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养鱼 养心 散文
生活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手牵着手带来的。 ----《命中》
每一个生命都是神圣的。每天升起的太阳,豁然间大地都明朗起来,树隙间夹杂几声鸟叫声,城市尚未苏醒。公路上稀稀疏疏有几个晨运的身影,或是耳里塞着疯狂英语等着校车的勤小孩,又或是起早摸黑工作的人群。空气中没有了城市忙忙碌碌的气息,却又是充满生机。我也是晨运中的一个,篮球在手中运转着,身子在篮球场上跃起。玩累了就坐在一边。体育中心在这个时候就是人才济济的。这边一个强壮的大叔在单杆上倒立,公共电话亭的那边又有个强悍的小子玩起了杂技。
在荡秋千的时候,双脚有节奏地晃动,偶尔抬头。天气好时,天空真的是那种很温暖的蓝色。云朵里透出的是说不出的亲切。其实很幸福可以在这样的一个小镇生活着。这个小镇充满着人情味,不快不慢的生活节奏。大街上满是亲切的笑容,卖西瓜的大叔会教会怎样的西瓜才是好的,带墨镜的校警会在你迟到的时候装出严肃的样子。
在教室里散散漫漫得上课,不时望出窗外,眼神放空。常常很傻帽的在教室门口量自己的身高,和要好的朋友坐在阶梯教室的侧门吃雪糕,聊天。不开心地时候走到高高的楼顶,俯视,把手举起,在想会不会触摸到天空的脸颊。喜欢奔跑喜欢无氧运动喜欢流汗,可是不
喜欢洗自己沾有臭汗的衣服。
有时候,活着就是意义。
我在累的时候就容易怀疑自己,常常打着个问号,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在失败的时候总是很容易灰心丧气。盛夏季节是奋斗的季节,却也是属于读书的季节。这个时候总是有那么多的考试。总是有那么多一家欢喜一家愁。学校的树木一年四季都会落叶,一片落叶缓缓旋转飘然而落也能挑起不少的愁思。
过去的成为历史,未来的充许想象。在小说《阿甘正传》里,它的结尾是这样写的:“不过,我跟你说,朋友:有时候到了晚上,我仰望星星,看见整个天空就那么铺在那儿,可别以为我什么也不记得。我仍旧跟大家一样有梦想,偶尔我也会想到换个情况人生会是什么样儿。然后,眨眼之间,我已经四十、五十、六十岁了,你明白吧?”有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时光总是催促我们不要因太多的思考而抛掷更多的东西。
养鱼
看到池塘,河渠里,或是游移在大水里各色鱼类,它们是快乐的,自由的。
当一张大网捕捞起无数鱼儿,离开水的时候,它们的归宿变得高深莫测。
我不喜欢吃鱼肉,因为吃起来麻烦,有朋友和同事经常邀请我去吃饭。我打心里一点儿也不高兴,虽是他们掏钱请客,但我坐在饭桌前,看着菜谱,硬是让我点菜。没法子的同时,只能勉强应付一下,
便点了一两个素菜。将菜谱推给朋友,他瞅瞅,点了红烧鱼,又推给同事,他又瞅瞅,点了糖醋鲤鱼。
看看,又是鱼。
