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请对低俗网络语言说不

请对低俗网络语言说不

来源:九壹网


请对低俗网络语言说“不”

邓非

“屌丝”“装逼”“逼格”等词语在网上广为流行,在政协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上海市政协委员呼吁减少网络语言污染,加强对汉语的保护。(1月25日新华社稿)

当下,网络已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成为人们交流的一种方式。目前,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网络语言,有的网络语言反映了时代进步值得肯定,如“蛮拼的”、“萌哒哒”等,是因为新的事物或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特定流行词语,所表达的语意符合汉语的本来意思。但有的网络语言粗俗猥琐,绝不能当做文化的进步,如“屌丝”、“装逼”、“逼格”等。

不可否认,网络语言以其轻松活泼的风格得到许多网民,特别是青年人的喜爱。但对于良莠不齐的网络语言,我们在使用和传播中还是应该有所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尤其是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上要把握好尺度,不能跟风追捧一些缺少文化内涵、甚至是十分粗俗的网络用语,以免给公众、特别是对于处在语言知识学习阶段的青少年造成误导。如今,在一些中小学生的作文中,经常能看到“偶稀饭”、“酱紫”等字眼,看得老师一头雾水。有的学生甚至张口就是“尼玛”、“装逼”等词语,并且声称这并不是骂人的脏话,而是网络语言。但实际上,一些网络语言甚至网络热词,其产生本身就是一个误会、一个错误。如“有木有”,是拼音打字错误;“灰常(非常)”是方言音;“人艰不拆(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是网络自造词语。

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民族智慧的积淀,也是一种民族思维方式的体现,是民族的重

要标志。一个人开口说话,即透露他的教养和学识。弘扬和传播汉语的文字美、语意美和语境美,需要我们不断提升文化品位,对那些低俗的网络语言说“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