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植物保护通论病理部分学生1

植物保护通论病理部分学生1

来源:九壹网


《植物保护通论》病理部分试卷1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寄生和腐生:

2.半寄生性种子植物:

3.生理小种: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4分)

1.按照生物五界分类系统,安氏(Ainsworth)分类系统中真菌属于菌物界真菌门。真菌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和____________五个亚门。

2.病原物寄生性和致病性变异的途径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病害流行特点植物病害可分为__________流行病害和__________流行病害。

4.杂草对作物的危害方式有:_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____作用。

5.线虫又称蠕虫,是一类低等的____________,大多数为雌雄同型,少数为雌雄异型。

6.病原物越冬、越夏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7.侵染性病害病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多种具有侵染特性的生物因子,统称为_______,所致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

8.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分为___________(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的异常。)

和__________(如土壤中的养分失调、空气污染和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毒害等。)

9.植物病害是指植物遭受不良因子影响,正常的____________功能受到干扰,_______受到影响,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__________,甚至死亡的现象。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一种真菌只能寄生一种寄主植物,称为单主寄生。(__)

2.大面积种植某一感病作物,遇到强致病病菌就会爆发病害大流行。(__) 3.植物病毒是一类有传染性的原核微生物。(__)

4.细菌接触感病植物后通过伤口或植物表面的自然孔口等途径侵入。(__) 5.通过转基因技术也可让植物获得新的抗性特点,但这种抗性不能遗传。(__ )

四、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测试病毒致死温度的时间是:(__)

A:1分钟,B:5分钟,C:10分钟,D:30分钟 2.表现粉状物病征的病害属于:(__)

A:真菌性病害,B:细菌性病害,C:病毒病害,D:前三种都可能 3.单年流行病害:(__)

A: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B:既有初侵染,也有再侵染,C:A、B都不对, D:A、B都对

4.下属概念属于植物病害病征的是:(__) A:变色,B:霉状物,C:畸形,D:萎蔫 5.属于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__)

A:芽孢子,B:厚壁孢子,C:游动孢子,D:子囊孢子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简述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 答:

2.简述线虫病害的症状特点。 答:

六、综合应用题:(12分)

以一种植物病害为例,简述其危害情况和病害症状,并用植物病理学有关知识分析其田间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并简要提出防治技术措施。

《植物保护通论》病理部分试卷2 一、 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杂草:是能够在人类试图维持某种植被状态的生境中不断自然延续其种族,并影响到人工植被状态维持的一类植物。通俗地说杂草就是长在不该长的地方的草。

2.全寄生性种子植物: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她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之为全寄生性种子植物。

3.体外保毒期:受病毒侵染发病植物,病株组织的榨出液在室温(20~22 ℃)下能保存病毒传染力的最长时间称为病毒的体外保毒期。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4分)

2.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昆虫、温室内或贮藏窖内等。 3.病毒是一类由_________和_________外壳构成的具有侵染性的微小粒体。 4.不同线虫的寄生方式不同,主要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5.植物病原侵染植物的过程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个时期。

6.病原物越冬、越夏后的传播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病原物接触寄主后,引致寄主植物发病的机理一般从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方面对植物进行病害作用。

8.对植物病害进行预测预报,按照预测的时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2.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病株残体、田间的病株、土壤、粪肥。3.核酸、蛋白质。4.内寄生、外寄生。5.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6.人为传播、气流传播、昆虫传播、雨水和流水。7.机械穿透、养分水分掠夺、化学致病。8.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期预测。

三、判断题:

1.一种真菌能寄生多种寄主植物,这种交叉危害多种寄主的寄生方式称为转主寄生。(__)

2.病毒导致的病害往往是系统发病,且没有病征。(__) 3.植物细菌是一类有传染性的真核单细胞微生物。(__)

4.病毒、细菌、真菌和线虫都可能通过作物的种子进行病原传播。(__) 5.病原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__)

1.(×),2.(√),3.(×),4.(√)5.(×) 四、单项选择题:

1.可能表现“粉状物”病征的病害是:(__)

A:真菌病害,B:病毒病害,C:线虫病害,D:细菌病害 2.植物病毒属于:(__)

