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课堂内外小学语文高年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刘建丽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倡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会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校开展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经过一年的训练,高年级语文课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预习,重在放手
我们经常听说这样一句话: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生学会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这对孩子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因此,在“高效课堂”建设中,学习第一课的时候,我门都先交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或具体做法。这些做法包括勾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和四字词语,圈出课文中你认为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多音字,查出四字词语的意思,写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查找关于本课作者的资料或关于课文中你感兴趣的内容的资料。
最初,我门都是让学生把课前预习的要求抄写在书上,然后留预习作业,让孩子们按后来,为了更好的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我们制作1234步去做。
了预习卡,让学生按预习卡的任务完成。如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的预习卡。
学生在家里按预习卡的要求一项一项去做预习,锻
炼了他们自学的能力。学生完成后交上来,然后教师要进行批阅。同时,在批阅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预习情况的好坏以及存下的共性问题。
二、第一课时,重在梳理
学生预习了课文,既提高了学生的预习能力,也为第一课时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第一课时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1引入新课2.
小组交流3.
小组汇报汇报内容包括生.
字、四字词语、词语解释、分段、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己的疑问。
在这几个环节中,小组交流是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小组到底该怎么交流,是需要长期的训练。所以要求我们给小组成员进行分工,确定组长,分好序号,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他们的预习卡一步步的交流。对于学困生,组长会发现他哪做的不细致,然后课下组长看着他进行补充。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可不能看热闹,一定要深入到每个小组,解决矛盾,解决问题,大力表扬。孩子们都爱听表扬的话。长期下去,孩子们就会逐渐形成合作的习惯。
在小组汇报中,高年级的生字不用一笔一笔的去记了,让学生交流难写的字易错的字,组词,教师可以适当的加入字理知识的介绍。四字词语和词语解释他们自己交流,我提倡使用大字典来查词语。如果是重要的词语解释,马上让交流的同学念,没查的就写。分段是第一课时最难的。不是每一课都必须分段,但是大多数课文还是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分段的。我们可以交给孩子们一些分段的方法,比如时间顺序,地点的转化,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有时候在课堂上孩子们就会出现好几种分段的方法,这时,大家就一起梳理,然后找出最合适的。有时候,一篇课文也可能有不同的分法,教师不要全盘否定学生。这需要老师们在教学中多商量。对于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我们不提倡孩子们使用什么全解完、全解读什么的?你一听就听出来,刚开始90%的孩子都用课外书,怎么办,还是奖励,自己写的加分。这样,他们逐渐学会脱离课外书。告诉孩子们不同课文不同的概括的方法,形成了概括能力,对将来初中他的阅读概括理解非常有帮助。学生自由质疑的时候,从开始就提要求,要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你的问题要有价值。比如,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詹天佑》一课孩子们的问题“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是什么支持他修完这条铁路?为什么说这件事给了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地回击?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的自由质疑,既提高了孩子发现问题的能力,也让孩子学会深入的思考对课文的理解。
三、第二课时,适时引导
我们都知道,高年级学生,在教学目标上,要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变观念,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对于课文的大问题的答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思考,(下转第159页)
02/2019147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织指导方法
()骨干教师的组织指导表演游戏的展示与分析。1()教研实地观摩:年轻教师初步尝试进行模拟式2
组织创意表演游戏活动
观摩重点:重点观摩创编故事情节部分的设计及指导。
研讨评析:本次游戏组织值得借鉴之处?本次游戏组织有待改进之处?总结反馈:()教师应以游戏的口吻引领孩子走进游戏1()运用启发式提问法和孩子一起分析作品、讨2
论作品;不要拘泥原作,要刪减、创新,增加角色对话,挖掘故事
道具材料要具有支持性和跟进性3.
