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播的新媒体交互艺术的研究探讨

基于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播的新媒体交互艺术的研究探讨

来源:九壹网
智库时代 智者论道

基于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播的新媒体交互艺术的研究探讨员 巍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三门峡 472000)

摘要:交互设计、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摄像技术等新形势传播媒介被统称为新媒体交互艺术,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播的工作中应用新媒体交互艺术,可以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并对其进行有效地保护与传播。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媒体交互艺术的内涵,其次分析了新媒体交互艺术的特点,最后提出了新媒体交互艺术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播中具体的应用方法,希望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工作能有所帮助。关键词: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播;新媒体交互艺术中图分类号:G124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19-0279-002

新媒体交互艺术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与传播能力,并且以不同的形式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播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新媒体交互艺术的优势,更好地来保护传统文化资源。

一、新媒体交互艺术的内涵

录像电视等电子传播技术被欧美的艺术家们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作为艺术作品的传播媒介和表现载体来使用,从而发展出了一门被称为新媒体艺术的门类,其与传统的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和平面艺术不同,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融合

[1]

和传播工作中,也发挥其独有的作用[2]。

二、新媒体交互艺术的特点(一)连接互动性

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新媒体交互艺术在宏观的方面来说主要包含了受众和艺术作品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而在受众的传播与接受中艺术作品通常具有一定的互动连接性。与此同时,新媒体交互艺术在微观的方面来说,其艺术创作范围涉及到许多关系到不同领域方面的内容,因此新媒体交互艺术具备一定的层次交互性。虽然各个领域均具有性,但是其连接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所以,在进行新媒体交互艺术的作品创作时,各个领域的连接交互等要注意去实现。

(二)专业技术性

新媒体交互艺术在其本身就是先进的媒介技术方面来说,其在对强化新媒体交互工艺效果进行体现的同时还需要对其艺术传播范围起到促进和延伸的作用

[3]

不一样的视觉体验,而且还给人们带来一种美轮美奂的享受。所以,新媒体交互艺术的基本特征就是虚拟性,并且促使新媒体交互艺术成为新引力的主要因素也是其其虚拟性特征[4]。

三、新媒体交互艺术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播中的应用

(一)虚拟展示文化场馆

为了利用传统文化促进现代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并对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传承,我国开始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统文化展示传播的方式主要有查阅图书馆材料、在旅游开发区域内展示和在固定场所进行展品陈列三种。这其中查阅图书馆材料和在固定场所进行展品陈列是我们所熟知的,在旅游开发区域内展示则是为了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把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进行有机的融合来向世人展示我国传统文化。这三种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于人们的文化需求难以很好地满足。参观者进行参观时,如果展览的地理地位比较偏远,那就需要参观者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在里面,其参观的积极性也有可能会因此而被打消。所以,对于参观者来说,不管是旅游景区还是展览馆,参观者的参观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因为其特定的地理位置而受限。新媒体交互艺术可以成功地解决传统展览中存在的弊端,通过充分地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弥补传统展览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有效地建立虚拟化展馆来满足参观者的需求[5]。我们以故宫博物院为例来说明新媒体交互艺术虚拟展示文化场馆的功能。故宫博物院拥有丰富的藏品和保存完整且规模宏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每天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不计其数。然而故宫博物院接待游客的能力有限,

·279·

。新媒体艺术在不

久之后迅速的借助于电视媒体网络发展了起来。新媒体艺术突破了传统艺术的,增强了作品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性,并且在观众对于艺术作品的参与度方面也获得了极大地提高。

关于新媒体艺术的定义始终众说纷纭,有人定义其为网络广播、数字录像艺术、网络艺术和光盘等艺术作品的统称,有人则把新媒体艺术定义为某种结合了计算机和电路传输的创作。还有人认为新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是在艺术作品中运用先进的技术语言,多媒体互动行为和装置、视像艺术、视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创造出的网上虚拟艺术以及电脑等属于新媒体艺术中所运用的技术语言,因此新媒体艺术其实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词。另外还有人把新媒体艺术定义为载体为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多种媒体形式,并以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为依托,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强调思想性、艺术性和观念性探索的一种具有体验性、交互性和实时性的艺术。

我们从新媒体艺术的众多定义中可以看出,新媒体艺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被多个领域所应用,并且已经融入了互联网技术、激光投影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最新的技术手段。新媒体交互艺术目前在传统文化的保护

。所以,充分

发挥其专业技术性应用优势是实现新媒体交互艺术效果的基础。与此同时为了创新发展新媒体交互艺术的媒体,还需要坚持以科技为手段,同时为加强对作品艺术效果渲染并强化其视觉效果,需要通过现代先进的技术对作品进行加工处理,并最终实现其艺术令人浮想联翩的效果。

