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S光缆验收注意事项:
1.光缆所使用的金具,必须与光缆的外径和光缆的绞合方向相吻合,必须具有光缆相关匹配的额定抗拉强度; 2.耐张线夹和悬垂线夹,必须按照金具生产厂商推荐或配套的接地线进行接地;
3.耐张线夹分为三类:终端型(单边),接续型(双边),通过型(双边)。终端型线夹用于光缆终端,接续型用于相邻二盘光缆的接续塔上,通过型一般用于线路水平偏角大于 60°或仰角大于 30°以上以替代悬垂线夹; 4.单悬垂及双悬垂线夹预绞丝单悬垂一般用于线路转角小于 30°或线路仰角小于 15°的通过型塔上,预绞丝双悬垂一般用于线路转角 30°和 60°或线路仰角小于 15°和 30°的通过型塔上; 5.引线夹具是用于光缆从(杆)塔引下固定, 引线夹具的安装间距为 1.5m-2m;
6.吊线架挂位置:位于最末层线担下不小于 45cm 处,距地面高度不够时可局部上移;两层以上吊线,间距不一般为 40cm;附件安装前,应对已架设的光缆进行临时接地,光缆金具上的各种螺栓及销钉的穿向应与其它地线金具的螺栓穿向一致。
7.所有的内绞丝尾端应对挤,偏差不超过 50mm,否则重新安装;为了避免产生电弧,防振鞭与金具预绞丝末端应保持适当距离。
8.根据线路杆塔的种类不同,其塔型有角钢型和圆柱型,因此,引下线夹的 安装方式也分为角钢型结构和抱箍型结构。 引下线在安装过程中,光缆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 600mm;
9. 铁塔的引下线统一由脚钉角主材引下;水泥杆的引下线夹由架设光缆侧引下,引下线夹具平均安装距离 1.5~2m; 10.余缆架的安装,对于铁塔,余缆架安装在距地面 7m 以上或处于下横担下方第一个横隔面附近 的位置;对于水泥杆,安装高度为导线横担下方 5~6m;对于龙门架,安装高度离地面 2.5m;
11.光缆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投影不能与导线和地线出现交叉,以避免在风偏和蠕动时光缆与导线、地线产生碰撞(鞭击);
12.光缆不应与杆塔产生碰撞和摩擦;
13.在满足以下条件情况下,ADSS 光缆的架设应使线路杆塔受力最小。 ADSS 光缆与地面及交叉跨越物的最短距离要求如下: a) 居民区(村庄) c) 公路 6m
d) 房屋垂直距离 2.5m e) 通信线交叉距离 1m f) 10kV 电力线交叉距离 1.5m g) 35kV 带电导线、架空地线 3~1.5m h) 110kV 带电导线、架空地线 3.5~1.5m
光缆紧线后,必须对光缆端口进行包封处理,防止光缆受潮、受污。
14.光缆接续包括光纤接续、铜导线、护套、加强芯的连接,接头损耗的测量,接头盒的封装及接 头的保护安装等,要求:连接损耗小,满足线路传输性能要求,性能可靠、稳定。光缆接续是光缆 线路施工的重要环节,光纤熔接和接头盒保护是目前光缆永久(固定)式接续最常用的方法。
15. 接头盒必须严格程序安装部件,并经驱潮处理后加以封装; b) 接头盒、余缆架应按设计要求,固定在合适的高度位置上; c)余缆盘绕完成后,应采用长* 500mm*宽 1.2mm 不锈钢带,进行四点捆扎。
16. 余缆处理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普通光缆的余缆可盘留固定在电杆或架空吊线上;电力光缆在余缆应盘留在余缆架内,并按设计要求悬挂在构架或铁塔上。
17.检查起/止杆(塔)号、耐张段数/长度、光缆安装位置、交叉跨越等是否符合施工图设计。 b)检查 ADSS 外护套有无损伤、扭曲、鼓泡、挤压等现象。 c)检查光纤有无回缩、断纤等现象。 d)检查光缆弧垂是否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光缆弧垂偏差是否符合 GB50233-2005 规定。 e)检查光缆引下路径是否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f)检查光缆引下和穿管弯曲半径是否不小于缆径的 25 倍。 g)检查地埋部分穿管保护和建筑物内保护是否符合施工图
6m b) 铁路 7.5m
设计要求。 h)检查光缆在沟道中敷设是否穿子管保护,管口封堵是否密封良好,是否每隔 1.5m-2m 用绑带固 定,在沟道转弯处两侧、电缆检修井口是否挂标识牌。
18.检查光缆的引下安装是否顺直美观,是否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是否每隔 1.5m-2m 安装一个固定夹具。 19.检查角铁塔用余缆架是否安装在距地面 7m 以上或处于下横担下方第一个横隔面附近的位置;杆用余缆架是否安装在导线横担下方 5~6m;站用余缆架是否安装在龙门架高度离地面 2.5m 处。 b)检查余缆架安装是否固定可靠,有无在杆塔上打孔安装。 c)检查光缆在余缆架上是否均匀盘装,有无过松、过紧、交叉或扭曲受力。 20. 检查光缆在盘装后,有无用不锈钢扎带捆绑固定,捆绑点是否少于 4 处。 21.接续施工工艺质量检查
a)检查容纤盘内的接续用光纤盘留量是否不小于 500mm,弯曲半径是否不小于 30mm。 b) 检查容纤盘内的接续用热缩管是否安装牢固可靠、排列有序,是否用电工胶布封盖。 c)检查ADSS 用接续盒是否垂直安装于余缆架上。
d) 检查引导(管道)光缆用接续盒封装后的气密性,以确保密封不防水。 e)检查接续盒出线部位有无挂标识牌。 架空光缆的净距、挂钩程式和敷设工艺
架空光缆净距表 垂直距离 名 称 最小距离(m) 7.0(最大弧垂) 5.5 5.0 1.0(最高水位) 2.0(最高水位) 2.0 0.6 0.6 2.0 1.25 4.5 4.0 3.5 3.0 名 称 水平净距离 最小净距离 1 1/3 H 1 H 0.5 m 1 H 1.0 m 0.75 m 2.0 m 1.5 1.25 铁路距轨 公路、市区马路 一般道路 通航河流船帆顶 不通航河流水面 平屋顶 屋脊 其他通信线交越 树枝(郊外) 树枝(市区) 市区距地面 市区街坊小巷 高农作物 其他一般地形地
铁路(杆位-钢轨) 公路 人行道边沿 通信线路(两杆间) 地下管线(水电煤) 地下管线(直埋电信) 房屋建筑(边缘) H:电杆地面高度 树枝(郊外) 树枝(市区)
耐张线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