A:兼性寄生物,B:兼性腐生物,C:专性寄生物,D:腐生物 3.属于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__)

A:接合子,B:卵孢子,C:游动孢子,D:担孢子 4.能通过伤口侵入寄主植物的病原物可能是:(__)A:病毒,B:细菌,C:真菌,D:A、B、C都可能5.下述生物属于非细胞结构生物的是:(__)A:真菌,B:细菌,C:病毒,D:线虫

1.(A)2.( C )3.(C)4.(D )5.(C)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简述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 答:

1.答:①大多数能从病植物上看到病征,即病原物;②分离得到病原物;③病害有从轻到重逐渐发展的过程;④病害有逐步传染扩散现象,即有发病中心。

2.简述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的注意事项。

2.答:①对症下药,②适时用药,③准确用药,④轮换用药,5合理混用,等。

《植物保护通论》病理部分试卷3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病害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包括(1)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2)病原物的越夏和越冬;(3)病原物的传播途径。

2、真菌生活史:指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典型的真菌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两个阶段。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4分)

1.原核生物是一类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细胞质的单细胞。它的遗传物质,DNA分散在细胞质内,没有______包围,没有明显的细胞核。

2.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无_________,不能分离到________________、大面积同时发生,不相互传染,不蔓延、由________________所致,可恢复。

3.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植物病部形成的主要病状包括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子囊菌亚门的特征是:营养体为_______________、无性孢子为____________ ______、有性孢子为_______________。

5.病毒的传播根据自然传播方式的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8.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有__________、农业防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物理防治和_______________。

1、细胞壁、细胞膜、核膜

2、病征、病原物、不利环境因素 3、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4、有隔菌丝、分生孢子、子囊孢子 5、介体传播、非介体传播

8、植物检疫、植物抗病品种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三、判断题:

1.病害三要素指病原物、寄主、介体。(___)

2.所有的病原物都是寄生物;反之,所有的寄生物也都是病原物。(___) 3.锈菌为非专性寄生菌。(___)

4.植原体在培养基上生长呈煎蛋状。(___)

5.滑刃型食道的整个食道构造与垫刃型食道相似,但其背、腹食道腺均开口于中食道球腔内。(___)

1. ´;2. ´; 3. ´;4. ´; 5. Ö

四、单项选择题:

1.细菌病害的主要病征为产生(___)。 A:粉状物,B:菌脓,C:腐烂,D:霉状物

2.病原物从侵染点扩展到寄主的其他部分或全株所引起的病害称为(___)。A:系统性病害,B:局部性病害,C:侵染性病害,D:非侵染性病害

4.线虫除了对寄主直接造成损伤和掠夺营养外,还具有(___),主要是线虫在 穿刺寄主时分泌的唾液中含有许多酶或毒素,还可引起各种病变。 A:寄生性,B:致病性,C:侵染性,D:腐生性 5.不会表现病征的病害是:(___)

A:真菌病害,B:病毒病害,C:线虫病害,D:细菌病害 1、B;2、A;3、B;4、A;5、B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2、病原物越冬越夏的主要场所有哪些?

1)田间病株:正在生长的田间病株体内外、异地同种作物、其它寄主作物; 2)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侵入而潜伏在内部,与繁育材料混在一起休眠;

3)土壤:在土壤中休眠或在土壤中腐生; 4)病株残体;

5)肥料:随病株残体混入肥料或单独散落在肥料中。

《植物保护通论》病理部分试卷4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专性寄生物:寄生能力强,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如锈菌、黑粉菌、白粉菌、霜霉菌等真菌以及难养细菌、植原体、病毒、线虫和寄生性植物等。

3、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侵染所形成的病害。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4分)

1.病害三要素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寄生物对寄主的依赖程度或获取寄主营养成分不同寄生性植物可分为_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类。

5.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环境、寄主、病原物; 4、全寄生、半寄生;

5、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三、判断题:

2.溢菌现象是病毒病害所特有现象。(___)

3.致病性是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起病变的能力。(___) 5.再侵染是特指不同种病原物同时侵入一种植物的现象。(___)

