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挖施⼯⽅案(31号⽂最新)
锡林郭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北⽅胜利电⼚2×66万千⽡机组项⽬⼚前区综合建筑体⼟⽅开挖⼯程施⼯⽅案编制:审核:批准:
中建六局锡林郭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北⽅胜利电⼚2×66万千⽡机组⼚前区综合建筑体项⽬经理部年⽉⽇⽅案⽬录
1.⼯程概况 (1)1.1设计概况 (1)
1.2地貌、地质、⽔⽂情况 (1)1.2.1地貌情况 (1)1.2.2地质情况 (1)1.2.3⽔⽂情况 (2)2.编制依据 (2)3.施⼯计划 (2)3.1进度计划 (2)3.2材料计划 (2)3.3⼯具机械计划 (2)3.4劳动⼒配备计划 (3)4.施⼯⼯艺技术 (3)4.1⽅案确定 (3)4.2开挖⽅案 (3)4.3排⽔⽅案 (5)4.4安全围护 (6)5.施⼯安全保障措施 (6)5.1组织保障措施 (6)5.1.1安全保证体系 (6)5.1.2安全⽣产管理制度 (7)5.1.3安全管理措施 (7)
5.2技术保障措施 (8)5.3检测监控措施 (8)5.3.1边坡变形观测点埋设 (8)5.3.2⼈员及设备配置 (9)⽅案
5.3.3监测频率 (9)
5.3.4数据整理与信息反馈 (9)
6.施⼯管理及作业⼈员配备和分⼯ (10)6.1组织机构 (10)
6.2项⽬主要管理⼈员配备情况表 (11)6.3施⼯⼈员配备情况表 (11)6 .验收要求 (12)
6.1验收内容及验收标准 (12)6.2验收程序 (12)7.应急处置措施 (12)7.1事故风险分析 (12)7.1.2危险因素分析 (12)7.1.3事故检测及预警 (12)7.2应急⼯作职责 (13)7.2.1应急组织机构 (13)
7.2.2 项⽬经理部应急与救援组织机构⼈员的构成 (13)7.2.3应急与救援组织机构各部门的职能及职责 (14)7.3应急处置 (15)7.3.1应急措施 (15)7.3.2应急物资表 (15)
7.3.3 项⽬部应急救援电话 (15)7.4注意事项 (16)8.绿⾊施⼯措施 (16)1.⼯程概况1.1 设计概况
⼯程名称锡林郭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北⽅胜利电⼚2×66万千⽡机组项⽬⼚前区综合建筑体⼯程⼯程地点锡林浩特市建筑⾯积9328.17㎡
基底建筑⾯积2745.98㎡层数局部地下⼀层,地上四层。建筑⾼度17.4m
基础形式独⽴基础、条形基础
设计±0.000m 相当于绝对标⾼990.60m场地标⾼-0.39m(990.21m)-5.1m
独⽴基础底标⾼(基础垫层底)-5.38m地下室条基底标⾼(含垫层)
1.2 地貌、地质、⽔⽂情况1.2.1地貌情况
⼚区内地势平坦,场地周围空旷,基坑开挖线外15m有⼚区硬化环形路⾯。1.2.2地质情况
场地⼟质情况第⼀层素填⼟,层厚度在0.5-5.00m;第⼆层粉⼟,层厚度在0.3-2.8m;第三层细砂,层厚度在1.1-6.4m。基底持⼒层为细砂层且不⼩于-5.0m,承载⼒特征值250kpa,基槽预留200mm⼈⼯开挖,确保基底原状⼟不被扰动。1.2.3⽔⽂情况
根据勘察报告资料显⽰,⼚址区地下⽔为储存于第三系⽋胶结砂岩中的孔隙潜⽔,地下⽔位埋深为12.30m~23.19m,地下⽔稳定⽔位⾼程约973.90m,地下⽔位随季节性变化,丰⽔期地下⽔位以现有⽔位为基础,其上升幅度1.00m 左右。本⼯程基底标⾼-5.1m,顾基坑排⽔⽅案主要考虑⼤⽓降⽔。2.编制依据
