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汽车构造实习指导书

汽车构造实习指导书

来源:九壹网


汽车构造实验指导书

车辆工程教研室

目 录

第一部分、《汽车构造》实验指导书 ............................................................................................. 2

实验一 车辆结构认知实验 ..................................................................................................... 2 实验二 传动系部件拆装实验 ................................................................................................. 5 实验三 润滑系、冷却系、燃料供给系原理分析和演示实验 ............................................. 8 第二部分《汽车理论》实验指导书 ............................................................................................. 10

实验一 汽车动力性能实验 ................................................................................................... 10 试验二 汽车燃料经济性实验 ............................................................................................... 11 实验三 汽车制动性实验 ....................................................................................................... 13 《汽车理论》实验报告 ......................................................................................................... 14 第三部分《内燃机原理实验》指导书 ......................................................................................... 17

实验一、汽油机速度特性 ..................................................................................................... 17 实验二、汽油机负荷特性 ..................................................................................................... 17 实验三、汽油机排污特性 ..................................................................................................... 18 实验四、柴油机排烟特性 ..................................................................................................... 18 实验五、燃料燃烧特性与示功图实验 ................................................................................. 18 第四部分《汽车电器》实验指导书 ............................................................................................. 19

实验一 点火系试验 ............................................................................................................. 19 实验二 起动装置实验 ......................................................................................................... 22 实验三 全车线路工作原理及故障演示实验 ................................................................... 26 第五部分《认识实习》指导书 ..................................................................................................... 28 第六部分《车辆拆装实验》指导书 ............................................................................................. 30

一、发动机拆装、调整 ......................................................................................................... 31 二、变速器拆装 ..................................................................................................................... 35 三、驱动桥拆装及调整 ......................................................................................................... 37

1

第一部分、《汽车构造》实验指导书

《汽车构造实验指导书》是在结合我院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大纲要求以及实验室建设规划和现有设备条件的基础上,经过广泛征求各专业教研室教师建议,最后确定了如下三个实验项目:(1)车辆结构认知实验;(2)传动系部件拆装实验;(3)润滑系、冷却系、燃料供给系原理分析和演示实验。《汽车构造》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任课教师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由上述实验中选择其中2个,并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以增强其感性认识、加深对课程理论讲解的理解。

实验一 车辆结构认知实验

1、实验目的

通过对汽车总成件的实物观察和模型演示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建立汽车整车的概念,明确各总成之间的相互关系,较为深入地掌握汽车结构的一般规律,以期取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实验原理

汽车总体构造组成部分为:发动机、底盘、车身三大部分。本实验主要使学生较为深入的掌握发动机和底盘的主要构造。

A)发动机(两大机构、五大系统):机体、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点火系(汽油机)、起动系。

B)底盘:传动系(将发动机的动力传给驱动轮)、行驶系(使汽车各总成及部件安装在适当的位置,对全车起支承作用,以保证汽车正常行驶:车架或承载式车身及副车架、悬架、车桥和车轮等)、转向系、制动系。 3、实验内容

主要实验设备名称:

1) 长春G—3技术教育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动力构造与传动系教学系统。 2)上海华育公司生产的桑塔纳轿车电动程控示教板:离合器、液压制动系等。 3)塑料发动机模型(汽油机、柴油机)。

由指导教师结合汽车发动机和底盘实物或模型,重点阐述发动机的各部分工作原理、功用和组成,发动机与底盘各总成之间的关系,底盘各总成的工作原理、功用和组成等。 4、实验要求

1) 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内容、明确实验原理、实验步骤。

2

2) 认真观察实验模型或实物,积极思考,踊跃的提出问题并努力回答问题。 3) 逐步熟悉汽车工程相关术语、建立汽车构造相关术语与汽车实物的联系,将汽车构造相关术语在模型中“对号入座”。

4) 结合实验设备的具体情况,完成思考题。 5、实验步骤

1) 观察发动机的工作过程,理解奥托(Nikolaus Otto)循环:进气—压缩—做功—排气,确定汽油机的点火顺序。理解曲柄连杆机构与配气机构的协调运动关系。

2) 观察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点火系(汽油机)、起动系的组成特点,明确各总成在发动机工作的必要性。

3) 观察行驶系组成:车架(承载式车身除外)、车桥、车轮和悬架等。

4) 自转向盘开始观察转向系组成,即转向盘、万向节、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转向摇臂、转向垂臂、转向节、梯形臂、转向横拉杆等),理解方向盘自由行程、回正力矩、前轮前束及其调整等。

5)由离合器开始观察传动系组成,即离合器、变速器、分动器(44汽车,即越野车)、传动轴、主减速器、差速器等。重点观察,变速器操纵机构(自锁装置、互锁装置)、万向传动轴的装配记号、主减速器齿轮的装配及其调整等。

6)由制动踏板开始观察行车制动系组成,如液压制动装置,主缸、轮缸等。分析鼓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的结构特点。对液压制动装置重点观察制动器制动间隙的调整方法、真空增压装置的连接管路及其故障判断方法等。

7) 观察驻车制动系组成、传动路线和制动过程。 6、实验报告

在认真完成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填写下表,并完成思考题。(可做在实验报告纸上)。

实验名称 班级 实验设备名称 实验汽油机的点火顺序 供给系的组成 润滑系的组成 冷却系的组成 实验日期 学生姓名 点火系(汽油机)的组成 起动系的组成 3

行驶系组成 转向系的主要组成 传动系组成 行车制动系组成 指导教师 评 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7、思考题

1) 实验设备中的汽油发动机点火顺序为 。 2) 当节温器失效后冷却系( )

a )冷却系只有小循环 b )冷却系只有大循环 c)冷却系既有大循环又有小循环 d)电控风扇停转

3) 实验设备中的车架为( )

a )边梁式车架;b )中梁式车架;c)综合式车架。 4) 实验设备中悬架结构为:

a )纵梁式; b )横梁式;c) 车轮沿主销移动的悬架(如烛式悬架,麦弗逊式悬架或滑柱连杆式悬架)

5) 实验设备中汽车的总布置形式为:

a )FR(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b )FF(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c)RR(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d)MR(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e)全轮驱动(nWD)。

6) 简述汽车传动系的组成和作用,传动系的布置方案、类型及其特点。

4

实验二 传动系部件拆装实验

1、实验目的

通过对汽车传动系的实物观察和模型演示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不仅深入理解汽车动力构造及其动力传递路线,也对传动系各总成的构造有较详细的认识,同时还对传动系的修理工艺有初步认识。 2、实验原理

汽车传动系的基本功用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以越野车为例,其主要组成是:离合器、变速器、分动器(44汽车,即越野车所特有总成)、传动轴、主减速器、差速器等。

图 越野车传动系原理图

各总成的功用是:A)离合器是汽车传动系中直接和发动机相联系的部件,可保证汽车平稳起步,平顺换档并防止传动系过载等。B)现代汽车广泛采用活塞式内燃机作为动力源,其转矩和转速变化范围小,而复杂的使用条件则要求汽车的牵引力和车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化,为解决这一矛盾,在传动系中设置了变速器。在多轴驱动的汽车上(如越野车),变速器之后还装有分动器,以便将转矩分别输送至各驱动桥。C)万向传动装置一般由万向节和传动轴组成,有时还加装中间支承。汽车上任何一对轴线相交且相对位置经常变化的转轴之间的动力传递,均须通过万向传动装置实现。D)减速器的功用是将万向传动装置传来的发动机转矩通过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等传到驱动车轮,实现降速、增大转矩;改变转矩的方向;通过差速器保证内、外侧车轮以不同转速转向。 3、实验内容