2、´ ;3、Ö;5、´

四、单项选择题:

1.由于植株形态、发育特性等使寄主在时间或空间上逃避了与病原物的接触, 从而不生病或生病较少,称作(__)。

A:诱导抗病性,B:避病,C:耐病,D:抗侵入

2.寄生性种子植物是通过直接产生(__)的方式侵入寄主。 A:吸器,B:吸盘,C:吸根,D:侵入丝 3.植物病原物的致病因素主要是(__)。

A:酶,B:毒素,C:病原物的代谢物,D:生长调节物质 5.植物病毒属于:

A:兼性寄生物,B:兼性腐生物,C:专性寄生物,D:腐生物 1、B;2、C;3、B 4、C;5、C

《植物保护通论》病理部分试卷5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 植物病害:植物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下,由于致病因素(生物或非生物),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干扰和破坏,因而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发生种种变化,表现出各种不正常的状态,甚至导致植株死亡,这一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2. 寄生性:一种有机体从别的有机体获得养分、水分的特性称为寄生性。 3. 单循环病害:指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无再侵染,或再侵染作用很小的病害。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4分)

1.植物病害的症状由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前者主要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5种类型,后者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类型。

2. 根据营养体、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特征,植物病原真菌分属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五个亚门。

3. 常见的病原越冬(夏)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4.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病状、病征、变色、坏死、腐烂、畸形、萎蔫、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脓状物、

2.鞭毛菌亚门、结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3.田间病株、种子和其它繁殖材料、病株残体、土壤和粪肥、昆虫等传播介体

4.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三、判断题:

1.病原真菌的无性孢子在一个生长季节里只产生一次,数量较少,但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强。(______)

2.大多数植物病原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对营养的要求高。(______) 3.口针的有无是区分寄生线虫与腐生线虫的最重要特征。(______) 4.病毒引起的病害一般导致寄主系统发病。(______)

5.从解剖结构上看全寄生植物的输导组织仅导管与寄主植物的导管相连。(___ __)

1. ´;2. ´;3. Ö;4. Ö;5. ´

四、单项选择题:

1.子囊菌无性生殖阶段产生的孢子属于(_____)。

A:游动孢子,B:孢囊孢子,C:分生孢子,D:子囊孢子2.典型的植物细菌病害产生的病症是(_____)。A:粉状物,B:粒状物,C:霉状物,D:脓状物

3.自然条件下,下列哪种不是植物病毒病害的主要传播方式。(_____)A:气流传播,B:昆虫媒介传播,C:机械传播,D:种子和花粉传播4.植物线虫在幼虫阶段一共经历(_____)次蜕皮,发育成为成虫。A:2,B:3,C:4,D:5

5.菟丝子的寄生方式属于。(_____)

A:半寄生,B:全寄生,C:内寄生,D:外寄生 1. C;2. D;3. A;4. C;5. B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2.植物病害流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要点:(1)病原物致病性强、繁殖的数量大;(2)寄主植物感病,连续、连片集中栽培,栽培面积大;(3)环境条件,如气候、土壤、耕作、栽培等条件有利于病原物侵染、繁殖、传播和越冬。只有当三要素都满足时,才会引起病害大流行。

《植物保护通论》病理部分试卷6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 半寄生:某些寄生性植物的根系退化而光合作用器官不退化,仅需要从其他 植物上掠夺水分、无机盐的生活方式。

3. 多循环病害:指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能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4分)

4.我国现行的植保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2.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3.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寄生性植物

三、判断题:

1.高等病原真菌的主要特征是菌丝无隔,有性阶段产生分生孢子。(___) 2.大多数植物病原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对营养的要求高。(___)

3.发病中心的有无是区分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重要特征之一。(___) 4.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无病征。(___)

5.致病性越强的病原生物其寄生性就越强。(____) 1. ´;2. ´;3. Ö;4. Ö;5. ´。

四、单项选择题:

1.鞭毛菌有性生殖阶段产生的孢子属于(_____)

A:游动孢子,B:孢囊孢子,C:卵孢子,D:结合孢子 2.在分类上多数植物病原细菌属于(_____)

