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256092.doc
第二节  采煤工艺
一、采煤工艺
工作面设计采用钻眼爆破落煤的采煤工艺。
二、作业形式和循环进度
作业形式:两采一准。
循环进度:1.2m,每天完成2个。
三、落煤、装煤、运煤及顶板控制方式
㈠、落煤、装煤及运煤 1、落煤:爆破落煤。
2、装煤:由人工将放落的煤装入刮板输送机。
3、运煤:工作面由刮板输送机运出;机巷采用刮板输送机、带式输送机运煤。 ㈡、顶板控制方式 1、支护形式
工作面采用2.8m长的π型钢梁配合单体液压成对交替迈步进行支护,齐柱式走向棚布置,一梁三柱支护形式,支柱排距为1.2m,组距为0.8m。采用“三〃四”排管理,最大控顶距为5.2m,最小控顶距为4.0m,放顶步距为1.0m,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2、支护质量
⑴、支柱打成一条直线,排距1200mm、柱距800mm,偏差均不超过±100mm;新暴露的顶板要及时支护。
⑵、支柱有迎山角,迎山角3°~5°,工作面支柱必须全承载。
⑶、支柱钻底量大于100mm时要穿鞋,初撑力不得低于10MPa,不足的要进行二次补液。
⑷、煤层变化时,必须及时更换适应采高的支柱,防止支柱超高或压死,活柱伸出量不小于200mm。
⑸、工作面顶梁挂设平直,梁小头垂直指向煤壁,梁与梁之间相互平行,过顶材料均匀排列。
附图四:工作面支护平、剖面图。
四、炮眼布置设计及爆破说明书
1、炮眼布置方式及爆破方法 ⑴炮眼布置方式:三角眼。
⑵爆破方法:串联联炮,毫秒微差、正向爆破。 2、爆破说明书
详见爆破说明书及炮眼布置三视图。 附图五:爆破说明书及炮眼布置三视图。
五、工艺流程
[一班/准备]实施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检修、伸缩溜子→打眼→ [二班]装药、联线
1
254256092.doc
→撤人、警戒→放炮→排炮烟→洒水、防尘→挂网→移梁→攉煤→推溜→收浮煤→支柱→回柱→文明生产→打眼→[三班] 装药、联线→撤人、警戒→放炮→排炮烟→洒水、防尘→挂网→移梁→攉煤→推溜→收浮煤→支柱→回柱→文明生产→[一班] 附图六:工艺流程图。
六、回采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
工作面平均长度174.5m,循环进尺1.2m,平均采高2.0m,容重1.8t/m3,回采煤率为95%。则
W循环=L×S×h×r×c
=174.5×1.2×2.0×1.8×95% =716.2(t)
式中:W-------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t;       L-------工作面平均长度,m;       S------工作面循环进尺,m;       h-------工作面设计采高,m;       r--------煤层视密度,m;       c--------采出率,%;
2
254256092.doc
第三节  设备配置
工作面设备配置详见表工作面设备配置2-3-1。
表2-3-1        工作面设备配置表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主要技术参数 煤电钻 GMZ-12 台 2 功率:1.2 kw 刮板输 送机 SGB-630/ 150C 运输能力:250t/h,长度:100m,链速:0.868m/s,配套电机功率:实配电机为125kw电压660V 备注  工作面 台 1台 刮板输 送机 75型 台 1台 运输能力:250t/h,长度:70m,工作链速:0.868m/s,配套电机功面 率:实配电机为75kw电压660V 运输能力:250t/h,长度:40m,链速:0.868m/s,配套电机功机巷 率:实配电机为40kw电压660V 刮板输 送机 40T 台 1台 皮带输 送机 乳化液 泵站 回柱绞车 调度绞车 单体柱 π型钢梁 铰梁 机头大板 SPJ-800 XRB2B-86/ 200 JH2-14 JD-11.4 DZ14-25/30 2.8米 HDJA-1000 4.2米 台 台 台 台 棵 棵 棵 棵 运输能力:350t/h,出厂长度:机巷5台,300m,带宽:800mm,带速:运输上山3 1.63m/s,配套电机功率:22kw台 ×2,电压380V/660V 功率:37kw,额定输出压力2 机巷 20MPa,流量:80L/min, 1 功率17kw,容绳量150m 风巷 4 功率:11.4kw 风巷 1860 支撑高度1.0~2.8m  500 长2.8米  320 长1.2m  π型20 长4.2米 钢梁 附图七: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
3
254256092.doc
第三章  顶板管理
第一节  支护设计
一、工作面支护设计
采用类比法进行设计。
1、根据本矿矿压观测资料,选择本工作面矿压参数,详见矿压参数参考表3-1-1。
表3-1-1        矿压参数参考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同煤层实测 本面选取 直接顶厚度 m (2.7~5.7)/4.3 4.3 顶底(17.9~基本顶厚度 m 25.0 1 板条28.0)/25.0 件 (7.70~直接底厚度 m 12.3 15.5)/12.3 2 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 m (20~30)/25 25 来压步距 m 12.0 12.0 2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kN/m 240.2 240.2 初次3 来压 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 mm 800 800 来压显现程度  不明显 不明显 来压步距 m 8.0 8.0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kN/m2 220.8 220.8 周期4 来压 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 mm 600 600 来压显现程度  不明显 不明显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kN/m2 215.0 215.0 5 平时 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 mm 400 400 6 直接顶悬顶情况 M (0~10.8)/2 2 7 底板容放比压 MPa (4~10))/7 6 8 直接顶类型 类 III  III  9 基本顶级别 级 III III 10 巷道超前影响范围 m <25 20 2、支护强度 ⑴、采用经验公式计算支护强度     Pt=9.81×h×γ×k       =9.81×2.0×2.5×7       =294.3kN/m3
