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习题2及答案
52、当变量数列中各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C)(单选题)
A、该数列众数等于中位数, B、该数列众数等于均值, C、该数列无众数, D、该众数等于最大的数值。
57、变量数列中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称为 频数 ,各组单位数占单位总数的比重称 频率 。 58、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 标志值 和 次数 两大因素的影响。 59、结构相对指标是 各组(或部分) 与 总量(总体总量) 之比。
60、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 61、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B)。(单选题)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62、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C)(单选题)
A、中位数, B、众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63、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BC)(多选题)
A、算术平均法;B、几何平均法,C、方程式法;D、调和平均法,E、加权平均法。 、统计分组的作用是(ACE)(多选题)
A、划分社会经济类型, B、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C、研究同质总体的结构, D、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E、分析被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65、若不断重复某次调查,每次向随机抽取的100人提出同一个问题,则每次都能得到一个回答“是”的人数百分数,这若干百分数的分布称为:(D)(单选题)
A、总体平均数的次数分布, B、样本平均的抽样分布, C、总体成数的次数分布, D、样本成数的抽样分布。 66、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测量值中,最常用的是(B)(单选题)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67、将报告期两个城市物业管理费用的物价水平进行综合对比,属于(D)(单选题) A、强度相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结构影响指数, D、静态指数。
68、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 69、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 70、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3%、2%、7%和5%,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技术方法为3%×2%×7%×5%—100%。(×)
71、动态数列分析中,反映现象速度变化的指标有(BDE). (多选题) A.发展水平; B.发展速度; C.平均发展水平; D.平均发展速度 E.增长量及平均增长量
72、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 √ ) 73、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其表现形式只能是绝对数。(×) 74、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因此增长量不能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速度。( × ) 75、质量指标都是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 √ )
76、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 ) 77、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有哪些不同特点?(简答题) 78、在工业普查中,( BCE )(多选题)
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个企业是总体单位 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D、企业设备台数是连续变量
1
E、企业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
79、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的应用意义。( √ )
80、按照计划规定,工业总产值与上年对比需增长30%,实际却比计划少完成了10%,同上年相比,今年产值的实际增长率为(D)。(单选题)
A、60% B、120% C、40% D、17%
81、已知某企业总产值2001年比1998年增长187.5%,2000年比1998年增长150%,则2001年比2000
年增长(D )。(单选题)
A、37.5% B、125% C、115% D、15% 82.时间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数值( D )(单选题)
A、只能是绝对数 B、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 D、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83.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D )。(单选题) A、某厂各年工业产值 B、某厂各年劳动生产率
C、某厂各年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的比重;D、某厂各年年初职工人数 84.下列指标属于动态相对指标的有( BD )。(多选题) A、1981年到1990年我国人口平均增长1.48% B、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980年的236.3%
C、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28.4%、44.3%、27.3% D、1990年国民收入为1952年的23.2% 85、抽样误差是指( C )。(单选题)
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C、随机的代表性误差 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86、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 C )。 A、微弱相关关系 B、显著相关关系 C、完全相关关系 D、没有相关关系 87、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 BC )。(单选题)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平均指数 D、定基指数 E、环比指数
88.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 B ). A.不相关 B.负相关 C.正相关 D.复相关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价格综合指数,需要采用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 ) 90、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 )。(单选题)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91、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的应用意义。( √ ) 92、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 ABCD )。(多选题)
A、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B、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 C、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D、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E、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属性
