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白洗猪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实施方案

白洗猪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实施方案

来源:九壹网
贵州省地方畜禽良种保护项目

实 施 方 案

项目承担单位:施秉县畜牧兽医局 通讯地址: 施秉县城关镇双江路 E——mail: 邮政编码:

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项目联系人: 联系电话:

建设时间: 主管部门: 保护品种:申请日期: 556200

吴位雄 吴通贵

一年 贵州省农业厅 白洗猪 2007年5月

贵州省畜牧局制

2007年 5 月30日

一、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可行性 白洗猪(又称苗寨猪)是贵州省东南部的一个地方猪品种,同种异名的猪品种有施秉县的白洗猪、黄平县的谷陇猪、镇远县的金盆猪、岑巩县的平庄猪、天柱县的坪地猪、翁安县的小河山猪等。白洗猪产于苗岭以北的舞阳河、清水江水系一带,其中心产区在施秉县的白洗、翁西及黄平县的谷陇等地,分布于雷山、凯里、剑河、台江等县的部分地区。由于白洗猪的产区为清水江一带,为苗族人民聚居之地,地处偏僻,交通闭塞,成为一个自然闭锁,半闭锁区域,故白洗猪很少与其他种猪交流混杂,在长期的自群繁育及苗族人民的精心选育下,形成了体型中等,基因纯合,耐粗饲,早熟,肉味鲜美,香醇,胆固醇低,母性好,发情明显等特点的白洗猪经济类群,贵州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曾采用一贯育肥方式,对白洗猪作育肥性能测定显示,在贵州省9个地方猪种对比育肥试验中,白洗猪的饲料利用率居首位,增重速度居第二位。而黄平县畜牧局也曾对白洗猪进行育肥试验,结果显示,白洗猪屠宰率高,胴体品质优。平均屠宰率%,膘厚厘米,皮厚厘米,后腿占胴体的%,花板油占胴体重的%,眼肌面积为平方厘米,瘦肉率%,脂肪率%,皮与骨分别占胴体重的%和% ,已被收录入《贵州省畜禽品种志》,并被列入《贵州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然而,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广泛开展杂交改良,而忽视了对白洗猪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种群数量逐年锐减,加上农村长期没有饲养种公猪的习惯,都是采用断奶后2-3月龄的幼龄公猪配种,高度的近交繁殖,虽然保持了品种的纯度,但退化程度也比较严重。据贵州省畜禽品种志1993年11月的统计,白洗猪有32万余头,成年母猪3万余头,而我县去了年9月份调查,全县仅有682头(其中成年母猪56头),邻县(黄平、镇远、剑河、台江)加起来不过3000头,成年母猪不过200头。白洗猪的数量如此骤减,品质退化,引起了我县县委、县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施秉县白洗猪种资源实施保护。但是,由于受到资金投入的制约,效果不明显,种群数量仍然呈递减趋势,濒临灭绝边缘,如不及时开展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势必造成白洗猪种质资源的遗失。因此,开展系统、科学的保护工作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白洗猪的发展有下面两个优势:一、白洗猪是苗疆腹地的苗族人民在一个自然闭锁,半闭锁区域的特定自然条件下饲养的,饲喂的是大自然采摘的几百种牧草,给饮的是纯净的山泉, 基因纯合,肉质香鲜,胆固醇低,符合现代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物质消费需要,极具开发价值。二、白洗猪耐粗饲,饲料利用率高,特别适合农村条件下养殖,是我县发展“两种一养”,加快农村经济战略调整的一条重要出路。加之我县是国家级民族风情和自然生态旅游胜地,每年旅游人次达100多万。借助旅游平台,大力发展白洗猪生态养殖、加工,开发地方特色优质旅游产品,具有广阔的前景。 保护畜禽遗传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保护未来畜牧业为不断适应新需要进行改造的原材料库,是我县旅游业发展开发特色有机食品的基础。本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地遏制白洗猪种群数量的下滑,对保护白洗猪种质资源的,丰富遗传资源和保证生物多样性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对白洗猪种群规模的扩大和开发利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项目承担单位为施秉县畜牧兽医局。