A:厚壁菌门,B:薄壁菌门,C:软壁菌门,D:疵壁菌门

3.自然条件下,下列哪种不是植物病毒病害的主要传播方式。(_____) A:种子和花粉传播,B:昆虫媒介传播,C:机械传播,D:气流传播 4.病原物寄主植物建立寄生关系发生在(_____)。 A:侵入前期,B:侵入期,C:潜育期,D:发病期 5.桑寄生的寄生方式属于。(_____)

A:半寄生,B:全寄生,C:内寄生,D:外寄生 1. C;2. B;3. D;4. B;5. A。 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8分) 2.植物病害流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要点:(1)病原物致病性强、繁殖的数量大;

(2)寄主植物感病,连续、连片集中栽培,栽培面积大; (3)环境条件,

如气候、土壤、耕作、栽培等条件有利于病原物侵染、繁殖、传播和越冬。 只有当三要素都满足时,才会引起病害大流行。

《植物保护通论》病理部分试卷7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寄生物:从活体生物获取营养的生物。

o

2、体外存活期:带病毒汁液在室温(20~22C)下能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4分)

1.植物病害形成的3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和环境。

2.诱发植物病害的因素分生物的和非生物的。其中生物因子导致的传染性病害的病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3.长期使用人工合成化学农药给人类带来的3R问题的“3R”指:有害生物____ _____、有害生物抗___________和农药残留。 4.我国的植保方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植物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

形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弹状和双联体等。

6.植物病害病程指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发病的过程,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潜___________和发病期。

7.植物线虫是一类_____________,一般呈线状,生活史分为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整个幼虫期要经过4次蜕皮才发育为成虫,开始危害植物是_________幼虫。

8.生产实践中,按照杂草的植物学特征将杂草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___,或者分为禾草、阔叶草和莎草。

9.作物营养缺乏的常用诊断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和生物培养诊断等。

10.农田污染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三废”等。 11.植物病害防治的具体方法有:

植物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 12.常见农药的使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毒饵等。 答案:

1. 寄主、病原

2. 真菌、细菌、病毒 3. 抗药性、再猖獗

4.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5. 线状、杆状、球形

6. 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 7. 低等动物,2龄

8. 单子叶杂草,双子叶杂草 9. 形态诊断、化学诊断、施肥诊断 10.化肥、农药

11. 农业防治、生物防治 12.喷雾、浇灌、熏蒸

三、判断题:

1.寄生性强的病原其致病性也强。

2.转主寄生就是一种寄生物因为原寄主减少或消失而重新选择别的寄主的现象。

3.植物检疫的目的是防止带病植物从甲地传到乙地。 4.单年流行病害的病原物的再侵染频繁。 5.细菌、病毒都属于原核生物。 1. ´;2. ´;3. ´;4. Ö;5. ´。

四、单项选择题:

1.下述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的是:(__) A:真菌,B:细菌,C:病毒,D:线虫 2.植物病毒属于:(__)

A:兼性寄生物,B:兼性腐生物,C:专性寄生物,D:腐生物 5.不可能表现病征的病害是:(__)

A:真菌病害,B:病毒病害,C:线虫病害,D:细菌病害 答案 1. B;2. C;3. C;4. B;5. B。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简述植物病害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答:(要点) 1、植物病害症状是植物受害后的表现,二者有密切的相连关系,一些病因的危害往往表现特定的症状,因此病害症状是病害诊断的重要依据;2、一种病因在不同寄主或同一种寄主的不同生育期、不同环境下可能表现不同症状,同一种症状也可能由不同病因引起,因此症状作为病害鉴定的作用也由局限性,病害的鉴定还需要从病原学等方面进行。

2.为什么把线虫对植物的危害归为“病害”,而不归为“虫害”?

