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生态变迁视域下书法身份的阐释□肖金萍摘要: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之一。当下,书法的专业性、艺术性、教育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书法身份的认知和发展。该文作者认为,面对书法身份的认知危机,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用生态学的视角阐释书法身份。关键词:书法书法生态书法身份中国书法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特性和美学精神。当前,当代书法生态变迁中发生了身份的转换,一定程度上使书法身份的认知陷入了困境。“身份”是过去几十年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富争议的概念之一,也是当代社会及文化领域中一个突出的现代性问题。身份概念将人们引向对于书法身份的认识与思考。生态概念在文学、哲学、政治学等领域早有应用,文学界为讨论文学生态的概念界定还专门召开了学术研讨会,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文学生态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在自然生态学中,理顺生物链是关键,所有物种都不能摆脱自然的生物链而存在,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同时,为了维持生态平衡,不可以肆意破坏生物链,因为这样会导致生态失衡。书法研究运用生态学原理,也要从生态学的生态链、生态因子、生态位、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等角度对各种书法现象进行综合研究。因此,书法生态可以这样表述:它是把书法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从相互制衡、衍生循环的书法生态链的视角考察书法家、书法作品、收藏家、欣赏者及书法理论研究者等形成的一种理论体系。书法与时代环境是面与点的关系;而书法生态关注的,则是如网络中点与点之间的循环往复、相互制衡的复杂系统。书法生态研究的重点是各个书法生态因子,即书法工具、书法制度、书法活动、书法精神、书法内容之间循环往复、相互制衡的关系;此外,研究当代书法生态需要结合当下的状况,体现了当下的时代特征。一、书法身份书法身份指书法的出身和社会地位。面对当下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和交流的现状,人们应该对本民族特有的文化保持清醒和正确的认识,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传承的责任。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书写形式,只要汉字在使用,书法就不会消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书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现代科技的影响下,如今人们对于书法身份的认知却出现了偏差。只要谈及书法,人们往往会想到历史上那些数不胜数的杰出书法家,如王羲之、王献之、米芾、金农、怀素、赵孟頫、颜真卿、欧阳修、董其昌等,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我国书法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中国书法文化。古代书法家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不仅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而且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前人的书法艺术进行了创新,由内而外地呈现了书法意识。纵观整个的书法历史,无论是从书写的文字内容看,还是从字体的形态和间架结构看,都展现了不同的书法艺术魅力。因此,现在无论是书法实践练习还是书法理论研究,人们都会选择回到经典,重温古代书法文化。结合当代书法生态,人们必须思考书法的未来发展,其中就包括书法的身份地位。三、当代书法生态变迁视域下的书法身份1.从当下书法工具的角度看书法身份历代书法活动的物质基础有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简、木犊、石头、笔、墨、纸、砚等,这些工具的变化会带来书法的变迁。书法之所以成为艺术,一是因为毛笔,二是因为汉字。由于毛笔的使用,书法便获得了与绘画相当的艺术地位。当代书法家胡抗美认为,书法是使用笔,通过汉字造型表情达意的艺术。毛笔作为书法艺术的主要书写工具,其特殊的拓展性和灵活性为书法的形式内涵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韵味,也为书写者带来情感表达的便利性。毛笔使书法形成了丰富的笔法和风格体系,进而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如,使用鸡距笔书写形成了精致典雅的书法风格,长锋狼毫的使用为创造笔迹瘦劲的瘦金体带来了可能。当代书法按照工具分类除了有用毛笔书写的软笔书法,还有使用钢笔、铅笔、圆珠笔、签字笔等书写的硬笔书法。硬二、书法生态提到“生态”一词,人们往往会想到动物生态链。书法生态需要从生态链、生态因子、生态位、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等角度考察和研究各种书法现象,进而得出新的结论。目前,一些学者往往将书法生态等同于时代背景、时代风貌、时代氛围等,如此一来,书法生态概念的生成也就失去了意义。28人文研究ARTEDUCATIONRESEARCH笔书法强调便利性与记录性。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下,人们大多选择便捷的硬笔书法,而书法的艺术功能只被少数人掌握,这让书法艺术脱离了古代书法的群众性特点,进入了专业领域,书法身份也就因此居于专业性之中。书法不再是人人都会的一种文化技能,其地位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2.从书法制度的角度看书法身份书法制度大多是为了人才选拔或者书法发展需要而制定的规范制度。