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管棚和小导管在隧道支护设计中的综合应用

大管棚和小导管在隧道支护设计中的综合应用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3期 浙江交通科技 3 1 大管棚和小导管在隧道支护设计中的综合应用 廖乾旭 (浙江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站 杭州 310009) 叶李林 邢锋丽 (文成县交通局 温州 325300) (摘要] 以上程为实例,阐述大管棚和小导管的施j二特点,提出了大管棚和小导管在隧道支护中的综合设计,起到了控制 隧道变形的作用。 (关键词] 大管棚;小导管;隧道支护;综合没计 1 引言 随着近年来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公路等级 的提高,公路设计中采用隧道方案越来越多。浙江 为多山地区,几乎每一条等级较高的公路均有隧 道,且隧道的地质情况各有千秋,软弱地质也各具 特色,设计单位为了保证工程安全,也尽量采用保 守设计,在软弱地质的超前支护中大多采用大管棚 方案。从实践来看,大管棚支护能达到设计效果, 但是成本较高。而采用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操作 简便,成本较省,支护效果也能达到设计要求。 2管棚的施工设计 管棚适用于特殊困难地段,如极破碎岩体、塌 方体、岩堆等地段,但一般来说。隧道选址在塌方 体和岩堆地段较少,管棚设计普遍应用于V、Ⅵ级 围岩以及偏压严重和浅埋的较弱地质的加固支护。 2.1管棚设计 常用的管棚采用直径为fl08mm、壁厚6mm的 无缝钢管制成,管壁上留注浆孑L,孑L径10mm,孑L距 50cm,呈梅花型布置,尾部1~2m不钻孑L作为止浆 段。钢管中心间距为30~50cm.距开挖轮廓线30 ~50cm,外插角一般为1。~2。左右,管棚钻孑L孑L位 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管棚支护作用的发挥程度,设 置管棚套拱可很大程度地控制孑L位的准确性,管棚 衬套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而成,厚度为40~50cm, 长度2cm,孑L位按管棚设计要求预留。钻孑L的孑L径 不宜过小,钢管川围要有足够空间以满足钢管的放 置和注浆要求,对于fl08mm的管棚,根据岩石的破 碎程度,孑L径一般选用130~150mm。 2.2注浆设计 注浆是管棚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注浆材料可 采作水泥砂浆或水泥一水玻璃双液浆。笔者在实 践中得出以下参数,可供参考: (1)配合比:水泥砂浆重量比为1:2,水灰比:0.6~0.8 水泥~水玻璃浆体积比为1:0.5,水灰比:0.6~1.0 (2)注浆终压:2.0MPa (3)浆液扩散半径:R=(0.6—0.7)b。(其中 b。为钢管中心间距,b。大时取小值,b。小时取 大值)。 (4)单根钢管注浆量:Q=丌×R ×L+丌× (R 一R )×L×,7一丌(r 一r0 )×L 式中: 为钻孑L半径, 为钢管长度, 为扩 散半径,,7为岩体孑L隙率,r为钢管外半径,r。为钢 管内半径。 2.3加固原理 管棚加固支护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对带有预留 注浆孑L的钢管进行注浆,将水泥浆液压入周边岩体 缝隙,加固岩体,经过注浆的管棚刚度大,强度高, 不但可承受纵向的不均匀应力,同时与周边经加固 的岩体共同形成一个坚固的承载体,管棚沿开挖轮 廓线外侧均匀布置好以后,各承载体连在一起,形 成一个环形承载拱,保证拱内开挖的稳定性。 2.4施工注意事项 (1)孑L位要准确。进洞口山体坡面开挖力求平 整,孑L位放样准确,钻头在相对平整的坡面进孑L,如 开始位置为夹泥砂带时,可适当移动位置,但移动范 围不能超过设计孑L距的1/2。仰角放样务必准确,钻 孑L平台基础不能出现松动或沉降现象,且尽量水平。 (2)合理控制钻孑L速度。正常钻孑L时应保持匀 速,如钻头遇到夹泥砂层时,应控制钻进速度,避免 发生夹钻现象。 (3)及时安插钢管。成孑L后及时清孑L,清孑L必 须彻底,避免破碎层的岩石掉入孑L中影响插管,清 孑L后及时安插钢管,不能停顿,避免出现塌孑L现象。 (4)控制注浆压力。注浆压力逐步升高,达到 2.0MPa时,持续稳定5分钟时间,可停止注浆,并及时 封堵注浆口。