我从脸上挤出一点微笑,忙陪酒添菜。一桌子的菜肴看上去十分排场,素菜,肉食,汤类都有。
开饭时,经常有个规矩,同事说头三尾四,你们可看好了。话音未落,服务员将鱼端了上来。朋友给我暗示了眼神,趁同事不注意将鱼尾对准他。落盘时的刹那间,同事还没反应过来。一桌子的人哄堂大笑起来,同事这才知道了来龙去脉。他无奈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头三尾四的说法就是鱼头朝谁,谁喝三杯,鱼尾朝谁,谁喝四杯。杯盏举起,满堂喝彩。一席酒菜在欢声笑语中结束。
从每一次的饭局中,我总结了一条规律,凡有钱有权的人,酒喝的是头一口,鱼吃的是第一口。酒桌上,鱼与人的关系是讲不清道不明的。
最后,失去的还是鱼的生命。它填满了人们的胃口,人的欲望更加强烈。
我出生在西北黄土高坡,自幼不识得鱼,读书时认识了鱼字,关于鱼字有甲骨文的写法,是一种接近鱼的形状,看起来活灵活现。但缺少了水,甲骨上显得生硬,死板。我对鱼产生了无比向往的境界。可我们生存在千尺厚的黄土地上,找不到养鱼的河流和池塘。
养鱼的念头也从此停滞了。
多年过去了,我去了华北平原。华北平原听起来的确是平平坦坦
的大原野。而那里是中国最大的平原,有“鱼米之乡”之称。
来到这里的一座小城镇,每天会看到街边上,菜市场,水产一条街都是卖鱼的商贩,鱼缸里插着氧气管,一股鱼腥味儿弥漫在鱼市上空。那些大的小的鱼儿,叫上名的叫不上名的,在鱼缸里欢快的游来游去。
听别人说,常吃鱼对身体有好处。我也翻看了关于鱼的书籍,美食与营养学。的确,鱼的全身都是宝。开始我就对鱼产生了兴趣,像恋爱一样,不厌其烦的研究。鱼的记忆,鱼的聪明,鱼的价值取向,还有重要的一点,它的营养价值。是不是真的能够给那些瘫痪在床,身体虚弱的人带来一丝光明。那怕是快要死的人,奄奄一息时还在呐喊着:我要吃鱼肉,我要吃鱼肉。
我从一个善良的人,慢慢的变得麻木不仁,有时甚至更加没有慈悲心。我是一个瘦弱的人,为了支撑起家庭顶梁柱,不得不给身体注入一些营养,宰杀鱼,吃鱼,变着法儿做出各种各样的鱼肉,鱼汤,烧、炖、煮、烹、炸。我用尽了所有的心思,智慧,刀法。鱼还是鱼,它永远是一条鱼,死了的一条鱼,进入锅里被炖了的一条鱼,吃进胃里的一条鱼。
果腹自满时,觉得不应该吃鱼,吃些别的东西不是挺好的吗。我喑哑自己不识人情,为了自己虚荣的外表,将其鱼活活宰杀,我的欲望如炉火。
大概是饿极了,一根鱼刺卡在了喉咙,剧烈的疼痛。说,多喝些醋可以将鱼刺冲下去。于是,我拼命地喝醋。
那次鱼刺卡喉咙的事件,给了我教训。我唯一承认的是鱼刺也是一种无形的'凶器,匕首。
渐渐地,我对鱼的兴趣发生了质的变化。我发誓,不再吃鱼肉,因为不适合吃白食;我发誓,我要对鱼有一种别样的看法,敬仰它。一次,去朋友家,客厅里放了一个大型鱼缸,养了三条鱼,听说很贵重。一条在几千元以上,养个鱼也投资不少。需要人力,精力,这里可以确切的说是爱心,细心,小心。只见鱼缸上写着:别碰我,我胆小!
