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需求】我国农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需求】我国农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来源:九壹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关键字】需求

摘要:农民消费关系到农村市场振兴和国家繁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消费结构在逐渐升级,趋向合理化的发展态势。但是农民消费结构也存在着恩格尔系数偏高、发展型消费品较少等问题。在经济和社会转型期,应该着重促使农民的潜在消费需求向现实市场需求转化并促进农民消费结构升级。

关键词:农民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消费环境;优化

农民消费结构状况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农村社会发展。最近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了各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研究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的消费问题十分重要,而分析消费结构有助于把握消费的总体状况。农民消费关乎农村市场振兴和国家繁荣。分析我国农民消费结构状况,找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方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 1.1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

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年内平均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额。

2002—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834元提高到3224元,增长75.8%,年均增长11.9%;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0%。2007年,农村居民的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的人均支出水平比2002年分别增长了63.7%、84.2%、91.2%和85.6%;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其他方面的消费水平比2002年分别增长了1.6倍、45.3%、1.0倍和28.7%。2002—2007年,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逐年下降态势,由2002年的46.25%下降到2007年43.08%。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反映状况的通用指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根据上述标准,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消费处于小康水平,且消费水平逐年有所提高。然而,农村居民消费增速低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

表1 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对比表 单位:元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全体居民 4401 4925 5463 6138 7081 农村居民 2103 2301 2560 2847 3265 城镇居民 7901 8679 9410 10423 11855 城乡消费水平对比(农村居民=1) 3.8 3.8 3.7 3.6 3.6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

如表1,2003-2007年期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绝对数偏低,不足全体居民消费的1/2,不到城镇居民消费的1/3,且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绝对差异继续扩大。以表中2005年为例:农村居民消费不足全体居民消费的一半,不到城镇居民消费的1/3,如此巨大的差异在表中每一年的数据中都有所体现。因此从表中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如何缩短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又是刻不容缓的。 1.2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现状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消费结构是指某项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随着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农村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与城市居民相比较,农民收入水平偏低,而且与城市收入差异以及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异有逐渐拉大的趋势。农民消费现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恩格尔系数偏高。农户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食品、衣着、住房、燃料和用品等生活消费品支出以及对生活服务、文化服务等服务的消费。消费经济学有关理论证明,农户收入水平的增长与生活消费支出增长正相关。实践证明,各种消费增长是不同步的。一般情况下,随收入增加,需求弹性较大的消费品(如耐用品和文化娱乐消费品)增长较快,而需求弹性较小的消费品(如食品)增长相对较慢。1980-2005年,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有所降低。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1980年的61.77%下降到2005年的45.5%,下降了16.27个百分点。下降速度出现了增快趋势。这说明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在逐步改善。但是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2001年以来,城乡恩格尔系数之差仍在8.5%—9.5%之间徘徊。 其次,我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虽然呈逐年下降趋势。在21世纪初突破了0.5,但是与城镇居民36.7%的恩格尔系数相比,农村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仍然较低。与国外的农民恩格尔系数相比,情况更是严重。2003年美国农民恩格尔系数为14.7%,新加坡为17.1%,加拿大为15.7%,法国为18.3%。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的纯收入不及城市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在如此高的恩格尔系数下,用于非食品消费的支出就更加少。因而我国农村消费市场需要得到调整,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刻不容缓。

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农民衣着、住房、燃料和用品等生活消费品支出以及对生活服务、文化服务等服务的消费生活现代化程度低。即发展型消费品较少,生存型消费特点较为明显。这种状况将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2.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1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 ,但与城镇居民相比仍有差异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逐步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向着逐渐降低生存消费比重、不断提高享受和发展性消费比重变化,基本生存资料中的食品支出比重逐渐下降,其他享受和发展性消费支出比重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支出由2002年的人均528元提高到2007年的950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28.8%提高到29.5%。另外,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等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的支出比重稳步提高。2007年,农村居民用于这3项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0.2%、9.5%和6.5%。其中,交通通讯支出比重提高最快。虽然农村居民消费逐渐升级,但升级速度在逐年减缓,且与城镇居民相比,消费水平差异进一步扩大。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各类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依次是:食品(36.3%)、教育文化(9.8%)、衣着(10.4%)、医疗保健(7.0%)、家庭设备及服务(6.0%)。可见,农村居民消费层次仍明显低于城镇居民。 2.2导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偏高、消费层次低的原因

