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燃纛。……啪E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发展现状与问题胡萍,赵剑波哈尔滨150008(哈尔滨体育学院,)自1991年正式公布了全国首批37个国家级高新区以来至今我国众多国家级高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增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长快投资回报率高发展前景广阔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与国外的高新区相比其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高新区的管理对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启示对我国高新区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国外高新区管理对我国国家级高新区管理的启示()的支持和干预不可或缺如开发区对外界的吸引力取决于其环境生活物质环境等硬环境建设应对园区的水电气热住房交通运输等基础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以刺激当地的需求在营造软环境方面可以通过制订税收金融土地规划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更好地吸引国内外的资金技术人才推动开发区的发展;在建设驱动开发区的研究机构上可以通过加强企业界与科研教育机构合作形成强有力的力量如日本的关西科技城在发展初期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吸引私人资本的进入投人了大量资金兴修条长达60公里的高速公路使开发区与国际机场相连接许多研究机构的迁移工程费由国家基金支付33%还对私人投资专门制定法规给予较大优惠加以支持等(二)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参与至关重要必要的国家干预对高新区建设来说是很重要的但如果试图实行全面的干预也会犯严重的错误比如韩国的大德科学城由于过,,、、。,,,。一、一,,、、。,、、、、,、,,。,,,,一,,,。,,。,度规划与的新竹样科学城常常越过当地直接与上级联系消耗大量资源的同时并没有和地方经济很好的结合并促进其发展反而加剧了科学城和地方的敌对情绪因此在保持适度参与的前提下应加强企业方面把高新区建成为与教育科研机构的联合真正基于高科技之上的产学研体化的园区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和园区的竞争力;另方面让三者经过长期自然积聚与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如社会网络企业文化和制度等成为创新环境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小机构大服(三)在管理上采取务的组织原则是设立精干的管理机国外的主要做法构机构职责明确如韩国的大德科学城它的行政管理机构是由(国家)科学技术部授予的科学城办公室该办公室下设发展部和管理部发展部主管城市建设落实总体规划协调所有涉及该城建设的机构管理部只负责安排居民住房并为之提供所需服务;二是大量的中介与劳务等社会性服务工作由社会机构或相应的公司承担包括开发区的建筑技术转让企业开发风险投资信息提供专利申请出口服务等领域这不仅极大地减轻了开发区管理机构的管理压力和财政负担还促进了社区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二我国国家级高新区管理现状()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发展概况1我国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历程我国国家级高新区是在世界新技术风起云涌各国不断加快高技术发展步伐国内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背景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我国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孕育时期(19831983年举办了世界新技年1988年)术的挑战和我们的对策的讨论1985年3月发布了关于科技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在全国选择若干智力密集的地区采取特殊逐步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新技术开发1985年6月深圳市批准建立了由该区一,,,,。,,一,一,一,,,、,。“,”一,,。。,,。,,,。,、、、、、、。,。、一.,,,,。“~。”。,“,,”。,收稿日期:2008112l女哈尔滨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作者简介:胡萍(1971)经济师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化哈尔滨人一,,,,,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赵剑波(1971~),男,,,。一10—BEIFANGJINGMA——北方O经圈 市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创办的深圳科技工业园区, 进行分析。 成为中国第一个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986年国家 首先,委托管理型管理在实践中 开始实施863计划。1988年正式批准成立 形成了j个管理层次:第一层次是当地的领 了“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进一步奠 导小组。一般是由高新区所在市的主要领导人领 定了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基础。随后国家又实施了 导小组组长,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成, 以推动高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为基 作为高新区管理与发展的决策层。