小结与反思: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互动研讨中提高了年轻教师组织表演游戏的能力,丰富了教师指导表演游戏的有效策略。
(三)第三轮观摩教研:初步开展创意表演游戏实践
研讨分析1.()如何依据剧情发展,让游戏更具感染力。1()如何激发孩子初步的创编欲望,体验创意表演2的乐趣。
()商讨与制作适宣的表演情境、道具和头饰,为3
班级顺利开展创意表演活动做好物质准备。
总结反馈2.()可选用幼儿熟悉的、经典的、适宜的音乐进行1
行烘托,贯穿剧情,使其更具感染力。
()运用发式提问法、情法帮助幼儿深入分析故事3
中角色特点并依据孩子的已有生活经验、添加适宣的儿歌和情,激发孩子的创编欲望,体验创意表演的乐越。(上接第147页)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深入讨论而得到。当学生不能解答时,教师在适当指导。
第二课时的教学环节包括以下几步:出示梳理的问题1.
自主学习交流2.
全班展示,教师引导3.
总结全文4.
布置作业5.
在这几步中,教师适时引导这个环节最重要。不是说我们高效课堂了,教师的引导就不要了,因为有些问题孩子们说的会很好,有些问题孩子们是谈不到的。如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一课的片段:“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两个孩子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在这个片段中,有的孩子谈的不深入,教师就要适时引导,引导孩子们深入理解白杨的三个特点:高大挺直、适应性强、坚强不动摇你。这也是爸爸借白杨在
职教幼教六、研讨结果与反思
通过跟进式教研活动,充分地调动了教师们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使参与教研的各个年龄层次的教师,都能潜心钻研不同班级、表演游戏的组织、指导方法,正确分析剧本、了解自己班级孩子的现有生活经验、语言发展现状及孩子的兴趣点,以绘本故事为框架,和孩子一起分析剧情发展、人初特征、心甲里特点、情感表达方式等细节,创设适宣的表演情景、道具、音乐、服装等,有效提升了教师在开展表演游戏活动中的研究意识和教研的水平,丰富了教师指导表演游戏的策略,较好地把握住“放于”与“适时引导”的关系,积累累了教师在组织开展“童话剧表演活动”中的经验、老教师通过创意表演活动,从青年教师身上学到了用时尚的音乐和创意的思路来改编剧本,打破原有的组织表演游戏的模式,运用各种教育智慧,激发孩子的表演热情和愿望。年轻教师通过大胆实践、积累了组织开展创新表演活动的实践经验,学习老教师有效与家长配合,合作帮助孩子熟悉领会绘本故事内容,在活动中合理调配不同能力的孩子、动静交替有序、合作开展创意表演活动,提升了年轻教师的观察和指导能力,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创新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孩子们在存有趣的创意表演中体会到的是创意表演的快乐、领悟到的是做事做人的道理,感受到的真情和关爱,孩子的创意表现力、想象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等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学期末,在孩子们和家长的期盼中,在老师们精心的准备下,我们幼儿园如期举行了教研成果展示活动《童话剧表演》各个班级的老师们能面向全体孩子,分析孩子的特点,进行强弱能力孩子的有机搭配,使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获得发展,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増强创意表演的自信。
表白自己的心。
再如,冀教版五年级《瘸蝉》片段,“该帮帮这些可怜的虫儿们了!苏格拉底打开知了笼,非常小心地从笼中取出一只虫儿,以极其轻柔的动作剥开束缚虫儿的硬壳,帮助它抬起头,伸出尾巴,蜕出翅膀,抽出六条腿。这工作是这么艰难,苏格拉底完成这套程序,脑门儿上已经渗出细细的汗珠。他本来还想帮一只虫儿的忙,但已经没有这个勇气了。”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帮助学生根据词句理解“已经没有这个勇气的深刻含义”。
这样,通过学生预习、自主交流、教师引导这样的模式,我们的课堂已经发生了改变,课堂上学生成为了学生的主人,他们会勇敢的到讲台上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会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他们会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学生参与到了学习活动当中,他们积极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充满自信,眼神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小手高举,这就是我们最真实、朴实而又扎实的课堂!
02/201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