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征

论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征

来源:九壹网
摘要

况周颐曾在《蕙风词话》中称纳兰性德为“国初第一词人”,王国维也赞颂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有着如此之高声誉的纳兰性德,在诗词上有着非常卓越的成就,其“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细细品味纳兰性德的诗词,不难发现,他的词处处充满美感,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试通过对纳兰性德词的整理和研究,对纳兰性德其人及其词做了深入的研究,从词内容、风格、艺术特色几个方面对纳兰性德词做了梳理与归纳,以期增加对纳兰性德词的全面认识,增加对纳兰性德更深刻的了解,并同时锻炼提高自己的诗词阅读能力、分析能力。

关键词:纳兰性德 词 艺术特征

ABSTRACT

Zhou Yi Kuag once in the wind art sticks to call nalanxingd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ci\wang guowei also praise him \"with nature's eye view, with the tongue of the natural love... really so. Since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 person\". With so high reputation nalanxingde, has a very remarkable achievement in poetry, the word \"he\" in luxuriousness luster luminous place. Savor of nalanxingde's poetry, it's not hard to find, full of aesthetic feeling, his words have higher artistic value.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nalanxingde's word and study, the nalanxingde is done in-depth research and its word, from word content, style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nalanxingde's word made and analyzed,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LAN deeply understand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ir poetry reading ability and analysis ability.

Keyword:Nalanxingde ;a type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art characteristics

目录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纳兰性德其人.................................................... 1 二、纳兰性德词艺术特征.............................................. 1 (一)爱情词的绝对地位.......................................... 1 (二)意象丰富.................................................. 3 (三)多用比兴.................................................. 5 (四)情真意切 不事雕琢......................................... 7 三、结论............................................................ 8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9

论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征

绪论

纳兰性德是清代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一生有大量名作流传于世,无论是其人还是其诗都是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热点之一。从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关于纳兰性德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纳兰词的艺术风格研究。这方面的论述比较多,大多是从词的意象、意境、词的感情、词的类型(如边塞词、悼亡词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中的优秀代表有乌尔沁的《纳兰性德边塞词中的情感世界和隐逸意境》、吕菲的《长箫一支同心曲梦里清辉各自明--比较晏几道与纳兰性德“梦”词之异同》等。

二是与他人词比较研究。一般是研究纳兰性德与李煜、晏几道、李清照、爱新觉罗·岳端等的比较等,这些文章通过纳兰与他人词内容、意境等方面的比较,得出纳兰词不同与他人的独特性。

三是纳兰性德词的综合研究。陈水云、陈敏的《纳兰性德文学接受述论》、谢永芳的《纳兰词不入四库原因初探》、陈水云的《近50年来港台地区纳兰性德词研究述评》等是其中的代表论述。

以上众多关于纳兰性德的学术研究,这些论述专业性很强,为笔者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笔者试从纳兰性德其人其事入手,进而观其词特征,发现爱情词在纳兰一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许多词作在意象、修辞等方面又有着明显的特点。本文就试从这几方面出发,表述笔者一点浅见的意见。

一、纳兰性德其人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族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纳兰性德出生于清朝的贵族之家,其父明珠曾是清廷大员,其家族为清朝贵族,故纳兰性德有着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纳兰性德从小学习骑马射箭、和武术;同时也由名师指导学习汉族文化,并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纳兰性德22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

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従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二、纳兰性德词艺术特征

(一)爱情词的绝对地位

纳兰性德的爱情词是其作品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流传下来的纳兰性德词来看,共计347首,其中最具特色、最能代表其个性的作品是他的爱情词。可以说,纳兰性德爱情词是纳兰词的精髓部分,其语言风格婉转、优美;感情细腻、忧郁,在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风格。

纳兰的爱情词,从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悼念亡妻之作,二是表现情人分离相思愁苦的作品。两种作品因感情背景很不同,所以不单在内容上,在形式上也有比较大的区别:前者抒情直接,感情炽烈,情绪饱满;后者则借用带有特殊意义的景物,委婉地表现自己的感情,比较含蓄、精致。

纳兰性德词作品数量多,风格独特,大多凄美动人,流传至今的“人生若只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一富于意境的佳作,是其众多的代表作之一。

1674年,纳兰20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夫妻恩爱,感情深厚,少年夫妻无限恩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无耐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死,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从此纳