5

主要实验设备(或装置)名称: 1) 传动系零部件散件若干套。

2) 上海华育公司生产的桑塔纳轿车电动程控示教板:离合器等。

3) 长春G—3技术教育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动力构造与传动系教学系统。 由指导教师结合汽车底盘实物或模型,重点讲解传动系各总成的工作原理、功用和组成。重点介绍离合器、变速器的拆卸和装配步骤,一般介绍的拆卸和装配步骤。建议以拆卸和装配变速器实物为主。 4、实验要求

1) 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内容、明确实验原理、实验步骤。

2) 认真观察实验模型或实物,积极思考,踊跃的提出问题并努力回答问题。 3) 十分熟悉汽车传动系相关术语、并建立其与汽车实物的联系,将汽车传动系相关术语在模型中“对号入座”。建立汽车动力构造及其动力传递路线的完整概念。

4) 结合实验设备的具体情况,完成思考题。 5、实验步骤

1) 由离合器开始观察传动系组成,即离合器、变速器、分动器(44汽车,即越野车)、传动轴、主减速器、差速器等。

2) 重点观察离合器类型(膜片弹簧离合器、周布弹簧离合器、弹簧离合器)及组成,了解离合器的调整目的和方法。

3) 观察变速器组成、档数、变速器操纵机构(自锁装置、互锁装置)组成。确定汽车的驱动类型(前轮、后轮、全轮驱动等)。

4) 观察万向传动装置类型及组成,明确万向传动轴的装配记号作用。 5) 观察主减速器级数、了解主减速器齿轮的装配及其调整方法。

6) 观察差速器主要组成,明确差速器的工作原理。观察实验设备中汽车半轴支承形式(全浮式、半浮式)。 6、实验报告

在认真完成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填写下表,并完成思考题。(可做在实验报告纸上)。

实验名称 班级 实验设备名称 离合器类型 及组成 实验日期 学生姓名 6

变速器档数 变速器 主要组成 万向传动装置类型 主减速器级数 差速器 主要组成 指导教师 评 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7、思考题

1) 简述实验设备中汽车传动系的组成和作用,传动系的布置方案、类型及其特点。 2) 汽车前进时,变速器倒档齿轮轴是否转动,为什么?从齿轮传动角度,简述变速器倒档换向原理。

3) 实验设备中汽车传动系是否有分动器,为什么? 4) 简述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5) 实验设备中汽车半轴是全浮式半轴支承还是半浮式半轴支承? 6) 主减速器空间齿轮在装配中为什么必须调整?如何调整?

7

实验三 润滑系、冷却系、燃料供给系原理分析和演示实验

1、实验目的

通过电动程控示教板对润滑系、冷却系和燃料供给系工作过程的演示,使学生熟悉润滑系、冷却系和燃料供给系的工作原理、功用;通过对塑料发动机模型的观察思考使学生较深入地了解润滑系、冷却系和燃料供给系的主要组成。 2、实验原理

发动机润滑系的功用就是在发动机工作时连续不断地把数量足够的洁净润滑油输送到全部传动件的摩檫表面,并在摩檫表面之间形成油膜,实现液体摩檫,从而减小摩擦阻力、降低功率消耗、减轻机件磨损,以达到提高发动机工作可靠性和耐久性的目的。其构造应满足功用的要求。为此,发动机润滑系须有机油泵、机油滤清器、限压阀和机油冷却器等部件。

冷却系的功用是使发动机在所有的工况下都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冷却系既要防止发动机过热,又要防止冬季发动机过冷。在冷发动机起动后,冷却系还要保证发动机迅速升温,尽快达到正常的工作温度。为此,发动机冷却系中,须通过水泵和节温器等使冷却水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分别实现大、小循环。

汽油机供给系的任务是,根据发动机各种不同工况的要求,配制出一定数量和浓度的可燃混合气供入气缸,使之在临近压缩终止时点火燃烧而膨胀作功。最后,将燃烧产物:废气排入大气中。为此,汽油机供给系必须设置燃油供给装置(油箱、汽油滤清器、汽油泵、等),空气供给装置(空气滤清器),可燃混合气形成装置,即化油器(电喷发动机无化油器)。可燃混合气供给和排出装置(进气管、排气管、排气消声器)。 3、实验内容

主要实验设备(或装置)名称:

1) 桑塔纳轿车电动程控示教板:发动机冷却系、润滑系、燃油供给系。 2) 塑料发动机模型(汽油机、柴油机)。

实验指导教师通过电动程控示教板将汽车发动机润滑系、冷却系和燃料供给系工作过程进行演示、讲解,使学生理解润滑系、冷却系和燃料供给系的工作原理、功用和主要组成,并对上述各系统的流体介质运动的动力源、运动路线有明确的概念。 4、实验要求

1) 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内容、明确实验原理、实验步骤。

2) 认真观察实验模型或实物,积极思考,踊跃的提出问题并努力回答问题。 3) 十分熟悉发动机润滑系、冷却系和燃料供给系相关术语、并建立其与汽车实物的联系,将发动机润滑系、冷却系和燃料供给系相关术语在模型中“对号入座”。建立发动机润

8

滑系润滑油流向的清晰概念,建立发动机冷却系冷却水大、小循环的清晰概念,建立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的完整概念。

4) 结合实验设备的具体情况,完成思考题。 5、实验步骤

1) 观察润滑系的组成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分析润滑流经的路线。理解润滑系的动力源—机油泵的作用。

2) 观察冷却系的组成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分析冷却水流经的路线。理解大、小循环。理解冷却系的动力源—水泵的作用。

3) 观察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分析燃料供给路线。理解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动力源—汽油泵的作用。 6、实验报告

在认真完成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填写下表,并完成思考题。(可做在实验报告纸上)。

实验名称 班级 实验设备名称 供给系的组成 润滑系的组成 冷却系的组成 指导教师 评 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实验日期 学生姓名 7、思考题

1) 实验设备中的发动机润滑系有哪些零部件组成?哪些润滑点是液体动压润滑? 2) 实验设备中的发动机冷却系有哪些零部件组成?当节温器失效后冷却系及至发动机温度如何变化?不装节温器的发动机冷却系有何弊端?

3) 实验设备中的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由哪几部分组成及各部分的功用?

9

第二部分《汽车理论》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汽车动力性能实验

1、实验目的

汽车的动力性可由行驶最高速度,最大爬坡度和加速性等指标来评定。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汽车在直接挡的加速性能。 2、实验所用仪器和设备

1). 第五车轮仪(或非接触式速度仪) 2). 皮卷尺 3). 秒表

4). 综合气象观测仪 5). 标杆

3、实验方法和步骤

实验前,选择并布置好实验路段,其长度视待试汽车而定,以不短于加速行程的两倍为宜。

在路段两端各竖两根标杆作为标志。

实验时,汽车先以直接挡的最低稳定速度行驶。当汽车进入实验路段的起点时,试验人发出信号,驾驶员迅速将加速踏板踩到底使汽车加速行驶,同时在五轮仪的记录纸上也记下加速开始的时候。一直加速到直接挡的最高车速的80%~100%为止。这时,利用第五轮仪自动记录汽车在直接挡加速过程中的时间、行程和速度的关系。

以同样的方法在相反方向做第二次试验。 4、实验结果的处理

根据第五轮仪纸带记录的结果绘制加速性能曲线: 1). 速度—加速时间曲线 2). 速度—加速行程曲线 车速比例lmm=0.5km/h 时间比例1mm=0.25s 行程比例1mm=2.5m