施秉县畜牧兽医局既是县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又是畜牧技术推广服务部门。全县共有在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46人,其中中级职称9人,助理畜牧兽医师25人,技术员12人,另有农民畜牧兽医员60人。通过近几年深入农户开展的种草养畜工作,特别是2000年以来实施草地生态建设工程,畜牧扶贫等项目,我县畜牧兽医技术干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项目承担单位法人代表吴位雄,施秉县畜牧兽医,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畜牧兽医系,精通畜牧业生产、管理以及畜牧业法律、法规知识,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三、相关单位情况 本项目邀请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大学、省州品改站为技术依托单位,主要为白洗猪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提供遗传性状跟踪测定,猪肉品质评定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服务。上述单位均一直非常关注白洗猪品种资源的保护工作,都曾做了大量的种质资源调查研究及评定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很大技术帮助和支持,有他们的支持,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 四、实施地点及建设内容 (一)实施地点 施秉县杨柳塘镇(原白冼乡)的中垮和高塘两个自然寨。 (二)建设内容 1、对农户圈舍改造补助和种草补助 在中垮和高塘两个自然寨选择10户农户作为核心群养殖户和选择90户农户作为扩繁群养殖户,对其进行圈舍改造补助和种青饲料补贴,圈舍补助标准为每户220元(户按11个平方米20元/平方米),种草补助草种为每户30元。 2、建立核心保种群 在中心产品区选购具有典型特征性状的白洗猪母猪70头、公猪10头,共计80头。(在此过程中严格实行产地检疫和隔离检疫,杜绝疫病的发生)。选购的种猪全部集中在杨柳塘镇的中垮和高塘两个自然寨,选择10户有养殖白洗猪经验的农户作为核心群养殖户(每户7头母猪,1头公猪),进行标准化饲养管理,并与农户签订协议,应用育种方法和育种理论,对选购的白洗猪进行进一步的选育测定、选配和繁育,到2008年5月建立存栏能繁母猪50头,种公猪5头的核心保种群,为白洗猪保种扩繁提供100-200头合格种猪。保种核心群养殖户的补助为每头400元。 3、建立扩繁群 选择核心群繁殖的优良后备种猪180头,发动中垮和高塘两个自然寨90农户养殖,作为扩繁群养殖户,建成能繁母猪为180头的扩繁群。扩繁群养殖户的补助标准为每头种猪300元。 4、农户培训 为提高白洗猪保护区农户对白洗猪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认识和饲养管理水平,分5期举办培训班,每期100人,共计500人。 五、保种方案 (一)保种的总体思路 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广泛开展杂交改良,而忽视了对白洗猪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种群数量逐年减少,加上农村长期没有饲养种公猪的习惯,都是采用断奶后2-3月龄的幼龄公猪配种,高度的近交繁殖,虽然保持了品种的纯度,但退化程度也比较严重。因此,第一步是要在中心产区选择性状特征比较明显的公猪和母猪,进行选育选配,建立核心保种群,纯合基因,恢复性状。第二步通过扩繁扩大种群数量。第三步建立保种区。第四步是进一步扩大规模后申报产地和产品论证,为进行产业化开发奠定良好基础。 (二)保种目标 增加种群数量,防止种群混杂,保持优良特性,提高种群纯度,加强种公猪管理,防止退化,改善生产性能是白洗猪种质资源保护的主要目标和方向。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到2007年12月建立有50头母猪,10头种公猪的核心保种群;到2008年6月发展到有180头种母猪的扩繁群;到2009年以后经扩大繁育建立中垮和高塘白洗猪保护区。 (三)保种形式(建保种场或保护区或保种场和保护区同时建设) 为确保白洗猪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拟采取三级保种形式。 一级:建立核心保种群。在中心产品区选购具有典型特征性状的白洗猪母猪70头、公猪10头,共计80头。(在此过程中严格实行产地检疫和隔离检疫,杜绝疫病的发生)。选购的种猪全部集中在杨柳塘镇的中垮和高塘两个自然寨,选择10户有养殖白洗猪经验的农户作为核心群养殖户(每户7头母猪,1头公猪),进行标准化饲养管理,并与农户签订协议,应用育种方法和育种理论,对选购的白洗猪进行进一步的选育测定、选配和繁育,到2008年5月建立存栏能繁母猪50头,种公猪5头的核心保种群。