兰“悼念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一再流露出对亡妻难以忘记的眷恋和无尽痛苦的思念。1词人写给妻子卢氏的作品既有思慕之作如《浣溪沙》,也有怀念悼念之词,如《青衫湿遍·悼亡沁园春·代悼亡》、《南乡子·为亡妇题照》等。而悼亡之作在纳兰爱情词中占据主要的内容,它不仅数量上为历代诗人之冠,诗词的悲伤凄凉,催人泪下,也是文学史上罕见,这也成为纳兰爱情词的一大特色。

纳兰性德后续娶管氏,侧室颜氏,30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为妾,但因家人阻挠被迫分离。纳兰本身不羁的性格,超凡的才华与家庭,封建制度构成巨大的矛盾和压力,再加上,爱妻早亡,与爱妾无法相守,友人离别,造成了纳兰无尽的困惑和无法抚平的伤痛。纳兰厌倦了世俗,不久溘然而逝,享年31岁。

且看其甜蜜的回忆的词句: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2 寻常多少,月明风细,今夜偏佳。3 也有失恋的忧伤,如: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4 十年青鸟音尘断,往事不胜思。5 也有痛心疾首的懊悔,如: 而今才道当时错。6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不得不令为称奇。

看纳兰性德的《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7

1

潘虹.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试论纳兰性德感伤情怀的成因[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6(1)

2 纳兰性德.纳兰词[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213 3 纳兰性德.纳兰词[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154 4 纳兰性德.纳兰词[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297 5 纳兰性德.纳兰词[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326 6 纳兰性德.纳兰词[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331 7 纳兰性德.纳兰词[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9

这阕短小的《如梦令》像极了容若的一生,前段是满砌落花红冷,眼波心事难定的少年风流,后半段是从此簟纹灯影的忧郁惆怅。因为爱情的不如意,容若的词总是凄婉到叫人断肠,这凄美如落花的词章惹得后世无数多情的人爱慕不已,认为他“情深不寿”,“天妒英才”,实在是可怜可叹。虽然纳兰性德只活了三十一年,其间又为着几个女子缠绵悱恻地过了十一年。然而比起历代数不胜数有才无着,终生颠沛的人,容若实在不算是个悲剧性的男人。作为一个男人,他有一个爱他的妻子,一个仰慕他的小妾,一个至死不逾的情人,一群相濡以沫的朋友;他还有显赫的家世,高贵的血统。他所不齿的父亲为他安排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让他终生勿为生活烦忧;他自身的才华和得天独厚的地位,使得他考运亨通仕途平顺,年纪轻轻便被康熙取中做了近侍。但是这一切看似繁华无限的生活,纳兰性德却并不如意,在锦绣丛中心境荒芜,社会道德、家庭责任筑就的牢笼困摄住生存在世上的每一个人,纳兰性德也不例外,本是繁华无限的生活,但对于纳兰,却是在相逢后,落得一个“从此簟纹灯影”的结局,即便看似万事无缺,纳兰却更容易执着于遗憾,始终为没有得到而愁肠难解。当然,这也筑就了艺术上的纳兰和纳兰词,如此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遗风的美丽词章在后主之后,恐怕只有纳兰一人。

(二)意象丰富

多用意象是纳兰性德的词的重要特征。“意象”本是我国诗歌创作传统的一种民族形式和艺术风格。纳兰性德将其运用于自己的词之中,自然、动物、植物无一不可做为意象,

中“雨”的意象在纳兰词中出现的十分频繁,由于纳兰的词大多是写人生聚散,爱情悲欢,,感叹兴亡,充满着伤感,因此雨的意象在他的词里,有一种凄清哀婉的情韵和色调,成为他表达悲凄伤感、幽怨多苦感情的一个载体。

以听雨来写自己秋夜梦回无眠的愁情: 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1 以凉雨表达自己独自一人的凄凉: 独客单衾谁念我,晓来凉雨飕飕。2

1 2

纳兰性德.纳兰词[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46 纳兰性德.纳兰词[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131

以寒雨抒发自己扈从的无奈: 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1 以风雨抒发兴亡盛衰的伤感:

行人莫问前朝事,风雨诸陵,寂寞鱼灯。天寿山头冷月横。2 以雨的消逝,暗示繁华不可久恃: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3 以寒雨体现自己对妻子的孤寂相思之情: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4 以冷雨抒发与妻子生死异途的感伤: 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风凄雨打画桥。5

同样是雨,纳兰生德却在不同的词作中赋予了“雨”不同的意象,这些“雨”或柔、或愁、或悲、或怨、或凉、或渺,无一不与词的内容搭配紧密,于细密无声处传神的表达出丰富的“雨”的意象,也从旁烘托渲染也作者不同的情感。

同样,因为“月”是思念的代表,更因为“月”是触发他情思的直接物象。可以说,纳兰的词与“月”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月”,是跨越空间的隔绝,可以连结起两地的相思。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6

纳兰性德用月的情态孤独落寞,月的色彩凄冷迷离,表达了他与妻子分离的悲凉与无奈,具有深邃绵缈、凄婉悠远的美学意蕴: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7 他还用月的意象感伤岁月的流逝: 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8

另外,纳兰性德还把月的团圆与人的孤独形成对照: 相思何处说,空有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团照鬓丝。

9

1 2

纳兰性德.纳兰词[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271 纳兰性德.纳兰词[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122 3 纳兰性德.纳兰词[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204 4 纳兰性德.纳兰词[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211 5 纳兰性德.纳兰词[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302 6 纳兰性德.纳兰词[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313 7 纳兰性德.纳兰词[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202 8 纳兰性德.纳兰词[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39 9 纳兰性德.纳兰词[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202

在纳兰的词里,月的意象是生命的时间飞逝,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情爱的寄寓和沐浴,月被勾出的悲悯情怀和凄凄哀愁,已成为纳兰表达聚散离合之情的永恒背景。

除此以外,纳兰词中还运用了许多其它的意象,如“日”、“水”、“风”、“烟”、“花”、“回廊”等,他习惯于用具象来表达爱情意象。比如,纳兰爱情词诗中曾多次运用“梨花”、“回廊”等来寄托他的感情。如:

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1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2 新月才堪照独愁,却又照梨花落。3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4

待将低唤,直为痴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廊敲玉钗。5 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6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绮。7

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8

落花意象多为传达出一种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感叹与淡淡哀愁,而回廊又给人以无尽的孤单与寂寞之愁苦。纳兰性德在自己的词中,大量运用“落花”、“回廊”,化有形为无形,用有形的具象表达无形的哀思,着实是他的一大特色。

纳兰性德的爱情词之所以忧郁,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本身就是一个重情重义,感情丰富的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于是他一方面绝少开怀,另一方面更把目光投向了爱情——把自己最大的

1 2

纳兰性德.纳兰词全集鉴赏[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5:79

纳兰性德.一片幽情冷处浓——纳兰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11:94 3 纳兰性德.纳兰词[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54

4 纳兰性德.纳兰词全集鉴赏[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5:79 5 纳兰性德.纳兰词[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133 6 纳兰性德.纳兰词[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254 7 纳兰性德.纳兰词[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21

8 纳兰性德.纳兰词全集鉴赏[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5:80

热情和才华倾注于爱情之中。而卢氏的早亡对他打击极大,一方面加深了他的郁闷,另一方面也促使他写出了流传百年的佳作。

(三)多用比兴

纳兰他还主张作诗词要有比兴。从我国历代诗词的演变来看,宋明的作品赋多比兴少,“雅颂多赋,国风多比兴,楚词従国风而出,纯是比兴,赋义绝少。唐人诗宗风骚,多比兴。宋诗比兴已少,明人诗皆赋也,便觉版腐少味。”但是在纳兰性德的诗词中,他常以竹、松、兰、荷等自比,借物起兴,循着他的“发乎情,止于礼义”的创作过程,抒发高洁的情怀,辩明超脱的心志。1

纳兰性德的这种创作思维轨迹和价值取向也是出之有因的。明珠在纳兰性德少年之时,便为他延请了汉学名师。使他在受教育的初期便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认识方面,形成良好开端。其后,在编纂集宋元历代经学大成的《通志堂经解》的同时,从理论的高度,系统接触、了解在传统哲学、伦理、道德思想指导下的经世方略典记述。在他以后用诗词従情感上抒发胸怀的时候,深层的理论指导着他自然,自觉地达成“发乎情、止于礼义”的艺术创作思想程序和价值归宿。

