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程
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及控制措施探讨
葛凤山
山东港口潍坊港,山东潍坊261000
摘要:我国水运工程施工建设虽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和进展,但在建设过程中,还尚存诸多需改进和完善的缺陷,主要因为项目管理的不足而形成。因此,需从源头抓起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策略,并付出实际的行动来实现,才能为我国水运工程建设的质量作出保障。
关键词:水运工程;项目管理;特点;控制措施
1 水运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1.1 管理制度不完善
水运工程施工中,尽管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是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仍然不完善,尤其是人员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未能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带来不同程度上的资源消耗。加之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人员工作积极性不足,难以积极投入其中,提升施工质量,对于企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此外,施工企业所选择的管理模式单一、陈旧,未能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同施工内容格格不入,制约着水运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1.2 人员素质水平偏低
在水运工程项目管理中,由于工程自身项目,在开展质量监督工作中,施工人员未能严格遵循管理要求开展工作,加之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并且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无论是专业知识储备还是技术水平都无法满足实际要求,导致水运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不高,存在严重的质量缺陷。
1.3 设备和材料质量控制不充分
在水运工程施工中,设备和材料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后期施工活动有序开展,为工程埋下一系列安全隐患。尤其是在当前我国水运工程施工中,部分施工单位对于材料和设备质量重视程度不高,为了谋求私利,在原材料选购中,选择劣质的施工材料,或是在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前并未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为后续的施工活动埋下严重的质量隐患。此外,水运工程施工中,需要借助大量机械设备辅助施工,施工现场属于管理,设备未能定期维护和检修,施工中出现故障问题,影响到施工活动有序开展,工期延长,影响到水运工程项目效益,影响十分深远。
2 水运工程的特点
2.1 规模大,投资高
一个大的水运工程投资要在千万到亿元以上,因为其中涉及建筑工程、码头等,每项投资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规模大、投资高是水运工程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突发状况,如建筑材料浪费或建筑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等问题,都会影响水运工程施工的质量,还会增加成本。面对规模较大、投资较高的水运工程,在施工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问题,这也是促进水运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2.2 施工工种多
水运工程的施工需要在水上或水下进行,恶劣的施工条件会影响水运工程。水运工程对施工人员的要求十分高,施工过程主要在水中作业,施工人员状态不佳会影响水运工程施工质量,对自身安全也是一大威胁。此外,水运工程也有陆地工程,这对水运工程施工的要求更高,因为涉及系统操控的问题,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有一定要求,良好的施工人员是保障水运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
2.3 施工环节多
施工环节较多是水运工程的主要特点,其对水运工程施工流程和技术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水运工程施工环节要求具备一定的机械和船舶,这些机械与船舶的规格和品种都有不同的要求,需要各部门之间协调工作,这样才能加强水上、水下的施工默契,只有各部门做好配合,才能使复杂的水运工程变得更加简单。
128
产 城
2.4 施工条件差
施工条件差是水运工程的特点。水运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水运工程与施工条件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施工条件可以促进水运工程施工发展,几乎每个水运工程都面临着水上、水下和陆地施工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地上建筑工程相比,会受到洪水、水流或台风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水运工程施工的难度。水运工程会因旱水时期、冬季大雨侵袭或冰冻影响,这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水运工程施工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
3 水运工程施工管理控制措施
3.1 组织机构管理
