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28一 《国外电子元器 ̄)2006年第3期2006年3月 ●应用与设计 基于HDLC协议的高速SDH传输系统板间 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张剑伟,唐斌,刘毅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四J11成都610054) 摘要:针对SDH传输系统板问通信传统设计方法的不足,介绍一种采用HDLC协议进行设计的新 方法.并在MPC852T型嵌入式微处理器上得以实现。严格的验证证明其在可靠性和传输速率方面 获得了很好的性能。 关键词:UART;HDLC;SDH;嵌入式微处理器;SCC 中圈分类号:TN9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977(2006)03—0028—04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high-speed SDH transmitting system between different boards based on HDLC protocol ZHANG Jian—wei.TANG Bin.LIU Yi (School ofElectronic En ̄neering,UESTC,Chengdu610054,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hortages of traditional design between diferent boards communication of SDH transmission system,HDLC protocol is introduced as a new way in this paper,which is imple— mented by MPC852T embedded processor.The new method shows good performances in reliability and rtansmititng rate by strict test. Key words:UART;HDLC;SDH;embedded processor;SCC l 引言 也不断提高。针对UART方式速率上的不足,拟对 HDLC协议进行研究,并选用Motorola的MPC852T 板间通信总线是决定SDH系统设备是否稳定 型处理器,利用其对HDLC协议的支持,尝试采用 可靠工作的关键技术之一。板间通信的物理层信 HDLC协议进行板间通信,验证其在可靠性、通信 道不可能不发生差错,必须选择合适的数据链路 速率等方面的改善。 层协议克服有差错的信道。SDH系统网元内的板 间通信受成本和复杂性的,一般都建议采用 2 皿LC在SDH传输系统中的运用 单板MCU系统内置的串行通信机制来完成,MCU HDLC(His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Procedures, 器件内置的通信接口中,以传统的UART串行通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广泛应用于数据通信领 信接口较为常见。UART异步串行通信理论上最大 域,是确保数据信息可靠互通的重要技术[1】。HDLC 的速率为115 200b/s。因而传输效率低下.只适合 按照包含地址、控制、信息、CRC(称为帧)的标准格 板间简单信息的互通。随着单板软件复杂程度的 式进行发送和接收。所有的帧以1个开始标志 提高,通过板间通信总线传递的带宽要求也会不 (0x7E)开始,以1个结束标志(0x7E)结束。在开始 断增加;同时随着系统变得更加复杂,板间通信总 和结束标志之间,1个帧包含地址域(A)、控制域 线报文本身的长度也在不断增加中,板间的通信 (C)、O到5000字节的信息域(I)(可选)和FCS域, 数据流量越来越大,对板间通信总线的传输要求 HDLC的帧结构如下: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基于HDLC协议的高速SDH传输系统板间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一29一 兰 1 垒 l 典型帧格式如下: I I兰 I 兰 陆M Opening Flag lAd嗍lc0n I 唧 Dn(Optiona1)1 CRC[Closing nag 。‰LC iti 特的 制系 s01181b1i 0 (0x7E)来确定帧首(Opening Flag)、帧尾(Closing laFg)。经过编码在1个帧的开始和结束标志之间的 其他部分杜绝了出现5个连续的“1”。 地址域(A)用于多点通讯方式时设定站地址。 帧接收时如果地址域(A)与本站不匹配,该帧不会 被接收。还有1个值得注意的是FCS域。采用循环 l ! 亟叵亟垂至 望 I 图l SDH网元结构 线线路长度相对较长。所以不得不考虑电磁干扰、 信号完整性、阻抗匹配、电平选择等问题,传统的 UART通信显然无法胜任。以HDLC协议的优越性 能,可以实现高可靠和高效的板间通信。 