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土地的颜色

土地的颜色

来源:九壹网
.

授课日期:

标题: 土地的颜色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体会作者对土地的深情,增强保护土地的意识。

3、熟读全文,背诵3-6自然段。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对土地的深情,增强保护土地的意识。

难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授课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

.

由一组描绘土地色彩的多媒体画面导入新课。

二、新课

(一)、感受文本

1、学生借助课文注释,扫除生字词障碍。

2、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

4、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问题:这篇散文从哪些角度描写了土地的颜色?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感悟内容。

1)讨论上述问题,明确答案:

①文章从不同地域、不同季节土地所呈现的颜色以及土地“内心世界”等方面着笔,描写土地五彩缤纷的颜色。

②写作目的:提醒人们,人类已面临环境危机,唤醒人们保护土地的意识,呼吁人类保护土地,保护自己的家园。

'.

.

2)学生齐读课文。

(二)、品读

(1)品读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学生各自朗读第1-2自然段。

2)讨论问题。

问题1:文章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要强调土地的主色调是黄色的,而且带有单调和悲凉的味道?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问题2::“由此可见,土地的主色调是黄色,在一般人的眼里,这种色彩带有单调和悲凉的味道。”——删去“在一般人的眼里”似乎并不影响句意的表达,删去可以吗?

问题3::“我们有‘五色土’的叫法,还有黄土地、红土地、黑土地的分类,说明土地五彩缤纷,迷幻多姿,娇娆动人。”——连用“五彩缤纷”、“迷幻多姿”、“娇娆动人”三个形容词,是否有累赘之感?

3)学生讨论上述问题。

明确1:这是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土地色彩的单调悲凉,然后写土地的神奇色彩,并以李白的诗加以佐证,说明土地是五彩缤纷的。

明确2:删去不好。因为原句特意指出“在一般人的眼里”,是为了强调这一看法并不

'.

.

是所有人的看法,为下文写自己提出独到见解张本。删去后,就表达不出这一层意思。

明确3:没有累赘之感。因为这三个词语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来形容土地的颜色的:“五彩缤纷”指色彩的丰富,“迷幻多姿”指色彩的神奇,“娇娆动人”指土地丰富而神奇的色彩带来的美妙效果。

4)指导朗读,要求第1段读出惋惜之情,第2段读出赞颂之情。

(2)品读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

1)学生各自朗读第3-5自然段。

2)讨论问题。

问题1:这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土地的颜色?有什么好处?

问题2:问题:“春天的土地是灿烂的,金黄的菜花、殷红的杜鹃花及各色的野花铺天盖地。夏天的土地是激情的,浓绿的草木、深蓝的河水、火热的阳光写满山川。秋天的土地是厚重的,金色的稻浪、橙黄的水果、红红的高粱透着喜气。冬天的土地是洁净的,晶莹的霜花、洁白的山川,银色的世界玲珑剔透。”——①加点的四个词语能互换吗?为什么?②“浓绿的草木、深蓝的河水、火热的阳光写满山川”中的“写”字用得好在哪里?

问题3:问题:“黄灿灿的金子、清亮亮的石油、灰色的铅和铁、乌黑的煤、翠绿的翡翠、血红的玛瑙、亮晶晶的宝石等等都是土地本身的颜色。”——删去“本身”一词,不是更简洁一些吗?

'.

.

3)讨论问题,明确答案。

明确1:作者用一连串的排比句,不仅写出了不同地域的土地色彩斑斓,还写出了色彩蕴含的意义。这样铺陈,不仅使句子整齐,内容丰富,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文气贯通,极富感染力。

明确2:

①不能互换。因为这四个词语是紧扣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选用的。“灿烂”表现春花的色彩之多;“激情”表现夏季火热的特点;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厚重”给人以硕果累累之感;冬季是银色的世界,用“洁净”是最恰当的了。

②“浓绿的草木、深蓝的河水、火热的阳光”本不会“写”,作者用“写”字,是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赋予草木、河水、阳光以生命力。

明确3:删去不好,这是针对上一段而言的,土地四季的色彩是从土地的外表上体现的,多是植物等外物赋予土地的色彩。而这一段写的是土地中矿产资源的色彩,是其本身的色彩,所以不能删去。

(3)品读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一部分。

2)学生带着问题品读。

问题:“如今,银色的冰川在消融,大地上的绿色在减少,黑土地正在流失,黄土地上

'.

.

流走的泥沙危及千里沃野,白花花的盐碱地挤走了良田肥地,苍黄的沙尘暴席卷城市村庄,地下宝藏乱采滥挖……这样的行为,如果任其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就会真的变得色彩单调,不再神奇。”———①将省略号前面的内容改为“如今,土地多彩神奇的颜色正在消失”,不是更简洁一些吗?可以这样改吗?②删去“真的”一词有什么不好?读一读,加以比较。

讨论、明确:

①改了不好。原句用排比铺陈的写法,以大量的事实从不同的角度极言目前土地遭受破坏的情况和严重后果,这样表达,可使句子整齐,内容丰富,感染力强。改后虽然语言简洁,但达不到以上效果,对读者的警醒作用就减弱了。

②“真的”一词从程度上强调土地遭受破坏的确凿性和严重性,启发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给人以警醒。删去后,语气减弱了。

3)指导朗读。

要求第6自然段读出痛心的感情;第7自然段读得急切紧迫,坚决有力;最后一段要带着向往的感情朗读。

(三)探究

(1)设问:面对人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性开发,你认为该怎样做才能使土地依然神奇多彩?发挥想象,描述一下你理想中的那个“美丽的主题”。

(2)小组讨论。

'.

.

(3)集中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

(1)全民行动,从我做起,严禁不合理开发;植树造林,控制污染源,变废为宝合理开发优质资源。

(2)畅想土地美好的未来,眼前将出现一幅幅“阳和次第发,桃李更芳菲“、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生动画面;蓝天白云,牛羊成群;山色如黛,碧波似锦;小桥流水,花香鸟语;高楼林立,龙腾虎跃;风调雨顺,明珠璀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着美丽和殷实,人们生活在孕育生命,包容一切,万世永续,神奇多彩的土地上。

(四)积累

(1)熟读课文,背诵第3-6自然段。

(2)抄写词语。

三、本课小结(略)

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第3-6自然段

'.

.

(2)抄写本课词语。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