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施工组织设计)
1、工程概况
渭蒲高速公路C-C02合同段K5+900~K6+222段属于湿陷性黄土路段采用10%灰土挤密桩处理,灰土挤密桩16266根,桩径0.4m,桩间距1m,平均桩长6m,总长97596m。
2、主要工程量:
灰土挤密桩16266根。
3、施工安排
计划:2009年6月1日开工,2009年8月1日完工。
计划工期:60工作日。
4、施工工艺。
(1)灰土挤密桩按等边三角形布桩,桩间距100㎝,排距86.6㎝,桩长6.0m,成空桩径37.7,成桩直径40㎝,桩身材料为10℅石灰土。
(2)成孔采用专用横向挤压成孔设备。成孔时,地基土它接近最优(或塑限)含水量,当土的含水量低于12%时,它对拟处理范围内的土底进行增湿,增湿土的加水量可按下式估算:
Q=vρd(ωop-ω)k
式中Q—计算加水量(m3);
v—拟加固土的总体积(m3);
ρd—地基处理前土的平均干密度(t/m3);
ωop—土的最优含水量(%),通过室内击实试验求得;
ω—地基处理前土的平均含水量(%);
k—损耗系数,可取1.05~1.10。
地基处理前4-6d,将需增湿的水通过一定数量和一定深度的渗水孔,均匀与浸入拟处理范围内的土底中。
(3)成孔和孔内回填夯实的施工顺序,它从内向外间隔1-2孔进行。
成孔后应监测状孔的垂直度,不宜大于1.5%,桩孔中心点的偏差不宜超过桩距设计值的5%,经检验合格后,按设计要求,向孔内分层填入筛好的10%灰土,并应分层(约厚30㎝)夯实至设计标高。
(4)成桩后,应及时抽样检验灰土挤密桩处理地基的质量,检测全部处理深度内桩体和桩间土的干密度,并将其分别换算为平均压实系数和平均挤密系数。
(5)桩身石灰土压实系数均不小于0.96,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不小于0.90,取样数量不应少于桩总数的1%.
灰土挤密桩地基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荷载试验,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桩基总数的0.5%,且每项单项工程不应少于3点。
灰土挤密桩要求符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80kpa,桩基施工完成后且经验收合格,清除其顶部桩散土40㎝,在桩顶铺设40㎝厚8%灰土垫层。
雨季或冬季施工,应采取防雨或防冻措施,防止灰土和土料受雨水淋湿或冻结。
5、质量控制
(1)尽量做到当天成孔当天夯实,如果没有填完,应该设置警示标志。如遇到下雨天没有办法填完,应用彩条布掩盖防止雨水进入。
(2)成孔后,要检查桩孔是否缩径塌孔,孔深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桩孔中心点偏差不大于5%,对沉管法误差为±50mm,桩管的垂直度误差1.5%(水准尺检测)。
(3)对土的含水量应天天观测,含水过大翻开晾晒,过小定时洒水以保证最大压实度。
(4)灰土挤密桩地基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荷载试验,检验数量不应小于桩基总数的0.5%,且每项单项工程不应小于3个点。
6、质量检验
(1)成桩后,应及时抽样检查灰土挤密桩处理地基的质量。应检查施工记录、检测全部处理深度内桩体和桩间土的干密度,并将其为别换算为平均压实系数和平均挤密系数,还应检定全部处理深度内桩间距的压缩性和湿陷性。
(2)抽样检验的数量,对一般工程不应小于桩总数的1%;对重要工程不应小于桩总数的1.5%。
(3)灰土挤密桩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四、质量、安全、环保措施
1、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分项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实行以项目总工为首的指挥体系和技术保证体系,以工程试验检测为主的内部监控体系,制订严格的工序管理与岗位责任制,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性。
(2)定期召开主管工程领导、技术负责人和质量检查人员参加的质量工程会议,分析工程质量情况和存在问题,研究制定改进措施。加强质量教育,增强全员质量意识。
2、安全保障措施
(1)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签订安全生产承包责任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进入施工
区内,必须戴安全帽,机械操作工必须戴压发防护帽;非有关操作人员不准进入危险区;不准带小孩进入施工现场;不准在施工现场打闹。
3、工期保障措施
(1)人员、机械保障:按照工程需要,及时调整人员配备,机械及时保养维修,确保工程进度满足施工需要。
(2)施工保障:作好生产计划,根据天气状况及时调整施工区段,合理安排工作面和工序交叉配合,加强现场的指挥协调,保证工序的连续性,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工期。
4、文明工地建设
(1)施工现场管理做到科学化、合理化,要制作、设立各种标志、标牌,人员实行挂牌上岗。
(2)提高员工思想素质,增强文明意识,遵纪守法。
(3)遵守乡规民约,处理好与当地村民关系,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