在注浆过程中如出现压力突然升高现象 时,可能发生堵管,应停机检查。在压浆过程中,根据 压力升高的速度适当调整水泥砂浆的水灰比。 2.5管棚支护的缺点 由于钻杆和钻头的自重.在钻到一定长度时, 钻头自然下垂,在孑L深超过10m以后,如果钻头遇 见孤石或不均匀地质.钻机将无法控制钻头方向, 钻头逐渐偏离原来的轨迹,再加上工人在操作过程 的疏忽,在实践中经常看到管棚穿越开挖线现象, 这样管棚进入一定深度以后将不在原设计的同一 环线上,甚至存在缺口,也就起不到环形承载拱的 作用。另外,两组管棚连接处工作室长需2m左右, 断面扩大50cm以上,施工期间将会影响原来的围 岩压力结构,增加围岩自身负担,围岩压力:q= 0.45×2 r× ,式中s为围岩类别,r为围岩容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2 浙江交通科技 2006年第3期 重,∞为宽度影响系数, =1+i( 一5),以上公 式表明q随着宽度 的增加而增加。 3小导管的施工设计 小导管加固支护适用于岩石节理发育的软弱 围岩、断层破碎带及浅埋地段等。 3.1小导管设计 小导管支护的加固原理与管棚支护原理相似, 小导管沿开挖轮廓线外侧承环形布设,达到环形承 载拱的作用。小导管一般选用似2~似8mm的热轨 钢管,壁厚3ram,长度3~5m,环向间距30ram,外插 角7。~10。,管壁每隔10~20cm交错钻眼,眼孔直径 6~8mm,钻孔直径6era,纵向两组小导管间应有不 小于100cm的水平搭接长度。在加固断层破碎带 时,孔位根据断层情况局部布设。 3.2注浆参数 (1)注浆材料及配合比:一般采用水泥砂浆或水 泥~水玻璃浆液,水灰比为0.6~0.8为宜,根据围岩 缝隙间的含水量调整控制,水泥砂浆水泥与砂浆重 量比为1:2左右,水泥与水玻璃的体积比为1:0.5。 (2)注浆压力:1.0MPa。 (3)浆液扩散半径:尺^=0.7 b。(b。为导管中 心间距) (4)单根导管的浆液注入量 Q=Q。 +Q1=7f×尺 : +7f×( 一尺 )×L×'7 式中尺为钻孔半径,尼 为浆液扩散半径, 为导 管长度,叩为岩体孔隙率,导管本身体积可忽略不计。 3.3小导管施工的特点 相对大管棚而言,由于小导管管长只有5m左右, 孔径小,可用空压机钻孔,利用洞身开挖的钻孔设备, 只需更换钻头,施工灵活方便,而且钻孔位轨迹准确, 施工期短,在实践中基本达到设计的加固效果。 4管棚和小导管的综合设计 根据上述对管棚和小导管特点的分析,管棚的 加固效果优于小导管,但管棚长度较大时,施工中很 难达到理想的设计加固效果,而小导管则在施工中 容易控制,可以达到预期的加固效果,因此,对于一 般的V、Ⅵ级围岩的加固,进洞15~20延米范围内采 用管棚加固,因为进洞开挖时更容易出现塌方现象, 大管棚的作用尤为明显,对地质很差的Ⅵ级围岩,进 洞时应采用两环大管棚,两环大管棚交叉布置,竖向 间距以30cm为宜,而洞内部分根据地质情况合理采 用小导管加固,可起到同样的效果,详见图1。 V、Vl扭 围岩,岩体破碎 旨棚支护l 、20era 小导管点护 图1综合高级计示意图 对于风化程度很严重的围岩,小导管支护可采用 两环或三环小导管,多环小导管采用交叉布孔,上下层 小导管竖向间距为10em左右,第一层小导管距开挖轮 廓线5~10em。为了保证钻孔有足够空间,洞身开挖 时,根据实地情况适当扩大断面10~20era,见图2。 图2双环小导管布设不恿图 5 工程实例 5.1:[程简介 文成县环城南路金鱼山隧道全长211ITI,洞内 净宽12m,开挖宽度13.86m,开挖断面114.7n12。进 口端为原已开挖山体,周边30m范围内均为民房, 进洞30m范围为V级围岩,从隧道开挖断面上分 析,上部三分之二为V级围岩,岩面强风化,呈水平 层状结构,下部三分之一为Ⅳ级围岩整体性较好, 洞顶为地表冲沟,覆盖层厚仅2.5~10m,洞口最薄 处仅2.5m。出口端60m范围为V级围岩,右侧20m 处有民房,距洞口20m处的洞顶上方有弹药仓库, 覆盖层厚12m,紧靠仓库右侧民房距洞顶覆盖层厚 7em。隧道开挖断面围岩结构复杂,同一断面左下 角为Ⅳ级围岩,左上部为煤石,中右部为节理发育 的强风化岩,含水量高,遇水即软,施工从出口端单 向掘进,正台阶法施工。 