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来源:九壹网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建筑行业进入发展瓶颈期,装配式建筑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和研究课题。装配式建筑是工厂预制建筑物的全部或部分构配件,然后在工地进行吊装、连接和部分现浇的建筑,体现出施工过程便捷、施工工序简单、施工周期短等特点。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据统计,中国装配式建筑占比持续上升,截至2020年,其建筑面积达6.3亿m2,较2019年增长了50%,已超额完成目标。但是该成绩相比世界上70%的国家的渗透率存在较大的差距。加之国内建筑行业劳动力短缺及开发成本的上升,装配式建筑的相对优势在进一步扩大。虽然装配式建筑具有成本较高、抗震性差、参与方多及施工过程复杂等特点,但是环保节能、预制构件可量产、施工周期较短确是其最大的特点,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革新,与传统建筑比较,具有自身的许多特点。装配式建筑是一种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建筑。装配式建筑在构件生产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构件工厂化生产的优势,实现预制构件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运输物流化、安装专业化,与传统的建造模式相比较,可以减少施工废弃物的产生,能够更大程度地节约人力资源,有效提供施工生产效率,进而达到合理缩短工期的目的。

2装配式建筑的分类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按结构中主要承重构件连接方式的整体性能划分,可分为全装配式结构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两种形式。前者的预制构件间可采用干式

连接方法,安装相对简单方便,但在设计方式上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结构有较大区别。

3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3.1 加强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前期质量控制

要加强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人员管理和制度管理,统一相关的尺寸标准,避免因模数不统一而引发的质量缺陷,减少设计、施工人员对装配式建筑尺寸把握不清的问题。同时,还要提高设计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避免生产预制构件尺寸偏差的问题,并加强构件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监督和管控,避免由相关人员疏漏引发的质量缺陷。另外,在装配式预制构件运输和保存的过程中,做好车厢底板的支撑和减震措施,提前规划运输路线、运输方式,避免装配式构件的损坏;要预先规划好预制构件的堆放地点和顺序,减少预制构件的二次搬运。

首先,在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方面要加以优化,重视机械设备的数量、性能和状态,拟订详细的机械配件计划,合理优化吊装类机械的起重高度和工作半径,将吊装机械的起重量控制在小于墙板最大重量和起重锁具重量之和,将吊装机械的工作半径控制在大于吊装机械中心至最远墙板的安装位置的距离,对于50m覆盖范围、100m高度的高层施工吊装作业而言,可以选择1台端部起重量在4t左右的塔机或2台端部起重量2.5t以上的塔机。

其次,还要做好装配式建筑施工前期的物料优化,对预制构件实施进场验收,重点检验混凝土强度和钢筋质量,包括材料数量、构件规格、构件标志、粗糙面质量、外形等。根据需要选取不同的检验标准,如全数检验法、批量抽检法等,检查构件外形和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规范;检查配套部件尺寸、数量及预留孔位置是否合理;检查接头钢筋吊环、构件轴线是否规范。采用专用堆放架放置预制构件,注意采用柔性垫片分隔预制构件,对墙板类预制构件进行叠放或靠放,与地面保持较大的倾斜度;注意饰面朝外,避免损伤饰纹;对于墙体转角和高低口等构件,还要采用专用套加以保护。

3.2 加强构件安装施工的质量管控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监理机构要加强施工过程的事中控制,要求施工单位做好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的优化组织和协调,做好施工各工序的衔接和构配件之间的搭接作业,依照规范和说明做好主要机械设备的操作,确保放线测量准确到位,避免构配件安装的偏差问题,并在施工中保持构配件吊装到位,避免对结构整体受力性能造成影响。同时,优化预制构件吊装施工技术,采用平衡吊梁、吊索垂直的方式进行预制构件的吊装作业,减小预埋吊件的水平剪力。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预制构件吊装施工的作业流程,拟订预制柱吊装作业进度计划,提高预制柱吊装作业的施工效率。预制构件吊装具体包括以下流程:构件进场→吊装前准备→预制柱起吊→确定钢筋是否对孔→安装斜支撑→确认构件位置及标高→固定斜支撑→绑扎剪力墙钢筋→搭设剪力墙后浇段、梁支模和叠合板竖向支撑并复核标高→逐次吊装叠合板、阳台和楼梯→梁板钢筋绑扎→剪力墙后浇段模板加固→楼层混凝土浇捣养护→楼层套筒灌浆作业。同时,要求绘制现场吊装岗位平面图,落实预制柱吊装作业责任,确保预制柱吊装作业的顺利实施,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预制构件吊装施工的准确性。在预制构件吊装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通过构件钢筋、非起吊用的预埋件、非指定吊点进行起吊,并要选取韧性较高的圆钢作为吊钩,避免采用螺纹钢作为吊点钢筋。预制构件吊具要设置在平衡点,为预制构件的水平起吊做好充分的准备。采用吊运钢梁进行均衡起吊就位,避免单点起吊而导致预制构件变形的现象。

3.3 做好节点连接施工的质量管控

节点连接施工包括钢筋套筒灌浆连接作业、钢筋浆锚搭接连接作业、梁柱节点施工等。要做好节点连接施工作业的事中控制,由专职检验人员进行灌浆作业的全程监控,并进行节点处钢筋的连接和锚固作业,对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使之符合设计要求,并体现出可追溯性。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作业中,要做好预制竖向构件连接节点的设计,对于预制剪力墙墙柱纵筋采用100%连接,套筒灌浆前要进行专项技术交底,全面检查每个灌浆孔,进行基层处理。在封浆前要冲水,保证接缝内没有油污和浮渣;施工过程中采用高强无收缩密封砂浆密封预制构件水平缝两侧,完成之后进行钢筋连接灌浆施工,具体操作如下:由一侧进行灌浆作业,并以橡皮塞堵住溢浆孔,确保所有钢套管中灌满灌浆料,然后

再终止灌浆。在整个施工作业过程中,要求监理一同参加套筒灌浆的旁站监理和检查,做好相关记录,保证钢筋套筒灌浆连接节点施工的质量。

钢筋浆锚搭接连接作业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施工作业内容,通常采用NPC浆锚钢筋搭接方式,在混凝土中预埋波纹管,当混凝土达到足够的强度之后,再将钢筋穿入波纹管之中,将高强度无收缩灌浆料灌入波纹管进行养护,实现对钢筋的锚固。在装配式建筑梁柱连接节点施工的过程中,要使柱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在20mm以上,矩形柱截面宽度或圆柱直径在400mm以上,柱底接缝应设置于楼面标高处,柱纵向受力钢筋要贯穿后浇节点区,柱底接缝厚度为20mm,并用灌浆料嵌填密实。梁柱纵向钢筋在后浇节点区内采用直线锚固,框架中间层节点两侧的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要锚固在后浇节点内,梁的上部纵向受力钢筋要贯穿后浇节点;对于框架中间层端节点则可以采用锚固板进行锚固或用90°弯折进行锚固。对于框架层端节点的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要锚固于后浇节点内,柱要伸出屋面并将纵向受力钢筋锚固于伸出段内,长度在500mm以上,柱纵向钢筋要采用锚固板进行锚固;柱外侧纵向受力钢筋要与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柱内侧纵向受力钢筋要采用锚固板进行锚固。

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尤其重要,要加强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控,把握工程施工重点和难点,注重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监理,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1]单正猷.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建筑施工,2017,39(7):992-994.

[2]曾少伦.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8(3):148.

[3]李惠.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方法及其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27):38-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