冗余校验(CRC)除标志域外的所有其他域的校验 值。HDLC通过FCS域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关于 HDLC的详细资料请参阅参考文献【1】。 SDH系统是目前电信系统中的主要传输手段。 它由一些SDH网元组成。在光纤上进行同步信息传 输、复用和交叉连接闭。传统的SDH网元结构如图1 所示。 3 SDH传输系统板间通信设计 3.1 MPC85ZT MPC852T是MPC866 PowerQUICC系列中的一 款嵌入式通信处理器[3】。MPC852T内核主频可达 IOOMHz。内部集成了CPU核(Powe ̄QUICC)、系统接 El单元(SIu1和通信处理器(CPM)3个模块,由于它成 本低、通信能力强、多种通信协议能灵活接口,因而 特别适合于通信和网络应用。MPC852T Pew. erQUICC集成了2个处理块。1个处理块是嵌入式 Power PC核。另1个是RISC Controller。系统框图如 图2所示。 嚣在图1所示系统中。网元控制板NCP单元部件 是SDH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内部各功能单板 的性能、告警等信息要通过该单元送到网管。同时 网管的一些命令也必须通过NCP下发到各单板。系 统中板间通信组成了1个典型的多机系统,NCP单 元为多机通信系统中主机。其他部件为从机。 NCP单元和其他部件通信可靠性要求高。信息 量大而且实时性要求高。而SDH系统网元的背板总 通信协议处理器(CPM)模块是需要关注的焦点。 它促成了MPC852T强大的通信处理能力。CPM是 RISC处理器。具备多个通信控制器。其中包括2个 串行通信控制器(scc),可运行多种通信协议(Ether- I[IStruetion l 4-Kbyte Bus I Instruetion Cache Unified lInterna1卜—————————1————————  BusI ExternaI Busl Bus I Memory ControIler } 1 Interface I Interface『 Load/Store Bus l【  .。........Syste........m F1....uncti... .. ..ons..._一  I ParaIIel l 2 I Interrupt l 8-Kbyte I/o l Timers l Contro11Ers l Dual-pert RAM 2 Baud Rate GenErators 32—Bn RISC Contro1 1EY SCC3 l SCC4 I SMCI l SPI 图2 MPC852T的结构框图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30一 《国外电子元器 ̄ ̄)2006#-g 3期2006年3月 裹1 3种常见的串行通信标准的主要特征 P哪meter RS一422 RS一485 RS一644(LVDS) Diferential Voltage Swing(typ) 3.0V 3.0V 350mY Driver Output Rise Time 10%tui 30%tui 30%tui Signaling Rate 50Mb/s 50Mb/s 400Mh/s Transmission Distance(Note 1) ≤l 200m 《l 200m ≤100m net、HDLC、UART、透明传输等)。SCC口是最具有特 中允许发送和,或接收。 色的接口,通过操作相应的寄存器、开发收发 初始化完成后,便可以进入收发状态。接收过 驱动程序或调用操作系统相关的驱动程序.SCC口 程为:当GSMR_LX寄存器中的ENR位允许时, 就能完成优越的板间通信功能。 HDLC控制器进入接收允许状态,在该状态下,控 参考MPC852T Datasheet提供的数据。HDLC板 制器等待1个标志。当出现1个标志时,控制器进 间通信速率支持Nx64kb/s,N最大为64。即理论最 入地址允许状态,等待1个非标志,该非标志必须 大通信速率为4Mb/a,实用速率应视CPM利用率和 为1个地址,控制器将地址与HADDRX和HMASK Core处理能力而改变。而UART的理论最大速率为 域的地址比较。地址匹配后。检测RxBD状态模式字 115.2kb/s,理论比较结果非常明显。 节。如果接收准备好便开始接收,1个数据包分多个 3.2 MPC852T处理器SCC口的设计 地方缓存,RxBD字节的L位可以指示是否为接收 硬件设计方面.HDLC数据链路层协议需要合 帧最后一个缓存,不是便继续接收。是则完成CRC 适的物理层的支持,以达到高可靠性和高流量。考 校验后结束接收。流程如图4所示。 虑到SDH网元背板的线路走线长度和通信速率,列 图4中RxBD(Receiver Buffer Descriptor,接收 举了常见的3种串行通信标准的主要特征。 缓冲描述符)是SCC、SMC等控制器与缓冲区的接 由表1可以看出。RS一485的传输距离、速率都 口。RxBD的数据结构如表2所示。 壁臣一能满足设计要求,而且成本低廉、易购。所以选择 每个RxBD管理内存中的1个BUFFER区. RS_485来完成通信系统设计,如图3所示。 在软件编程方面,首先要设置SCC口的通道参 数,本设计中将SCC3设置为HDLC模式。