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盐城市201 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地理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18小题,每题2分,共36分)。
右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W,40°30′S)拍摄的景观图片,据此完成1—3题。 1.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 A.1月1日 B.4月1日 C.7月1日 D.10月1日 2.此时,太阳位于拍摄者的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3.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读某区域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落差为60米。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P地等高线的数值为
A.500米 B.400米 C.300米 D.200米
5.图中观景台与山峰的高差最有可能为 A.310米 B.330米
C.340米 D.390米
读某地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6--7题。 6.该地区地质历史上内力作用的先后顺序为 ①水平挤压运动 ②水平扩张运动 ③岩浆活动 ④变质作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⑨ C.①③④② D.②④③①
7.经测定,石灰岩是该地区最古老的岩石,则图中的地质构造最有可能为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 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据此完成8—9题。 8.与乙地相比较,图中甲地的大气状况是 A.气温低
B.盛行下沉气流 C.多阴雨天气
D.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向内辐合
9.甲地,图示季节
A.达一年中气温最高值 B.牧民忙于剪羊毛 C.达一年中降水最大值 D.农民忙于收割水稻
读我国部分城市位置图及七月平均气象资料表,完成10—12题。
气温城市 甲 乙 丙 丁
10.表中气象资料与图中城市搭配最为合理的是
A.①——丁 B.②——丙 C.③——乙 D.④——甲 11.④城市出现这种气温状况的原因是
A.准静止锋控制 B.暖锋控制 C.副高控制 D.台风影响 12.丁城市7月平均日较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白昼长 B.地势高 C.气压高 D.天气晴朗
阅读不同社会阶段资源利用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智力资源、矿产资源、空间资源(主 要指区位条件)。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中数字与资源类型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A.①智力资源 ②矿产资源 B.①空间资源 ③矿产资源 C.②空间资源 ⑨智力资源
D.②矿产资源 ③智力资源
14.工业文明阶段,曲线①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 B.资源种类增多,利用率提高 C.区位条件增多,影响程度增大
D.劳动力数量增多,素质提高
下列地图是为研究某城市功能区而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15—16题。
7月日平均 最高气温(℃) 29 34 31 39 7月日平均 最低气温(℃) 22 25 26 21
15.图中M地最适宜布局
A.银行 B.学校 C.工厂 D.居民住宅 16.图中数字信息可以服务的对象最合适的是
A.旅游部门 B.住房建设部门 C.消防部门 D.民政部门 读某大城市居民出行时间分布比例变化图,完成17—18题。
17.人员出行与图中曲线最相符的城市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旅游区 18.与2000年相比,2012年甲时段出行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人口增加 B.道路系统落后
C.出行方式改变 D.出行距离增加
(二)、双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二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读某地区运渠分布图,回答19--20题。 19.图示区域最可能位于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太湖平原 D.珠江三角洲
20.图中民居分布的特点是 A.分散为主 B.集中为主 C.近运渠
D.近人行道
下图是某城市开发区不同阶段企业布局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21—22题。
21.I阶段,各企业集聚于该开发区的主要原因是 A.近原料、燃料地 B.共用基础设施
C.共享廉价劳动力 D.相互协作和竞争
22.II阶段,该开发区兴办了许多新厂,吸引新厂布局的有利因素是 A.人才素质高 B.劳动力廉价C.优惠 D.原材料丰富 读我国某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23--24题。
23.图中反映出该城市 A.人口老龄化严重 B.人口素质低 C.劳动力不足
D.外来人口数量多
24.解决该市人口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A.严格执行计划生育 B.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C.严格外来务工人员进城 D.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面
综合发展指数是对某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科技等方面测量的综合性指数,数值越高,发展水平越好。读我国2000年及2008年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图,完成25--26题。
25.八年来,中部地带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变化不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鄂 B.湘 C.冀 D.晋
26.促进内蒙古农村综合发展指数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粮食生产大幅增加 B.城乡一体化发展成绩突出 C.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D.农业优惠积极扶持
第二卷(综合题,共60分)