10

试验二 汽车燃料经济性实验

1、实验目的

在道路条件下测定汽车等速行驶的燃料经济特性。 2、实验所用仪器和设备

1). 燃油流量计; 2). 皮卷尺; 3). 秒表;

4). 综合气象观测仪; 5). 标杆。 3、实验方法和步骤

本实验是测定在某一道路条件下,汽车单位行程的燃料消耗随速度而变化的关系曲线。 选定500m作为测量路段,两端应有足够的助跑路段。并可迅速方便地使汽车调头。 实验时,汽车变速器挂上直接挡以稍高于最低稳定车速的速度,CA1091型汽车用1km/h的速度驶向测量路段起点前20~30m接通流量计,在测量路段起点和终点开启和关闭燃油流量计,同时测定汽车通过测量路段的时间。同一速度往返各进行一次实验,并取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在可能达到的速度范围内,选取的速度点不少于6个,从低速开始每次提高行驶速度5~10km/h重复上述实验。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发动机出水温度应保持在80℃~85℃范围内。汽车的行驶速度在距测量路段100m以外即应达到规定值并保持稳定。

在实验现场按每次试验的燃油流量计读数和通过测量路段的时间,绘制监督曲线(每测完一点,记录一点),根据监督曲线,重新测定异常的点。 4、实验结果的处理

燃料消耗量的计算式为

QK100gL,L/100km

式中:G—在测量路段内的燃料消耗量,mL;

L—测量路段长度,m; K—流量计校正系数。

计算速度计算式为

11

ua式中: L—测量路段长度,m;

t—汽车通过测量路段时间,s。

3.6Lt

根据测量结果绘出汽车等速行驶燃料经济特性曲线。

燃料消耗量测量记录表

序行驶速度表指示冷却水燃料消耗时间测量路段号 时间 数(km/h时) 温度(℃)

量g(mL) t(s) 长度(m) 实际车速V(km/h) 燃料消耗量Q(L/100km) 备注 12

实验三 汽车制动性实验

1、实验目的

测定汽车的行车制动性能。应用第五车轮仪测定汽车的制动性能参数和四轮滑移量。 2、实验所用的仪器和设备

1). 带测四轮滑移的第五车轮仪 2). 综合气象观测仪 3). 标杆 3、实验方法与步骤

本试验要求汽车在选定的道路上以一定的初速度(30km/h)开始紧急制动(使车轮“抱死”)。实验时用第五车轮仪记录制动初速度,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以及四轮滑移量。

实验时,汽车以予定的稳定车至(30km/h,50km/h)行驶进入选定的路段。当这稳定后发出讯号,通知驾驶员“紧急制动。制动时,离合器分离或变速器置于空挡,直到汽车完全停止后,把五轮仪记录装置置于暂停位置,并记录各参数。检查各参数及记录曲线,必要时应重新傲实验。

使汽车朝相反方向稳定行驶,重复上述实验。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必须注意抓紧车厢板,以免跌伤或碰坏仪器。实验时,应集中精力,操纵仪器要准确无误。 4、实验结果的处理

根据第五车轮仪记录纸带上的曲线确定制动时间、制动距离和制动初速度以及四轮滑移量。将测得数据填在实验表格中。

制动性测量数据处理表

试验制动初速度序号 方向

V(km/h) 制动时间t(s) 制动距离S(m) 前左轮 四轮滑移量(m) 前右轮 后左轮 后右轮 13

《汽车理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

汽车动力性能试验记录表

汽车型号 底盘号码 发动机号码 出厂日期 天 气 气 温 试验地点 风 向 风速

路面状况 载 质 量 总 质 量 变速器挡位 试验日期

挡位 试验序号 行驶方向 10 20 加速时间/加速距离(s/m) 达到的速度(km/h) 30 40 50 60 70 根据记录结果绘制加速性能曲线: 1 速度—加速时间曲线

2 速度—加速行程尧线

14

实验报告(二)

汽车燃料经济性试验记录表

汽车型号 底盘号码 发动机号码 出厂日期 天 气 气 温 试验地点 风 向 西南 风 速 路面状况 载 质 量 总 质 量 变速器挡位 试验日期 试验序号 行速度表指驶示数方(km/h) 向 冷却水燃料消耗时间温度量g(mL) t(s) (℃) 测量路实际车速段长度V(km/h) L(m) 燃料消耗量Q(L/100km)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根据测量结果绘出汽车等速行驶燃料经济特性曲线

15

实验报告(三)

汽车制动性能试验记录表

汽车型号 底盘号码 发动机号码 出厂日期 天 气 气 温 试验地点 风 向 风 速 路面状况 载 质 量 总 质 量 变速器挡位 试验日期 序号 试验方制动初速度V,制动时制动距离向 (km/h) 间S(m) t(s) 后轮 四轮滑移量(m) 前轮 左轮 后轮 根据四轮滑移量分析制动效果。

16

第三部分《内燃机原理实验》指导书

安排内燃机原理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并且初步掌握发动机特性测试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了解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为今后从事生产、科研或教学活动打下较牢固的基础。

本课程有4个课时的实验,可在发动机综合性能测试,如转速特性测试,油耗测试、尾气排放测试等实验中任选2个。

实验时,指导教师讲解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操作方法,并悉心指导学生操作完成发动机性能实验。实验后,由学生将记录好数据进行整理绘制出内燃机工作特性曲线,写出实验报告,由教师批改评分。

现就汽油机速度特性、汽油机负荷特性、汽油机排污特性、柴油机排烟特性、燃料燃烧特性与示功图实验性等5个具体实验项目介绍如下:

实验一、汽油机速度特性

(1)实验内容

在发动机节气门开度一定的情况下,测量不同转速下的有效扭矩、小时耗油量、有效耗油率和排气温度等。

(2)实验要求

掌握汽油机速度特性的实验方法,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并绘制实验曲线,了解所用仪器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确定实验用发动机的最佳点火提前角度,写出符合规范的实验报告。

(3)实验设备名称

测功机、油耗仪、点火提前角测试仪。

实验二、汽油机负荷特性

(1) 实验内容

在发动机转速一定的条件下,测量不同节气门开度下的有效扭矩、小时耗油量、有效耗油率和排气温度等。 (2)实验要求

掌握汽油机负荷特性的实验方法,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并绘制实验曲线,了解所用仪器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确定实验用发动机的最佳点火提前角度,写出符合规范的实验报告。 (3)主要设备名称

测功机、油耗仪、点火提前角测试仪

17

实验三、汽油机排污特性

(1) 实验内容

在发动机节气门开度与转速一定的条件下,测量发动机排气中的CO、HC、NOX及有效扭矩、小时耗油量、有效耗油率和排气温度等。 (2)实验要求

掌握汽油机排污特性的实验方法,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并绘制实验曲线,了解所用仪器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分析实验用发动机的排污情况,写出符合规范的实验报告。 (3)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名称

测功机、油耗仪、废气分析仪。

实验四、柴油机排烟特性

(1) 实验内容

在发动机节气门开度与转速一定的条件下,测量发动机黑烟的排放及有效扭矩、小时耗油量、有效耗油率和排气温度等。 (2)实验要求

掌握柴油机排烟特性的实验方法,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并绘制实验曲线,了解所用仪器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分析实验用发动机的排烟情况,写出符合规范的实验报告。 (3)主要设备名称

测功机、油耗仪、烟度仪。

实验五、燃料燃烧特性与示功图实验

(1) 实验内容

在发动机节气门开度与转速一定的条件下,测量发动机燃烧时气缸压力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及有效扭矩、小时耗油量、有效耗油率和排气温度等。 (2)实验要求

掌握汽油机燃料特性的实验方法,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并绘制实验曲线,了解所用仪器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分析实验用发动机的燃烧情况,写出符合规范的实验报告。 (3)主要设备名称

