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民俗旅游审美功能探析

中国民俗旅游审美功能探析

来源:九壹网
2009年第7期 (总第67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n 7.20o9 Genera1.Nn 67 【旅游经济】 中国民俗旅游审美功能探析 史运林 (淮南职业教育中心,安徽淮南232052) 摘要:民俗旅游是指人们以参观了解或参与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民俗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其特征 具有民间性、地域性、民族性和融合性,中国民俗旅游产生与发展是其具备社会审美功能、艺术审美功能、 饮食审美功能和区域审美功能的结果。 关键词:民俗旅游;审美功能;民间文化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5409(2009)07-.0001--03 民俗即民族的风俗习惯,是指一个民族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家庭婚姻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传统, 是各族人民历代相沿积久而形成的风尚、习俗。民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 作为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具体反映在各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生 产、婚姻丧葬、文娱活动、岁时节日、道德礼仪、文字等方面。民俗特征具有地方性、集团性、约束性、 承传性、变异性、社会性、稳定性。民俗旅游是人们以参观了解或参与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民间风俗 为目的的旅游。由于主体、客体及主客体互动方式的独特性,民俗旅游具有鲜明的个性。民俗旅游主体有 着以强烈的猎奇求异心理和较高的文化素养。既不同于山水风光、草原森林等旅游资源为纯粹客体的自然 景观游,也与以历史古迹旅游资源为客体的人文景观游不同。民俗旅游以主体融人客体的方式提升、静 化、满足旅游主体。民俗旅游最基本的条件是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在这个条件下人类才有了不同种 族、不同民族和不同籍贯的区别,各族人民有各自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生活方式,人们才会为异 域风情、异地民俗所吸引和诱惑。 一、民俗旅游的特征 首先,民间性。民俗即民间风俗,民间就是民众中间。广大中、下层民众是民俗旅游资源的主体、载 体和传承者。如苗族“跳芦笙”,就是民众性的娱乐。其次,地域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特殊的地理环 境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构造了特异的民俗旅游资源。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地形地貌,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 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对环境不同的利用方式。正是民俗旅游资源地域性形成了民俗旅游资 源的丰富多样,从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跋山涉水,跨洋过海追寻独特的民俗。第三,民族性。民俗旅 游资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民俗是民族文化的大众化、通俗化,是民族文化的综合体现和民族文化全方 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现。民俗充分记录着民族的历史变迁、社会发展、文化传承,是民族特点、民族精 神、民族性格的折射。第四,融合性。民俗旅游需要融合,才能使旅游主体达到旅游的目的。民俗旅游资 源主要是保留在现实、具体的人们生活之中。人们创造了民俗风情,又代表着民俗风情。人们掌握着大量 的民俗旅游资源,其本身也是一种民俗旅游资源。因此,民俗旅游不仅可以观看欣赏,更需要参与体验并 融合到民俗旅游资源中。只有参与融合,才能感受到民俗旅游内容的深刻性、多样性,才能真正体验到显 现民俗旅游灵魂方面的深刻而重要的旨趣,才能强烈地融人民俗旅游的情境和氛围。只有彻底地融人到民 俗旅游资源中才能使民俗旅游者在思想上、感情上获得审美共鸣,使旅游者找回失落的朴素、真诚、热 情,激发旅游者对生命的执著对生活的热爱。同时民俗旅游可促进民族间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真正加 强民族之间的交流,达到民族融合。 二、中国民俗旅游审美功能 旅游是一种寻找美、感受美的活动,审美追求是旅游者的普遍动因。旅游者通过参加各项民俗活动, 收稿日期:2009-02-26 作者简介:史运林(1976一),男,安徽安庆人,讲师,从事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B/A JIANGJING YUWENHUA田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第7期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7,2009 参观各种民俗事象而体验到美。