答:(要点)线虫的危害一方面直接取食汁液造成危害,但更重要的是分泌酶等物质造成植物非机械的伤害,如畸形、萎蔫、腐烂等症状,从症状表现为病害,而非直接的机械伤害症状,因此把线虫对植物的危害归为“病害”,而不归为“虫害”。

《植物保护通论》病理部分试卷9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腐生物:从死体生物或无机物获取营养的生物。

2.致死温度:能10分钟让带病毒汁液失去侵然力的最低温度。

2. 半寄生性种子植物:有全部和部分叶绿体,只需要从寄主获取水、无机盐等 部分养分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4分)

1.植物病害的病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颗粒状物、脓状物等。

2.诱发植物病害的因子分生物的和非生物的,其中生物因子导致的传染性病害的病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3.我国的植保方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长期使用人工合成化学农药给人类带来的3R问题的“3R”指:有害生物灾猖獗、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植物病原真菌属真菌界,真菌门,分为5个亚门,即鞭毛菌亚门、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半知菌亚门。

7.病毒由核酸和____________构成,形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和双联体等。

8.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指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发病的过程,可分为:____ ________、侵入期、潜育期和_____________。

9.植物线虫是一类低等动物,一般呈线状,生活史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和成虫期。 10.生产实践中,

按照植物生活习性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多年生杂草。答案

1.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 2.真菌、细菌、病毒 3.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5.抗药性、农药残留

6.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 7.蛋白质,线状、杆状、球形、弹状 8.接触期,发病期 9.卵、幼虫

10.一年生杂草、二年生杂草

三、判断题:

1.寄生性强的病原其致病不一定强。(__) 3.细菌、病毒都属于原核生物。(__)

4.积年流行病害是因为病原物无再侵染。(__)

5.喷菌现象是细菌病害特有的,是区分细菌与真菌、病毒病害最简便的手段之一。(__)

答案 1. Ö;2. Ö;3. ´;4. Ö;5. Ö。

四、单项选择题:

1.下述属于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的是:(__) A:真菌,B:细菌,C:病毒,D:线虫

3.可能表现“脓状物”病征的病害是:(__)

A:真菌病害,B:病毒病害,C:线虫病害,D:细菌病害 4.不会表现病征的病害是:(__)

A:真菌病害,B:病毒病害,C:线虫病害,D:细菌病害

5.植物表现长势不良,叶片发黄,最大的缺素可能是:(__) A:缺N,B:缺P,C:缺K,D:缺,C:A: 答案:1. C;2. C;3. D;4. B;5. A。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简答植物发生三要素和病害发生流行的关系?

答: (要点) 三要素:寄主、病原、环境。三要素和病害流行关系:导致流行需要感病寄主大面积连片种植,致病性强的病原数量多,易繁殖、传播,环境适宜病害发生。

2.杂草对作物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要点) 争夺空间,水分,光照,肥料;有害生物的中间寄主;降低农产品质量;影响农作物收获。

《植物保护通论》病理部分试卷10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2.过敏性坏死反应:

是植物对非亲和性病原物侵染表现高度敏感的现象,此时受侵细胞及其临近细胞迅速坏死。病原物受到遏制、死亡,或在枯死组织中。 3.单年流行病害:

这类病害有多次再侵染,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就可以由轻到重达到流行程度。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4分)

1.请重新按先后次序排列真菌孢子的侵染行为:

(1)吸器(2)菌丝生长(3)孢子发芽(4)侵入钉(5)附着器

(3)→ (2)→ (5) →(4) → (1)

3.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的具有侵染性的微小粒体。

4.长期使用人工合成化学农药给人类带来的3R问题的“3R”指:有害生物抗药性、有害生物再猖獗和农药残留。

5.我国现行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6.病原物越冬、越夏的方式有:休眠、腐生和寄生。

7.侵染性病害病因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多种具有侵染特性的生物因子,统称为病原物,所致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 8.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分为物理因素(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的异常。)

和化学因素(如土壤中的养分失调、空气污染和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毒害等。)

9.真菌有性生殖的整个过程可分为质配、核配和减数三个阶段。

三、判断题:

1.线虫通常是一龄幼虫侵入寄主。(×)

2.影响病原菌侵入的关键环境因素是湿度。(√) 3.植物病毒是一类有传染性的原核微生物。(×)

