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2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解读分析

2012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解读分析

来源:九壹网
2012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解读分析

2012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解读分析

一、试题分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分值 试题呈现方式与考查的主要知识点 4分 通过中、美、英、日四国的煤炭生产与消费量对比分析柱状图,4分 考查能源资源问题 4分 4分 通过河流干支流 “吞吐”关系的折线图,考查河流相关问题 4分 4分 4分 4分 4分 4分 4分 通过无图考图题,考查地球运动相关知识 通过人口密度分布图,考查人口和城市相关问题 通过区域气压系统图,考查风向、天气变化等相关知识 36 39

通过南疆定位图和相关材料,考查长绒棉的种植条件——农业区位分析(利弊),远离市场但商品率高的原因分析,区域开发与36分 环境的关系(影响);本组题内容上考查农业区位、区域发展等知识点,方式上考查区位、成因、影响。 20分 通过《史记》的节选材料和灵渠的位置图,考查区域开发的历史原因及对区域联系的时代意义。 二、试卷总体分析

作为新旧课标过渡的最后一届高考,2012年的地理试题依纲据本,稳中求进,试题特色鲜明,难易适中,灵活多变。下面作以简要分析:

1、图文并茂,彰显学科特色

整套试题,以六幅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考查地理学科相关知识点和主干知识,坐标柱状图(如图1)、坐标折线图(如图2)、人口密度图(如图3)、气压系统图(如图4)、南疆区域图(如图5)、灵渠示意图(如图6)。2012年的高考试题依旧承继近几年地图主导

1 / 4

2012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解读分析

的命题趋向,凸显考题的图像化,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看图会说话,读图能分析,将图像语言,现实生活与教材理论紧密结合。

2、突出重点不回避,核心考点年年考

试题设计突出地理学科的核心考点和高频考点,不回避,不雷同,年年考,年年有新意。如:第9题考查城市区位优势,第36题(1)和(3)分别考查农业区位的优劣势;第10题和第11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第3-5组题考查河湖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关系等等。这些都突出考查地理学科的实用性,让学生学会从书本理论中走出来,回归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避免死记硬背,力求活学活用。

3、关注热点,体现学科的时代性

2012年的第Ⅱ卷,地理学科再次聚焦西部地区,尤其是占36分的第36题密切关注西部地区,关注深化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战略——突出西部特色产业的开发,关注区域经济的发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而第39题三科综合题关注西南地区,以20世纪80年代南越王墓考古发现对研究岭南的价值为切入点,而地理学科又以联结南岭南北的秦开凿的灵渠,即图6:灵渠区域图为载体,39(3)考查其在当时的目的及军事原因,39(4)考查灵渠的开凿对当时区域间联系的意义。而西南又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板块,是打开西南大通道的核心区域。这样的考题设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发展,从早树立投身区域经济发展,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一己之力的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和价值观,与新课标的理念一脉相承。

4、能力立意,灵活多变的考查方式

每一小题似曾相识,但又各具特色,看似容易,但要答全面,却并不容易,需要静心思考,细心审题,全面分析,最忌仓促答题,慌乱无序。如:第3-5题河流干支流“吞吐”关系折线图,再现不同年代的年净径流量和年净输沙量的动态变化;第6-7题考查太阳的视运动轨迹;第10-11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动态分析;第36题(2)侧重从棉花易存易运,品质优良角度分析;第39题(3)原因的分析,侧重

2 / 4

2012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解读分析

当时陆路不畅,只靠水运,南岭阻断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角度分析,对考生而言,容易丢分。

总之,这套试题与往年相比,总体上降低了难度,增强了灵活性,抓住了重点,突出了主干知识考查,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现了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要求,有较好的区分度,值得仔细的研究和分析。

三、一些启发

2013年是新旧课标过渡的第一届高考,无论教材怎样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都离不开《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的考生应具备的四项地理能力的考查,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复习备考,我们切勿茫然若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研读《考试说明》与《课程标准》,依纲据本,重视“双基” ,突出主干知识

高考地理试题总是选择反映学科研究的相关素材,立足考查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与基本技能,所以强调“双基”、突出主干一直是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的原则。在高考复习中重点抓住学科内最基本、最常见的主干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地球运动中的时间、日期计算、日照图的判读,大气环境中的天气与气候、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陆地环境中的地形地貌、水资源、河流、地下水,人文地理中的农业、工业、交通、人口、城市、环境、区域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等等。另外高考不回避已经考过的知识,某些考点的重复率极高。比如时间的计算一直都是地理高考的经典选择题目,虽说几乎年年都在考,但呈现形式却年年不同,一直作为全卷的区分题出现。

2.重视学生地理能力培养,突出地图能力,落实四项基本能力 能力立意始终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能力是建立在基础之上,所以大家应该对基础知识掌握牢固,逐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在进一步获取知识基础上,考虑能力的提升。在能力提升过程之中,要重视获取和解读信息过程、继而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对比、判断、推理、论证描述等思维过程。如每年文综Ⅰ卷第36题,不论考什么,但是解题的过程仍然是“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因此复习中要重视地理能力的培养,如读图能力、解图能力、计算能

3 / 4

2012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解读分析

力、分析对比综合判断能力、描述能力等等,应先突破读图能力,只有突破地图的束缚,回答问题就水到渠成。

3. 注意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有机融合

地理命题必然关注社会焦点热点,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我国国情与社会发展,注重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释实际生活生产问题等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目标之一。要引导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收集地理时事与信息的习惯,引导学生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分析、解释地理时事,既可扩大知识面,又让所学地理用于生活实践。

4.重视审题与答题规范性的训练

答题是否规范越来越成为整张试卷的区分点。能不能较好地吻合标准答案,能不能用科学的地理术语表达,都成为当今学生能不能取得高分的分水岭。大家应该做到语言规范、条理清晰、答题全面,答题有效性强,最好养成一定的解题习惯即①先读题,把有效的信息画一画;②再根据图例看图,从图中解读有效的信息,圈一圈;③思考题目问什么,应该调用教材哪部分的内容,题干、图中可以利用的信息有哪些;④根据分值,思考采分点,用规范、正确的地理语言,突出关键词进行组合答题。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