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给孩子希望 才会有希望

给孩子希望 才会有希望

来源:九壹网
给孩子希望才会有希望

八年级政治思想品德课本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小峰上小学时总坐不住、疯闹,成绩差。老师把小峰妈妈找来,让她带“多动症”的儿子看病。妈妈陪着笑脸替小峰说情,眼含泪水回到家,妈妈没有责怪小峰却笑着说:“老师表扬你了,说你以前一会儿都闲不住,现在能安静得挺三分钟课了。你会改好的。”

上初中时,小峰成绩在全班倒数第二。家长会上,老师责怪说:“孩子得管,再不抓紧,这孩子就完了。”伤心的妈妈回到家,装着高兴的样子对小峰说:“家长会上老师表扬你了,说你潜力很大,你一定能成为好学生。”

高中阶段,小峰成了班上的中等生。高三家长会上,老师叮嘱说:“目前小峰处在升学的边缘,不抓紧他可能考不上大学。”回到家,妈妈对小峰说:“孩子,你真行!老师说了,再努努力,你能再上一个大台阶,”高校录取通知书下来了,小峰以优异的成绩被名牌大学录取。他像孩子似的扑到妈妈怀里,哽咽着说:“好妈妈,都是您,我才有今天。”母子俩幸福的热泪润湿了衣衫。

故事简单,道理深刻,它蕴涵着启人心智的育人思想。那位母亲是伟大的,她了解自己的孩子,懂得如何管教、启发、引导,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母亲找到了一双最适合自己孩子脚的水晶鞋,不仅给孩子带来了快乐,也让一个并不优秀的孩子一步一步顺利的走向成功;那孩子也是伟大的,他善解母亲的良苦用心,悄无声息的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孩子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这是现如今多少父母所期盼的结果啊!可惜的是我们平时关心的多是对孩子有什么希望,却很少重视给了孩子多少希望。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一首诗:“在希望中关闭希望 /多么容易 /如同在大剧场的灯火通明中 /去把灯关掉 /而在绝望中去希望 /多么艰难 /也如同在偌大黑暗的剧场里寻找灯的开关 /再打开它”。那位母亲可能没有读过这首诗,但她深知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现在不给孩子希望,孩子将来就没了希望。因此聪明的母亲做了一回孩子的得力助手和有力的靠山,很巧妙的点亮一盏心灯,让孩子能够看到光明,更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温情。母亲的鼓励给了孩子可贵的信心、宝贵的力量和战胜困难的勇气,这正是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呀!设想一下,如果那母亲采取另一种教育方法,孩子会怎样呢?也许孩子的表现和决心会让家长一时满意,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对将来的心理影响谁也无法预期结果。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首先应尽量多的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不妨多自问几个孩子的性格怎样,有什么爱好?近期学习状态如何?学习基础扎不扎实?好与怎样的同学交往,最近有何变化等等问题,教育的一言一行都应该结合具体的人和环境,应多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和接受能力,应渗透教育者的睿智和教育的艺术。尤其是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应该谨慎评价,原因很简单,学习不是孤立的而是综合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而且孩子所处的环境的优势,心里的优势,学习名次的优势等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

响到孩子,反之亦然。古人讲天时地利人和,有的孩子都具备了也有没有教育成功的,有的孩子虽只占有其中之一却也能获得巨大的成功,因此我们对孩子的评价不要总是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要学会观察孩子细微的变化,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善于寻找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哪怕是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并要及时给与表扬鼓励,让孩子觉得你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是一个忠实的可以交心的朋友。我们所做的一切应该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要保护孩子那颗脆弱的心灵不被伤害,要保证孩子那颗幼小的心灵健康成长。因此,学会洞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合情感波动十分重要,若不顾孩子感受一味反复说教的结果只会是排斥远远大于接受,甚至一些指责只能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产生逆反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益处。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对学习失去兴趣,对未来失去信心,对周围的人失去亲情,孩子的心就会变冷情变淡,这样的学生就没了什么希望。据报刊载,有一个孩子好几次问母亲同样一个问题:“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同桌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做作业,可我总比他落后?”母亲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怎样回答才能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有几次她真想重复许多父母唠叨的一句话“你太贪玩,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或者干脆说“人的智力„„”但她没有这样搪塞不够聪明的儿子,她想为儿子找到一个玩味的答案。一次旅游,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她指着海边争食的鸟儿说:“当海浪打来时,小灰雀总能迅速起飞,而海鸥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的是海鸥。”从此孩子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最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

因此,教育孩子要言传更须身教,身体力行才会产生感染力,我们既要做严师更应当好益友,适时、适地、适人、适度的教育,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教育孩子不能使用简单的方法,更不能采取粗暴的方式。教育,没有一蹴而就的终南捷径,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需要的是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信心,需要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循序渐进似的潜移默化,需要的是多给孩子信心多给孩子鼓励让孩子在希望中去追寻希望,而不是在绝望中去寻找希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