然后设计 驱动程序,驱动程序运行时首先进行SCC3以及存 储区的初始化。其次才进行收发操作。SCC3及存储 区的初始化过程概括为:初始化SDCR以提供U总 线上的优先级_+设置SICR将时钟连接到SCC3_+ 设置SCC3参数RAM最大接收缓存长度_+对命令 寄存器(CPCR)写入相应命令初始化发送和接收参 图3 NCP板和其他单板通信示意图 数_+初始化HDLC参数RAM,包括 错误计数器和帧地址域_+初始化接 收和发送缓存描述字_+初始化屏蔽 寄存器以允许期望的事件发生的中 断_+初始化CIMR以允许CPM设备 产生中断_+初始化通用SCC3方式 寄存器高、低位_+初始化协议定义方 式寄存器,包括标志的数量,HDLc 总线方式。标志共享允许等_+设置 SCC3方式寄存器低位(GSMR...LX) 图4接收流程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基于HDLC协议的高速SDH传输系统板间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一31一 BD Base 0ffset Field O如10 Status and control O如l2 Datalength Ox04 High—order ofbuffer pointer O如l6 Low—order ofbuffer pointer RxBD中确定了这个BUFFER区的首地址和末地 址。CPM将要接收的数据会被置于这个BUFFER区 里,Data length描述了数据的长度,Status and COn. trol描述了数据和BUFFER区的状态。驱动程序通 过设置、读取RxBD中的各参数来判断数据和 BUFFER的状态。控制数据的收发。 多个RxBD可以在DPRAM或者内存中连续放 置,构成1个RxBD表,让CPM的控制器可以在驱 动程序介入处理之前接收或者发送多帧数据。数据 帧数由RxBD表的个数所确定。 发送过程和接收相似。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3.3测试结果和性能分析 按照流程图,采用C语言编程,并在PSOS嗍操 作系统上运行调试,为了检查测试SCC3口的丢包 率等性能。专门模仿TCP/Il,中的ping命令编制了1 条sping命令,用大数据包(1 024字节)长时间的测 试SCC3口,测试的命令是: sping子架号槽位号epu号包大小次数最大 时间间隔(1Oms为单位) 测试平台如图5所示。接有网线的单板是NCP 板,左下边是光板,微机通过网线经交换机和NCP 板进行通信,运行telnet命令后相当于对NCP板自 身的操作。NCP板和光板通过背板以HDLC协议 进行通信,此时执行sping命令便能测试SCC3口的 性能。图5是用于实测的硬件平台。实测时,为了验 证对大数据包的处理能力,采用了1 024字节。并且 重复了1 000次, 从测试结果看出:传输大数据包的丢包率为 零;从传输速率来看,平均70ms的时间包括发出和 接收的时间,单程是35ms。换算成实际的传输速率 约为234.Ikb/s。因为测试是在一块正常运行的单 板上进行的,MCU除了处理HDLC通信外,大部分 资源都是在处理其他功能,因此实际测试结果要比 机架 运行通信调试软件 图5 SCC3口测试平台 理论值速率低很多。但从目前传输系统板间通信所 需的数据量来看,实测结果已经满足要求。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UART在板间通信的局限性提出了 采用HDLC协议重新设计的方法,并采用MPC852T 实现了设计方案.通过编写驱动程序在PSOS操作 系统上进行调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利用该 方法已完成了SDH系统设备的研发.产品目前稳定 可靠。该设计方法还可以延伸到路由器设备、移动 通信基站、接入设备等单板之间的通信,具有比较 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l】ISO33o9,Data CommunicationswHBLC Proce- dures-Frame Stmcture[S】,1979. 【2]韦乐平.光同步数字传送网【M】.第2版.北京:人 民邮电出版社,1998. [33】 MPC852T Hardware Speciifcation REV.2.O[z】. Motorola.2003. 【4】PSOSystem System Concepts[Z】.Integrated Systems Inc.,1999. 『5】袁鹏,陈 巨,吴岱金.基于802.16a协议的野 战指挥所局城网【J】.现代电子技术,2005,28(1): 34-36. 【6]袁涛,彭月平.软交换及其网络互通应用方案【J】. 现代电子技术,2005,28(11):50-52. 作者简介:张剑伟,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硕 士研宄生.研究方向为信号与信息处理。 收稿日期:2005—O8一l8 咨询编号:0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