分: 本部分规定了1:250000、1:500000、1:100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60 1:250000 1:500000 1:1000000基础地理GB/T 20258.4―2007 典的内容结构与要素的描述。 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61 导航电子地图安全处理技术基本要求 GB 20263―2006 本标准规定了公开出版、销售、传播、展示和使用的导航电子地图在数据采集、制作和表达过程中,空间位置技术处理的要求,以及不得采集和表达的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导航电子地图产品的基本内容和质量要求,定义了道路功能62 车载导航电子地图产品规范 GB/T 20267―2006 等级及颜色表示、背景信息的样式、图式符号及地址编码规则等。 本标准规定了车载导航地理数据的基本内容、数据采集处理的技术要求和63 车载导航地理数据采集处理技术规程 GB/T 20268―2006 流程、主要要素的采集处理方法、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及成果整理归档要求。 本标准从数学基础、数据内容、生产过程和数据认定4个方面规定了基础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 GB 21139―2007 地理信息标准数据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的生产、认定和使用。 本标准规定了确定和评价数字地理数据集质量的主要程序,与GB/T 21337―2008定义的数据质量基本元素一致。本标准确立了评价和记录数据65 地理信息 质量评价过程 GB/T 21336―2008 集质量结果的内容框架,以作为数据质量元数据的一部分,或作为质量评价报告的内容。 本标准确定了描述地理数据质量的基本元素,规定了质量信息报告的组成66 地理信息 质量原则 GB/T 21337―2008 部分及组织数据质量信息的方法。 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及数据库系统设计、建67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GB/T 21740―2008 设、集成、安全保障与运行维护的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建立与维持大地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重力控制网,确定似68 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 GB 22021―2008 大地水准面的基本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以实现全国陆海统一的大地基准、高程基准以及与其相应的深度基准、重力基准。 本标准定义了描述地理信息时间特性的概念。本标准以现有的时间信息交GB/T 22022―2008/ISO 换的信息技术标准为依据,提供用于定义时间要素属性、要素操作、要素69 地理信息 时间模式 19108:2002 关联和定义地理信息时间特性的元数据的基础。本标准主要考虑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来的地理信息时间特性,它强调有效时间,而不是事务处理时间。 70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空中三角测量规范 GB/T 23236―2009 规定了航空数字摄影测量中空中三角测量的作业流程、技术要求。 71 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GB/T 23705―2009 规定了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及标志物的编码规则与地理位置表示方法。 GB/T 23706―2009/ISO 本标准定义了GB/T 23707―2009的一个核心专用标准。本标准依据ISO 72 地理信息 核心空间模式 19137:2007 19106规定了有效创建应用模式所必需的几何要素的一个最小集合。 本标准定义了用于描述地理要素的空间特征的概念模式和基于这些模式的GB/T 23707―2009/ISO 一组空间操作。它处理3维以内的矢量几何与拓扑,为位于最多3个轴的73 地理信息 空间模式 19107:2003 空间坐标中的不超过3个拓扑维的空间对象(几何的与拓扑的)的地理信息的存取、查询、管理、处理和数据交换定义标准的空间操作。 本标准定义XML模式(Schema)语法、机制和约定: 1)提供用于描述地理空间应用模式的开放的、与商家无关的框架,用于以XML形式传输和存储地理信息; GB/T 23708―2009/ISO 2)允许专用标准支持具有GML框架描述能力的适当子集; 74 地理信息 地理标记语言(GML) 19136:2007 3)支持特定领域和信息团体的地理空间应用模式的描述; 4)可创建并维护链接的地理应用模式和数据集; 5)支持应用模式和数据集的存储和传输; 6)提高共享地理信息应用模式和它们所描述的信息的组织能力。 规定了我国国家、省级和城市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精度、布测原则、75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 GB/T 23709―2009 数据处理、精度检查等内容。 76 公共地理信息通用地图符号 GB/T 24354―2009 规定了公共地理信息通用地图符号的基本内容、符号样式及使用方法。 该标准等同采用ISO 19117:2005(E)《地理信息 图示表达》(Geographic information-Portrayal)。该标准是一个抽象标准,并不直接用于实现。77 地理信息 图示表达 GB/T 24355-2009 标准详细介绍了地理数据集图示表达的机制,并为应用开发者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利用该机制进行要素实例图示表达的指南。 该标准主要根据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我国目前的测绘成果的生产技78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24356-2009 术水平、质量控制水平、检查与验收的现实状况制定。标准着重考虑测绘成果的检查验收需求。标准发布实施后,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编码规则 79 地理信息 元数据 XML模式实现 GB/Z 24357-2009 80 地理信息 数据产品规范 GB/T 25528-2010 81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 GB/T 25529-2010 82 地理信息 服务 GB/T 25530-2010 83 地理信息 万维网地图服务接口 GB/T 25597-2010 规定》与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废止。 该指导性技术文件修改采用ISO/TS 19139:2007《地理信息 元数据 XML模式实现》,旨在提供通用元数据的实现规则,在需要引用其他地理信息国家标准的地方也一并考虑。利用ISO 19118中定义的编码规则,规定如何从GB/T 19710中的UML模型得出XML模式的技术细节。 该标准等同采用了国际标准ISO 19131:2007 《Geographic information-Data product specifications》。该标准定义和描述了数据产品规范的通用结构和内容;规定了数据产品规范的要求;详细阐述了规范范围、数据产品标识、数据内容和结构、参照系、数据质量、数据获取、数据维护、图示表达、数据产品交付、其他信息及元数据等方面的内容;用于指导数据产品规范的编制。 该标准规定了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以及地理要素类的高位分类与代码。该标准可支持建立区域综合性地理信息系统的要素目录,用以实现不同专业地理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组织、建库、存储以及保证数据交换的一致性。该标准适用于对多源地理信息进行统一分类组织和编码。 该标准等同采用了国际标准ISO 19119:2005《Geographic information - Services》。该标准标识和定义了用于地理信息服务接口的体系结构模式,并定义了该体系结构模式与开放式系统环境(OSE)模型之间的关系,描述了如何创建与平台无关的服务规范,以及如何派生出和该规范一致的平台相关的服务规范。 该标准修改采用了国际标准ISO 19128:2005(E)《Geographic information-Web map server interface》。该标准规范了基于地理信息动态生成具有空间参照的地图的服务行为,规定了从服务器获取地图所需要进行的各种操作,包括获取地图的描述信息、获取地图以及查询地图上要素信息等操作。该标准适用于获取图片格式的地图数据,但不适于获取矢量格式的地理要素数据以及影像和DEM等覆盖数据。 84 地理信息 目录服务规范 GB/Z 25598-2010 85 地理信息 注册服务规范 GB/Z 25599-2010 该标准规定了地理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技术实现要求,适用于规划和建立地理信息目录服务系统。地理信息目录服务包含公共接口、发现接口和管理接口等三类主要接口,以整合分布在各地和各种系统的共享地理信息资源,并形成完整的地理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为共享地理信息的利用和交换建立良好的基础。 该标准给出了地理信息注册服务的模型和基于目录服务的参考实现。地理信息注册服务用于各种地理信息服务资源的注册,再通过资源发布、发现以及访问机制,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使对地理信息有需求的用户可以检索到各种相关服务资源,可以访问和集成这些已注册的各种信息资源,形成面向各种专题的具体应用,促进服务资源的多方使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