我忽然想起张雨生的一首歌,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呀,情愿困在你怀中,困在你温柔,不想一个人寂寞,无边漂泊,就像鱼在水里游,你的心河流向我,不眠不休的追求。
一段日子,我空洞的思潮中,仿佛看见一条美人鱼款款游来,自由自在。
走过街市,买了鱼缸,几条金黄色,红色,黑色的鱼。蓄了水,将鱼儿养了起来。或许是,养鱼经验不足,没过几天,鱼缸里的鱼相继死去。从失败中我去寻找原因。养鱼的事情我打算不放弃,再重新去了趟鱼市,买了几条回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不觉间,养鱼给我注入了快乐。开始由多条的死亡变为多条鱼的存活率大大增加。我庆幸终于养活了鱼儿,可乐极生悲,过了些日子,还是断断续续的有鱼死亡的情况发生。我努力寻找突破口,弄出个原由来,否则,日后我养鱼便是一种挫败。
问了朋友,从那里多多少少得来了一些经验和知识。可是鱼最终
还是不断死亡,不断减少。
直到有一天,剩下了一条鱼。而这条鱼幸运的是活了不到三个月。我觉得一条鱼活着,太过于寂寞,就像一个人活在一座城里一样。那么孤独,无助。
为了一条鱼的孤单,我选择了再买几条回来。然而,事如违愿,当它们融入在一起生活时,活了三个月的鱼一夜之间确然死去了。我悲伤,惋惜。
从此,我又发誓不再养鱼了。看着那件空空如也的鱼缸,我想,一个生命要活的精彩,必须要回归它本应该生存的世界,那便是大海。就像人,和鱼有什么区别呢。
养心
人生,最可贵的,是素心无尘的境界。人若有智慧,会活得很明白、很自在,甚至会活出潇潇洒洒,活得心如镜,一尘不染。然而,喧嚣的人世,对名利、荣辱能有几人看得透,看得淡,能做到心定气闲,不动不摇、坦然平和、不惊不恐,自然生活。其实,平生可以有无数个不争的理由,但人的欲望像伏在草丛深处的狮子,按捺不住;于是,人们便有了希望、失望、憧憬、彷徨,有了许多无奈,有了令人唏嘘的空白。
滚滚红尘,万事有心生。
浮躁,源于心动。"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心不要妄动,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精彩,但这世界实在是变化太快,一夜暴富、一夜成仙、一脱成星、一举成名若心随其起起落落,就会慢慢变
得浮躁不安!
痛苦,源于心灵。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不管你知不知觉,承不承认。其实,这个世界不会厚此薄彼,真的没必要去争什么;生命,只在被欲望迷乱了的人心中,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回想门前的花园,春天,花红叶绿,桃李芬芳、鲜花竞相争奇斗艳,但在荒凉角落,小石板下总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草也努力地绿着,尽管显得孤单、弱小,不被人注意,往往她绿的更久,生命力也更强,谁能说她们不是春天的一部分?
知足,源于内心。"知足者常乐!"知足是不贪,顺其自然,一切随缘该来的欣然接受知止,源于知足。"知止而不随!"知止是看着自己到了某个程度,伸手去挡,说"我满足了、不要了"。知止由己。一念起,知止,不被帯走;一念失,知止,心静不动。沧桑世事,负累几许,于无声处倾听凡尘落素,苦过了,才知甜蜜;痛过了,才懂坚强;傻过了,才会成长。一生中,有些人,让你牵挂,却不能相守;有些东西,让你羡慕,却不能拥有;有些错过,让你留恋,却终生遗憾!
读懂了下面的故事,也许人生会变得淡然、大度、豁达! 一个老和尚养了一盆兰花,呵护有加,悉心照料。老和尚外出会友,便把这盆花托付给小和尚照看;一天,小和尚浇过水后把兰花放在了窗台上,不想天降暴雨,狂风把兰花打翻砸到了地上,成了一地的残枝败叶,小和尚十分忐忑,生怕老和尚责怪他。过了几天,师傅回来了,小和尚向他讲述了兰花的事情,并准备接受他的'责罚,可
老和尚什么也没说。小和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那毕竟是师傅最心爱的兰花呀。老和尚淡淡一笑,说道:“我养兰花,不是为了生气的。”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件事,生和死。一件事已经做完了,另一件还急什么呢?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学会放慢脚步,享受生活,时不时停下来笑看风云,坐下来静赏花开,沉下来平静如海,定下来静观自在;心存美好,则无可恼之事;心存善良,则无可恨之人;心若简单,世间纷扰皆成空。
人生,有很多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执着,更是回眸一笑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