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7月 第5卷/第20期Vol.5, No.20 July. 2018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Gener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
127
浅谈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杨文章,张 瑜,杨 帆,张发余,李 静
(山东医药技师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摘要】目前,我国已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这是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的一个长期和复杂的问题,也是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的关键问题。为了更好的掌握和解决这个问题,提高人口生存、生活质量,实现我国人口发展战略,我们对医养结合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浅谈了医养结合发展的背景、存在问题和对策,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医养结合;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8.20.127.02
1 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背景
椐有关报道,200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超过人口总数的10%,已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5年11月18日,转发了卫计委、民政部等16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全面部署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要。2016年全国上,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指出:“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由此可见,推进医养结合,已经成为党和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民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作支撑,医养结合缺乏动力,医院就会不积极、医生就会不愿去,使得医养结合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状态。
(3)医养结合机构严重不足,医养护理队伍人才短缺
医养结合机构严重不足,医养护理队伍人才短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医疗机构方面,不立医院还是民办医院,大部分都没有专门针对老年人进行长期护理的科室,服务功能单一,只能以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为主,还不能为患慢性病、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医疗康复护理服务;二是全科医生、专业护理人员较少,存在着队伍力量不足、素质整体不高等问题,大部分医护人员也仅懂得简单的医学常识,除给老人们量血压,发个感冒药,其他均需转送医院治疗。
2 推进医养结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来看,党和高度重视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全国各地也都进行了医养结合各方面的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由于我国医养结合起步较晚,各类配套不尽完善,医养结合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现简述如下:
(1)医养结合规划不够统一,工作推进机制不够完善
医养结合规划不够统一,工作推进机制不够完善。各部门孤军作战,职能、责任不清,出台的措施各成体系。例如:卫生部门的社区医疗卫生、民政部门的居家养老服务、残联部门的社区康复、门的养老保障等,均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这种碎片化、资源、信息分散化的状况,使得推动医养结合缺少整体合力,更谈不上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因此,推进医养结合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2)医养激励机制不健全,医养结合缺乏激励动力由于医养结合激励机制不健全,加之医养结合机构投入和运作费用较高,利润较低,回报周期较长,且面临融资成本高、融资难度大的困难,导致公立医院对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还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持观望态度,很难下决心进入此领域,民营资本也不愿投入民营养老机构等现象。因此,如果没有相应的医养结合激励机制
3 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思考和对策
(1)转变医养结合思路,创新医养结合机制
医养结合是传统养老理念的重大转变,并不是医和养的简单叠加,而是医和养的有效衔接和有机融合,它涉及到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和公共医疗服务体系的调整与完善,必须转变医养结合思路,创新医养结合机制,加强规划引导和扶持,制定切实可行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规划,将医养结合纳入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总体规划,把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与深化医改和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统一部署。
(2)整合医养结合资源,提升医养结合水平
目前,大型综合医院床位紧张,而乡镇、社区卫生院忙闲不均,一些厂矿医院、民营医疗机构因服务对象减少导致医疗资源闲置,可探索出台鼓励,将现有过剩的医疗资源整合,将医院空置资源引入养老服务,发挥资源共享和专业人才优势。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养老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运行效益,而且可以提升医养机构的档次和水平,提高广大老年人群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压力,对于人口发展战略和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3)培养医养专业人才,为医养结合提供支撑部门制定出台优惠,加大对现有从事医养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开展免费培训等形式,
(下转132页)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132
Gener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8 年7月 第5卷/第20期Vol.5, No.20 July. 2018
进行处理。测量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x±s),并使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进行表示,并用x2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所有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后得到,实验组患者对咯血的认知、咯血时配合抢救的情况、患者的窒息发生率、再次咯血率、住院时间等有关因素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方式存在许多的缺点。高级护士通过全程护理对结核病的参与,提高了患者的意识和能力[3]。
本次研究的结果发现,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制度,对患者的饮食和进行生理和心理进行护理,可以明显的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同时使得患者对该疾病的了解更加全面。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实施了常规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取全程护理模式。结果表示实验组的临床显著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为肺结核并咯血患者提供全程护理,可以明显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的产生,提升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3 讨 论
肺结核并咯血患者经常会出现贫血症,特别是大量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出血性休克和呼吸不通畅等并发症的产生导致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给患者的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产生影响,并且还会对患者家属的生活造成不好的影响。肺结核咳血病治疗过程相对较长,也不容易对其进行治疗,而且该病还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所以导致,对该病采取的探究主要是对其治疗方式的研究中,造成了全程护理的作用被忽视。造成当前该病的
参考文献
[1] 陈梅英.循证护理在肺结核伴咯血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
学杂志.2015(01):109-110.
[2] 刘 莉.全程护理对肺结核并咯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5(4):2188-2190.
[3] 刘丽珠,付 文.肺结核患者咯血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
摘.2015(17):330-331.
本文编辑:赵小龙
(上接127页)
提升专业化水平,同时鼓励、吸引大中专院校和护理专业毕业生到医养服务机构和社区从事医养服务工作,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光荣感和成就感,让优秀的医养服务人才进得来、留得住,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医养服务业的人才的专业和知识结构,为医养结合提供支撑,为医养结合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 讨 论
随着科技信息化水平的发展,智能化、信息化的利用,“互联网”+“医养结合”,是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和
提高医养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建议有关部门推动“互联网”与医养发展结合,并整合民政、卫生、人社等部门资源优势,建设医养结合发展服务信息平台,并纳入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统筹考虑,打造智慧型居家医养结合新模式,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针对性,为医养结合人群提供包括远程医疗、健康管理、医疗康复、紧急救助及生活服务为一体的一条龙式的居家服务新模式,加快推进医养结合的发展,为实现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编辑:李 豆
(上接130页)
如遇突发情况更应保持镇定,不慌不乱,思路清晰,全力配合术者进行处理。术后总结经验,扬长避短,才能把工作做得更细更美。
参考文献
[1] 徐美东,马丽黎.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
张出血[J].中国临床医学,2010(2):199-200.
[2] 祁祖慧.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治疗配合及护理体会[J].医
药前沿,2014,22(4):318-319.
[3] 刘 巍,殷积美,王晓芬.改良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
脉曲张的护理配合[J].护理学杂志,2010,25(1):32-33.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