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个体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建设
【摘要】大学生肩负着推动社会发展的重任,社会公德建设离不开大学生的个体道德修养。同时,大学生时刻都在接收社会向他们传达的信息。因此,提高大学生个体道德修养就不能忽略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即要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大学生个体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建设相互影响。在道德建设中,应利用两者的关系,使之相互促进,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个体道德修养;社会公德
在社会主义经济的背景下,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知识型人才大学生开始登上社会舞台,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精神文明的建设却跟不上脚步,社会公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的个体道德修养对社会公德建设起着关键作用,探究清楚大学生,个体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重点。
一、 关于大学生、个体道德修养、社会公德
(一)、大学生一词在中国从出现到现在不过百余年时间,但这个群体对我国的影响却相当大。无论是在旧民主主义时期,还是在新民主主义时期,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到了当代,他们更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股中坚力量。那么大学生的任务是什么呢?
对自己来说,他们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德才兼备,能服务于社会的人。在大学轻松的环境里,大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培养自己的德和才,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①对社会来说,他们要把最新的知识输送给社会,起到促进科技文化发展的作用。对国家来说,他们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国防外交,起到提高国家
①
选自《资治通鉴 周纪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
安全性的作用。由于大学生的责任重大,他们必须要有良好的个体道德修养,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持,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①由此可见,道德是为了创造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而自然产生的。在当今社会,道德可分为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
1.传统道德
传统道德形成于漫长的历史中,它的主要内容为:先义后利,把义放在首位;推崇“仁爱”,追求人际和谐;谦敬礼让;恪守诚信。我们可以看出,传统道德强调修身,加强对自己的要求。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②就是这个意思。修身无论对于我们大学生还是社会公德建设都是极有好处的。
2.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应时而生,它的出现是由我国目前的经济制度决定的。社会主义道德强调了团结和对集体的奉献。例如,“八荣八耻”中明确指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它们的内容都是以社会公德作为基础的,而“八荣八耻”中的“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和“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也都和社会公德建设的内容紧紧相扣。
①②
选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科书90页、2010年修订版 选自《论语 学而》
大学生应把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看做一种光荣,并努力地去实现它。
(三)、个体道德修养
个体道德修养是社会公德建设的前提,社会道德是个体道德修养的表现。例如,在公共场所内,有人不遵守交通法规,随地吐痰,破坏公物,这说明此人的个体道德修养不高,还有待提高。个体道德可分为两个阶段:
1.他律道德阶段
在他律道德阶段中,人们还没有完全明白道德的概念。这时人们的道德行为是在外界的要求下发出的,而不是来自于内心的要求,外界要求人们做指定的道德行为时,人们才会行动。虽然人们的行为有时能符合道德的要求,但是人们却没有意识到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而且,人们也经常不能按照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大学生的个体道德修养也同样经历他律道德阶段。如何使大学生摆脱他律道德阶段是社会公德建设的关键。
2.自律道德阶段
在自律道德阶段中,道德已转换为内在的道德需求。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人们开始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并能够自觉地约束本能,开始用社会道德来要求自己评价他人。可以说,大学生已经有了自律道德的基础。
当他律道德转化为自律道德,道德成为内在的需要时,一个人的个体道德修养才发生
了本质性的变化。
(四)、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教育是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而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①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中应遵守的基本准则,它是社会道德的基础。社会公德的基础性决定了它具有广泛性。只有每个人都参与进来,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运行,才能够完成社会公德的建设。在这里,作者强调了社会公德建设和大学生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道德建设是背景,大学生是主体,社会公德是作用对象。在社会公德建设的过程中,把握好三者的关系,才能完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 、大学生个体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的现状