4.真菌的侵染丝穿过角质层主要是机械压力和酶的软化两方面的作用。(√) 5.病毒的命名与其他生物一样,采用林耐提出的拉丁双名法。(×) 四、单项选择题:

1.请选出最适合植物病害大规模发生流行的状况(A) A. 作物品种纯化单一且大面积集约种植时 B. 种植多品系品种

C. 作物相复杂的农耕区 D. 游耕、农耕混合区

2.可以不经过自然孔口或伤口而能够直接侵入植物体的病原为:(C) A. 细菌 B. 病毒 C. 真菌

D. 类菌原体

3.下列那一类品种最容易诱导病原菌新菌系的产生:(A) A. 垂直抗病品种 B. 水平抗病品种 C. 多品系品种 D. 感病品种

4.哪一种肥料施用过多,会使植物抗病力减弱:(C) A. 磷肥 B. 钾肥 C. 氮肥 D. 钙肥 5.属于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D)

A:芽孢子,B:厚壁孢子,C:游动孢子,D:子囊孢子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如何进行新病害的鉴定?

答:(1)致病的生物必须与症状有联系;(2)必须分离得病原生物和进行纯培养;(3)将纯培养的病原物对相同种的健康植物接种,必须产生与原来相同的症状;(4)必须重新分离得到这种病原生物。

2.基因对基因学说指的是什么? 答:

该学说认为对应于寄主方面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原物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反之,对应于病原物方面的每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寄主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一方某个基因是否存在取决于另一方相应的基因的存在,双方基因的相互作用产生特定的表型,由表型的变化,就可以判断任何一方是否具有相对应的基因。

列举病害说明什么是转主寄生现象,并根据其病害的发生特点,拟定综合防治 的关键措施? 答:(要点) (1)

病原菌完成侵染循环的整个生活史要在两种亲缘关系完全不同的寄主上。例如梨锈病在原寄主梨上产生的是性子器、性孢子、锈子器、锈孢子,而在转主寄主柏树上产生的是冬孢子。

(2)特点为a.转主寄主(柏属植物)b.田间无再次侵染;

(3)防治措施如下:避免在梨园附近10 km内栽种柏属植物;针对梨、苹果只受一次侵染的特点,注重梨幼叶初展后月的喷药保护;根据其转主寄主柏属植物的特点,在冬孢子萌发期喷药防治其萌发,以减少对梨的侵染源;梨上粉锈灵,波尔多液,柏属植物上石硫合剂。

《植物保护通论》病理部分试卷11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主寄生:同一种真菌需要在两种以上的寄主上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称为转主寄生。

2.隐症现象:是指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一般表现症状,但在某些条件下例如低温或高温,症状可以暂时隐蔽,如条件适宜又可再表现。

3.积年流行病害:这类病害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或虽有再侵染,但在当年病害发生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大。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4分)

1.真菌产生孢子的特殊器官称为子实体,由菌丝发育而成,具有一定的形态,常见的有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子囊盘、闭囊壳、担子果等。

2.按安氏(Ainsworth)分类系统中真菌属于菌物界真菌门,根据真菌的营养体、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真菌门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五个亚门。

3.农田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化肥、农药、工业“三废”等。

4.类病毒是一种无外壳蛋白,对植物有侵染性、具很高碱基自配对的环状单链RNA。

5.我国现行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6.原核生物是一类由细胞壁、和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细胞质的单细胞。它的遗传物质,DNA分散在细胞质内,没有核膜包围,没有明显的细胞核。

7.寄主植物的抗病反应表现为免疫、抗病、感病、耐病、避病等几种类型。 8.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植物病部形成的主要病状包括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

三、判断题:

1.无病征则可以诊断为病毒性病害。(×) 2.寄生性强的病原其致病不一定强。(√)

3.分生孢子是子囊菌、半知菌及担子菌的有性孢子。(×)

4.喷菌现象是细菌病害特有的,是区分细菌与真菌、病毒病害最简便的手段之一。(√)

4. 再侵染是特指不同种病原物同时侵入一种植物的现象。(×) 四、单项选择题:

1.最重要的病害流行环境因子为(A) A. 温度及湿度 B. 土壤湿度及PH值 C. 土壤质地 D. 光照与雨量

2.引起最多植物病害的病原是:(D)