测功机、油耗仪、燃烧分析仪

18

第四部分《汽车电器》实验指导书

《汽车电器实验指导书》是在结合我院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大纲要求以及实验室建设规划和现有设备条件的基础上,经过广泛征求各专业教研室教师建议,最后确定了如下三个实验项目:(1)点火系实验;(2)起动装置实验;(3)全车线路工作原理及故障演示实验。《汽车电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任课教师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由上述实验中选择其中2个,并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以增强其感性认识、加深对课程理论讲解的理解。

实验一 点火系试验

1、实验目的

1)认识点火系各部件,明确它的安装位置。

2)加深对点火系电路及工作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掌握点火系主要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检测方法。

3)掌握点火系的线路连接及电流走向分析 4)掌握点火系线路的检测方法和步骤。 2、实验原理

点火系的作用是将电池或发动机的低电压变成高电压(20~30kv)在按照发动机各气缸的工作次序,点燃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微型计算机控制的电子点火系可靠性高,更多考虑对点火提前角的影响因素,使发动机在各种工作条件下可获得最佳的点火时刻。主要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器、点火控制器(点火器)、点火线圈和火花塞等组成。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原理图

桑塔纳采用霍尔效应式无触点晶体管电子点火系,如图下图所示,主要由蓄电池、点火开关、点火线圈、霍尔无触点式分电器、电子点火控制器、高低压导线及火花塞等组成。电流走向由蓄电池“+”接线柱(经电缆)→起动机的“30”接线柱(经红线)→接线板P→另一P接线柱(经红线)→点火开关“30”接线柱→点火开关“15”接线柱(经黑线)→接线板A8接线柱→D23接线柱(经黑线)→点火线圈“+”接线柱,然后分两路:一路进入点火线圈经初级线圈到“-”接线柱(经绿线)→点火控制器“1”接线柱→点火控制器内部→点火控制器“2”接线柱(经棕线)→发动机机体搭铁(经搭铁线)→蓄电池“-”接线柱;另一路向点火控制器供电,从点火线圈“+”接线柱(经黑线)→点火控制器“4”接线柱→点火控制器内部→点火控制器“2”接线柱(经棕线)→发动机机体搭铁(经搭铁线)→蓄电池“-”接线柱。另一方面第一路的导通和断开受霍尔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接线为:点火控制器“5”接线柱→霍尔传感器“+”接线柱;点火控制器“3”接线柱→霍尔传感器“-”接线柱;点火控制器“6”接线柱→霍尔传感器“信号”接线柱。当霍尔元件产生霍尔电压时,霍尔传感器使该信号线搭铁(低电位),点火控制器检测到低电位信号时,便断开初级电流,从而在点火线圈中感应出高压电来。该信号在高电位和低电位之间来回变化,以使初级电流通-断-通-断,从而

19

使点火线圈中的次级线圈感应出高电压。

次级电流走向:次级电流由点火线圈次级线圈→点火线圈“+”接线柱→D23 →A8→点火开关→P→蓄电池→搭铁→火花塞旁电极、中心电极→配电器(旁电极、分火头)→次级线圈。

图 桑塔纳轿车点火线路

1-接线板;2-点火开关;3-点火线圈;4-高压(导)线;5-火花塞;

6-分电器;7-霍尔传感器 ;8-点火控制器(ECU);9-蓄电池 3、实验内容

主要实验设备与工具:

1)桑塔纳2000型仿真电路学生实验台。 2)电控燃油喷射演示实验台。 3)万用表;维修工具等。

由指导教师结合演示实验台模型,重点阐述发动机点火系统的各部分工作组成、功能和原理,观察曲轴位置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氧传感器等传感器的位置和电气关系。

利用电控燃油喷射实验台手动调节节气阀和进气温度传感器,观察AJR型发动机的点火频率、喷油脉宽与进气温度和空气流量的关系。

利用桑塔纳2000型仿真电路学生实验台的智能故障设置器设置点火线圈故障代码,观察故障的现象。 4、实验要求

1) 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内容、明确实验原理、实验步骤。

2)认真观察实验模型或实物,积极思考,踊跃的提出问题并努力回答问题。 3)熟悉微机控制点火系统中各个传感器与处理单元的电气联接关系。 4) 结合实验设备的具体情况,完成思考题。 5、实验步骤

20

1) 认真观察实验台点火系统中,控制单元、点火线圈组件、空气流量计、相位传感器、暴震传感器、氧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的外形结构,观察各传感器的接线端子,确定电气联接关系。

2)接通电控燃油喷射演示实验台主电源,打开起动开关,将空气流量调节按钮置于低档,按下进气温度加热器按钮,观察并记录点火频率和喷油脉宽显示盘数值。

3) 通过调整空气流量和加热器按钮,分别观察和记录下不同空气流量和进气温度情况下,点火频率和喷油脉宽的数值。

4) 打开桑塔纳2000型仿真电路实验台起动开关,使用智能故障设置器设置单个故障代码,

观察点火系统的故障现象。

5)使用故障设置器设置组合故障代码,观察点火系统的故障现象。 6)按RESET ALL键清楚所有故障代码,关闭起动开关,关闭总电源。 6、实验报告

1) 绘制桑塔纳2000型轿车AJR型发动机的点火系统控制线路简图: 2)实验数据、现象记录 记录 空气流量 进气温度 点火频率 点火脉宽 1 2 3 4 5 6 7 7、思考题

1)点火系是怎样产生高压的? 2)什么是霍耳效应原理?

3)桑塔纳点火系为什么没有附加电阻? 4)电子点火系有什么特点?

5)桑塔纳点火系有什么控制功能? 附录:桑塔纳2000型实验台故障对照表

1、 油器1故障:1缸喷油器线路断路不工作 2、 油器2故障:2缸喷油器线路断路不工作 3、 油器3故障:3缸喷油器线路断路不工作 4、 油器4故障:4缸喷油器线路断路不工作 5、 气门故障(1):节气门线路断路,喷油不能控制(过高) 6、 气门故障(2):节气门线路断路,喷油不能控制(过低) 7、 火线路故障(1):点火线圈线路断路,3、4 缸不点火。 8、 火线路故障(2):点火线圈线路断路,1、2 缸不点火。

21

实验二 起动装置实验

1、实验目的

1).学习汽车电路图的读识技巧 2).学习在汽车试验台上检测起动系电路的方法 3)、掌握起动系线路连接及电流走向分析。 4).掌握起动系线路的检测方法和步骤。 2、实验原理

起动系统的功用是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以蓄电池为动力电源,通过离合器将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传递给飞轮使发动机起动。电磁控制式起动系统主要由起动机、起动继电器、点火开关和蓄电池组成,起动机包括直流电机、单向离合器和电磁开关三部分组成。

(一)电磁式起动机的起动过程

S BAT IG E

QD124型起动机控制电路

1-起动继电器触点;2-起动继电器线圈;3-点火开关4-起动机电源端子30;5-起动机磁场端子“c”6-附加电阻短路开关接线端子“15a”;9-吸引线圈与保持线圈接线端子;10-电动机开关触盘;11-推杆;12-吸引线圈;14-保持线圈;15-活动铁芯;16-复位弹簧;17-调整螺钉;18-连接销;19-移动叉;20-滚柱式单向离合器;21-驱动齿轮;22-止动电圈;

1)起动开关未接通时,起动继电器触点张开,电动机开关断开,离合器驱动齿轮与飞轮处于分离状态。

2)接通起动开关,起动继电器工作电磁开关接通;其电路为:蓄电池正极→起动机30端子→电流表→点火起动开关→起动继电器“IG”端子→起动继电器线圈→起动继电器“E”端子→蓄电池负极。

