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卷2007年第3期 9月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1.26 NO.3 Sep.2007 文章编号:1004—5422(2007)03—0243—05 古城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黄玉理,王玉琼,张薇,黄英 610106) (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四川成都摘要:古城资源在我国观光型旅游产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历史时期保存下来的古城也受到了国内外 旅游者的青睐.同时,古城也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古城的保护尤其重要,它是古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 证.在许多古城缺乏保护资金的情况下,通过发展旅游来资助古城保护的路子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选 择.以山西省平遥古城为例,分析古城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存在的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的关系,探讨古城资源 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怎样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古城;旅游发展;互动关系;平遥古城 中图分类号:1:590.3 文献标识码:A 0 引 言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遗留下了 的过度开发,管理不善,超承载力的旅游接待等原 因造成对古城的破坏;另一类就是自然因素,如自 然灾害或因为缺乏资金年久失修而被岁月淘汰, 丰富的古城镇旅游资源,这些古城镇,有的曾被各 朝帝王选为都城或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重镇.迄 今,我国已有100余座历史文化名城,古城资源在 我国观光型旅游产品中占据主导地位.1992年,国 家旅游局在“中国友好观光年”中首次推出了249 解决第二类问题,关键在于投入资金和技术,而目 前许多古城的保护资金严重缺乏.多数古城都处 于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对遗产的修复、环境的 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需要巨大的投入,因此, 通过发展旅游来解决古城保护的资金等问题已成 处国线景点,其中约163处国线景点分布在41座 古城范围内….在中国众多古城中,平遥古城、丽 江古城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为众多古城的现实选择, 旅游业的发展依托于良好的旅游资源,要发 展古城旅游必须保护古城,保持古城的原真性.而 从2O世纪8O年代以来,古城镇作为一种独特 的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例如,2002 年丽江古城接待的游客数突破337.5万人次,旅游 综合收入23.37达亿元 ;平遥古城接待了155万 旅游的发展能促进古城的保护与建设,为其提供 资金,提高古城利益相关者的保护意识,使两者之 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本文以平遥古城为例,分 析古城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问存在的相互促进和制 约关系,探讨古城资源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怎样 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人次国内外旅游者,旅游综合收入达2 000多万 元‘3j.可见,旅游已经成为一些古城经济发展的支 柱产业,不仅如此,旅游还带动了当地农业、手工 业、交通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 展势头. 然而,古城旅游发展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保 1平遥古城概况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具有2 700多年 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其城墙、 护古城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古城保护是当今旅游 快速发展时期的一个重大问题.古城受到破坏的 原因总的来说有两类:一类是人为的因素,即人为 收稿日期:2007—05—11. 街道、民居、店铺等建筑,基本上保存了明清时期 的历史风貌.平遥古城1986年被评为国家历史文 化名城,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古城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旅游科学)2o06年度资助项目(LYM06—17) 作者简介:黄玉理(1977一),女,硕士,从事旅游文化与影响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44・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6卷 总面积2.25平方公里,城内至今保存有2O余座古 寺庙,3 797处年代久远的民居建筑,其中有近400 余处保存非常完整.以古城为中心,加上周围众多 的文物景点使平遥旅游资源更具有区域性、规模 性和整体性的优势,具备了打造成为旅游景区的 特点与条件. 另外,平遥古城民俗民风特色鲜明,至今仍保 留着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与民俗,如高跷、龙 灯、秧歌、背棍等.民间剪纸、手工制鞋、黄酒酿造、 银器加工等传统工艺项目极具参与性.