豳翻 学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围王红梅 内容摘要: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数学课堂提倡学生是主体。数学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是改善学生的学 习方式,让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的设计。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习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 习方式和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类 型模仿、习题演练。学生在数学学习 中缺乏自主性和多样性,显得比较 被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培 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到一个 重要的地位。那么该如何让学生掌 握数学学习方法呢?我认为应该做 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方法, 借鉴有效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 方式,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因此教师 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 向学生介绍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 对一些常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初 步的了解。让学生应用数学思想利 用数学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能增强 学生问题意识,提高自学能力。 二.教会学生看数学书,引导学 生自学 (一)看什么。看目录、例题的内 容、思考的过程、结论性的语句、操 作的要领、课后的练习等。 (二)怎样看 1.开学之初看目录。本期要学 习哪些新知识,与之相关联的旧知 识有哪些。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哪部 分内容。 2.课前预习初看,粗略地看看明 天要学习什么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还可以看看例题,在自己不懂和困 惑的地方做上记号。 3.课堂听讲后重点看。课堂上 听了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经 过自己的思考,对心中的疑问已经 豁然开朗,再重点看看书上结论性 的语言,理解其中重点字词包含的 真正含义。 4.课后复习对比看。课后复习 时,可联想老师和同学的解题方法, 结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对比,找出差 距,从而学习借鉴好的思路和方法。 三.加强操作实践,给学生探索 的机会 卢梭指出,通过儿童自身活动 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 得的知识要清楚得多,要深刻得多, 而且能使他们的身体和头脑得到锻 炼。因此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最大限 度参与,去说,去做,去论,在足够的 时间和空间里得到锻炼和发展。 我们在课堂上要少一些已知结 论的验证学习,多一些结论形成的 探索性学习,即学生的操作实践。在 《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中就有大量 的探究操作活动, 如量正方体的 棱长,用手紧紧握住1立方厘米的小 正方体感受大小,让学生钻进1立方 米的正方体里面等等,这些活动一 定能让学生真切体验到1立方厘米 和1立方米的大小。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数 学问题时,要培养他们动手操作的 习惯。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过程 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 动手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重视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 交流的平台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 小组为基本形式,在数学教学活动 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 松的教学氛围,在学生动手实践、自 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 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 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如在《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 中,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量出1立方厘 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感 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的大小,再握一握,摸一摸,对比大 小,交流感受。合作学习要在思 考的基础上充分开展交流,在交流 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体验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思考, 学会合作。 五.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 的应用价值 新课标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 学。数学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同 时也可以指导实践生产。让学生运 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 问题,不但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 热情,还能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同 时又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应用知识的 能力。例如:班级开展集体活动,要 为全班40个同学每人准备一瓶酸 奶,已知一瓶酸奶的单价是1.45元。 经过调查得知现在有四家超市正在 进行促销活动:其中第一家的所有 商品一律“九五折”优惠;在第二家 购物满80元可以获得赠送的1O元消 费券;第三家超市购买十瓶送一瓶, 第四家在购买满50元以后的商品大 打八折。在哪一家超市购买酸奶最 便宜,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答, 提高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简单实际 问题能力。 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传 统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 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要把教材内容和信息技术有机结 合,改变教学方式,增强实效。在教 学的重难点处,教师要善于运用信 息技术为学生创造出图文并茂、丰 富多彩、人机交互、及时反馈的学习 环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 综合素质。 总之,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 法。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 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 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 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桂清.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D].聊城大学.2O06 [2]李彦琳.整合课程课程内容与学习 方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4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红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