93.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C )(单选题)
A、0r1 B、1﹤r﹤1 C、1r1 D、1r0 94.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A )(单选题)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95、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 D )(单选题)
2
A、都是随机变量; B、关系是对等的;
C、都是给定的量; D、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 96.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有( ABE )(多选题) A、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
B、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 C、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
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 E、总生产费用随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97.编制综合指数的原则是( AD )(多选题)
A、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B、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C、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D、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98.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 )
99.在抽样推断中,全及指标值是确定的、唯一的,而样本指标值是一个随机变量。(√) 100.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BC )。(多选题) A、劳动生产率指数 B、产量总指数
C、销售量总指数 D、价格总指数 E、单位成本指数 101.若两变量完全相关,则估计标准误( A )。(单选题) A、为0 B、为1 C、为–1 D、为无穷大
《统计学原理》答案
52、(C);57、 频数 , 频率 。58、 标志值 次数 59、 各组(或部分) 总量(总体总量) ;60、(× );61、(B)。 62、(C);63、(BC);、(ACE);65、(D);66、(B);67、(D);68、(√ );69、(√ ) 70、(×);71、 (BDE). ;72、 ( √ ) ;73、(×);74、( × );75、( √ ) 76、( × );77、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有哪些不同特点?(简答题);78、( BCE ) 79、( √ );80、(D)。81、(D )。82.( D );83.( D )。84.( BD )。 85、( C )。86、( C )。87、( BC )。88. ( B ).. ( × );90、( A )。 91、( √ )92、( ABCD )。93.( C )94.( A )95、( D )96.( ABE ) 97.( AD )98.( × )99.(√)100.( BC )。101.( A )。
计算题:
1.某市1999年零售香烟摊点调查资料如下表所示,试计算该零售香烟摊点的月平均数。
调查时间 1998年末 1999年 3月1日 摊点个数(个) 444 488 解: 该零售香烟摊点的月平均数为 444488488502502554554512)2()3()4()32222x
2343932+1485+2112+1599 =510.67(个)12(
3
6月1日 502 10月1日 554 12月31日 512 2、某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NP)在1988-19年平均每年递增15%,1990-1992年平均每年递增12%,1993-1997年平均每年递增9%,试计算:
1)该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这十年间的总发展速度及平均增长速度
2)若1997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500亿元,以后每年增长8%,到2000年可达到多少亿元? 解:(1)该地区GNP在这十年间的总发展速度为
235
115%×112%×109%=285.88% 平均增长速度为
10115%2112%3109%5110285.88%11.08%
(2)2000年的GNP为
13
500(1+8%)=1359.81(亿元)
3、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基期和报告期的产量、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产品 产量(件) 基期q0 甲 乙 1000 3000 报告期q1 1100 4000 单位成本(元/件) 基期p0 10 8 报告期p1 12 7 试求(1)产量总指数、单位成本总指数; (2)总成本指数及成本变动总额。(15分) 解:(1)产量总指数为
pqpq00101011008400043000126.47%
1010008300034000单位成本总指数
pqpq11011211007400013200280004120095.81%
101100840004300043000(2)总成本指数=产量总指数*单位成本总指数
=126.47%*95.81%=121.17% (或者总成本指数=
pqpq011041200121.17%)
34000成本变动总额
pqpq110041200340007200
2003 472a1 2004 516a2 2005 584a3 2006 618a4 4.某地区历年粮食产量如下: 年份 粮食产量(万斤) 2002 434a0 要求:(1)试计算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及年平均增长量。
(2)如果从2006年起该地区的粮食生产以10%的增长速度发展,预计到2010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
解: (1)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
ai ai1 4
a1472108.76%a2516a0434109.32%
a1472a3584a618113.18% 4105.82% a2516a3584年平均增长量=
累计增长量a4a061843418446
累计增长个数444(2)如果从2006年起该地区的粮食生产以10%的增长速度发展
x110%110%1.1
预计到2010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
4a8a4x6181.146181.41904.8138(万斤)
5、计算题
1. 2008年某月份甲、乙两市场某商品价格和销售量、销售额资料如下: 品种 甲 乙 丙 合计 价格(元/件) 105 120 137 —— 甲市场销售量 700 900 1100 2700 乙市场销售额(元) 126000 96000 95900 317900 试分别计算该商品在两个市场上的平均价格. 解:甲市场的平均价格为:
xfxfMxMx105700120900137110073500108000150700332200123.04乙市
700900110027002700场的平均价格为
1260009600095900317900317900117.74
1260009600095900120080070027001051201372、对一批成品按重复抽样方法抽取100件,其中废品4件,当概率为95.45%时,可否认为这批产品的废品率
不超过6%?
n100,n14n144%n100p(1p)4%96%p1.96%n100解: pZp21.96%3.92%
ppp4%3.92%0.08%pp4%3.92%7.92%0.08%P7.92%
5
不能认为这批产品的废品率不超过6%
6、某集团公司销售的三种商品的销售额及价格提高幅度资料如下: 商品 单位 商品销售额(万元) 种类 基期p0q0 报告期p1q1 甲 乙 丙 条 件 块 10 15 20 11 13 22 价格提高% 个体价格指数K(%) 2 102 5 105 0 100 试求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额总指数。(15分) 解:价格总指数:
pqpqK111111132246101.86%
11132210.7812.382245.161.021.051.00销售额总指数:
pqpq011046102.22%
1015204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