在港口水运工程的建设管理当中,相关的组织机构管理是其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核心的内容。组织机构管理与企业组织管理之间是局部和整体的相互对应关系。实行组织机构管理,是为了更好的发挥项目建设管理的功能,并且对建设管理的整体水平进行改善和提升,进而达到最终目标,达到管理的目的和要求。所以,在港口水运工程的施工建设之中,完善的进行组织机构管理,是一个重点。此方面工作的要求,是保证所有工程建设的质量、效率,使项目的经理可以自由并且灵活的对实际建设进行指挥,对其中的工作进行协调性的处理,并且能够应对各种环境的变化,应对建设过程当中的各种突发状况,形成很强的组织力,使整个组织能够保持高效的运转,产生出集体管理以及团体性的意识和观念,将切实的工作态度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细节当中,及时的并且高质量的完成每个项目的管理任务。
3.2 加强材料和设备质量控制
施工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在材料采购中,严格遵循材料质量要求,选择具备正规资质的材料常见。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增加原材料进场、加工以及过程管理的专项制度和要求,合理规划施工现场总体布局,明确原材料存放场地硬化、材料防护、存放、加工棚搭设等方面的实施计划。监理单位加强对原材料进场后的管理,要求施工单位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标准并督促落实,加强施工过程对原材料存放等方面的检查。推行原材料进场管理标准化建设,对场地硬化、存放、标识、防护以及钢筋加工棚、木工加工棚等提出标准化要求。机械设备管理中,选择性能良好,便于后续管理的机械设备,同时在后续使用中定期检查和保养机械设备,一旦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有效予以解决,提升机械设备使用性能。
3.3 施工人员的控制
由于施工企业对于工程质量管理意识不高,施工中盲目追求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控制重视程度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水运工程施工质量。受到这种氛围影响,对于水运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施工人员同样未能予以高度重视,缺乏有效的解决,为后续工程埋下一系列安全隐患,很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基于此,为了确保水运工程施工质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人员的控制和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其中,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同时,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提升人员专业素质同时,丰富实践经验,可以在施工中切实发挥自身职责所在,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最后,施工企业还需要帮助施工人员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学习和掌握更多前沿技术和材料,更好的应用到水运工程中,提升水运工程施工质量。
结语
实施水运工程的建设项目是为较复杂系统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相应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模式去完成。在项目中各参与方间的协调与管理工作,会因为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管理
(下转第153页)
企业管理
城市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的若干问题探讨
孙巍
南京迈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城市化建设中良好的生态环境关系到居民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而城市雨污分流工程作为维持良性生态环境重要环节,必须及早明确工程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城市雨污分流工程为探讨中心,分析工程分流改造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并提出相应问题处理措施。关键词:城市;雨污分流;改造工程;若干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使得市政排水管道基础工程建设进程加快,部分城市在扩大过程中,为满足城市生态系统需求,需要对原本排水系统进行改造。而雨污分流工程作为排水管道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但在实际进行改造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为此,必须提升对各种问题掌握与了解,进而通过合理处理措施解决问题,加快改造进程。
1 城市雨污分流排水改造重要性
市政排水工程主要用于防洪排泄、收集雨水、保护水资源、处理城镇生活与工业污水,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也是保证城市功能有效发挥的基础保障,关系到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而雨污分流工程属市政排水工程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流雨水和污水,可更好的满足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需求,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雨污分流改造后,将生活与工业中污水统一收集至污水厂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而雨水则是利用管网收集后直接排入江河中,可直接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使主城范围内主要水体断面水质指标近期达到功能性水体水质要求,远期逐步恢复至地表水Ⅳ类以上水质。另一方面,通过雨污分流改造,建设和完善主城范围内的污水主次干管、住宅小区及企事业单位内的污水支管,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率,确保雨水不再进入污水管网。不仅提升了处理效率,避免了资源浪费,而且降低了晴天混流、雨天溢流污水对自然界中水体影响,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 雨污分流问题及应对措施