吸引线圈电路为:蓄电池正极→起动机30端子→起动继电器“BAT”端子→继电器支架、触点臂→继电器触点→继电器“S”端子→起动机50端子→吸引线圈→起动机“C”端子→起动机磁场绕组、电枢绕组→搭铁→蓄电池负极

22

保持线圈电路为:蓄电池正极→起动机30端子→起动继电器“BAT”端子、支架、触点→继电器“S”端子→起动机50端子→保持线圈→搭铁→蓄电池负极

3)电磁开关与传动机构工作,起动机主电路接通并起动发动机;

起动机主电路:蓄电池正极→起动机30端子→电动机开关触盘→起动机c端子→起动机磁场绕组、电枢绕组→搭铁→蓄电池负极;主电路接通吸引线圈被触盘短路,保持线圈继续工作

4)起动后,断开起动开关起动继电器触点断开,吸引线圈电流改道,电动机开关断开,轮齿分离;其电流通路:蓄电池正极→起动机30端子→电动机开关触盘→起动机c端子→吸引线圈→起动机50端子→保持线圈→搭铁→蓄电池负极

(二)桑塔纳轿车起动系的起动电路

桑塔纳起动系主要由蓄电池、点火开关、起动机和导线等组成,接线情况如图34所示。蓄电池“+”接线柱引出电缆直接与起动机的“30”接线柱连通,以便向起动机供电起动;同时由起动机的“30”接线柱引出红色火线接入接线板P区的一个接线柱,经内部连通P区的另一接线柱后经红色火线与点火开关“30”接线柱连通,经点火开关起动位“50”引出由“红/黑”色导线接入接线板B8接线柱,经内部连通C18,由C18再引出“红/黑”色导线接入起动机的“50”起动接线柱上。

桑塔纳起动线路

1-起动机总成;2、4-红色导线;3、6-红黑色导线;5-蓄电池;7-黑色导线; 8-电磁开关;9-定子;10-电枢;11-起动机总成;12-驱动齿轮; 13-滚柱式单向离合器;14-拨叉;15-回位弹簧;16-接线板 3、实验内容

主要实验设备与工具:

1). 桑塔纳2000型仿真电路学生实验台。; 2).常用工具一套,万用表一个,导线、试灯若干。

由指导教师结合仿真电路模型,重点讲解起动系各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功用和结构。重点介绍蓄电池、电磁开关、起动机总成的线路连接关系和起动过程中的电流流向。 4、实验要求

23

1) 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内容、明确实验原理、实验步骤。

2) 认真观察实验模型或实物,积极思考,踊跃的提出问题并努力回答问题。 3) 掌握电磁式起动机的起动过程的电流走向和起动系的线路连接 4) 结合实验设备的具体情况,完成思考题。 5、实验步骤

1)认真观察实验台起动系统中,蓄电池、接线板、起动机总成、起动机总成的接线端子,确定电气联接关系。

2)认真绘制桑塔纳起动线路简图; 3)接通桑塔纳2000型仿真电路学生实验台主电源,打开起动开关观察起动系起动过程 分析起动过程的各个阶段的电流走向。

4)使用万用表,采用逐点搭铁法检测起动系线路的断路部位,采用依次拆断法检测可确诊短路搭铁部位。检测程序可从前向后,也可从后向前,或从中间向前、向后依次选择各个节点进行。主要分两个线路的检测:一是起动控制线路,主要检测线路的通断情况;二是起动机供电线路,重点检测线路各节点的电压降情况,各节点连接处的电压降不得大于0.2V。

6、注意事项

1).试验起动系时,点火开关应及时回位,且试验时间不易过长。 2).检测起动机供电线路时,防止线路短路或搭铁。 7、实验报告

1)绘制桑塔纳2000型轿车起动系统电路简图: 2)在认真完成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填写下表,并完成思考题。(可做在实验报告纸上)。 实验名称 班级 实验设备名称 起动系统 主要组成 继电器电路 电流流向 起动初 始阶段 吸引线圈电 路电流流向 保持线圈电 路电流流向 起动机主电路接通并起动发动机阶段 发动机起动后点火开关断开阶段 起动机主电路电流流向 吸引线圈电路电流改道流向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实验日期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评 语 成绩

7、思考题

24

1).为什么汽车要才用串激直流电动机作为起动电动机?

2).电磁控制式起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起动机由哪些部件组成? 3).简述电磁式起动机起动系统的工作过程?

4).起动机不能转动可能是哪些故障引起的?如何检查? 5). 控制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6)为什么要严格起动机的起动时间?

25

实验三 全车线路工作原理及故障演示实验

1、实验目的

1).读懂汽车总电路图。 2).分析系统工作原理和线路电流走向。 3).拆画系统电路图。 4).掌握汽车电路故障的基本检测方法和步骤 2、实验原理

全车线路一般包括:1)电源电路:由蓄电池、发电机、调节器及工作情况指示装置电路组成;2)起动电路:由起动机、继电器及保护装置电路组成;3)点火电路:由点火线圈、分电器、火花塞及控制开关电路组成;4)照明及灯光信号装置电路:由各种灯光、

26

继电器及开关电路组成;5)仪表电路:由仪表指示表、传感器、各种报警指示灯及控制电器组成;6)辅助装置电路:包括风窗刮水清洗装置、起动预热装置、音响装置、空调装置、车窗电动举升装置等;7)电子控制装置电路:一般由电子控制燃油喷射,自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制动防抱死等构成。

电路图识别的基本方法:1)按“化整为零、闭合回路”的原则,将整车电路系统划分成若干个的电路系统,分别进行分析;2)按操纵开关的功能及不同工作状态来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在标准画法的的电路图中,开关总是处于断开状态;晶体管导通状态则视具体情形而定;3)电路图中,把含有线圈和触电的继电器看成有线圈工作的控制电路和触点共作的主电路两部分。同时汽车线路一般采用单线制、用电设备并联、负极搭铁、线路有颜色和编号加以区分,并以点火开关为中心将全车电路分成几条主干线,即:蓄电池火线(30号线)、附件火线(Acc线)、钥匙开关火线(15号线)。 3、实验内容

主要实验设备与工具:

1) 桑塔纳2000型仿真电路学生实验台; 2) 桑塔纳2000轿车总电路图1张;

3).绘图工具(包括直尺、绘图尺、笔等)一套。

由指导教师结合仿真电路模型,讲解电源电路、起动电路、点火电路、照明及灯光信号装置电路、辅助装置电路、电子控制装置电路各个电路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重点介绍电源电路、起动电路、点火电路的线路连接关系和电流流向。 4、实验要求

1) 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内容、明确实验原理、实验步骤。 2)能够根据总电路图画出系统电路图。 3)书面分析系统线路工作原理。

4)拆画的系统电路图要符合电路图规范

5) 结合实验设备的具体情况,完成思考题。 5、实验步骤

1)认真观察实验台中电源电路、起动电路、点火电路、照明及灯光信号装置电路、辅助装置电路、电子控制装置电路各个电路系统的结构组成并掌握其电气联接关系。

2)接通桑塔纳2000型仿真电路实验台主电源,打开起动开关观察整个仿真电路各个部分的工作过程,分析电源电路、起动电路、点火电路的电流流向。

3)使用智能故障设置器设置单个故障代码,观察系统的故障现象。 4)使用智能故障设置器设置组合故障代码,观察系统的故障现象。 5)按RESET ALL键清楚所有故障代码,关闭起动开关,关闭总电源。

