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网瘾"问题的成因和教育对策 赵定建陈玲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江苏 扬州 225005) [摘要]网络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尽管它有很多的弊端,但毕竟它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生活、工作,已经越来越 离不开网络了。让孩子远离网络是错误的,也是不现实的,只有正确引导孩子,让网络为我所用,这才是作为家长和老师应当考虑的。我 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德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与网络,通过网络来 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思想_T-作。 [关键词]网络成瘾中学生青少年家庭教育社会环境 网络成瘾是指由于上网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 选择太少,除了电视,现在几乎没有其他方便有效的娱乐方式能与 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现象。中学阶段是人生过程中 网络竞争。很多中学生以放松娱乐为名上网,加之许多家长只懂得 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又称为“反抗期”,“麻烦期”或“危机 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对家庭和社会多了几 分叛逆,而网络本身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工具,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 利的同时,也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德 育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学生上网主要集中在网上聊天、 网络游戏、网上攻击、网上暴力、网上色情等方面。网络虽然不是 什么洪水猛兽,但是它对青少年的影响却是一把双刃剑,一旦染上 “网瘾”,将会给家庭和个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作为家长和 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利用网络,走 出“网瘾”的泥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成因分析 客观来说,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有网络 本身的因素,也有青少年自身的因素,还有教育和管理层面的因 素,只有认真分析中学生上网的心理动机,并针对中学生上网的心 理动机采取有效的引导,才有可能让他们摆脱网络成瘾的困扰。 1.自我叛逆,好奇心强 由于中学生扮演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在生活中有一些愿望, 一些自尊得不到满足,就转到虚拟的网络中去寻求满足,但这却使 他们放弃了在生活和学习中要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的满足及自尊。未 成年都涉世未深,正处于了解社会的阶段,如果现实社会让 其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他们会本能的选择逃避。现在有叛逆心理 疾病的孩子越来越多,网络中暴力、色情和游戏给他们提供了一个 亲自“体验”的机会,网络游戏仿佛能给孩子现实世界不可能的一 切,在虚拟网络中可以肆无忌惮,随心所欲。另外,现在很多孩子 浮躁、多动,特别是男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相比女生更喜欢肢 体运动。当现实生活无法满足时,男生就去找替代品,网络游戏很 多都是战斗游戏,所以男生很容易迷恋上网络。 2.教育,压力过大 在现行的教育下,考高中和考大学还是以分数为主,中学 生由于学业紧张、频繁的考试,机械地死读书,很容易失去学习的 积极性,很少有机会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在巨大的压力下丧失了 求知的欲望,转向虚拟世界寻求安慰,进而产生厌学情绪,逃课, 上网吧,沉迷网络。在应试教育指导下的学校教育,主要强调文化 课的学习,学校的课外活动不丰富,许多中学生觉得生活极其枯燥 乏味,学校中的信息技术课几乎全部集中在与应用有关的方面,而 对于互联网娱乐方面基本不触及,使得中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使用 互联网,在进行互联网娱乐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生行为扭曲。 3.家庭教育,缺乏沟通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过分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缺乏与孩 子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对待孩子的错误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很多家长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以打骂为主,而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处 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叛逆心理和行为更加严重,使孩子要么异常懦弱 退缩,要么冲动粗暴,甚至可能使他们形成只有武力才能解决问题 的认知模式。另外,在娱乐方面,社会和家庭给予未成年人的替代 子女上网,而不懂得如何转移子女对上网的注意力,培养子女 新的爱好,造成了子女上网成瘾。 4.社会环境,自我封闭 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人口结构不断变化,很多农民工 到城市打工,很多家庭出现离婚现象,大多数家庭中都是独生子 女,父爱和母爱的缺失,生活中缺乏玩伴,孩子的内心会产生强烈 的孤独和不安感,从而造成性格孤僻、情感冷漠等不良的性格特 征。而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当青少年的心理有了矛盾、苦 恼自己无法排解时,他们便会去上网发泄,从而造成长期的沉迷和 依赖网络。另外,现代社会的家庭居住模式,特别是封闭式的社区 环境,让中学生找不到玩伴,对人际交往感到失望,缺乏必要的信 任感和安全感,产生人格结构上的自我封闭,从而在网络上寻找释 放,他们会用化名和网友聊天、骂人、畅所欲言。 二 教育对策 网络是不可能消灭的,在网络继续存在而且发展迅猛的今天, 我们应当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救出上网成瘾的孩子?沉迷于网络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不是指责,更不是打骂,而是帮助,我们 应该为正在逃避现实的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允许孩子卸下所 有的负担,同时注入爱和温暖,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使青少年在虚 拟的网络空间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1.交流沟通,表扬为主 家长和老师应对网络成瘾有正确和科学的了解,既不能对孩子 的上网行为过于乐观,认为上网就是在“学知识”,也不能将正常 的上网活动都视作危险信号,对孩子的个人爱好横加阻挠。要注意 与孩子之间正常的沟通技巧,很多孩子之所以沉溺于网络正是由 于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与周围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要加强与孩 子的有效沟通和交流,给他们适当的心理辅导,把握孩子的思想状 况,注意倾听他们的想法,合理调节他们的行为习惯;要在孩子取 得成绩后多加赞扬,在他们受挫后也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受 到学习的快乐和生活的自信。 2.必要的管柬,规范习惯 青春期的孩子自控能力有限,因此家长对他们适当的管束仍然 必不可少,尤其是在他们的时间规划和任务执行方面。家长和老师 要加强网络管理和网络指导,让孩子明确上网的目的,提高防范意 识,对其上网的内容加以筛选,培养其良好的上网习惯。