2.1 雨污分流系统
在城市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中,主要改造部分为老城区,受城区空间狭小影响,导致管道铺设难度大影响改造效率。而在新城区改造中,技术方面不存在问题,但对于特定地区是否适合分流以及对雨水管道计算方面尚且存在问题。因此,必须明确施工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此制定相应解决措施,提出改进方式。
2.1.1 问题
在城市雨污分流改造中,雨污分流系统是改造主体,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工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直接降水会污染城市中原本水资源。雨水降落过程会携带大量空气中污染成分,会对车辆排放尾气以及地面部分垃圾进行冲刷溶解,严重影响环境。若采简单雨污分流工作,雨水会携带垃圾会进入城市水路系统,污染城市政工水资源。并且老旧城区改造线路难度较大。尤其是在老旧城市规划中,排水管道改造空间较小,多数被天然气管道、供暖管道等占据,新管道铺设难度级大,且改造施工中会影响甚至破坏原有管道正常使用。另外,管道分流改造中,具有施工时间长、施工量大个噪声严重等特征,会影响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并且在改造结束后,实际使用中受原本陈旧设计复杂程度管道影响,改造难以达到预定效果。
2.1.2 改进措施具体改造中,以实际情况出发点,进行科学地进行规划与设计。要求
(上接第128页)
模式在工程项目中会存在不同的工程风险,怎样为工程项目选择出风险最小的管理模式,是水运施工项目中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在对某一地区进行水网系统改造中,需要选对地区降水状况进行了解,并
对改造方案综合分析和论证,充分考虑城市及其相应位置管道功能区分布、城市人口分布密度,制定具体排水系统方案,确定计算适合的雨水管网管径,并对施工地段和时间进行科学规划。为减少对市政中其他管线等工程影响,还应结合地区道路硬化路面覆盖率以及地质条件,以此确定雨污排水管道具体数量,防止改造工程实施后使得城市低下空间面积混乱并为再次改造升级管道预留空间。为防止低下管道安排设置混乱,城市管道建设中,必须协调好各个相关部门,保证规划设计合理性,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而为保证管道改造工程质量,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对于口径较小管道和老化材料等方面,必须在改造中予以足够资金支持。
2.2 设计施工
2.2.1 设计施工不合理
我国城市主要分布于第三阶梯,城市内部流经河道较多,多数河道主要水源为自然降水与排放污水,为保证河道还清,不仅需求寻找清水水源,而且还应对雨污合流管道进行改造。目前,主要城市道路下已经敷设了大量污水干管,并将城市污水纳入污水管网中。但经过对实际铺设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部分工程只是做表明文章。一方面,设计存在一定问题,不符合实际状况,项目立项后设计人员未对管道走向等相关信息进行详细调查,另一方面,受设计图纸不合理与施工人员责任心较差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施工不到位,以致于工程尚未实现真正雨污分流,雨水依旧在管道中流走,河道中依旧存在部分污水排出现象。此外,监管不利也是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部分监理人员受某些原因影响和,导致对施工与设计人员不合理做法视而不见。存在问题,规范的建设程序是先编制可研文本进行立项,再初步设计,再施工图设计。立项与施工图设计时间上本身存在跨度,且立项时未产生施工单位。
2.2.2 处理措施
针对排水管道设计不合理问题,应在确定建设后及早立项,进行初步设计受,逐渐完善施工图设计。首先,建设单位立项后,考虑到为后期设计以及施工留有足够时间,保证设计合理性,减少施工问题,尤其是对旧城区改造中。要求设计人员在有限时间内,详细勘察现场,详细掌握相关资料,确定排水管道排出口具体位置,并在施工中积极主动配合有关解决现场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聘用责任心强,并且掌握当先技术的高素质设计人员,制定项目质量负责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加强质量检查监督,落实工程质量动态监督,出现问题及时进行修整、返工或停工,确保城市雨污排水改造工程施工质量。
结论:城市排水系统和雨污处理系统是关系城市发展的系统性工程,加快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又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应坚持统筹规划原则,在对改造区域做好充分调查和研究分析后方可实施。最终形成雨污分流、雨污处理、雨污利用的系统性排水系统,从而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切实改善广大市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庆华.市政雨污水管道分流改造工程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69(13):69-70.
[2] 何国杰.试论市政雨污水管道分流改造工程相关问题及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78(12):75-76.[1] 宋庆祥.对水运工程施工质量影响要素的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7(18):96-97.
作者简介:葛凤山,男,1981.02,汉族,山东省菏泽市曹县,本科,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参考文献:
产 城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