(三)虚拟性

新媒体交互艺术目前在信息交互技术方面来说仍处于突飞猛进的时期,只有给予多渠道交互和虚拟现实足够的重视,才能更好地促进新媒体交互艺术的迅速发展,要想新媒体交互艺术的发展成效能够实现,也只有不断推进多渠道交互和虚拟现实的发展。

凭借其自身强大的应用优势,新媒体交互艺术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成功实现了借助新媒体交互艺术对现实事物进行呈现和虚拟所展现出来的作品,不但给人们增加了

智者论道 许多场馆都不堪重负,而游客们在有限的游览时间中受拥挤嘈杂的环境影响,其参观体验很难良好。在这种情况下,故宫博物院通过高清摄影技术把展品和著名建筑保存成数据信息推出了网上故宫博物院。只要有网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用户都可以观看查阅这些影像资料和图片,用户不用担心闭馆,因此能够细细品味和浏览与展品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使得故宫不用增加实地接待成本也能极大的提高其接待能力,在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保护的同时也扩大了其影响力。

(二)对传统珍稀文化资源进行保存与传播

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因此有很多传统珍稀文化资源。这些传统珍稀文化资源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较高,并且还可以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给我国考古学家对于建筑文化、建筑手段和建筑风格的研究[6]。对于我国的研究历史文化的学者来说,目前我国遗留下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工作具有极高的价值,是珍贵的历史文化材料。由于时间悠久,再加上很多文化资源漫长时间的风雨洗礼而没有被妥善的保存,给研究者从这些遗留文化资源上获取有利用价值材料的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新媒体交互艺术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实物的研究和修复中给文物带来的损坏的同时还可以对传统难以恢复保存的资源进行还原。所以,我国很多具有研究价值的资源都可以通过新媒体交互艺术进行再现,这为历史文化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我们以《古腾堡圣经》为例,来说明新媒体交互艺术对传统珍稀文化资源进行保存与传播的功能。《古腾堡圣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且其材质极为脆弱,对其有效保存的难度很大,因此历史文化研究者很难获取到。然而,美国却成功的让《古腾堡圣经》再现于世。美国利用新媒体交互艺术中的现代信息技术,以数码电子书的形式来编制《古腾堡圣经》,并上传到网上,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可以查阅到《古腾堡圣经》[7]。

(三)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修复与再现对于文化历史研究者来说,难以发挥部分损坏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应用价值。然而新媒体交互艺术可以对损毁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修复和再现,从而还原了当时的历史文化风貌,给历史研究者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我们以巴米扬大佛为例来说明新媒体交互艺术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修复与再现的功·280·

能。作为阿富汗重要的历史文物,巴米扬大佛见证了早期佛教的文明。然而人们由于其曾经被损毁而难以再见到中外驰名的巴米扬大佛的风采。要想还原巴米扬大佛,首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其次需要高难度的还原技术,考虑到阿富汗国内的实际情况和巴米扬大佛严重地受损情况,还原巴米扬大佛的希望并不大。

然而我国学者借助新媒体交互艺术中先进的三维建筑投影技术,对巴米扬大佛进行了成功的还原。这种还原模式,不仅对巴米扬大佛进行了成功的还原,还极大的降低了还原的成本和损坏风险,并且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在再现损坏文化资源的原貌的同时还可以制作三维模型。因此把新媒体交互艺术应用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播中可以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并大大的降低成本

[8]

综上所述,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播中应用新媒体交互艺术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播传统文化资源。人们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传统文化娱乐性和便捷性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新媒体交互艺术应用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播中可以提供虚拟展示文化场馆、对传统珍稀文化资源进行保存与传播和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修复与再现等功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又能更好地推进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播工作,因此运用新媒体交互艺术是未来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播工作趋势和方向。

【作者简介】员巍(1988-),男,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动画虚拟现实、视觉设计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昊.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播力提升路径与对策研究[J].人文天下,2019(3):65-71.

[2]唐婕,伍柏燃.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手工艺的传播路径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21+24.

[3]荣梅娟.新媒体多元化形式下的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J].智库时代,2018(42):265+267.

[4]肖锟,卢玉.土家族文化数字化传承问题——基于新媒体时代的研究[J].福建电脑,2018,34(9):1-3.

[5]王方.基于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播的新媒体交互艺术应用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17):105-106.

[6]李丽莉.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民族民间音乐传播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4):406-407.

智库时代 [7]周嘉慧,何家豪,孙祎.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运河五号创意街区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2):132-133.

[8]张志敏.借助新媒体,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大众文艺,2018(10):12.

【相关链接】

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

文化(culture)本身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部分。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新媒体(New Media)是指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简单说:新媒体是一种环境。

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

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

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