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宗教文化
复习:
宗教是人的一种精神现象,一种心理需要,一种了解、把握世界的方式。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主要流传于东南亚、东北亚和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
教:在中国称回教、清真教---主要流传于亚洲和非洲,特别是西亚、北非南亚次和东南亚各地。
教:(包括新教、天主教、东正教)其教徒在世界宗教徒中数量最多,其中三分之二分布在欧美。
宗教观念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原始宗教观念的萌芽,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
1、“万物有灵”观念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导致其对“物”的神灵化。认为“人死为鬼,树木有精;顽石能思,鸟兽会语;无物不神,无鬼不灵”。
2、灵魂不灭与鬼神观念
原始人认为人的“形”灭了之后,其灵魂还在另一世界过着与生前大致一样的生活。
3、对至上神---帝、天的崇拜
原始宗教从殷商奴隶社会起演化成“人为的宗教”,出现了统一的全能的
至上神。
• 原始宗教
• 中国文化认为:有一个创始人、有崇拜对象为“宗”;有一群追随者,有一定的祭祀仪式为“教”;
西方文化的宗教religion是从拉丁词“re”和“legere”演变来的,意思是“再”和“聚集”,就是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聚集在一起的意思。
发展到有同一信仰,同一信念,为了这一信仰不畏生死。
宗教是指有一定教义、教规,有一定仪式和组织系统的信神的社会“实体”。宗教不同于迷信。宗教一般是由共同的信仰、道德规范、仪礼、教团组织等要素所构成。
1、宗教的概念
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属于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宗教教徒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
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因而对之敬畏和崇拜.
泰勒说:“宗教是对神圣的存在物之信仰。”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神、自然在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自然人的心灵、死亡祖先等以超人间的形式出现.
宗教的本义,是指人与神的一种关系。所谓“神”,是某种被神秘化了的超自然力量,如教的“上帝”、教的“真主”、佛教中的“菩萨”、道教中的“神仙”。人们信仰这些神秘的偶像,谋求心灵安慰与心理平衡,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宗教活动。
2、宗教的五大要素
对超人间力量的信仰
宗教仪式
宗教组织和神职人员
特殊的情感体验
道德规范(如佛教五戒、道教十戒)
3.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
宗教的产生是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结果,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宗教的历史与人类文化史一样久远,原始文化在原始宗教(如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的母腹中孕育、诞生。
宗教的发展与各种文化现象有联系。
宗教与哲学认识对象一致,解释世界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宗教与科学的发展,对自然与生命奥秘的关心,医药、化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与宗教有关(炼丹、观天象等);
宗教与艺术,在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文学、书法等;
促进了人类伦理道德观念体系的建立,提倡趋善避恶。耶稣倡导心灵纯洁,默罕默德行善济贫,佛家倡导大慈大悲,伦理道德观崇高;
宗教与社会政治制度关系密切。
4、原始宗教的形式
1)自然神崇拜:
所谓自然神崇拜,就是把诸如日月星辰,风云雪雨乃至名山大川等自然现象神化,进而把它作为一种超自然力量加以崇拜、祈求它的保护和赐福。
◆山神—山地部落,如藏族,汉族对五岳的崇拜
◆水(海)神—沿海部落,如高山族—妈祖(海神)
妈祖:福建湄洲湾,名林默,出生不凡。
◆日、月、空、土地—普遍人群
日神崇拜:太阳神
月神朝拜:嫦娥奔月
(2)动物崇拜:
动物是生存之源
原始人没有把动物与自己区分开来
人在动物面前常表现出软弱无力
(3)植物崇拜:
植物献身人类,人类应有感激之心。
如:原始人砍树后习惯用石头做赠品
傣族,村里大树下盖屋祭拜树神
(4)鬼魂崇拜:
鬼魂脱离肉体,人和其处于不同世界;一般不发生联系。
灵魂:与肉体联系在一起,只有做梦或生病时会发生脱离。
人类对鬼魂崇拜,对灵魂不崇拜。
原始人认为灵魂住在血液之中,人死但灵魂不死。因此:原始人开始不食同类或随便抛弃同类尸体;在死者身上或周围撒上赤铁粉,给死者输血;陪葬死者生前用品,为使死者阴间生活更好。
例:北京山顶洞人:上室(公共住宅)、下室(公共墓地);死者身上撒赤铁粉,陪葬石器和饰品。
鬼魂崇拜的原因
鬼魂在监视周围人的生活,如果人犯忌,就会受到惩罚。因此,需向鬼魂提供祭品或体罚犯禁者,以求宽恕。
(5)祖先崇拜 :
英雄崇拜的反映
神农氏:耕种、采药
燧人氏:钻木取火
伏羲氏:织网、渔猎
黄帝炎帝
(6)图腾崇拜:
图腾一词来自“totem”,是印第安语,意为“它的亲族”。
畲族—狗
纳西族——青蛙
黄帝(有熊氏)—熊“黄帝率众野兽大战炎帝”
中国—龙的偏爱,一些国家在国旗上饰以狮、鹰、象等
图案(泰国—象),美国—秃鹰。
(7)生殖崇拜
原始人生活环境残酷,人口的增加决定氏族和部落的兴衰,因而对生命的繁衍现象及能力向往、崇拜。
(8)天神崇拜
“帝”就是我国奴隶制国家创造的一个居住在天上的最高神。
5、宗教的基本功能
(1)认同功能
(2)行为规范功能
(3)社会整合功能
(4)心理调节功能
(5)审美功能
(6)麻醉功能
(7)排他功能
6、我国的主要宗教
原始宗教
中国佛教文化
中国道教文化
教文化
教文化
7、宗教文化与旅游
(1)宗教旅游开发的意义
宗教是人类文化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宗教的目的是与人为善、戒除恶念、净化身心、知足常乐等。这与部分游客旅游目的相似。
宗教建筑具有艺术性
寺院、佛塔、石窟等体现佛教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宗教氛围的神秘性
激发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国有近20个民族全民信教。
宗教旅游也是民俗旅游的一部分。
2)宗教旅游的开发现状
投资人(主体)多元化
传统上宗教上投资人多为宗教组织和个人;
现在很多旅游开发公司开始瞄准宗教旅游。
投资项目大型化
佛像越修越高
面积越扩越大
功能多样化
除单纯的礼拜、观赏等功能外,还有行、游、吃、住、购、游等活动。
(2)宗教旅游的开发现状
(3)宗教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宗教被庸俗化,甚至出现伪宗教
景区内兜售任意产品,无视宗教规定;
许多对教义一无所知的社会人员混入宗教组织谋取暴利;
一些景区没有真正从教人员,但以宗教为名获取利益。
宗教项目遍地开花,盲目上马
宗教项目单一
仅有烧香拜佛、求签算命、销售开光产品等活动;
没有发挥宗教的益智健身、放松心神等作用。
旅游景区与宗教项目之间出现关系混乱
景区管理部门对宗教管理知之甚少,导致“重旅游轻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