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言文阅读练习(二)

文言文阅读练习(二)

来源:九壹网
定畲 赣・ 嘲 。 文言文阅读练习 口赵成昌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 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 ——————————————————一 盛 一 ●(苏轼《方山子传》) 【解释】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 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陈健季常: 即陈糙,字季常。苏轼任府判官,与他结为好 友。③矍(ju∈)然:惊视的样子。④勋阀:功 勋。⑤傥(tcing):倘或。 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 光、黄间,日歧亭。庵居蔬食,不与世间闻;弃 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 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日:“此岂古方山冠之遗 象乎?”因为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山,适见焉。日:“呜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家族,同宗 呼!此吾故人陈健季常②也,何为而在此?”方 山子亦矍然③,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B.余谪居于黄 C.使酒好剑 D.此岂无得而然哉谪:降职 好:爱好,喜欢 得:心得,体会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 2.下列各组语句中的词,意义、用法都相 同的一组是( )(3分) 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 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 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 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今几 A.①晚乃遁于光、黄问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①余既耸然异之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C.①见方山子从两骑 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 人哉? ②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④,当得官;使从事于 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 D.①使从事于其间 ②今王鼓乐于此 3.下列各组句子,全表现方山子“弃富贵 乐归隐”的一组是( )(3分) 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 可得而见;方山子傥⑤见之欤? ①庵居蔬食,不与世间闻 ②呼余宿其家 |・t 茜考 遘 t一峨 》 l 衾亩 l③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④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⑤方山子傥见之欤 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A.①②③ C.①④⑥ (2)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 意。 (3分) 译文: B.③④⑤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表述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A.本文是苏轼为老朋友陈季常写的一 篇小传;方山子,就是陈季常;苏轼做府判官 时,他们结为好友。文章既叙述了朋友的怪 异行为,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B.陈季常舍弃功名富贵,甘愿隐遁贫 贱;住的是尼姑房子,吃的是粗茶淡饭;没有 人认识他,相貌就像古代方山冠的遗像,因而 叫他方山子。 C.文章以传闻开头,概括人物自少年、 壮年到老年的经历;然后再写故友的重逢,回 想人物年少时的情景,补充能够突出人物精 神风貌的若干细节。 D.本文也寄托了作者自己的伤感。方 山子之所以弃富贵而乐归隐,是因为“不遇”; 而自己的仕途坎坷,被贬于黄州,也是“不遇” 造成的。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 终不遇。(4分) 译文: ④ 畦 ⑧ (3)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3分) 译文: 参 1.选A。宗:推崇、归附。 2.选D。于:在,介词。A.乃①就,副 词;②竟然,副词;B.之①他们,指方山子一家 人,代词;②无义,用于主谓词组之间,取消句 子性,助词;C骑①骑马的人,名词;②骑 马,动词。 3.选C。②写方山子对苏轼的客气;③ 写方山子年轻时的个性和武功。⑤写方山子 或许能见到光、黄间“异人”。 4.选B。住的是茅草屋,不是尼姑房子; 帽子像古代方山冠丢下来的一样,不是相貌 像古代方山冠遗像。 5.翻译:(1)(方山子)年岁稍大一点,改 变平日志向(发奋)读书,想凭这在当世闯荡 一番。(2)(方山子家)四周墙壁萧条不堪(空 无一物),可是他的妻子、儿女以及仆人都显 出自鸣得意的神色。(3)河北的地方有田庄, 亩定 _ 赣 每年可得丝绸上千匹,也完全可以享受富有 的快乐了。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之间的隐士。他小 杰。现在才多少天啊,那精明强悍的神色还 显露在他的眉宇间,难道真的是山林里的隐 士吗? 然而方山子世代有功勋,可以得个官职; 如果他在这方面努力去做,现在已经显赫有 名了。他的老家在洛阳,园林房屋雄伟富丽, 时候羡慕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豪侠都归 附他。年岁稍大一点以后,改变平日志向发 奋读书,想凭此在当世闯荡一番,可是始终不 得志。晚年就隐居在光州和黄州之间一个叫 做“岐亭”的地方。住的是茅草屋,吃的是粗 茶淡饭,不和世人通音信;抛弃了豪华的车 马,毁掉了美丽的穿戴,就凭两只脚在山里往 来。山里人没有谁认识他,见他戴的帽子,方 形的顶高高突起,人们就说:“这难道是古代 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而称他方 山子。 我被贬谪到黄州,路过岐亭,恰巧遇到了 他。我说:“唉,这就是我的老朋友姓陈名健 字季常的啊!你为什么在这里?”方山子也惊 奇地望着我,问我到这里来的缘故。我把原 因告诉了他。他低着头不回答,又抬起头来 笑了笑,请我到他家里去住宿。他家的四壁 萧条不堪,空无一物,可是他的妻子、儿女以 及仆人都显出自呜得意的神色。我已经被他 们这种奇异的现象惊动了。 我回想到方山子年轻的时候,喝酒任性, 喜好玩剑,花起钱来好像粪土一样。十九年 前,我在岐山看见方山子后面跟着两个骑马 的人,带着两支箭,在西山游历。有只鹊在前 面飞起来,方山子叫骑马的人追上去射鹊,没 有射中;他便独自纵马向前,只一箭就射中 了。因而跟我在马上谈论用兵的方法和古今 成功失败的道理;自己认为是一代的英雄豪 跟公侯一样;河北的地方田庄,每年可得丝绸 上千匹,也完全可以享受富有的快乐了。这 些,他却全部抛弃不要,独独来到深山穷谷 里,这难道是没有什么体会就肯定这样做 的吗? 我听说光州和黄州地方,有很多有才能 的奇人,常常假装癫狂来侮辱自己,人家不能 够看见他们;方山子或许看见他们了吧? 【作者简介】 赵成昌,高级教师,执教于安徽省无为县 襄安中学。 责任编辑桑实 ... ⑧⑧ 专一器.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