1、《危险性较⼤的分部分项⼯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3、《建筑地基基础⼯程施⼯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建筑基坑⼯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建筑基坑⽀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6、《建筑施⼯安全技术规范》(ZBBZH/GJ 12);7、《建筑施⼯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8、《建筑机械使⽤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9、锡林郭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北⽅胜利电⼚2×66万千⽡机组项⽬-⼚前区综合建筑体施⼯蓝图3.施⼯计划3.1进度计划
开挖部位开始时间完成时间A区2018.6.28 2018.6.29B、D区2018.6.30 2018.6.30
C区2018.7.1 2018.7.23.2材料计划
材料名称规格单位数量钢管1m 根130钢管6m 根100密⽬⽹ 1.8×6m 条1003.3⼯具机械计划
拟投⼊的主要施⼯机械设备表序号机械或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数量额定功率(KW/台)1 挖掘机PC330 22 ⾃卸汽车15T 83 潜⽔泵60 6 34 ⽔准仪S3 25 全站仪SET250X 13.4劳动⼒配备计划劳动⼒配制表
序号⼯种(班组)⼈数(名)备注1 管理⼈员82 开挖⼯班组20合计284.施⼯⼯艺技术4.1 ⽅案确定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以及现有⼯程资料,本⼯程基础底标⾼-5.1m,埋深⼤,基础间距相对密集,设计共80个独⽴基础,基础承台间距最⼤4m,未⽅便施⼯,采取⼤开挖⽅法,放坡分层分级开挖,明沟加集⽔井排⽔。4.2 开挖⽅案
本⼯程开挖采取放坡分层分级开挖,采取1:0.75放坡,分层开挖,第⼀层开挖深度2m,第⼆层开挖深度2.71m(⾄基底标⾼),并在临近道路处设置个宽度不⼩于为5m的出⼟通道,出⼟通道纵坡为5%,两侧设临时排⽔沟,渣⼟运输⾄规定弃渣场。在实际开挖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可适当调整放坡坡度。⼟⽅开挖⽰意图如下:
基坑开挖平⾯图
基坑开挖断⾯图4.3 排⽔⽅案
排⽔采取基坑外排⽔和基坑内排⽔相结合。距基坑开挖线边2m ⾃然地坪处设置300*300mm 的排⽔沟,在基坑长向两侧各设⼀集⽔井,直径为1000*1000*1000mm ,并配置⽔泵,不让地⾯⽔流⼊基坑内;在基坑底和分级平台距坡⾓500mm 处设
300*300mm 排⽔沟,基坑四个⾓各设⼀集⽔井集⽔井尺⼨为1000*1000*1000m ,地下室部分集⽔井也做临时排⽔⽤,共五个集⽔井;⾃然降⽔及部分地表⼟内存⽔通过排⽔沟排⾄于集⽔井,由潜⽔泵外排,将基坑污⽔排⾄临近道路排⽔管⽹中(排⽔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根据现场情况及降⾬量调整集⽔井数量。⼯艺流程图
场地平整 测量放样 地表临时截⽔沟 开挖第⼀层临边防护和500⾼沙袋第⼆层开挖