其主要职责是:1、保持白洗猪的种质特性;2、应用先进的育种方法和育种理论,对白洗猪进行选育,提高白洗猪的群体综合性能;3、研究探讨白洗猪的开发利用途径;4、建立一套白洗猪繁育科学管理模式;5、为白洗猪资源繁殖场提供遗传性稳定的优良种猪和科学管理方法。 二级:建立扩繁群。选择核心群繁殖的优良后备种猪180头,发动中垮和高塘两个自然寨90户农户饲养,作为扩繁群养殖户,建成能繁母猪为180头的扩繁群。扩繁群的主要职责是扩大优质种猪的数量,提供更多的优良种猪给保种区其它农户。 三级:建立白洗猪保种区。通过发放贴息贷款和提供技术扶持等措施,在杨柳塘镇的中垮、高塘等村发动农户养殖扩繁场提供的优良白洗母猪,建立白洗猪种质资源保护区,为今后的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四)繁育计划及核心群的建立 1、 繁育计划 2007年6月选购进70头母猪和10头公猪经选育后于2007年8月开始配种,到2008年1月选育180头体貌特征明显的后备种猪,发展90户扩繁群养殖户饲养。 2、核心群建立 经从中心产区杨柳塘镇、双井镇、马号乡选购白洗猪母猪40头、公猪5头,再从黄平谷陇翁坪等地选购白洗母猪30头、公猪5头,共计80头。在此过程中,严格实行产地检疫和隔离检疫,杜绝疾病的发生。选购的种猪全部集中在杨柳塘镇的中垮和高塘两个自然寨,选择10户农户作为核心群养殖户(每户7头母猪,1头公猪),对种猪进行标准化饲养管理,并与农户签订协议,应用育种方法和育种理论,对选购的白洗猪进行进一步的选育测定,通过选配和繁育,到2008年5月建立存栏能繁母猪50头,种公猪5头的核心保种群,为白洗猪保护区提供100-200头合格种猪。以后在扩繁后代中进一步选择性状特征明显的种猪替换核心群。 (五)配种制度 建立健全配种制度,以巩固和加强育种效果,不断提高猪群品质。后代的优劣不仅与种猪本身的品质和遗传能力有关,而且也受着公母体间配对是否合适的影响。所以选配是非常关建的。首先无论是公猪和母猪都必须达到体成熟才能配种。其次要严格进行选配,做好配种前公母状况检查,个体系谱登记,根据需要而进行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获得我们想要的目标,必要时适当进行亲缘选配,可以纯化猪群的遗传结构,提高其同质性,使猪群的遗传性状趋于稳定。最后严禁滥交滥配现象。 (六)选育方案 在白洗猪选育过程中,要定期而准确地进行性能测定,取得可靠数据,作为选种选配以及改进育种工作的依据。选种选配是白洗猪选育的关键,由于白洗猪中种公猪数量少,品质差,公母比例不当等问题,阻碍种群选育质量的提高,所以应特别注意对白洗种公猪的选择,用较好的公猪逐步更换产区较差的公猪。选择的个体必须具有明显的白洗猪品种特征即:尾巴细、耳朵薄、狮子头、羊子脚、躯体被毛全黑。 在选配时,根据育种要求以及性状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选配方法,原则上是以同质选配为主。因白洗母猪躯干较短,仔猪哺乳较拥挤,因此选择个体稍长的公母交配,得到的后代母猪躯体也就长些,有利于提高断奶窝重等。也可与异质选配相结合,必要时进行适当亲交,以便淘汰不良基因,提高白洗猪种群优良基因的纯合度,不断的完善原有的基因型。 为了有效保种,不使有利基因丢失,在选育基地禁止引进外来品种严防猪群混杂。保种核心群应有足够数量的种猪,公母比例恰当,做好系谱档案管理,按家系等量留种(即每一头公猪的后代中选留一头最好的后备公猪,每一头母猪后代中选留一头最好的母猪)和世代公母交换配种的方法,可以减慢近交系数的上升,有利于保存基因。 为使白洗猪整体结构更加完善,质量全面提高,而积极开展品系繁育。例如,白洗猪分布于雷山、剑河、台江等地区,因地理差异而形成个体上的不同类型,这为白洗猪品系繁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建立长嘴中大型的和短嘴肥嫩品糸,或中和二者之间的品系等,全面提高白洗猪的综合质量。 六、实施步骤与进度 1、 前期准备 完成对项目实施农户进行圈舍补助和牧草种植补助,并指导其完成这些前期准备工作。 2、 种猪选购,集中饲养 从中心产区杨柳塘镇、双井镇和黄平县谷陇镇选购白洗猪母猪70头、公猪10头,共计80头,集中到中垮和高塘两个自然寨饲养,为下一步的选育、选配工作提供足够的资源数量。在此过程中,尽可能地追溯每一头猪的祖系,并建立资料卡,做到一猪一卡。 3、 提纯选配 在同族分散选配的基础上进行同族集中选配,便于大量繁殖出优良的后代,迅速扩大优良的猪群。 4、 建立家系 采取系祖建系法建立家系,在保持白洗猪血缘的基础上,固定生长量好,瘦肉率高等优良性状。 5、 建立扩繁群 选择遗传性状突出,个体较大,耐粗饲的公猪与产仔率较高,乳头多且母性好的母猪进行繁育,生产下的优良后备种猪提供给扩繁群养殖户进一步繁育。 