上百种地 方风味小吃和独特的婚丧嫁娶方式都对游客产生 了巨大的吸引力.古城集票号文化、建筑文化、饮 食文化、民居文化、佛教文化、吏治文化于一体,其 旅游资源集中,文化内涵深厚. 2平遥古城旅游开发与古城保护的 互动关系 旅游业的发展与古城的建设与保护是相辅相 成的.旅游业的发展需依赖一定的旅游环境,对古 城的保护正是保存了旅游业赖以存在的自然和历 史文化环境基础,旅游的发展为古城的保护与环 境改善奠定了经济基础,二者在很多方面能形成 良陛的互动关系. 2.1旅游发展与古城保护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 2.1.1保护古城的文物及其传统文化是发展旅 游的前提和基础. 旅游业具有依赖性,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 成功的基本条件,在于它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的数 量多少和质量高低.有了一定的可进去性的旅游 资源,才能满足旅游业中六大要素中的“游”,进而 实现其他要素.对于古城而言,保护好古城的古建 筑、古遗迹、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是发展古城旅 游的前提.例如,平遥县先后在1973、1979、 1981、1984、1994年颁布了古城保护的各类条例和 法规,有力地促进了古城的保护. 此外,对平遥古城投资修缮开始于1979年.从 1979年至2000年底,共使用国家、省、县及民间经 费2 5oo余万元 .古城墙从1979起进行过多次维 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6.4公里的城墙全 部进行了修缮,并修复了72座敌楼及魁星楼,复 原了3座翁城,共使用国拨专项费用558.5万元.县 从1979年起就开始将整治古城环境、改造古 城道路列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至1995年底,共投 资380.47万元,修建改善城内道路2o条,1996年 对城内的39条街巷道路进行修建和改造,硬化了 45条小街巷的路面,2000年投资840万元对历史 街区和交通要道进行石板路面复原和线路地埋改 造(见表1). 表1对平遥古城修缮、环境改造、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资金统计 古城的保护和修缮使得古城得以较好地保存 下来,为旅游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1.2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文物古迹的修复和 古城环境的改善. 自1990年,平遥古城的旅游接待增长迅速,加 上古城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了不少投资者,1993 年以来,县通过多渠道引进资金,用于维修文 物、改善环境,仅1995年至1997年的资金投入就 达到4 500多万元.同时对平遥古城的宅院、道路、 卫生和景观环境进行大规模整治,拆除了大量的 违章建筑,使古城风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从1997年到2001年,平遥县先后又投资 3.5亿元,完成了外环路等外围道路的建设,解决 了古城的可进人性问题,同时,硬化古城内中小街 巷,形成区域循环,主干街区全部实施复原改造, 恢复了古城原有风貌. 此外,根据城市建设规划与旅游发展的需要, 平遥县投资4.5亿元 J对古城内电力电讯电 缆做了全部地埋,对古城内中小街巷及主干街区 进行综合整治,并关闭了平遥古城周围30户污染 企业等,使古城的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黄玉理,等:古城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245・ 2.i.3旅游发展使当地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部分用于保护和修缮古城文物和遗迹等.自1998 年到2004年,平遥古城的门票收入和旅游综合收 入一直保持着同步增长的态势(见图1).在这一阶 加深了当地居民对古城的了解. 迄今为止,平遥古城组织举办了六届平遥古 城赏灯会、三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以及国际形意 拳邀请赛、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年会等大型活动,丰 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和文化活动极大地感染了古城 居民,加强了古城晋商文化的氛围,推动了平遥的 段,旅游给平遥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占县 GDP的比重从1997年的0.96%,增长到2004年的 16.6%,增长了15.64个百分点 J,旅游收入在 全县主要经济指标中保持了最快的增长速度. 文化建设.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些文化活动的开 展也是保护当地传统历史文化的有效方式,加深 了当地居民对古城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有利于 当地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下来. 2.i.4旅游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保护古城的意 识,从而促进了古城的保护. 平遥古城1997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古 城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大大增强,随着旅游的快速 发展,当地居民与中外游客的频繁接触,更增强了 他们保护古城的意识.根据我们对平遥古城居民 所做的“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与感知”调查统计 分析结果(见表2)显示,有83%的被调查者认为旅 游发展增强了居民对古城的保护意识,其均值达 到了4.29.有83%的居民认为旅游的发展增加了 修复和保护古城的机会,均值高达4.25. 