最后⼀层开挖 基底排⽔沟、集⽔井设置基坑变形监测点设置出⼟通道设置结构物施⼯基坑回填
基坑变形观测 变形观测异常 停⼯处理4.4 安全围护
基坑四周做距基坑边1m ,⾼1.2⽶的临时围栏,⽤红⽩油漆涂刷并⽤密⽬⽹封闭。防护栏杆内禁⽌堆⼟,夜间设红⾊警⽰标志。安全密⽬⽹0.1m 1.2m2m2m
钢管刷红⽩漆5.施⼯安全保障措施5.1组织保障措施5.1.1安全保证体系
5.1.2安全⽣产管理制度
建⽴项⽬安全责任制制度、项⽬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项⽬安全检查制度、项⽬安全操作规程、项⽬安全技术交底制度、项⽬重⼤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项⽬特殊⼯种管理制度、项⽬安全事故报告与处理制度、项⽬安全⽣产奖惩制度、物资管理制度等。
5.1.3安全管理措施1、开⼯前准备⼯作到位
(1)研究本⼯程地质勘查报告,并掌握第⼀⼿资料。编制施⼯⽅案,有预知性地制定安全防护措施。(2)配备⾜够的安全防护品,⼝哨、安全帽、红绿旗、警⽰牌、红⾊警⽰灯、铁丝⽹。
(3)开⼯前检查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各项制动是否有效,电缆线有⽆裸漏情况。2、新⼯⼈进场时,三级安全教育到位:
(1)由项⽬经理主持,安质部负责对新进场⼯⼈进⾏对本⼯种具有针对性的三级安全教育,让每个⼯⼈掌握本⼯种的操作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使⼯⼈明确“⽣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产”的基本原则。
(2)发安全知识测试考卷进⾏考核,确认安全教育效果,另外对特种作业⼈员进⾏特别培训,要求全部持证上岗。3、班前安全技术交底到位:
(1)除了班组⾃⾏组织的班前安全活动外,负责该⼯种的⼯长(施⼯员)还⽤书⾯形式对班组进⾏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履⾏签字⼿续。
(2)项⽬专职安全员总结教育和交底内容,再次详细讲解给班组的每个组员,要求做到⼈⼈会操作,⼈⼈都必须遵守安全纪律、国家有关法规和项⽬部安全管理制度。
4、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再教育、考核⼯作到位:
(1)在施⼯过程中,安全员、⼯长起到监督作⽤,发现那⾥出现事故苗⼦,及时组织⼈员消除,并强调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
(2)在施⼯期间,除要求施⼯班组例⾏每天的班前⾃检外,安全员还进⾏不定期复查作业情况,发现事故隐患⽴即勒令班组进⾏定⼈、定期限、定措施整改,并落实其整改内容。(3)对有些在施⼯过程中,安全意识淡化的⼯⼈进⾏再教育。(4)在施⼯过程中对作业⼩组进⾏每天⼀考核,并实施奖罚制度,5、班后总结和改进⼯作到位:
(1)通过每周的项⽬部安全例会对整体所做⼯作进⾏总结,吸取经验,明确责任⽬标,将事故隐患消除于⽆形。
(2)对⼯作中的不⾜之处进⾏改进,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补救,加⼤预防⼒度。(3)集思⼴益,接纳各⽅⾯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并采取实际⾏动。5.2技术保障措施1、机械安全
1)、机械作业时,施⼯⼈员严禁在回转半径内⼯作,尤其是⼟⽅配合⼈员。施⼯机械有专⼈进⾏统⼀指挥。