家长要善 用网络,要在电脑上设置防火墙,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引导孩子选 择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网站,防止孩子受到不良文化和信息的影响。 3.转移兴趣,营遗氛国 很多家长面对子女网络成瘾,往往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哭诉, 最终又束手无策。实质上,我们做家长的切不可低估孩子对人生的 美好追求,要帮助孩子转移兴趣爱好,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娱体 育活动,让子女在活动中寻找快乐,从而避免依赖于虚拟的网络世 界的机会。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性劳 动或多与贤能之人接触,聆听做人的经验,增强时代观念,让他们 麓 探讨 爱心铺就幸福路,理解搭建沟通桥 刘振华 (烟台开发区高级职业学校,山东 烟台 264006) 高尔基说过: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 故事有些内容值得大家深思和玩味,有些老师从“后进生”身上找 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的爱,教师的理解宽容是沟通师生关系的 不出可赞扬,可夸奖的理由,除了不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之外,缺少 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 “教育需 爱心不能说不是一个原因。 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 爱学生,就要欣赏每一个孩子。大自然赋予了世界不同的颜 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 色,世界因此才会如此五彩纷呈。正是因为有了不同的个性,所以 育。全国模范教师窦桂梅也说过: “哪怕天底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 才有了不同的学生,不要指责孩子,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请用具体 的学生,做老师的也要眼含热泪欣赏、拥抱、赞美他。”老师应同 的措施去帮助孩子,献出你的爱心,要真诚的去赞扬孩子的优点和 阳光的使者一样,用坦荡的胸怀去认同,信任、激励每一位学生, 进步,去欣赏孩子,不要横加指责。 用平等的眼光用理解的心态去看待他们,让他们无一例外地均衡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师 享受阳光的温暖,如春风一缕,扬起他们信心的风帆,去劈波斩浪 爱如同和煦的春风,无声的拂过学生的心灵,她要求教育方法的改 驰向希望的彼岸,每一位老师都应该牢记罗曼罗兰的这句话: “要 变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润物无声指的是进行感化时无刻意 教师阳光到别人心里去,先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每一位教师都可 教育的痕迹,朴素自然,了无声息,但效果极佳。教育学生无不 以用爱心铺就学生的幸福路,用理解搭建师生的沟通桥。 出自爱的目的,但惟有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 教师不仅要爱学生,而且要善爱学生,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 之以理,才能获得润物无声的效果。班上有个聪明调皮的学生, 生曾对教师们说过一句话“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 学习成绩不错,但经常不受约束,我行我素,不遵守校规,迟到 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同时陶先生还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 早退是家常便饭,很难管住他,观察两个星期后,我发现他是个 释了爱的内涵,有一天,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 守信的学生,抓住这个机会,我给他写了一张卡片,委婉的提出 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行知先生了解了一下情 了她身上的优缺点并和他做了一笔“交易”,接到卡片后,我发 况回到办公室,见到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 现他很在意,不迟到早退了,有事会和我商量,征求我的意见, “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 慢慢地融人到了集体中。毕业时,他成了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 男生: “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了, 生。 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 “据 以爱为基,师爱无限。以理解为钥匙,打开心扉无数。让师 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 爱、理解化做一叶叶扁舟,让它荡漾在漫漫学海,荡漾在每一位学 遂掏出第三块糖说。这时男生哭了,: “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 生的心海, 在教育事业中,尽最大的力量,多献一份爱心,多发一 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行知又拿出第四块糖说: “你已 份热,共同为我们欣欣向荣的祖国添一份明媚的春光,添一片绚丽 认错。再奖给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的春色,让爱与理解在教育事业中永远闪光吧。 在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到自己的责任,自然而然地远离网吧。 的。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德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 4.家校合作,净化环境 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与网络, 青少年学生的自制力差,不善于辨别是非,他们对网络的接受 通过网络来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思想工作。网络精彩无限,愿网 是全开放的。解决中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 络给我们的孩子带来的是快乐、进步、健康、文明,让我们因网络 共同参与,从而净化网络环境。家长和老师要通过正确引导和合理 而充实!让网络因我们而美丽! 监督,不仅直接控制青少年在家、在学校上网的时间,而且要提高 参考文献 他们合理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学校要开展学生上网教育,提供校园 [1】卢勤,林珂.孩子问题的106个解决方案.北京:九州出版社, 上网场所并加强上网监控,丰富校园网络活动;部门要加强商 2010 业网吧的管理,严格控制网络色情等不健康文字、图片、音像信息 [2】卢勤,林珂.家庭教育的精神密码.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传播,打击非法网站,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杜怡.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分析.科教新报(教育科 研),2011(05) 总之,网络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尽管它有很多的弊端,但毕竟 【4】赵璇,柯惠新,陈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家庭影响因素研 它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生活、工作,已经越来越 究.现代传播,20t1(4) 离不开网络了。让孩子远离网络是错误的,也是不现实的,只有正 [5】于波.青少年网瘾的外在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思想政治 确引导孩子,让网络为我所用,这才是作为家长和老师应当考虑 教育研究,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