表2平遥古城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调查结果 2.i.5旅游业的发展为保护古城提供了经济保 证,为古城的修复和保护提供了资金来源. 古城的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这些资 金仅靠投入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实现的.因 此,发展古城旅游而获得的旅游收入可以返回一 图1平遥古城门票及旅游综合收入(1998—21304) 2.2旅游发展与古城保护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2.2.1 平遥古城规划频繁,实施不到位,管理不 善,造成古城建设的破坏. 平遥古城首次规划始于1958年,但因种种原 因,未能实施.1976年开始第二次做平遥古城的城 市建设规划,但对古城区保护等内容体现不明显. 而首次将整个古城区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作为重 点纳入规划是在1981年,上海同济大学阮仪三教 授带领他的学生,同山西省建设厅规划设计院,协 助平遥县重新编制了“平遥县城市总体规划”_5 J. 1989年平遥县开始编制“平遥县历史文化名城保 护规划”.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为了适应世 界名城高标准建设的要求,1999年始,平遥县 又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和省规划设计院联合对“平 遥县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订,2002年又投资100 万元编制了“平遥古城保护详细规划”,2005年又 邀请国内旅游规划权威专家魏小安主持编制了 “平遥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 J. 由于古城早期的规划滞后于旅游的发展,保 护规划的实施力度不够,造成了一些工程在没有 经过科学合理规划的情况下进行开发建设,加之 同期旅游的管理水平落后,致使古城开发建设性 破坏严重.例如,在古城清虚观旁,修建了三层高 的车间大楼,在许多典型的民居古宅旁,建起了高 楼.这些建筑大大影响了古城的整体风貌.再如,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46・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6卷 2(304年1O月,古城南部一段17米宽的外部墙体 坍塌,有专家认为古城墙坍塌段是古城墙质量和 技术最薄弱的环节,还有专家分析指出,这是开发 和保护部门共同承担的责任在“夺利”过程中遇到 互相推诿而造成的结果.无论具体原因如何,城墙 附近的施工建设对城墙的坍塌具有不可推卸的影 响、 2.2.2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协调发 展的机制. 通过发展旅游来获得保护古城的资金,这是 一种较现实的选择,也是许多古城发展旅游的初 衷.然而,发展旅游后,古城的保护资金问题仍然 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从图1中也可以看出,2(304 年,平遥古城的门票收入达到了4 000多万元,旅 游综合收入达3.9亿元,但在这些收入中,投入保 护古城的资金所占比例甚少.一份县提供的 资料显示:近年来用于古城保护的资金达3.5亿 元,其中2.1亿元是社会各方面的筹资,投入 的资金只占1/3.为了利用古城资源发展旅游,县 于1995年提出“旅游兴县”的发展,并组 建了平遥古城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主营平遥古城 景点经营、住宿、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地产,是古城 保护和新城建设的实施主体.根据公司与平遥县 的合同,门票收入第一年向县财政上缴300 万元,第二年上缴450万元(2OO3年古城门票收入 为2 289万元),直到第十一年上缴2 000万元,除 去员工工资、股东收益外,剩余部分进行旅游开发 运作n J.由此形成古城的开发和保护是“两个机 构、两种”的局面,即平遥古城旅游股份有限 公司和平遥县文物局.这种必然会给古城的 保护带来隐患,例如,2(304年1O月古城墙的坍塌 后就出现两个机构互相推卸责任的结局. 2.2.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生活质量的 要求对古城的保护构成威胁.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旅游业的兴起 与发展,极大地增加了居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居 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居民对自己的居住条件提出 了现代化的要求,例如,许多居民对其自身的传统 民居进行现代化设施的改造和装修,一些典型的 民宅旁建起了小楼,古宅被拆或扩建,这些都影响 了古城风貌的整体性和原真性.这是古城风貌、街 道铺面以及典型民宅,面临“现代化建设性的破 坏”的另一主要原因. 3分析与建议 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沉淀的古城如 果没有资金与技术的投入保护,其结局是可以预 料的;而发展旅游后,如果过度或无序开发、超承 载力的旅游接待,投入的保护资金不到位,同样会 对古城造成破坏.因此,在强调科学发展的今天, 对于古城的利用不能过度强调发展而忽略保护. 从平遥古城的案例可以看出,古城保护与旅游发 展可以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解决了二者相 互制约的问题,古城保护和旅游开发才能够真正 实现“双赢”.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 完善古城保护管理与开发的机制 2(304年1O月古城墙坍塌后,平遥古城专门成 立了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全 面负责古城的保护、利用和管理.