6) 在全面分析桑塔纳2000总电路图的基础上,分别依次以电源、起动、点火及仪表线路系统为研究主体,分析各个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电流流向,结合仿真实验台的线路连接进行验证,最后拆画出电源、起动、点火及仪表线路系统的电路图。

总电路图分析;桑塔纳轿车总电路附录1所示,各电器部分的线路纵向排列,清晰明了,从左至右分别是电源区、起动区、点火区、仪表区。上端区域为接线板部分,其上有继电器、熔断器、内部线路、接口、插座及各种线束。整车电器系统正极电源分三路:“30-A”路是常火线,12V,通过P区接柱、红色导线、起动机电缆直接与蓄电池相连;“15-B” 路是受点火开关控制的小容量电器火线;“X-C”路是受点火开关控制的大容量电器火线。接线板的负极接口D22通过搭铁线与机体连接。 6、实验报告

1)绘制桑塔纳2000型轿车电源、起动、点火及仪表系统线路拆画图

27

2) 在认真完成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填写下表,并完成思考题。(可做在实验报告纸上)。 实验名称 班级 实验设备名称 电源系统 组成 启动系统 组成 点火系统 组成 照明及灯光信号 装置电路组成 辅助装置 电路组成 电子控制装置 电路组成 指导教师 评 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实验日期 学生姓名 日期 7、思考题

1) 汽车电路图的表达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2).全车电路的连接原则有哪些?

3)汽车全车线路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 4).汽车线路用导线分哪几种?

第五部分《认识实习》指导书

汽车专业认识实习是本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性环节,拟在第6学期进行,为课内集中进行的实践性环节。实习地点为机械系汽车实验室与芜湖安奇公司。通过校内外实习,建立学生的汽车整车结构概念,了解汽车总成的拆装要领,掌握主要的调整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习内容为:参观汽车模型和汽车维修车间等以建立和增强汽车总体构造概念,了解汽

28

车维修工艺和汽车故障判断和检修方法。为避免出现认识实习时走马观花的现象,指导教师应把握以下重点:汽车总体构造认识;发动机整体认识; 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认识;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起动系认识;底盘部分整体认识;行驶系认识。 一、汽车总体构造认识 1、实习目的与要求:

1.1 结合实物了解汽车的四大组成部分。

1.2 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和基本类型,分析汽车行驶中的驱动力和行驶阻力。 1.3 熟悉各主要总成的名称和安装位置。 1.4 了解发动机的基本构成。 2、思考题

2.1 大部分货车采用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布置型式,为什么? 2.2 发动机通常由那些机构和系统组成?各有什么功用? 二、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认识 1、实习目的与要求

1.1 观察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和安装形式。 1.2 观察活塞、活塞环的特点。 1.3 观察曲轴的特点。

1.4 观察配气机构的组成和安装形式。 1.5 观察气门间隙的位置。 2、思考题

2.1 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和功用是什么?为何活塞环要用扭曲环? 2.2 配气机构的组成和功用是什么?为何进气门和排气门大小不一样? 三、冷却系统认识 1、实习目的与要求

1.1 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组成以及功用,对冷却系统的主要部件的安装位置有一个了解。 1.2 观察水箱盖,了解其结构和原理。 1.3 分析大、小循环的工作线路。

29

2、思考题

2.1 发动机过冷、过热有何危害? 2.2画出冷却系简图。 2.3 简述发动机温度调节方法。

2.4 节温器的工作原理,汽车是否可以不装节温器? 四、润滑系统认识 1、实习目的与要求

1.1 分析发动机润滑系的构成和布置 1.2 了解机油加注部位和加注量的判断。

1.3 分析发动机工作时,润滑油的流经路线,了解各运动副的润滑方式和状况。 2. 思考题

2.1 发动机润滑系的功用。有那几种润滑方式? 2.2画出发动机润滑系简图,指出各部分的润滑方式。 2.3 润滑系有那几种单向阀,各有什么用处? 2.4 为什么需要曲轴箱通风,有那几种方式? 五、行驶系总成认识实验 1. 实验目的与要求

1.1观察行驶系的组成以及车架、车桥悬架等的结构及相互连接关系。 1.2观察分析常见悬挂的结构特点和车架、车桥的连接关系。 1.3观察分析减振器的结构原理。 2. 思考题

2.1汽车行驶系的组成及各部件的功用。2.2 EQ1092F前后悬架的结构和特点

第六部分《车辆拆装实验》指导书

车辆拆装实习为课内集中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时1周(第6学期)。通过对常见商用或乘用车(国产或进口)的几种实例观察分析和主要总成拆装(在发动机、变速器、差速器总成中选其一),使学生较为深入地理解整车和各部分总成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其相互关系。掌握汽车结构的一般规律,以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为后续专业课程

30

学习打下实践基础。车辆拆装实验拟在校内进行或在车辆工程实习基地安奇进行。下列专项指导书针对一种车型,实际拆装中应不过分拘泥指导教材,勤动手勤动脑,力求实效。

一、发动机拆装、调整

1. 实验目的

1)对发动机总成进行拆装、调整和运转,综合分析发动机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的结构关系以及工作时的相互配合关系;对发动机的总体构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学习发动机的拆装方法,调整部位和起动操作方法。

2. 实验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例1、康名斯发动机(柴油机): 2.1 发动机的解体

2.1.1 放出发动机内的润滑油和冷却水。 按顺序拆掉发动机附件,注意将所拆下的总成及其紧固螺栓放在一起: 依次拆下起动机,风扇支架,皮带张紧轮,发电机,进水管,增压器,排气管,低压输路,回路,高压管路和燃油滤清器,喷油器,气阀室罩盖等。 2.1.2 发动机解体 按次序拆下摇臂支座,取出推杆,注意顺序,装复时按顺序放回原位以保证原摩擦副配对。 从四周往中间的顺序拧松缸盖螺栓,拆掉缸盖。 拆掉飞轮及飞轮壳。拆掉高压油泵。拆下机油冷却器、输油泵和推杆室盖。 将发动机翻转,拆掉正时齿轮室盖和油底壳,拆卸机油泵出及油泵。 拆下凸轮轴。 转动曲轴至最方便的位置,拆掉连杆盖,推动连杆,以缸体上都取出活塞连杆总成,注意顺序。 拆下全部主轴承盖,抬出曲轴总成,然后把轴承盖按各自序号装口缸体,轻带螺栓。

2.2 观察曲轴润滑油油道,观察配气机构,观察正时齿轮的正时,观察高压油泵,机油泵,输油泵的驱动形式,观察燃烧室的结构,观察废气蜗轮增压器的工作及润滑方式等。 2.3 发动机的装配

2.3.1 清洁后,先将挺杆体涂润滑油后装入挺杆孔中,然后装入曲轴,注意轴瓦涂润滑油。主轴承盖从中间往两边按次序拧紧:第一次50N.m,第二次80 N.m,第三次再转60度。 2.3.2 装活塞前缸孔涂润滑油,活塞环对口相互错开120度,注意活塞顶部的朝前记号和缸号装入活塞连杆总成,连杆螺栓交替拧紧,先55N.m,再转60度。

2.3.3 装齿轮室体,机油泵注入机油后装入齿轮室。旋转曲轴,使一缸处于上止点位置,然后装入凸轮轴,注意正时记号与曲轴上的对准。若以拆下正时销座,此时安装。装好机油吸后安装油底壳,注意从中间向两边交叉拧紧。