式中:Pt——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kN/m3;       h——采高,1.0~3.0 m,平均2.0m;
γ——直接顶板岩石的密度,t/m3,一般可取2.5 t/m3,取2.5 t/m3;
k——工作面支柱应支护的上覆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一般为4~8,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本工作面属于中厚煤层、顶板条件较差,取6。
⑵、选用现场矿压实测工作面初次来压时的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Pt=240.2kN/m3
因此工作支护强度应大于343.35 kN/m3,因此本工作面取300kN/m3。
4
254256092.doc
3、支柱实际支撑力
Rt=kg×kz×kb×kh×ka ×R
=0.99×0.95×0.9×0.95×0.95×250   =190.98kN
式中:Rt——支柱实际支撑能力,kN;       kg——工作系数;       kz——增阻系数;       kb——不均匀系数;       kh——采高系数;       ka——倾角系数;
R——支柱额定工作面阻力,kN。
K ——支柱阻力影响系数,可以从支柱阻力影响系数表3-1-1中查得。
表3-1-1        支柱阻力影响系数表 项   目 工作系数kg 增阻系数kz 不均匀系数kb 采高系数kh 液压支柱 微增阻支柱 急增阻支柱 木支柱 0.99 0.95 0.9 <1.4m 1.0 <10。 1.0 0.91 0.85 0.8 0.5 0.7 0.7 0.5 0.7 0.7 1.5~2.2m 1.5~2.2m >2.2m 0.95 11~25。 0.95 0.95 26~45。 0.9 0.9 >45。 0.85 倾角系数ka 4、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密度n n= Pt/ Rt
=300/190.98   =1.51棵/ m2   5、排、柱距
根据推进度,工作面基本支柱的排距取1.0m,则基本柱距为: L柱=1÷(L排×n)    =1÷(1.0×1.51)    =0.66m
式中:L柱——工作面基本柱距,m;       L排——工作面基本排距,m。 取基本支柱的柱距0.6 m。 6、支护密度验证
n′= 每棚支柱数/(控顶距×柱距)   =3/(3.8×0.6)
=1.32棵/m2<1.51棵/m2
支护密度不能满足要求,由于选取的基本柱距已为最小安全宽度,因此采用每两棚支柱成组使用,交替迈步进行支护,将两棚支护柱距调整为每组距离0.8米。重新验证支护密度:
n′= 每组支柱数/(控顶距×组距)
5
254256092.doc
=5/(3.8×0.8)
=1.65棵/m2>1.51棵/m2 支护密度满足要求。 7、控顶距
根据顶板条件,本工作面采用“三〃四”排支护、见四回一”的管理方式。最大控顶距为5.2m,最小控顶距为4.0m,放顶步距为1.2m。
8、柱鞋直径
Φ≥200
190.98Rt=200×=636≈650 (mm)
6Q式中:Φ—柱鞋直径,mm;
Q—底板比压,MPa。 根据该工作面的顶底板条件,结合采高等因素,工作面选用DZn-25/100型单体液压支柱,2.8m长的π型钢梁,成对交替迈步进行支护,齐柱式走向棚布置,一梁三柱,支柱排距为1.2m,组距为0.8m。采用“三〃四”排管理,最大控顶距为5.2m,最小控顶距为4.0m,放顶步距为1.2m。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二、支护材料数量及规格
1、单体液压支柱(DZ14-25/100)
采面支柱采用“三〃四”管理,则所需单体液压支柱为: 基本柱:180÷0.8×6+6=1356根 密集柱:180÷0.8×1=225根 超前支护:60根
上下安全出口及机头大板支护:50根 合计:1691根
备用柱:169根(10%的备用率) 共计:1860根
2、π型钢(2.8m/棵)
基本梁:180÷0.8×2+2=452根 备用梁:45根(10%的备用率)
共计:497根,2.8×497=1391.6米。 3、铰接顶梁
采面切顶排密集柱:225棵 超前梁:60根 合计:285根
备用梁:28根(10%的备用率) 共计:313根
4、柱鞋(Φ650mm) 所需数量为:1691块
备用量:169块(10%的备用率) 共计:1860块
5、塑料锚网:1300×10000㎜,网格50×50㎜ 6、背板:长×宽×高=1200×140×50(mm) 7、机头大板:长4.2米的π型钢,16棵
三、乳化液泵站设计
6
254256092.doc
㈠、泵站选型、数量
乳化液泵站型号为BRW80/20,数量为2台,双机并用,使用配套乳化液箱,其额定流量为200L/min,额定工作压力为18MPa;输液管路选用KJR-19型高压胶管,耐压20MPa以上。
㈡、液压管路:泵站→机巷→机巷超前棚→工作面→风巷超前棚。 ㈢、泵站位置
泵站安设在机巷,距离工作面120m以上顶板完好、巷道较宽的位置,并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及时调整泵站的位置。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