门票管理的职能 全部交由委员会办公室行使,门票收入全部上缴 财政,设立财政专户,将国有文博单位的收入全部 用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这种管理与 以前的“两种机构,两种”相比是一种进步.但 随着旅游的发展,古城相关部门还应该不断摸索, 总结经验,加强对这种新的完善,使古城的保 护管理与开发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3.2加强对古城保护规划的实施力度,科学合理 地开发利用古城资源 任何文物或古迹的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古城 的保护规划原则.对于古建筑、古迹的修复必须按 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文物的原真性和真实性. 对于居民民宅的开发利用,应该积极地引导, 同时统一制定保护建设法规条例,避免对传统民 居的无序开发和随意利用.居民可以对其民宅和 店铺的内部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和装修,但不能影 响其外观的原貌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必须保 持整个外观的原真性. 3.3加大对古城保护与管理的宣传力度 地方以及古城的管理机构应通过多种渠 道加强对当地居民、国内外游客、古城内旅游经营 者关于古城保护的教育与宣传,提高古城旅游利 益相关者的保护意识,切实形成由、当地居 民、旅游者、旅游经营者以及公众组成的保护群 体.古城的管理者应积极发挥民间团体在遗产保 护与开发中的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立法、 管理、开发、经营的全过程当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黄玉理,等:古城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247・ [7]张松.历史城镇保护的目的与方法初探——以世界 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为例[J],城市规划,1999(7):50—53. 参考文献: [8]边宝莲.平遥古城保护与发展的实践和探索[J].城市 [1]赵美英,徐邓耀.BOT投资方式及对我国古城旅游开发 发展研究,1998(6)13—21. 模式创新的启示[J].生态经济,2005(2):90—93, [9]董世永,罗丹珩.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矛盾与问题 [2]云南省丽江地区地方志办公室.丽江年鉴[M].昆明:云 简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28(03):17—19,82. 南民族出版社,2o05. [10]曹昌智,周贵贤,边宝莲.平遥名城的保护与发展[J]. [3]平遥县旅游局,平遥古城旅游业发展情况报告[R].平 规划师,1996(1):13—21. 遥:平遥县旅游局,2003. [11]郭英之,刘家明,陶 伟.传统民居开发研究——以平 [4]晋中市史志研究院.平遥古城志[M].北京:中华书局, 遥为例[J].地理研究,2000,19(3):264—270. 2002. [12]王曦.从丽江、大理看旅游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的 [5]平遥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平遥县志[M].北京:中华书 互动关系[J].经济师,2006(12):163,193. 局.1999. [13]新闻晨报.城墙维修陷入资金短缺窘境[EB/OL].ht— [6]南香红.平遥搬不动[EB/OL]. ://www.船 砚蚺. tp://news.sohu.com/20041026/n222681164. 胁 . con.cn/southnews/ly/d/zz/200403180478.asp.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Research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0ld Ci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HUANG Yuli,WANG Yuqiong,ZHANG Wei,HUANG Ying (College of Tourism and Culture Industry,Chengdu University,Chengdu 610106,China) Abstract:Old cites are not regenerative,SO the protection ofold cites is very important,which is the guar— ante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te old cites’tourism.Under the conditions that the protection of old cites lack offunds,it is a realistic choice for protecting the cultural heritages that tourism funds the protec— tion.This paper taking Pingyao old city as a ca.q.e,analyze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hte protection of old cit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tourism,seeks for how the protection ofold cites and the develoF)ment of tourism Can form a benign cycle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KeyⅥr0 凼:old cites;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interactive relationship;Pingyao old ciy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