美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时更容易 体验到民俗的魅力。民俗对各地旅游者有一种新奇感,与生活贴近,最易产生认同,便于参与,亲身体验 另一种地域文化特征。民俗旅游以独特的风采进入旅游市场,不同阅历素养、理想追求和审美层次的旅游 者都可以品位民俗旅游中民族文化深层结构和审美意识积淀形式。 1.社会审美功能 (1)社会形态及家庭结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国内某些少数民族的社会形态还处于不同的发 展阶段,如大理卢沽湖地区的纳西族还保留着较多的母系社会状况,大凉山的彝族后才摆脱奴隶制度 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同时这些地区形成了特殊的家庭结构。这对于研究地域社会结构的旅游者来说具有 很强的吸引力,可以组织专题旅游。对于普通旅游者会感到无比新奇。 (2)传统文化。典型代表:传统美德和婚礼习俗。传统美德,我国学术界概括的“中华民族十大传 统美德”是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 笃实宽厚、勇毅力行,【2 J这些是对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改造和提升,比较全面和完整地涵盖了人与人、人 与社会群体的关系。婚礼习俗,完整的婚礼习俗在古代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另 据《平阳府志》记载,明清以来,“婚礼各处不同,大约六礼之中,仅存其四:问名、纳采、请期、亲迎 而已,亦有不亲迎者。”现今许多独特的婚礼形式还是保存下来,如土家族婚礼,姑娘在出嫁时要唱“哭 嫁歌”,送亲时姑娘和母亲唱“发轿歌”,新婚夫妇进了洞房,歌手就唱“贺喜歌”和“拜客歌”。湘西 南瑶族有“抢亲”风俗,新郎去迎亲时,新娘避之,新郎追赶,如此往复3次,才算成婚。 (3)岁时节日。指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为庆祝丰收、纪念某一特殊人物或事件及根据传统十二节 气而形成的特定时间举行的活动。我国少数民族有:壮族的歌圩、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绕三灵”、 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跳场”、阿昌族的“会街”、傈僳族的“刀杆节”等等。汉族有春节、灯节、 端午节、中秋节等,以及在这些节日里举行的盛大的庆祝活动:舞龙灯、舞狮子、踩高跷、跑旱船、扭秧 歌、赛社、观灯、花会、赛龙舟等。 (4)文字。各民族文字都是为了实用之需而创造的,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媒介,可以用文字证 明本民族文化以及文化变迁的痕迹,民族文字的结构形态对本民族具有激越和表现情感的功能。民族文字 的美表现在视觉表象上,能给旅游者强烈的心理刺激,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丰富的信息含量。如作为世界 上发现的唯一一种女性文字,起源于湖南省的女书,其特点是书写呈长菱形,字体秀丽娟细,造型奇特, 女书作品绝大部分为歌体,其载体分纸、书、扇、巾四大类,无论哪种承载方式都十分讲究形式美。写于 纸张上的四角多配花纹,写于纸扇上的多插绘花鸟图案,而织绣在巾帕花带和服饰上的,则是精美的女红 工艺品。 2.艺术审美功能 (1)建筑艺术。其美感是有建筑艺术品的美的因素,形式美同欣赏者的审美观念结合而产生的某种 美感,能给旅游者一种理智的满足和心灵的愉悦。由于建筑艺术的时代、结构、色彩、装饰等特点以及旅 游者的知识、民族、信仰等因素使建筑美感形态产生多样性。比如,传统建筑的结构、布局与装饰:具体 表现是台梁式、穿斗式、井干式的结构,采用均衡对称方式、单体组成庭院的群体布局,典型的建筑彩绘 和装饰性的雕花木作。【3】如边塞小镇漠河的“木克楞”是全用木头堆建的房屋;“水港小桥多,人家尽枕 河”的江南水乡同里古镇临水构屋,路桥相衔;古色古香由青石板构成的桥古城;还有蒙古包、傣 楼、北京四合院、黄土高原窑洞、山乡农舍、水上船楼舟棚、客家土楼、藏族帐篷和碉房等等都给人美的 遐想,令人留恋往返。再如,宗教建筑与装饰。如汉族聚集区的佛寺内部木结构安排合理,组成有主有从 的若干空间,使人感到高耸而不空旷;藏传佛教寺庙多依山而建,大小建筑物沿等高线层层向上修筑,处 在高处的殿堂金顶与处在下层的建筑相互辉映,鳞次栉比气象万千;中国清真寺建筑大多在照壁、大门 口、山墙等部位装饰讲究用砖雕、木雕和石雕,保持木材原色,不涂清漆,显得朴素幽雅。 (2)服饰艺术。旅游者对服饰审美心理受宗法、时代风尚、年龄特征等观念和生理因素制约,所以 其审美口味决定服饰美的价值,服饰一旦得到社会承认,流行于一时,它必然具有美的普遍意义。如西北 维吾尔、柯尔克孜、哈萨克等民族服饰男子喜欢对襟长衫,束腰带或皮带,常配小刀,妇女穿长裙;西南 和南方民族喜欢穿对襟短上衣,裤腿宽大长裤,妇女多统裙或长裙;藏族、门巴族和拉祜族则具有青藏高 原特点。再如白族的妇女还喜欢白、蓝、红三色,因为她们从当地红色的茶花、蓝色的洱海碧波、白色的 苍山积雪得到启示,汲取美学观念。 (3)旅游工艺品艺术。中国旅游工艺品大都属于造型艺术,与文字、音乐、舞蹈相比,更为含蓄, 给人的想象也更为深远,买到一件好的工艺品,会使人产生一种情绪上的激动,使其沉浸到艺术美的享受 中。具体美感表现在工艺品的功能美、形式美和质美。