5.2支护设计 出口段进洞起拱线以上采用大管棚加固,管棚 长15m, ̄108mm,壁厚6mm,环向离中心间距50em, 距开挖轮廓线50em,洞内15—60延米段V级围岩 采用小・导管加固,小导管长5m, ̄M.5mm,壁厚3mm, 环向导管中心间距30em,小导管纵向搭接水平长 图3支护设计(单位cm)(下转第36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6 浙江交通科技 2006年第3期 1 图2 6结语 参考文献: 粉煤灰通过JNS粉煤灰增强固化剂的激活和 [1]《公路地基处理设计施工实用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水性反应,克服了粉煤灰强度小、水稳性差、粘结力 2004,8 低等缺点,成为具有轻质高强、水稳性好、粘结力高 [2]《公路l工程软基处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3 [3]《粉煤灰双层地基施工技术规程》.镇江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企业 等优点的新型道路填料混合料,可以从减小台后路 标准,2004.8 基地基沉降、减小台后填料自身的压缩变形、改善 [4]《南京市市政工程粉煤灰混合料施工指导意见》(试行)。 路基地基受力状况三方面有效防治桥头跳车病害, 施工简便,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收稿日期:2006—07—08 ・+・・+“—+一“—+一一—+一“—+一“+“+“+“-+-“-+-“+…■“+・・+“-+-“-+- 4-..-4-“+”+‘‘+‘‘+“+-+“-4-“+“-4-“+“+”+‘‘+’’+“+“+“+“+一+“+“+“-4-..-4-“+“-4- (上接第32页)度lm。由于隧道从出口端向进口 表l 各断面收敛观测记录统计表 (单位:mm) 端单向进洞施工,在进口端不存在进洞开挖,所以 进口段V级围岩浅埋地层均采用小导管加固支护, 点 萋 荠主 詈计2变8 说明 洞中破碎带也采用小导管加固。注浆材料采用水 泥砂浆,水灰比为0.6,水泥和砂重量比为l:2,管棚 注浆压力1.2MPa,小导管注浆1MPa。管棚和小导 管支护段均加以格栅钢支: 加固(间距1in),喷混 以纯施工成本计算,采用管棚支护比小导管支 凝土厚度20cm,图3所示。 护差价为4988.5元/延米.假如采用单环管棚与两 5.3效果评价 环小导管成本相比,则差价为1066元/延米.以上 施工期间在隧道内共埋设8处收敛观测点,从 数据显示,小导管支护的成本远低于大管棚支护。 收敛量测记录来分析,表1经过大管棚和小导管加 6 结语 固支护的V级围岩收敛变形量与未经加固的Ⅲ级 大管棚和小导管在较弱地质的隧道施工中均 围岩地段的收敛变形量基本相近,对于正台阶法施 起到支沪作用。在隧道造价的构成中,支护费用远 工的隧道而言,初期收敛速度很大,7天以后收敛速 大于洞身开挖费用,在掌握隧道地质具体情况的前 度逐渐变缓,28天之后进人平稳状态。就本工程而 提下,采用大管棚和注浆小导管综合应用的方案, 言,大管棚和小导管加固的效果均满足设计要求, 可以一定程度上节省造价,达到有效控制投资的目 都起到了控制隧道变形的作用。 的。 5.4成本比较 参考文献: 『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1.O1 起拱线以上环向长度17m,管棚35根,小导管 60根。隧道每延米管棚用量为35m,小导管用量 75m(按长度5m搭接1in计算)。 收稿日期:2006—06—06 (上接第33页)筒之间的粘结力r=860kPa。在实 参考文献: 际施工条件下,测得的粘结力值比规范的值要高的 [1]王娴明.建筑结构试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多,并且验证了50cm厚混凝土完全能够满足施工 [2]孙训矛等.材料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需要,比按照规范取值算得的厚度80cm要小得多, [3]林林,马远刚.吊箱围堰水下局部混凝土封底技术的试验研究. 世界桥梁,2002(2):33—35 使封底混凝土可减少37.5%的工程量,可解决封底 [4]沈保汉.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技术,20o2(第31卷,第3期):50—52 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困难,并且使施工成 [5]孟凡利.水下混凝土灌注常见故障分析预防及处理.山西交通 本大大降低。 科技,1998(3):38—42 收稿日期:2005—07—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