其中,历代与书法密切相关的制度有以书取仕、科举考试、立碑和禁碑等,这些制度构成了与之对应的书法制度生态,或促进或阻碍书法的发展,书法制度的变化会带来书法生态的变化。以科举考试制度为例,唐代选官的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学习书法的队伍,掀起了举国学书的热潮,形成了书法创作的繁荣景象。宋代科举崇尚“经义取士”,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书法的地位。宋代战乱频繁,许多书法作品遭到破坏,仅有的一些书法真迹也被皇室秘藏。明清时期,统治者提升了书法的难度,也遏制了书法的发展。由此可见,书法艺术与政治关系密切,直到清朝末年科举制度废除,书法才与政治逐渐脱离联系。此外,清末动荡的时局让一些社会精英退出书坛,这也导致传统书法生态遭到破坏。3.从书法活动的角度看书法身份书法活动主要指与书法相关的社会行为,古代书法活动主要涉及碑帖篆刻、文人雅集、字画经济、牌匾之风等。其中,文人雅集是古代社会文人雅士经常聚集在一起进行诗书创作的娱乐活动,具有高雅的气息。如,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为了前往兰亭“修禊”,召集友人谢安、孙绰等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饮酒作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名为《兰亭集序》,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兰亭集序》在我国书法界占有极高的地位。时至今日,《兰亭集序》仍然是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反复临习的经典之作。文人雅集这一活动不仅产生了许多经典书作,而且还为书法身份奠定了正统地位。如今的书法活动主要有注重理论研究性的学术研讨会和注重展示作品的书画作品展,全国范围内的各种展赛为现代书法的复兴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现在的学术研讨会很难出现像兰亭“修禊”那样诗、文、书、画一体化的行为,一些书法创作者未具备深厚的文化理论,而部分书法理论家又很少参与书法创作。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立推动了当代书法的创作和交流,使书法艺术创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同时也促进了书法理论的研究。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篆刻作品,其惊人的作品数量掀起了“书法热”。4.从书法精神的角度看书法身份书法精神是书法文化的核心,直接反映了书法创作者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古代的儒学、玄学、佛学等都是书法精神的源泉。当代书法精神与古代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新的创造,书法精神的创新为书法创作的创新开辟了道路。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书法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书法精神的重要性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书法创作者应该在继承传统书法精神的同时,努力创造具有当下时代特色的现代书法作品。5.从书法内容的角度看书法身份书法作为汉字的艺术表现,从实用的书写升华而来。汉字与书法对于延续中华文明具有了重要的作用。从这一点看,书法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冯友兰曾说:“书可以离开其所表示之意思,而以其本身使人观之而感觉一种情境……如雄浑、秀雅等,可使人感觉各种之境,而起各种与之相应之情。”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欣赏其中的气韵是重中之重。古代书法记事抒情,注重文字本身的内容;现代书法有很多书体风格与古代书法名家不同,一些书法家和艺术院校提倡书法文本原创的做法令人赞叹。因此,书法身份在现代教育的指引下又有了新的光芒,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结语中国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了一代代文人雅士的思想,反映了中国美学思想与艺术精神,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在当代书法生态变迁视域下,书法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书法工具、书法制度、书法活动、书法精神、书法内容之间循环往复、相互制衡,共同形成了和谐稳定的书法生态,影响着书法身份的认知与发展。书法也面临着复杂的发展环境。如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至关重要,这需要现代书法家和研究者共同努力,不断探索书法艺术发展的新道路。参考文献:[1]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四川美术出版社,1990.[2]石义彬,吴世文.大众传媒在文化身份再现和建构中的角色探究.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1).[3]周利锋.“书法生态”的概念界定与研究重点.中国书法,2018(14).[4]林语堂.如何欣赏中国书法(一).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9(4).[5]胡抗美.书法现代转型中的身份认知(第十五讲).中国书画,2018(12).[6]李丽颖.科举制度对书法艺术的影响.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7]曾来德,王民德.书法的立场:一场没有终结的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漆钢.书法身份与书家形象.中国书法报,2019-08-06.(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编辑张泽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