第二层次是管 本宗旨的火炬计划,建设高新区是这个计划的重 理层及高新区管委会。管委会是市的派出机 要组成部分。至此,我国高新区完成了它的孕育 构,集中了市的部分管理职能,负责对高新 时期,开始进入运作时期。(2)成型期(1988 区各项事务,包括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规划进行 年~1991年)。在863计划、火炬计划地推动下和 组织实施,管理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等等。第三层 深圳、北京高新区的示范作用下,我国高新区的 次是经营服务层次。一般包括开发建设总公司, 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91年正式在全 创业服务中心以及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等,通过基 国26家地方兴办的高新区的基础上,批准建立了 础设施建设、技术引进、产品展销、提供生产经营 第一批26个国家级的高新区,同时制定了一整套 场所、资金支持信贷担保、技能培训、信息服务、 扶持高新区发展的优惠。至此,我国高新区 后勤保障等方式为区内企业提供管理和服务。 形成了一定的初创规模。(3)发展时期(1992 其次,管理型管理下的管理机构 年至今)。在同志1992年春南方谈话精神 具有以下四大管理职能:一是指导职能。主要包 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兴起了建设高新区的热潮。 括指导技术创新、指导产业开发、指导资本股份 1992年和1997年又先后两次批准建立了27 化、指导多元化筹资、指导经济国际化、指导企 个围家级高新区。至此,我国已有国家级高新 业科学管理,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二是宏观管 区53个,遍布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我 理职能。主要包括制定发展战略,进行战略管 国高新区的整体布局基本完成。经过10年来的创 理、建立科技服务中心,对高新技术进行孵化和 业,我国高新区开始进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发 培育、发挥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能,对开发区 展阶段,他们不仅在创办高技术企业、开发高技 进行综合管理。三是协调职能。主要包括协调政 术产品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运用高技术改 府与企业的关系,实行政企分开、协调开发区与 造传统产业,为地区产业结构走向合理化、高级 地方的关系,高新技术开发与地方经济发展 化、外向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地方经济增长 的关系。四是服务职能。主要包括为企业提供人 快、投资回报率高、创新能力强具有极大发展前 才服务、搞好开发区建设,为企业提供基础设施 景的经济增长点。 服务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服务、提供信息服务、提 2.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发展类型 供法律服务。 从形成与发展过程上来划分,我国高新区有 再次,委托型管理模式,因管委会 如下五种发展类型:(1)内生技术型。这种模式 拥有的管理权限不同又有不同的具体形式,即拥 是利用园区内智力密集、技术密集的优势建立高 有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及部分社会管理权限和拥 新区,迅速发展一批高技术企业,然后逐步扩展 有部分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两种形式。如苏州、 已形成新的高技术产业群,从而带动地区经济发 郑州、合肥等高新区管委会拥有市一级经济管理 展。北京中关村地区是这一类型的代表。(2) 权限及部分社会管理权限,这种形式的管理 引进技术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本地科技水平薄 在全国高新区中约占40%;西安、济南等高新区管 弱,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发展高技术产业后形 委会拥有部分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这种形式的 成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广东、福建和海南的高新 高新区管理在全国约占50%。管委会职权较 区属于该类型。(3)技术改造型。这种类型主要 大,综合管理职能较全的委托管理型管理体 是在老工业基地,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制,有利于高新区在创建起步阶段的发展,有利 利用原有的研究与开发科技队伍,嫁接或发展高 于协调开发区发展中各种关系,提高办事效率, 技术产业而形成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吉林、长 加快开发区快速发展;相反,管委会职权较小,管 春、大庆、鞍山等地高新区属于该类型。(4) 理职能不全的委托型管理,使开发区发 军转民型。这一类型利用军事工业力量发展高技 展中许多问题难以协调,不利于开发区的发展。 术产业形成高技术区。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 最后,我国国家级高新区管理基本上 高新区一般都是通过军转民方式形成和发展的。 都属于行政型管理。这种模式对于高新区初 (5)综合发展型。这一类型综合了上述四种类 创阶段的发展是必要的。但是,对开发区的管理 型。目前只有上海高新区属于综合发展型。 必须与所在地方行政化管理区别开来,不能 (二)我国国家级高新区管理的现状 用地方管理当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式,来管 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新区的管理都属 理高新区的科技产业活动。