31

2.3.4 装入机油冷却器、输油泵,装入推杆室盖,注意朝前记号。

2.3.5 装高压油泵,注意齿轮正时标记与凸轮轴对齐。高压油泵应正时找正后装入。 2.3.6 安装飞轮壳,安装飞轮,力矩为137 N.m。安装水泵,齿轮室盖等。

2.3.7 安装气缸垫,注意正反方向,装上气缸盖总成,装入推杆。注意缸盖螺栓有三种长度规格,短螺栓用于排气侧,中螺栓用于中间两排螺孔,长螺栓用于摇臂支座螺孔。先将所有螺栓按从中间到两边的顺序交叉拧紧到90 N.m,第二次只拧紧长螺栓到120N.m。然后所有螺栓再按以上顺序转过90度。

2.3.8 安装各摇臂支座,调整气门间隙后再继续安装其余附件。

2.4 气门间隙的调整 用两次调气门法,将曲轴摇至一缸压缩上止点时,调整6个气门(用相似示功图的方法判断哪6个气门可调)。将曲轴摇至六缸上止点时调整剩下6个气门。调整时,可先把摇臂上调整螺栓的缩紧螺母松开,旋松调整螺钉,在气阀尾部与摇臂间插入规定厚度的厚薄规,进气门间隙为0.25mm排气门间隙为0.5mm,拧紧调整螺栓,使摇臂轻轻压住厚薄规,固定调整螺栓的位置,拧紧锁紧螺母即可,之后在复查一次。 气门间隙调整完毕后,再安装喷油器,气阀室罩盖,低压输路,回路,高压管路和燃油滤清器,排气管,增压器,节温器,进水管,发电机,皮带张紧轮,支架,起动机等附件。 例2、EQ6100发动机(6缸汽油机): 2.1 发动机的解体

2.1.1 放出发动机内的润滑油和冷却水。 拆掉发动机附件,注意将所拆下的总成及其紧固螺栓放在一起: 拆掉两个机油滤清器和加机油口;拆掉汽油泵至化油器的汽;拆掉化油器至分电器真空连接管;拆掉化油器,注意化油器在进气歧管上的固定螺母为细牙螺纹,不应混用,注意保存。 拆掉汽油泵,分电器,分电器座,抽出机油泵传动轴,拆下机油压力传感器、机油压力过低报警器,取下风扇皮带,空气压缩机皮带。 拆下发电机,起动机。拆除大、小循环水管,空气压缩机及支架,曲轴箱通风管和水泵。

2.1.2 发动机解体 拆掉缸盖出水管,取下汽缸盖罩,拆掉前后缸盖上的摇臂轴总成,拆掉挺杆室盖,取出推杆,按次序取出挺杆体,注意顺序,装复时按顺序放回原位以保证原摩擦副配对。 从四周往中间的顺序拧松前后缸盖螺栓,拆掉前后缸盖。 将发动机翻转,拆掉正时齿轮室盖和油底壳,拆卸机油泵出及油泵。 转动凸轮轴正时齿轮,将齿轮上的两个圆孔对准凸轮轴止推凸缘的紧定螺钉,拆下两个螺钉,凸轮轴可以从缸体内抽出。 转动曲轴至最方便的位置,拆掉连杆盖,推动连杆,以缸体上都取出活塞连杆总成,注意顺序。 拆下全部主轴承盖,抬出曲轴总成,然后把轴承盖按各自序号装口缸体,轻带螺栓。 2.2 观察曲轴润滑油油道,观察配气机构,观察正时齿轮的正时,观察机油泵,分电器,汽油泵的驱动形式,观察燃烧室的结构等。

32

2.3 发动机的装配 装配时按拆卸的相反过程装配(可参考康明斯发动机装配顺序,注意由于结构不同,存在差别),注意活塞的朝前记号,活塞环的安装形式,螺栓的拧紧力矩,气缸垫的方向,气缸盖拧紧时注意从中间往两边分两次均匀拧紧。 气缸盖螺栓拧紧力矩为167~196N.m,连杆螺栓螺母98~118N.m,主轴承盖螺栓167~186N.m,摇臂轴支座螺栓螺母34~44N.m。

2.4 气门间隙的调整 用两次调气门法,将曲轴摇至一缸压缩上止点时,调整1、2、4、5、8、9。将曲轴摇至六缸上止点时调整3、6、7、10、11、12。调整时,可先把摇臂上调整螺栓的缩紧螺母松开,旋松调整螺钉,在气阀尾部与摇臂间插入规定厚度的厚薄规,气门间隙为0.20~0.30mm,拧紧调整螺栓,使摇臂轻轻压住厚薄规,固定调整螺栓的位置,拧紧锁紧螺母即可,之后在复查一次。

2.5 点火正时的调整 当发动机全部装复后,接好连线,调整点火正时,将曲轴摇至一缸上止点后返回9”。找到点火线对准飞轮壳上标记刻线,拧松分电器压板紧固螺栓,顺时针转动分电器外壳,使触点闭和,然后接通点火锁,缓慢地逆时针转动分电器外壳,当触点微开的瞬间会产生一个小的点火花,此时即点火正时位置,紧固分电器压紧螺栓。 例3、EQ491发动机(4缸汽油机): 2.1 发动机的解体

2.1.1 放出发动机内的润滑油和冷却水。

2.1.2 发动机解体 顺序拆掉发动机附件,注意将所拆下的总成及其紧固螺栓放在一起: 拆掉油标尺;拆掉发电机及其支架;拆除皮带轮及皮带;拆下汽油泵;拆下高压线及分电器。 拆掉进、排气管;拆下正时齿带罩,拆除气缸盖罩。 拆下曲轴皮带轮;松开正时齿带张紧轮,拆下正时齿带; 从四周往中间的顺序拧松缸盖螺栓,拆掉气缸盖。检查所有活塞是否有所在缸对应的顺序号,没有则做好标记 从下方拆卸油底壳,以防止油泥及铁屑进入曲轴箱。拆下曲轴前端盖。 将发动机翻转,用专用工具拆下机油泵,取出机油泵传动轴。 检查所有连杆盖和主轴承盖是否有重新装配的顺序号,没有则做好标记。转动曲轴至最方便的位置,拆掉连杆盖,推动连杆,以缸体上都取出活塞连杆总成,注意顺序。 拆下全部主轴承盖,抬出曲轴总成,然后把轴承盖按各自序号装口缸体,轻带螺栓。 注意各轴承盖的轴瓦不要互换。

2.2 观察曲轴润滑油油道,观察配气机构,观察正时齿带的正时,观察机油泵,分电器,汽油泵的驱动形式,观察燃烧室的结构等。

2.3 发动机的装配 装配时按拆卸的相反过程装配(可参考康明斯发动机装配顺序,注意由于结构不同,存在差别),注意活塞的朝前记号,活塞环的安装形式,螺栓的拧紧力矩,气缸垫的方向,气缸盖拧紧时注意从中间往两边分两次均匀拧紧。 气缸盖螺栓拧紧力矩为

33

70~90N.m,再转角90度。连杆螺栓螺母40~47N.m,主轴承盖螺栓88~102N.m。 2.4 气门间隙的调整 排气门 1 2 3 4 压下气门 调整气门 1和6 前方 4和7 3和5 2和8 2和8 3和5 4和7 进气门 5 6 7 8 1和6 气门间隙应在冷态时于凸轮和摇臂之间测量,进气门间隙为0.20±0.03 mm,排气门间隙为0.25±0.03 mm。按照以上顺序调整。 调整时,可先把摇臂上调整螺栓的缩紧螺母松开,旋松调整螺钉,在气阀尾部与摇臂间插入规定厚度的厚薄规,气门间隙合适后,拧紧调整螺栓,使摇臂轻轻压住厚薄规,固定调整螺栓的位置,拧紧锁紧螺母即可,之后在复查一次。

2.5 点火正时的调整 在一缸压缩上止点,反向旋转曲轴,使曲轴前端盖的正时指针对准规定的曲轴皮带轮上的点火提前角6度,然后装入分电器,应使分电器外壳上的真空提前装置近似对准2点钟位置,分火头对准5点钟位置。再旋转分电器座使分火头中心对准底座上的点火刻线即可。最后固定分电器外壳。装分电器盖,插分高压线,点火顺序为1,3,4,2。 3.实验报告

在认真完成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填写下表,并完成思考题。(可做在实验报告纸上)。 4. 思考题

4.1 气缸盖拆装时,缸盖螺栓为何要按顺序拆装? 4.2 曲轴如何轴向定位?凸轮轴如何轴向定位? 4.3 装配时,哪些部件要按原位置装配,为什么? 4.4 有几种方法判断一缸上止点,如何判断是压缩上止点。 4.5 为何要调整气门间隙?分析气门间隙调整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4.6分析造成汽油机与柴油机结构上有何不同,本质原因是什么?