在一般情况下,农民收入状况决定着消费规模、消费水平。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比较低,导致农民消费规模、消费水平比较低。如果将农户按收入五等分分组,也体现出高收入高消费的特征。在实际生活中,收入水平高的农户增加享受型和发展型生活资料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农民收入仅限于能解决温饱问题的话,那么他们就没有余钱来增加享受型和发展型的生活资料。目前来看,我国农村居民尚处于仅解决温饱问题的状态,能够增加享受型和发展型生活资料的农户依然不多,换句话说,无论是农村居民还是城镇居民,首要解决的是物质生活,只有物质生活得到解决,他们才会有精力和能力去开辟精神生活,而我国农村居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民目前普遍收入水平较低,还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去开辟精神生活,尚且还需要一点时间来改变这种状况,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一种大众现象。

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是滞后的。滞后的消费观念导致滞后的消费行为,即除了收入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之外,农村居民相对滞后的消费观也是导致农民消费结构低级化的一个原因。农民传统消费观念给我的印象就是积攒手中的钱,而不懂得如何用已有的财富去投资于其他的领域,从而产生更大的财富。在他们看来,他们所关注的就是现有的财富是否增加,而无法以长远眼光来看利益的得失,只是计较眼前利益的得失。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普遍滞后,他们的理财观念普遍也是多进少出,却不看支出的那部分是否能带来更大的收入,这些能投资再收益的观念,还没有深入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骨髓中去,而要转变在我国农民心中根深蒂固已久的传统消费观念还需要一段时间与技巧。

3.我国农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对策

3.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为了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加强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另外,对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也不能忽略,要加快并保质保量的建设农村文教娱乐设施。加强对“农家乐”等副业的扶持,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以此副业为龙头,带动农民步入市场,创收增收。此外。必须调整农业的产品结构。开发名优特新产品,增加优质产品的比重。适应市场要求,发展经济作物和具有地方特色、品质优良、高附加值、开发前景广的新产品,使农民在产品开发中不断增加收入。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高产优质农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把农业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农村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3.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农民的储蓄趋向,拉动消费

虽然我国广大农村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其参合率达到90%以上。但保障水平仍然很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给予补助,而且地方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不低于10元给予补助。参保农民个人每年交10元,这相当于每个参合的农民年人均大病统筹资金为30元,这仅为城市的1132。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保障力度。另外,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结果显示,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后,农民可支配收入将减少768亿元,然而,可以得到2688亿元的养老保障。与农民自己储蓄养老相比。可以减少储蓄1880亿元。因此。应尽早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消除农民即期消费的“后顾之忧”,从而促进消费需求的增加。

3.3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村金融供给能力

2008年“1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推进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试点工作。中国银监会刘明康在银监会2008年工作会议上表示,要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将更多的改革资源投入到农村金融领域,更好地统筹城乡金融发展。各级应积极响应和配合的相关,充分考虑农户的收入来源、未来经济承受能力和信贷风险。采用贷款证、农户联保贷款、抵押贷款、担保贷款、教育贷款和信用贷款等多种形式发展农民消费信贷。同时,针对农村特殊的金融环境制定一套完整的法律,使农村金融活动更为合理健康的运行。另外,建立信用风险测评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事业,使之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0.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1-2006)[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19-26. [2]国家统计局. 2006.中国农村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3:26-2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8.中国农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26-27. [4]王珊珊,王德勇.2005.浅析农民消费结构变化[J], (11):6-8.

[5]刘彬. 2008,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改革与战略,(01):120-169.

[6]农村消费问题研究课组,陈文玲,郭立仕. 2007.关于农村消费的现状及建议[J]财贸经济,(02):126-127. [7]王宏伟. 2000.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趋势及制约农民消费行为的基本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04):59-70. [8]王红娜. 2006.我国农村消费问题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03):147-163. [9]谢景芝. 2002.制约我国农村消费需求的因素与对策[D].郑州大学,(05):16-27. [10]高岩辉. 2006.中国农民收入的区域差异研究[D].西北大学,(4):25-36. [11]陈文玲. 2008.我国消费需求发展趋势及特点[J]商业研究,(02):119-128. [12]刘艳. 2007.优化我国农民消费结构的对策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09):163-180.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