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墙工程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
施工图纸,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施工组织设计。
2 工程概况
总计建筑面积:31004.28㎡; 栋数:B5#、B6#、C1#-C12#计14栋; 层高:3.00m; 层数:4+跃层; 檐口高度:12.26m; 主体结构形式:砖混结构;
墙体概况:承重墙均为24墙,有少量配筋砌体。砖的设计强度等级为MU10,1-3层采用M10混合砂浆,4层及以上采用M7.5混合砂浆砌筑。
3 施工总体安排 3.1 施工准备 (1)测量准备
依据引桩和建筑平面图在承台梁(结构层)上弹出墙轴线和墙边线及门窗口边线;在构造柱钢筋骨架上抄出+0.50线,然后将皮数杆上的+0.50线和构造柱上的+0.50线对准并将皮数杆牢固绑扎在钢筋上,做好墙体施工的尺寸依据。 (2)机具准备
在每两个栋号间设置2台350型搅拌机搅拌砌筑用砂浆。每施工段配备专车八辆,砂浆推车八辆,后台上料车4辆,灰斗60个。 (3)劳动力配置
砖瓦工分批进场,总人数210人。普工按1:1.5配备,计320人。主体工程施工期间电工、水暖工、机械工等工种人员根据需要配合工作。 (4)材料准备
砖根据进度计划分批进场,并于使用前1~2天提前浇水洇砖,洇入深度为1~2cm。砌筑用砂采用中砂提前过筛备用。
4、主要施工方法
4.1每楼层砌砖前应依据弹好的墙线进行排砖撂底,以达到组砌合理且便于操作的目的。
4.2砌筑采用“三一”砌砖法,满铺满挤保证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5%。
4.3根据砖厂提供的样砖厚度≥54mm;每楼砖墙高度为2.82m,每皮砖砌筑厚度定为65.5mm,每楼层砌筑43皮砖。依据上述条件;灰缝厚度:65.5mm-54mm=11.5mm符合点GB50203-2002规范的6.3.1条规定。65.5×43=2816mm,与设计墙高差:2820-2816=4mm,符合5.3.3条规定。因此,在砖墙砌筑时必须紧跟皮数杆标高。
4.4砌筑砂浆配合比由内蒙古自治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给出,施工采用磅称计量,严格执行配合比.
4.5楼梯间墙砌筑到每处平台下皮高度后,立即插入模板,钢
筋砼工程。平台砼浇筑完成后再进行上部的墙体砌筑,以确保平台上皮与墙体间严密结合。
5、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5.1材料方面
砖、水泥、砂子按规定在施工前送质检站试验室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砖在使用前1-2d指派专人浇水湿润。砂浆按配比磅称计量投料。
5.2施工方面
每个砌筑技工均配置托线板,在砌筑过程中做三层一吊,五层一靠,保证墙板的垂直度。所有240墙均里外挂线砌筑使墙面达到里外一致,灰缝平直。要求砌筑工全部采用“三一”砌砖法砌墙,对不采用“三一”砌砖法的工人,取消其技工资格。脚手架眼均留成120×60mm,并在抹灰前坐浆塞砌密实。不留脚手眼的墙:120墙;过梁上与过梁成
60°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门窗洞上两侧200mm和转角处450mm范围内;梁或梁垫下及左右500mm范围内。砖砌体的转角处、交接处采用同砌筑。
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
允许偏差项次 1 项目 (mm) 轴线位置偏移 10 用经纬仪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检验方法 测量仪器检查 垂 2 直 度 每层 全高 ≤10m  >10m 5 10 20
砖砌体一般尺寸允许偏差
项项目 次 基础顶面和楼面标1 高 清水墙、5 表面 2 平整度 混水墙、8 柱 门窗洞口高、宽(后3 塞尺) 处 以底层窗口为准,检验批的10%,且4 外墙上下窗口偏移 20 用经纬仪或吊线不应少于5处 检查 水平灰5 缝  清水墙 7 查 10%,但不应少于3拉10m线和尺检有代表性自然间±5 用尺检查 10%,且不应少于52处 检验批洞口的塞尺检查 间,每间不应少于柱 用2m靠尺和楔形10%,但不应少于3±15 查 有代表性自然间差(mm) 用水准仪和尺检不应少于5处 允许偏检验方法 抽检数量 用2m托线板检查 用经纬仪、吊线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平直度 混水墙  吊线和尺检查,以10 间,每间不应少于2处 有代表性自然间10%,但不应少于36 清水墙游丁走缝 20 每层第一皮砖为间,每间不应少于准 2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