制作工艺分为两类:特种工艺品,如水晶玉石器 团BIANJIANGJING YUWENHUA 史运林:中国民俗旅游审美功能探析 件、象牙雕刻、景泰蓝、高级漆器、特制陶瓷和精致刺绣等;民间工艺品,如剪纸、泥塑、面塑、风筝、 花灯和竹编等。 3.饮食审美功能 中国饮食讲究菜点的色美即善于运用食品原料色彩固有的颜色冷、暖、强、弱、明、暗进行对比,再 围绕饮食主题需要创造出多彩多姿的色彩;香美即运用食品原料固有的鱼香、肉香、豆香、油香等进行烹 饪而使菜肴产生能刺激食欲的复合香气;味美即运用中国传统“五味”(酸、甜、苦、辣、咸)配合多种 佐料制作出的菜肴适合人的味觉器官的味感;形美即运用实用工艺美术对菜肴进行美的造型;质美即满足 人的味蕾触感,如菜肴的嫩、酥、滑、爽等质地美感;意美即旅游者品尝中国菜肴后产生强烈意趣是菜肴 审美的最高境界。同时还讲究饮食器具的美(造型美、装饰美、质地美)和饮食环境美(餐桌摆设美、 宴席配乐美、服饰美)。【4 品尝有口皆碑的中国菜系和独特的民间、民族饮食是旅游者的旅游知觉过 程中最大的内驱力之一,在得到生理上的快感同时还会引起精神上的愉悦,把饮食活动演变成一种博杂而 综合的审美过程。 4.区域审美功能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民俗旅游特色: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北京景泰蓝、牙雕、玉雕,陕西和河南 唐三彩,山东的鲁砚和潍坊风筝等);醇厚的文化艺术(京剧、豫剧、秦腔、山东快书等);浓郁的菜肴 风格(北京五大名菜、鲁菜菜系)。长江中下游旅游区。民俗旅游特色:楚国民风(荆州渔家乐、土家吊 脚楼、洞庭龙舟赛等);精致古典园林(苏州园林);悠久茶文化(皖“毛峰”“祁红”、苏“碧螺春”、 赣“宁红”“婺绿”、湘“君山银针”等);绝致文房四宝(皖宣纸、歙砚、徽墨);盛誉丝绸之府(苏州 刺绣、南京云锦、长沙湘绣等)。东南沿海旅游区。民俗旅游特色:岭南风情(深圳民俗村、泉州南音会 馆、莆田妈祖庙等);独特梨园文化(梨园戏、木偶戏);世界之窗(深圳)、购物天堂()、海上花 园(澳门);传统宝岛九族山地文化;优美流行音乐(粤语歌曲)。西南旅游区。民俗旅游特色:多 姿多彩,极富于情调,如壮族赛歌会、苗族蜡染、白族三月街和蝴蝶会等等。青藏旅游区。民俗旅游特 色:浓厚神秘宗教色彩(“喇嘛教”、布达拉宫、塔尔寺);重礼仪之域(“哈达”献礼、青稞酒和油酥茶 敬客)。西北旅游区。民俗旅游特色:鲜艳服饰、风味饮食、欢乐剽悍民族活动,如蒙古“那达慕”、维 吾尔“开斋节”等。 东北旅游区。民俗旅游特色:“国语射骑”(满族男女擅骑射)、国服文化(旗 袍)、朝鲜族舞文化(“长鼓舞”、“扇子舞”、“顶水舞”等)、冰雪文化(滑雪、溜冰、坐雪橇、冰帆、 哈尔滨“冰灯节”)。 三、结论 中国各民族民俗形成都是其所在区域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有很深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地理根 源,各民族为加强团结把民俗赋予强烈的情感,并升华为本民族的标志,是本民族的美的化身。所以旅游 者在民俗旅游中通过眼睛和耳朵能获得生理舒适和情感交融审美境界,通过心灵和意识能获得心绪豁然开 朗、情感升华、精神昂奋审美境界,通过精神和意志能获得一种在崇高感的基础上寻求超越与无限的审美 境界。但在民族发展过程中有的民俗能促进生产和民族繁荣,而有的起相反作用,这需要该民族把民俗不 断改革和淘汰使其朝促进民族和谐和强大方面发展,使民俗旅游得到更高的升华。 参考文献: 【1]王恩涌,等.民俗与文化[M]//人文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63. [2]臧宏,等.中国传统道德规范[M]//中国传统文化论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131. [3]安旭.中国古代建筑[M]//旅游文物艺术.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246. [4]乔修业.旅游审美心理概论[M]//旅游美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164. [5]邹海晶.西北内陆旅游区[M]//旅游地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61. The Research in Chiuese Folk Custom Tourism’S Aesthetic Function SHI Yun—lin (HuaiNan Vaca如na2 Education Center,HuaiNan 232052,An i,China) Abstract:Folk custom tourism is a kind of tourist activity that people takes visit and join in special region and na— tionality’S folk custom as the target,whose characteristic ate popular;regiona1.traditional and pleasant.The e- merge of Chinese folk custom tourism is the result that it has such aesthetic functions in society,art,diet and re. igon. Key words:folk custom tourism;aesthetic function;popular culture [责任编辑:郭蕴深] BIANJIANGJING YUWENHUA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