(一)、大学生个体修养的现状
大学生的个体道德修养整体水平较高,但仍有部分大学生个体道德修养不够,出现了一些道德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评比出一批优秀大学生,模范大学生,这些大学生让我们看到了光明的一面:现在的大学生勤工俭学、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充满了朝气,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以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为重。但正因为对这些光明面的大力宣传,我们才能意识到现实生活中必定有与之相反的情况存在。拿“勤工俭学”来讲,有很多大学生值得敬佩,每天晚上的时候都有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出来摆摊,推销一些生活用品和学习资料,这样既锻炼了自己,又减轻了家里的负担。与之相反,有些大学生在大学生
①
选自《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探究》作者:李强
活中放纵了自己,每天都跑出去玩,有时还会逃课。不说“勤工”,他们连“俭学”也没有做到。这说明,大学生的个体道德修养参差不齐,有些大学生的道德水平还需要提高。
(二)、社会公德的现状
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优良的社会公德能提供给我们一个自由、有序的公共场所。从本质上看,社会公德要求人们在行使自己的权力时,不去侵害集体、他人的利益,不干扰别人的正常活动。当代社会中,社会公德分为两部分:
1.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公德
在现实生活中,有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大多数人还能遵守社会公德,尽量不去做干扰别人的事情。即使如此,不守纪律,破坏公共秩序等与社会公德相悖的事情还屡有发生,甚至有的行为的严重性已经从道德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学校都忽略了对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致使在大学生人群中出现一些不文明行为,严重破坏了大学生的形象。例如,有些大学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上课时间交头接耳,无视老师和同学的存在。就在图书馆里,有一个大学生大声地打着电话,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的旁边就有一块写着“静”字的牌子。
2.网络虚拟世界中的社会公德
在网络世界中,没有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很多人开始抛开社会公德,为所欲为。在现实世界中,某人是一个谦谦君子,但到了网络世界,可能就会脏话连篇,却很过瘾的样子。在网络世界中,还有一些不健康的网站,甚至有的人恶意地在网上制造,传播病毒,
严重影响了其他人在网络中的正常工作。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在网上聊天时,废话、谎话连篇,很难让人获取有用的信息,还存在在网上抄袭、购买论文的现象。
这说明大学生的个体道德修养还不高,没有完成从他律道德阶段到自律道德阶段的转化,社会公德有待提高。
三、 大学生个体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建设的关系
(一)、提高大学生个体道德修养可以促进社会公德建设
正如前文所说,大学生肩负推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社会公德建设中,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建设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社会公德的建设需要将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人道德,即把个体道德建设过程中的他律道德转化为自律道德,让人们感觉到道德的必须性,并且从内心发出道德行为。这样,道德(包括社会公德)的建设才算成功。由于人们的道德水平不同,社会公德不可能均匀地提高,必须要有一个建设重点,然后再由这个建设重点向四周慢慢加强建设力度,最终,社会公德水平就会明显得到提高。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社会公德水平,而且在促进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位置,选择他们作为建设重点,是社会公德建设的客观需要。
(二)、社会公德对大学生个体道德修养的影响
大学生的个体道德修养受社会公德的影响明显。前面已经说过,个体道德修养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个阶段。在他律道德阶段中,个体道德水平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例如,在一些发达的城市,社会公德建设比较完全,我们可以看到,周围的环境是比较整洁的;
与之相比,在一些较偏僻的城镇,社会公德建设较为落后,可以看到,路面上会有零零散散的垃圾。这说明处在一个城市的人的行为会受这个城市社会公德水平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尚未发展成熟,社会公德建设也尚未完成,因此,社会上一些不好的行为会迅速地感染他们,导致他们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如此,社会公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大学生的约束也将减小,从而,在大学生个体道德修养的他律道德阶段过程中降低了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在自律道德阶段中,社会环境的影响则相对小得多,此时,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知道了道德存在的意义,并且开始追求道德本身。这时,影响大学生道德水平的因素开始由外在转化为内里,即维护道德的意志够不够坚强,有的大学生信念不够坚定,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做着自己知道不该做的事。与此相反,优良的社会公德能够对提高大学生个体道德修养起积极作用。
大学生较高的个体道德修养能促进社会公德建设,同时,优良的社会公德能提高大学生的个体道德修养。在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二者并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早些完成道德建设,营造一个文明的公共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