2)、施⼯翻⽃车不能⾏车载⼈及超载超速。其余各施⼯机械不能超速及违章作业。前后两车(机械)间距不⼩于10m。3)、夜间施⼯要有⾜够的照度,进出⼝设专⼈指挥,避免发⽣交通事故。4)、⼈⼯挖掘作业⼈员横向间距不⼩于2m,纵向间距不⼩于3m。2、安全⽤电措施
1)、电⼯必须持证上岗,严禁⾮电⼯⼈员接电,拉线。2)、施⼯⽤电施⼯⽤电安装漏电保护装置。3)、吊车由专⼈指挥,吊车臂下禁⽌站⼈。4)、⽔泵必须接地,单机单闸。3、施⼯措施
1)、开挖边坡⼟⽅,严禁切割坡脚,以防导致边坡失稳。
2)、基坑开挖时要对附近地下缆线采取保护措施。标明位置,现场设专⼈看护指挥。3)、开挖过程中注意⼟质变化情况,⼟质不好时采取⽀护措施。
4)、基坑四周做1.2⽶⾼的临时围栏,并⽤密⽬⽹封闭,夜间设红⾊警⽰标志。5)、基坑顶1⽶以内不得堆⼟堆料,10⽶范围内不许机动车辆通过。6)、施⼯时将基坑边上散⼟和活动碎⽯清理⼲净。7)、基坑开挖前完善四周临时排⽔设施,防⽌⽔冲基坑。5.3 检测监控措施5.3.1边坡变形观测点埋设
基坑顶⽔平位移变形观测点的设置,布置原则:布置在每边的中部、阳⾓位置,每边观测点不少于3点。并避开障碍物,能通视。以上观测点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增设和调整位置,并保证观测点的稳固、明显及有效性和不被破坏,平⾯图及检测点做法如下。
5.3.2⼈员及设备配置
1、⼈员安排:我部对该基坑进⾏⾃⾏观测,成⽴专门变形观测组,由3⼈组成,其中测量⼯程师1名,助理⼯程师1名,测⼯1名。在进⾏仪器检测的同时,做好专⼈巡视⼯作。
2、仪器配备:SET250X全站仪1台,S3⽔平仪1台、笔记本1台,打印机1台、对讲机2部。5.3.3监测频率
(1)深基坑区域:在基坑施⼯过程中,开挖深度≤5m时,监测频率为1次/2d。底板浇注后⼀周内,监测频率为2次/1d,7-14d,监测频率为1次/1d ,14-28d监测频率为1次/2d,⼤于28d监测频率为1次/3d
(2)⾮深基坑区域:在基坑施⼯过程中,监测频率为1次/1d,底板浇注后⼀周内,监测频率为1次/1d,7-14d, 监测频率为1次/3d ,14-28d监测频率为1次/5d,⼤于28d监测频率为1次/7d,当检测值稳定时可适当降低检测频率。5.3.4数据整理与信息反馈
1、把观测的数据制作成表格及曲线,及时提交监理⼯程师,以控制基坑变形,为信息化施⼯提供数据资料。2、监测项⽬及报警值:本基坑⽀护监测项⽬主要有:边坡位移,沉陷、地
⾯裂缝、基坑渗漏⽔情况。边坡顶部⽔平位移累计变化量绝对值达到30-35mm,相对基坑深度控制值达到0.3%-0.4%时应报警,变化速度达到5-10mm/d时或连续三天达到该值70%时应报警。边坡顶部竖向位移累计变化量绝对值达到20-40mm,相对基坑深度控制值达到0.3%-0.4%时应报警,变化速度达到3-5mm/d 时或连续三天达到该值70%时应报警。累计值取绝对值与相对基坑深度控制值两者的⼩值
3、当基坑出现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或变化速率出现异常等不良情况时,应提⾼检测频率。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坡顶连续三天以上位移速率⼤于3mm且不收敛、坡顶累计位移50mm、坡顶地⾯明显沉降、地⾯明显开裂及时上报。6.施⼯管理及作业⼈员配备和分⼯6.1组织机构
6.2项⽬主要管理⼈员配备情况表岗位名称姓名项⽬经理陈强
项⽬总⼯齐华鑫项⽬副经理⽣产张永录安全总监徐丙利商务经理杨凯质量⼯程师谭⼴⾂测量⼯程师于瑞雪技术⼯程师孙⽟福物资部⼯程师郑君宇⼟建⼯程师苏泽鹏安装⼯程师陈虎