如前所述,高新区是 于第一种委托管理型,在此主要对这一管理 一个区域,科技产业区域,科技产业区域有 N 。… E 有的高新区盲目攀比优惠、下达硬性指 标,纯粹变成了房地产开发区。在普遍提出“筑 巢引凤”的口号下,有的高新区为吸引外资,在 地价、税收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地方性优惠政 策,有的突破了国家土地、税收法规及 相关。土地价格越降越低,超出国家准许的 范围,有的地方干脆提出免收土地出让费,为争 引项目,不惜拿国家和地方的利益做筹码,招商 的门槛越降越低。 2.高新区在营造区域发展的软环境方面仍未 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目前,滥用权力、侵害企业利益及拖拉的 官僚作风,在个别高新区依然存在,环境缺 乏透明度,稳定性差。有的高新区将“高科技” 作为一顶红帽子到处乱戴,不切实际地乱定高新 技术企业指标,无论企业的项目前景如何,科技 含量怎样,均要想方设法使之申报成高新技术企 业,不在吸引培育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上下功 夫,而是挖空心思帮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享受 优惠。 3.区域产业零乱、功能分散,不能增强区域 经济的聚集和扩散能力,国际化滞后 高新区在区域产业布局上未形成产业链,产 业之间关联度差,而且各个高新区之间存在重复 建设、产业布局雷同的现象。到处都是硅谷、光 谷、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各 地高新区多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 机电一体化等为支柱产业,导致产业结构趋同。 根据科技部制订的分类标准,高新技术产业共有 l1个领域,但全国高新区的产业却只集中在其中 的五、六个领域。产品结构出现雷同现象,有关 部门曾对全国高新区3990种产品进行统计,微电 子和电子信息技术产品比例就高达32.3%。一些高 新区为扩大地区经济总量,通过行为,不加 区别地引入各种各样的产业,不考虑产业之问的 关联程度。这样的结果是既不能形成合力,又不 能形成张力,使高新区不能成为各种经济资源的 自然汇聚地,无法产生引擎的作用,带动区域外 围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华.国外高新区管理模式的类型[J].科技广场。 2002(1 1). 着自己的规律与特性,不同于行政区的功能,因 此,不能也不应该把高新区变成“第三”。 三、我国国家级高新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立法问题 对高新区的立法明显滞后于高新区软环境建 设的需要,从法律层面还没有一部为高新区的发 展做出实体规范的法律条文;从地方性法规或规 章来说,除北京、天津、上海 深圳等高新区已 通过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正式立法,成都、 西安、南昌等高新区正在立法程序实施中外,绝 大部分高新区在立法上还不完备,还存在着立法 层次低、缺乏宏观性与统一性的问题。有关高薪 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高新区的管 理、运行机制等重大问题,高新区的主体法 人资格、审批权限、吸引人才 风险投资、促进 中介机构发展等都还没有做出统一而明确的法律 规定,法律的“缺位”严重了高新 稳定、 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公共问题 1.风险投资 由于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造成技术和风险 资金结合困难。风险投资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的关键环节,但我国风险投资体系和机制尚未形 成,致使风险投资机构不多,风险资金艇不大。 国外发达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历史经验告诉 我们,风险投资机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 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风险投资机制与高新技术产 业有如一对孪生兄弟,共存共荣。但是。由于 相关的准备不足,极大地了风险投 资机制的建立和实施。虽然各地已经建立了一批 以为主要出资人的风险投资基金或公司,一 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短缺问 题,但从总体上看,资金的缺口仍非常大,远远 不能满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并且风 险投资公司的资金来源大多有背景,了 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规模,也使风险得不到有效 分散。 2.不顺 高新区的行政管理机构是管委会,由于没有 主体法人资格,管委会不是正式序列中的一级政 府,一般由市领导兼任。可以说这位市领导有多 大权限,管委会就有多大权限,因而自身权力存 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另外高新区在执行服务职能 方面有部分权力,在条块管理方面却受到。 工商、国税、地税、国土资源、技术监督等部门 都是垂直管理,管委会缺乏直接管理权,大多情 况下只是协调,效率不高。三是已经出台的各有 关缺乏配套操作措施,在执行中手续繁杂、 周期长,不利于落实。 (三)高新区自身管理问题 1.招商引资恶性竞争,土地开发成为一场新 的一轮“圈地运动” 【2】顾朝林,赵令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固区[M】.北 京:中信出版社,1999. 【3】赵辉.国家高新区管理和服务模式研究【D】I 西北大学,2007. f4]顾海-中国高新技术固区发展瓶颈因素分析及对策 [J]冲国科技论坛。2001(3). 『5l邱立生.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中存在的 问题[.I].宏观经济管理,2ooo01). [-J-,a:m辑:宫森椿】 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