27.读非洲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十分丰富的原因是: (4分)
①地: ▲ ;②地: ▲ 。
(2)①③两地纬度相当,但③地年降水量较少, 其主要原因是 ▲ 。④地处于沿海,年降水量小于内陆,其主要原因是 ▲ 。 (4分)
(3)⑤⑥两地相比,年降水量相近,成因不同:
⑤地 ▲ ;⑥地 ▲ 。(4分)
28.安徽省临泉官乡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探索出了“林—草—牧—菌—沼—肥”的生产模式,为新农村建设探索出新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地图,回答问题。(12分)
(1)据图分析,该乡的气候类型为 ▲ ,其形成原因是 ▲ 。(2分) (2)图中,P、M两地的温差范围是 ▲ 。(2分)
(3)长官乡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 。简述该生产模式的优点。(4分) (4)简述长官乡发展牧牛业的有利条件。(2分)
(5)据图简述长官乡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2分)
29.读东部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简述图中水电站布局的有利条件。(3分)
(2)甲市A、B、C、D四地中,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 ,说明理由。(3分) (3)据图分析,甲、乙两城市受洪水威胁更大的是 ▲ ,说明理由。(3分) (4)为防治洪涝灾害,该区域采取了哪些工程措施?(3分) 30.读印度、巴西两国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由图可知,两国地形的共同特征是 ▲ 和 ▲ 。(2分) (2)巴西北部城镇较少,东南部城镇较多,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4分)
(3)印度、巴西钢铁工业较为发达。简要叙述其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4分) (4)中印经济互补性强。目前,我国每年需从印度进口棉花。据图分析印度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2分)
31.亿利集团在库布齐沙漠的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中创建了独特的“库布齐模式”,获得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奖。阅读下列地图,回答问题。(12分)
(1)据图分析库布齐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2分)
(2)试从科技、产业、生态、效益等方面,简述“库布齐模式’,的特点(4分) (3)亿利集团生产过程中积极利用当地的 ▲ 和 ▲ 等绿色能源。 (2分)
(4)如果你是亿利集团董事长,欲将“库布齐模式”推广到海外,选择你要去的地方,并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4分)
南京市、盐城市20l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地理试题参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36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C 10 A 19 CD 2 A 11 C 20 AC 3 D 12 D 21 BC 4 B 13 D 22 AC 5 C 14 C 23 AD 6 C 15 A 7 A 16 B 24 BD 8 C 17 B 25 AB 9 C 18 D 26 CD (二)双项选择题(24分) 二、综合题(共60分) 27.(12分)
(1)常年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对流雨丰富;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沿岸暖流能增加湿度(各2分,共4分)
(2)处于东非高原,地势高(2分) 受沿岸寒流影响,湿度减小(2分)
(3)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形成降水(2分);夏季受北移的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产生降水(2分)
28.(12分)
(1)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差异所致(各1分,共2分)
(2)1.5—2.5℃之间(1.5(3)混合农业(1分) 形成农林牧副相结合的良性生态系统;清洁能源、绿色肥料、绿色农药的使用,提高环境质量;农业生产多样化,提高对市场的适应性;可以合理安排农时;增加农民收入。(任三点给3分)(4)有丰富的林间牧草及秸秆饲料;有广阔的消费市场。(2分)
(5)作为饲料 作为肥料 用于食用菌栽培 作为沼气原料(任两点给1分,三点给2分)
29.(12分)
(1)处于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流量丰富;等高线密集,落差大;上部为盆地地形,易修水库蓄水发电。(3分)
(2)B(1分)处于城区外缘:城市上风向,空气清新;近公路,交通便捷。(任两点给2分)
(3)乙市(1分) 乙市地处河曲凹岸,流水冲蚀作用强,易溢流;处于干支流汇合处,流量大;与甲城相比,地势更低。(任两点给2分)
(4)修建水库;修筑堤防;开挖分洪道。(3分) 30.(12分)
(1)高原和平原为主;高原位于南部,平原位于北部(2分)
(2)北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过于炎热潮湿,人口稀少。东南部:地势较高,气候凉爽;矿产丰富(各1分,共4分)
(3)煤、铁资源丰富;人口多、劳动力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市场需求量大;水陆交通便利。(4分)
(4)地处热带地区,水热充足;棉花生长晚期,降水减少,又处于背风地带,气候干燥,利于采摘;劳动力丰富等(任二点给2分)
31.(12分)
(1)深处内陆,降水少,气候干燥(1分);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强;干旱地区,沙源丰富:植被稀少。 (1分)
(2)科技引领,创新生态治理方法,创新产业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相结合,建立企业的原料基地;立足生态治理,促进产业发展,两者有机结合;产业链长,附加值高,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4分)
(3)太阳能 风能(2分)
(4)非洲、大洋洲、中亚等干旱地区。(1分)这里沙漠广大,有相似的环境条件;经济落后,尚未开发:缺乏资金和技术:环境治理需要国际交流合作,共同参与。(任三点给3分)(其它答案合理,具有区域针对性,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