专职安全员浦伟庆资料员刘敏实验员王建宇6.3施⼯⼈员配备情况表⼯种⼈数挖掘机司机 2⾃卸汽车司机8⼒⼯10
6 .验收要求
6.1验收内容及验收标准
6.2验收程序
⼟⽅作业班组⾃检模板班组交接检项⽬部专职质量检查员专检施⼯单位、地勘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联合基槽验收7.应急处置措施7.1 事故风险分析7.1.2危险因素分析
基坑主要危险因素为:塌⽅、落物伤⼈产⽣的安全事故。7.1.3事故检测及预警
1、对基坑变形监测的信息进⾏及时收集分析,并以图表的⽅式将结果汇总。情况异常时应⽴即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当监测结果超过预警指标应⽴即停⽌基坑开挖,采取⽀撑、堆码沙袋、及时回填坡脚⼟⽅等应急措施进⾏处理。
2、由于监测都是连续的,⼀般来说,在险情出现前,监测数据会有⼤的波动(即基坑⽀护结构⽔平位移报警为30mm,控制值为35mm;周围地⾯沉降变形报警值为25mm,控制值35mm),可以凭借这个发现可能出现的险情。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旦某个部位监测数据急剧变化,应放慢⼟⽅开挖速度或停⽌开挖,并加⼤监测密度,分析原因。7.2 应急⼯作职责7.2.1应急组织机构事故现场指挥部
消防营救⽣产经理医疗营救安全总监伤员营救组物资抢救组消防电⽓组保卫
疏散组抢险物资供应组后勤供应组现场临时医疗组
7.2.2 项⽬经理部应急与救援组织机构⼈员的构成(1)事故现场指挥由项⽬经理担任;
(2)伤员营救由⼯长担任组长,组员由各作业队分别抽调作业⼈员组成;(3)物资抢救组由施⼯员担任组长,组员由各作业队分别抽调作业⼈员组成;(4)消防灭⽕组由施⼯员担任组长,组员由各作业队分别抽调作业⼈员组成;(5)保卫疏导级由后勤管理⼈员担任组长,组员由各作业队分别抽调作业⼈员组成;(6)抢险物资供应组库房管理员担任组长,组员由各作业队分别抽调作业⼈员组成;(7)后勤供给组由后勤管理⼈员担任组长,组员由各作业队分别抽调作业⼈员组成;(8)现场临时医疗组由后勤管理⼈员担任组长,组员由各作业队分别抽调作业⼈员组成。7.2.3应急与救援组织机构各部门的职能及职责1)事故现场指挥的职能和职责①事故现场的指挥和协调;②事故现场评估;
③保证现场⼈员和公众应急反应⾏动的执⾏;④控制紧急情况;
⑤做好消防、医疗、交通管制、抢险救灾等公共救援部门联系⼯作。2)伤员营救组的职能和职责
①引导现场作业⼈员从安全通道疏散;②对受伤⼈员进⾏营救⾄全地点。3)物资抢救组的职能及职责①抢运可以转移的物资到安全区域;②转移可能引起新危险源的物品到安全区域。
4)消防电⽓组的职能及职责
①启⽤施⼯现场消防灭⽕装置和器材进⾏初期的消防灭⽕⾃救⼯作;5)协助消防部门进⾏灭⽕的辅助⼯作。
6)保证⽤电设备正常运转,及时处置供电电线路故障7)保卫疏导的职能及职责
①对事故现场进⾏有效的隔离⼯作和维护现场应急救援通道通畅的⼯作;②疏散事故现场内居民到安全区域。8)抢险物资供应组的职能及职责
①迅速调配抢险物资、器材⾄事故发⽣点;②提供和检查抢险⼈员的装备和安全配备;③及时提供后续抢险物资和器材。9)后勤供给组的职能及职责①迅速组织后勤必须供给的物品;
②及时将后勤供给的物品分发到抢险⼈员⼿中。10)现场临时医疗组的职能及职责①对受伤⼈员作简易的抢救和包扎⼯作;②及时转移受伤⼈员到医疗机构就医。7.3 应急处置7.3.1应急措施1、⼟⽅坍塌