实验名称 班级 实验设备名称、型号 实验日期 学生姓名 34

1、发动机的解体步骤 2、发动机的装配步骤 3、发动机的主要调整内 容、步骤和方法 指导教师 评 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二、变速器拆装

1. 实验目的

35

1)观察变速器的安装位置以及与发动机的联结关系。了解变速器操纵机构的结构特点。 2)通过对实验用多档变速器的拆装,观察、了解齿轮式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掌握锁销式惯性同步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其结构特点。 4)观察不同汽车变速器的结构原理。

2.设备与器材

1)5挡变速器及挂图、程控示教板。 2)实车汽车变速器总成。 3)拆装工作台及工具。

3.预习内容

3.1普通齿轮式变速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3.2惯性锁销式同步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4.实验步骤、方法与注意事项 以EQ1092F汽车变速器为例:

4.1在整车上观察变速器的安装位置,怎样保证变速器第一轴与曲轴同轴的。 4.2拆下变速器的上盖,重点观察分析操纵机构中自锁、互锁、倒档锁装置,了解拨叉与拨叉轴的安装。

4.3拆下手制动鼓总成,拆装过程中分析手制动器怎样起作用,拆下后轴承盖,分析其怎样防止润滑油流入水制动器的。

4.4从前端拆下轴承盖,并上下晃动拔出第一轴及轴承,观察第二轴前端如何支撑。 4.5用手托起第二轴前端上下晃动、并往后退出第二轴,取下第二轴的轴承止推环。 4.6依次从第二轴前端取出四、五档同步器总成,四五档固定齿座锁环,取下止推环,则第二轴上二、三档同步器总成和它前面的所有零件可依次从轴上取下。

4.7观察锁环和定位环是如何定位的,观察同步器怎样与第二轴联结,各档齿轮又是怎样联结的。

4.8从壳体中取出第二轴,观察中间轴和倒档轴。

4.9.1思考为什么各档(除一倒档)齿轮都用斜齿轮传动,各齿轮是怎样润滑的。 4.9.2观察同步器的构造,分析其工作原理,并能判断区别四、五档同步器和二、三档同步器和各同步器的前后。

4.9.3重点观察,理解各档位的传递路线。

36

4.9.4思考变速器怎样防止润滑油的渗透,怎样防止润滑油进入离合器和手制动器 4.10按相反顺序装复变速器,注意装复时不要遗漏。

5. 实验报告

在认真完成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填写下表,并完成思考题。(可做在实验报告纸上)。 6.思考题

6.1画出实验用变速箱传动部分简图并说明各档的传递路线。 6.2画出变速器自锁与互锁机构图,说明其工作原理。 6.3用斜齿轮传动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一、倒档不用斜齿轮? 6.4如何分辨二、三档和四、五档同步器的前后?

实验名称 班级 实验设备名称、型号 1、变速器的解体步骤 2、实验变速器各挡速比 3、同步器的组成 指导教师 评 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实验日期 学生姓名

三、驱动桥拆装及调整

1 实验目的

37

1)观察驱动桥的结构形式,拆装单级主减速器,分析其结构原理和调整部位。 2)拆装锥形齿轮差速器,分析其作用原理。

3)对半轴的安装固定形式进行分析,能正确区别全浮式半轴和半浮式半轴结构。 2 设备与器材

1)实车驱动桥 2)相应挂图及拆装工具 3 预习内容

1)常见车型驱动桥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2)汽车上为何要装差速器? 4.实验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以EQ1092F汽车为例:

4.1在整车上观察驱动桥,注意其连接方式。

4.2在解剖的驱动桥上观察主减速器的安装、半轴的安装及桥壳的组成、车轮的安装形式。

4.3从减速器壳体上拆下主动锥齿轮和轴承座等,拆卸时注意先将油封座螺栓拆除。将油封座脱开逆时针方向转过15度,即可使油封座上的对称两孔对准轴承座上的两螺纹孔,拧紧螺栓将轴承座连同齿轮一起顶出。启用铜棒敲击。然后拆下轴承座和前外轴承。 4.4观察主动齿轮的支承形式,主动齿轮的齿形、齿数、轴承的安装部位及润滑油路。轴承预紧度的调整部位。

4.5取下从动齿轮的支承螺往,然后拆下两端差速器轴承盖,拿出调整螺母,将从动锥齿轮连同差速器总成一同拿出。注意拆下零件不能混淆,以便按原位装复。

4.6从差速器壳上拆下从动齿轮,将差速器壳分解开,拆下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 4.7观察一字轴的安装定位、润滑,分析差速器的工作原理。按相反顺序装复,装时注意。

4.8主动锥齿轮及轴承预紧度的调整。装好连接凸缘再装上垫圈和螺母,拧紧时边拧边转动轴承座,使滚子处于正确位置。

4.9差速器总成装复后,注意交叉拧紧,将从动锥齿轮装上。

38

4.10主减速器及差速器总成装复及调整。 将差速器总成装人主减速器壳,将轴承的外圈套上,再将调整螺母装在差速器壳的螺纹部分。然后将轴承盖注意对好螺纹装上,慢慢拧动两端调整螺母,注意边调整预紧度时边转动差速器总成,然后将轴承盖螺栓拧紧。 将已调整好的主动锥齿轮及轴承座总成装人主减速器壳内。轴承座装人时注意对正不要偏斜,在紧固油封座和轴承座时应选择3一4个螺栓对角交叉均匀拧紧,忌用铜棒敲击。 用增减调整垫片的数量来调整主减速器的啮合印迹。增加垫片,啮合印迹向从动齿轮牙的大头移动,反之向小头移动。 齿轮啮合间隙的调整,正确齿轮啮合间隙范围为0.15~0.40mm。调整方法可用移动差速器轴承的调整螺母来达到.由于差速器轴承预紧度已预先调好,因此调整啮合齿轮间隙时,一侧的调整螺母松(或紧)多少,另一侧的调整螺母则相应紧(或松)多少,以便使差速器轴承预紧度保持不变。 调整支承螺柱。可先将支承螺往拧至顶住从动齿轮的背面,然后退因1/4圈即可。调整后锁紧。思考支承螺柱的功用。

实验名称 班级 实验设备名称、型号 实验日期 学生姓名 1、驱动桥的解体步骤 2、实验汽车主减速器速比 3、差速器的组成 指导教师 评 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5. 实验报告:在认真完成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填写下表,并完成思考题。(可做在实验报告纸上)。

6.思考题: 1)绘出实验汽车差速器的结构简图并说明其工作原理。2)实验汽车驱动桥的半轴为何种支撑形式?为什么?

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