6、 建立保种区 发动农户养殖扩繁群繁殖的优良白洗母猪,建立白洗猪种质资源保护区,为今后的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二)技术流程 原种的选购 检疫、运输 10家农户集中饲养 隔离检疫 应用先进BLUP等育种技术进行选配选育 建立家系 建立核心群 扩繁 保种区 (三)进度安排 2007年6-8月,完成对保种核心群饲养户的圈舍新建或改造、牧草种植和80头种猪选购和发放工作,初步建立核心群; 2007年9月-2008年1月,完成选育、选配,建立核心保种群工作; 2008年2-5月,完成5期农户培训和对扩繁群饲养户圈舍新建或改造、牧草种植和发展90户农户养殖180头后备种猪,建立扩繁群; 2008年6-8月,补充完善各项建设,整理档案资料,进行自查验收后申请省级验收。 七、项目主要人员情况与任务分工 性年姓名 别 龄 吴位男 40 雄 张德男 47 洪 畜牧师 牧 施 兽医师 医 畜负责项目设计及实职务/职称 业 兽项目总负责 专承担任务分工 所在单位 签名 县畜牧兽医局 县畜牧兽医局 负责种群选育、进度吴通男 41 贵 兽医师 牧 作 兽张平 男 36 兽医师 医 郑瑞男 32 洪 李显男 48 华 程辉男 42 江 李正男 38 武 畜牧师 牧 兽吴霞 女 28 兽医师 医 伍春女 30 红 刘明师 男 27 助理畜牧医 畜断 保种场的饲养管理县畜牧兽医局 助理畜牧兽治 病料采集,实验室诊实验室诊断,疾病防畜牧师 医 畜牧草饲料基地建设 兽医师 医 兽种群选育提纯 师 医 兽疾病防治 助理兽医兽种猪进出检疫 与疾病防治 负责防疫方案设计畜统计及饲养管理工县畜牧兽医局 县畜牧兽医局 县畜牧局 县畜牧兽医局 县畜牧兽医局 县畜牧兽医局 县畜牧兽医局 县畜牧兽医局 俊 师 牧 工作 八、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表 单位:元 建设内容 圈舍补助 选购种猪 核心群种母猪饲养补贴 扩繁群种母猪饲养补贴 草种补贴 项目培训 种猪配种设备 单价 200元 建设规模 100户 省级财地方配备 注 政资金 套资金 20000 80000 30000 54000 4000 10000 2000 1000元/头 80 头 500元/头 60 300元/头 180头 400元/户 100户 2000 5期 合 计 200000 九、预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作为猪的保护项目,在一年时间内体现不出多大的经济效益,因为开始实施必先修整圈舍,选购基础公母猪来进行选育选配、提纯,一年以后才基本建立核心群,只有在第二年后才初见经济效益。 第一年成本:购种猪80头,支出8万元,分十年折旧为万元;种猪饲养管理每年万元(每头700元,共计80头);仔猪饲养管理6万元(每头60元,共计生产1000头);保种核心群、扩繁群养殖户种草补助万元,圈舍修整折旧费万元,共计支出万元。收入为:出栏仔猪1000头,15万元,淘汰猪20头万元,共计万元,利润万元。 第二年成本:存栏种猪240头,饲养管理万元,出栏仔猪3500头饲养管理费21万元,加上母猪折旧和圈舍折旧万元。共计支出万元。收入为万元。这年可获利万元. 可见从第二年起每年可有13万元以上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不但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有更好的社会效益。其社会效益是使500多户农户通过发展养母猪增加收入,脱贫致富,解切实解决了农民增收问题,也解决了500多人的就业。户均养3-5头母猪,年纯收入6000元。同时发展更多的商品猪养殖户,年养3-4万头肥猪,年有30-40万元纯收入。为城乡居民提供大量的优质猪肉,提高了生活水平。也促使养殖户多种优质牧草和蔬菜,特别是为我县旅游业提供特色有机食品,对食品加工业、旅游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将会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为丰富遗传资源和保证生物多样性起到积极作用。 十、项目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意见

本单位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特申请立项目单位 项。 意见 法人代表签名: 项目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市(州、 负责人签名: 单位公章: 地)畜牧 年 月 日 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意见 其他需要说明或建议的事项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附报材料:1、市(州、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呈报文。2、核心区分布图。3、保种场平面图。4、项目承担单位与市(州、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签订的责任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