发⽣坍塌事故,现场⼈员⽴即撤离坍塌区,向项⽬经理及有关⼈员报告,项⽬经理启动现场应急系统,依照安全技术措施⼀⽅⾯组织⼈员排除险情,以预防坍塌的再次发⽣,⼀⽅⾯对埋⼈的⼈员组织⽤⼿刨挖,以避免伤员受伤,对受伤者进⾏现场必要的救治,同时拨打120送医院急救;项⽬经理按照报告程序逐级报告,企业应急响应指挥机构则与公司应急⼩分队赶赴出事现场开展救援⼯作,协助公司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展开调查。2、停电
施⼯过程中如若突然停电应⽴即组织关闭施⼯机械电源,以免来电时对机械及⼈员产⽣损伤。在⼯地安放备⽤发电机,应对停电时⼯地⽤电需求,同时及时向当地有关供电部门取得联系,争取及时通电以免影响施⼯进度。3、⼤⾬
突然下⾬时应做好边坡的防⽔措施,准备⼀定数量的⼟⽯袋,下⾬时码放在正在施⼯的坑底,防⽌⾬⽔浸湿引起的边坡垮塌。同时检查⽔泥等材料应搭设的材料棚是否漏⽔,防⽌⾬⽔造成材料变质。事故发⽣后应及时向业主、监理报告,同时利⽤安全有效的办法解决问题。7.3.2应急物资表
序号器材或设备数量主要⽤途1 ⽀架3T ⽀撑加固
2 模板、⽊枋2000㎡⽀撑加固3 担架3个⽤于抢救伤员4 ⽌⾎急救包4个⽤于抢救伤员5 ⼿电筒6个⽤于停电时照明求援
6 应急灯6个⽤于停电时照明求援7 爬梯3樘⽤于⼈员疏散8 沙包500包⽤于塌⽅9 挖掘机2台⽤于清渣卸载10 ⾃卸汽车4台⽤于清渣卸载11 装载机1台⽤于转运物资7.3.3 项⽬部应急救援电话项⽬经理:陈强电话:186********项⽬副经理:张永录电话:133********技术负责⼈:齐华鑫电话:133********专职安全员:浦伟庆电话:132********外部应急与救援电话急救指挥中⼼:120消防电话:119报警电话:110⽓象服务中⼼:121217.4注意事项
1、如果出现险情应⽴即停⽌险情处的⼟⽅开挖⼯作,并及时疏散现场施⼯⼈员⾄安全地带。
2、如果出现超挖或遇软弱层(如砂层),⼟体变形,应⽤挖掘机等机械快速回填⼟⽅到险情处⽀护体系的底部,防⽌⽀护体系的整体滑移⽽带动更⼤⾯积的⽀护体系险情。变形稳定后,对⽀护体系检查,决定处理⽅案。3、观测位移变形,如果裂缝较⼩且趋于稳定,可在原有⽀护体系上加固处理。
4、如果变形较⼤,原有⽀护体系已经完全失效,则可⽤机械辅助⼈⼯分层分段重新加固险情段。5、现场随时配备车辆,以备急救之⽤。
6、如确有意外事故发⽣,项⽬负责⼈应在第⼀时间把伤者送到医院进⾏抢救,不得拖延,并向上级部门汇报。
7、意外事故发⽣后,应积极处理,抢救、治疗等费⽤等先由公司垫付,不得以任何理由对事故处理进⾏拖延,尽量减⼩事故带来的负⾯影响。
8、意外事故发⽣后,必须停⼯整顿,安抚,教育其他⼯⼈,并分析事故发⽣原因,总结教训。
9、防⽌⾬⽔浸⼊⼟体内,在坡顶设置的排⽔沟保持通畅和不漏⽔。由于边坡顶⾯会有⼀定变形,产⽣平⾏于基坑的裂缝,应随时观测裂缝的⼤⼩,并及时封闭。特别应注意排⽔沟中的裂缝,应随有随补。8.绿⾊施⼯措施
1、从事⼟⽅、渣⼟和施⼯垃圾的运输必须使⽤密闭式运输车辆,运送⼟⽅、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现场出⼊⼝处设置洗车槽,出场时必须将车辆清理⼲净,不得将泥沙带出现场。
2、⼟⽅作业阶段,采取洒⽔、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测扬尘⾼度⼩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运⼟坡道两侧⽤密⽬⽹覆盖、封闭防⽌扬尘。地下室结构施⼯回填完后,现场地⾯采取东侧硬化,其他三个⽅向进⾏密⽬⽹覆盖,做到不泥泞、不扬尘。⼚区硬化、覆盖布置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