A.细菌 B.病毒 C.线虫 D.真菌 3.鞭毛菌有性生殖阶段产生的孢子属于:(C)

A:游动孢子 B:孢囊孢子 C:卵孢子 D:结合孢子 4.病原物寄主植物建立寄生关系发生在:(B)

A:侵入前期 B:侵入期 C:潜育期 D:发病期

5.典型的植物细菌病害产生的病症是(D)

A:粉状物 B:粒状物 C:霉状物 D:脓状物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为什么把线虫对植物的危害归为“病害”,而不归为“虫害”?

答:线虫的危害一方面直接取食汁液造成危害,但更重要的是分泌酶等物质造成植物非机械的伤害,如畸形、萎蔫、腐烂等症状,从症状表现为病害,而非直接的机械伤害症状,因此把线虫对植物的危害归为“病害”,而不归为“虫害”

2.简述植物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答:传染性 、复制性、致死温度、稀释终点和体外保毒期

六、综合应用题:(12分) 如何进行植物病害的诊断?

答:(要点)(1)植物病害的诊断程序:症状描述,病史调查,病因检测,得出结果,柯赫氏法则(4分)。(2)侵染性病害的诊断要点:病毒及类病毒病害的识别特征,原核生物病害的识别特征,真菌病害的识别特征,线虫病害的识别特征,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的病害(4分)。(3)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要点:没有病征,地形影响,无发病中心,恢复生长(4分)。

《植物保护通论》病理部分试卷(A3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3.柯赫氏法则:

(1)致病的生物必须与症状有联系;(2)必须分离得病原生物和进行纯培养;(3)将纯培养的病原物对相同种的健康植物接种,必须产生与原来相同的症状;(4)必须重新分离得到这种病原生物。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4分)

1.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是回避、杜绝、铲除、保护、抵抗和治疗;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有植物检疫、农业防治、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

2.病害三因素指的是病原物、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

3.植物受害后出现的各种异常状态称为症状,通常包括病状和病征,前者包括有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等类型,后者包括有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点状物和脓状物等类型。

三、判断题:

1.植物细菌是一类有传染性的真核单细胞微生物。(×)

2.口针的有无是区分寄生线虫与腐生线虫的最重要特征。(√) 3.植物病毒是一类有传染性的原核微生物。(×)

4.发病中心的有无是区分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重要特征之一。(√) 5.病原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四、单项选择题:

1.下列概念属于植物病害病征的是:(B)

A:变色 B:霉状物 C:畸形 D:萎蔫 2.植物病毒属于:(C)

A:兼性寄生物 B:兼性腐生物 C:专性寄生物 D:腐生物 3.自然条件下,下列哪种不是植物病毒病害的主要传播方式。(A)

A:气流传播 B:昆虫媒介传 C:机械传播 D:种子和花粉传播 4.菟丝子的寄生方式属于:(B)

A:半寄生 B:全寄生 C:内寄生 D:外寄生 5.下列病害是属于病毒病害的是:(B)

A:月季炭疽病 B:月季花叶病 C:月季黑斑病 D:月季白粉病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为什么把线虫侵染植物看成是植物病害?(重复2)

答:一方面植物线虫较小,通常肉眼看不见,类似于病原微生物,另一方面植物受线虫危害后所表现的症状,与一般的病害症状相似,因此常称线虫病 2.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答:(1)对症下药;(2)根据田间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确定施药适期;(3)准确掌握用药量;(4)轮换用药;(5)混合用药;(6)间断使用和停用农药。六、综合应用题:(12分) 植物病害为什么会爆发流行?

答:(要点)(1)寄主植物:大面积种植的是寄主植物的感病品种,是病害流行的先决条件;(2)病原物:病原物的优势群体对当前种植的植物有毒力(致病力强)且病原物的基数大,病原物的传播容易;(3)环境条件:如高温、高湿等有利于病害大发生。(4)栽培管理不当:如过度密植,品种布局、肥水管理不当等有利于病害流行。当同时满足以上条件时极易造成病害流行爆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