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装作业操作规程
1、 目的
对灌装工作进行标准化管理。
2、 范围
此规程适合于本公司所有产品的灌装。
3.权责
生产人员:严格按照该工作标准作业。
1、 内容
4.1只有经检测合格的半成品方可进行灌装。
4.2灌装时所有的瓶经消毒后方可使用,换料或重装灌装管道须用热水及75%酒精消毒一到两次,并用500g 清洗所用清洗产品返回配料间处理,如连续几天分装同一产品生产人员应三天消毒机器一次即可。
4.3灌装机在使用前先检查是否漏电、漏油等现象后,用去离子水试机和冲洗,然后用75%酒精消毒,最后用经酒精消毒的毛巾抹干。
4.4打开灌装机电源,分装人员根据生产的净含量要求调节灌装设备灌装产品,确保
产品重量合格并及时拧好瓶盖。
4.5对上工序流入的瓶,先检查是否消毒合格,并且消毒时间不得超过三天,否则不能灌装产品。要退回洗瓶工序重新清洗消毒处理,符合上述条件后,还要进行抽样检查,看瓶口是否端正、光滑、不得有毛刺(毛口)、螺纹等配合完好,色泽均匀,标志应完整、字迹清晰、瓶与盖配合严密、无滑牙、松脱,瓶身完整,不得有冷爆、裂痕、无明显疤痕、变形,没有混入其他瓶,瓶内是否有水、尘等,抽查5%不合格,就应通知洗瓶室负责任的组长,应立即向质检部门和车间主任汇报。
4.6灌装前,先核实半成品应附有合格证,否则不能灌装,待装产品名称批号是否与合格通知单相符,灌装前先对所分装产品进行感官检验(膏体外观、气味等)是否与合格通知书名称相符并与上批产品一样。检查膏体有无变稀、稠、返粗现象。如发现异常及时向车间主任和质检部门汇报。并退回乳化室处理,分装液体类产品,要保证产品静止时间(一般24小时),还要看清楚是否溶解完全、清晰、颜色、气味外观必须符合本产品技术指标的要求,灌装水剂产品最好能通过滤网或抽滤机过滤。
4.7膏体进灌装机时,要细心观察,检查膏体有无杂质、不明物体,若发现问题立即停止灌装,上报车间主任及质检部门,并退回乳化室处理,解决后才能进行灌装。分装前要先取15-30个空瓶称量,取其平均值(用于确保净含量)。灌装过程中,约十瓶就取两瓶称量确保装的每瓶都符合“产品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某些产品需用手持封口机封口,封口温度要适中,不能太高或太低、贴得太紧实等,保证产品不因高温而变质。
4.8灌装后每瓶产品要马上加盖,加盖前先细心抹去贴在瓶口(身)的产品,瓶身要保持清洁干净,瓶与盖配合要严密、无滑牙、松脱、泄漏现象,瓶盖不应扭得过紧或过松,加盖时要认真,仔细检查每瓶产品瓶身文字与产品名称是否相同,瓶身是否干净。检查合
格后才把产品送出灌装室。灌装时,如产品流到瓶外或其他地方,须用布擦干净后再用75%酒精消毒。
4.9分装完成后,由组长最终检查产品是否达到要求,每瓶检查名称、外观等。如无问题再分开装箱,箱上注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数量等。有些产品有冬、夏、南北之分,要详细写明,再由质检部门进行抽查检验,收到合格通知单后再与成品责任人点数,开单办好进仓的交接手续,按要求做好当班灌装记录。将分装的产品转运到待打码区,等待打码。
4.10每天灌装完成后对机器进行清洁保养并做好保养记录。
5、环境及卫生要求
灌装室环境卫生应整洁、无尘(包括工作台、墙、天花、空间、排气扇、地面等)。设备外表面细菌总数抽查检定≤2个/4平方厘米,空气的细菌总数≤5个/立方米。
5.1每天早晚对灌装间用紫外线消毒灭菌一次。灌装室每天彻底进行全面的清洁卫生工作,地面、墙、玻璃、灌装台应早晚用消毒水清洁,光管、紫外灯、空调、气扇、产品输出口窗的毛巾必须每星期清洗一次。
5.2灌装用的各种盛料器皿或工具用清水洗涤后,再用75%酒精浸泡5-10分钟,然后擦干按位置放好,用紫外灯灭菌15分钟。灌装用的毛巾、抹布要用沸水煮15分钟灭菌,再用75%酒精浸泡消毒才能使用,上班前,中午时,灌装室开紫外线灯灭菌30分钟。
5.3灌装人员进入灌装室前必须先用清水洗干净双手,再用75%酒精浸泡消毒双手,
穿戴专用的整洁工作服、口罩、鞋,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操作时,应注意个人卫生,杜绝用手抓痒、抓头皮等不良习惯,不能戴首饰及手表,不能染指甲,口罩要遮住鼻孔,非工作人员不能随意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