纳兰性德的诗词中,有不少是因扈驾游历北京西山一带,这些地方至今几乎都有迹可寻,有史可稽。纳兰性德曾随康熙幸游“处”宝珠洞。他扈从玄烨凭高远望,写下《望海潮·宝珠洞》“漠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呗,算来别是凄凉。往事最堪伤,想铜骆巷陌,金谷风光。几处离宫,至今童子牧牛羊。荒沙一片茫茫,有桑干一线,雪冷雕翔。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斜阳。归雁两三行,见乱云低水,铁骑荒冈。僧饭黄昏,松门凉月拂衣裳。”2站在平坡山巅宝珠洞眺远亭上,宜南向、东向眺望。南望,永定河一线漂渺如带似纱由它千万年泛滥冲刷形成的西山洪积扇,不但形成北京平原,在北京古地理上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至今在其两岸仍可见大片荒沙,累累土岗。山下不远是八宝山、老山、田村山、石景山,两千年前的汉墓早以少为人知,山脚下元代翠微公主的陵墓湮没无寻,明代贵戚葬地已被清朝王公坟茔逐渐取代。东南望,辽金残毁的城垣尤在,元大都址上的明清北京城紫气东来。

1 2

张世斌.满族词人纳兰性德词学思想研究[J].江淮论坛.2005(2) 纳兰性德.纳兰词[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219

辽宋于会城门北、紫竹院一带进行了“高梁河会战”辽军铁骑的驰援,使宋军大崩溃。金兵攻陷辽幽州城,在其上建中都城。元人将金中都付之一炬后,东移城廓建大都城。历史变迁,王朝更迭,都邑兴废,引发了纳兰性德的无限感慨。

纳兰性德从驾到西山黑龙潭,写下《忆秦娥·龙潭口》“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古苔横啮。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1黑龙潭位于画眉山北,在山嘴处东北石崖下。这里石色青黑,树木萧森,荫浓苔滑。泉水従深潭底冒出,“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夜深千丈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因为她是搏击人生风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为了她,就不怕千难万险,就一定会迎来团聚的那一天。从“夜深千丈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

(四)情真意切 不事雕琢

纳兰词的成就,在于他对词的理念的自然认知,纳兰性德的老师、清代著名学者徐乾学指出纳兰词“清新秀隽,自然超逸。”;王国维赏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况周颐称赞“其所为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由大

1

纳兰性德.纳兰词[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225

家的赞扬之词,我们不难看出纳兰性德词“情真意切,不事雕琢”的特点。

纳兰词,写真意,抒真情,语言优美流畅,形式和谐自然。例如《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1再有《浣溪沙》中“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还有,像“月华如水”、“波纹似练”、“有泪如潮”,“天上人间一样愁”这样自然、亲切的词句随处可见。难怪王国维评价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唐圭璋认为纳兰性德“待人真,作词真,写景真,抒情真,虽力量未充,然以其真,故感人甚深。2一种凄惋处,令人不忍卒读者,亦以其词真也。”刘大杰也说纳兰性德“他没有做作,没有虚伪,只是实实在在地吐露出自己的声音。纳兰性德词的价值全部在这地方。”

另外,纳兰词虽缘自“真”,但并没有流于浅薄,而是善于营造凄婉意境:一是善写凄清迷离之境,词意蕴籍隐曲;二是善用细节小景表达孤寂之情。因而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请看:《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春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这首小令看来是恋人雪梅被选到宫里之后,纳兰倍感孤寂、痛苦而作,写得轻灵凄婉,深沉感人。词人用黄昏、乌鸦、柳絮、春阁、瓶梅、心香等物象深刻表达相思的凄苦,其意境和物境有机融合在一起,既有实景的描画,又有心如死灰的暗喻。

如前所述,纳兰性德填词同作诗一样,一是要重比兴,二是有寄托。就是须用比兴之法,寄托自己的思想追求和不平,以抒发感情。纳兰性德认为诗词创作必须“意在言外”,这样才能蕴藉含蓄,高澹有味。其词作中不乏这样的作品,如《眼儿媚·咏梅》:

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在这首咏白梅的词中通过对白梅雅淡孤高品格的赞赏和对它孤独凄清处境的同情,寄托了作者的心志,产生了“高远有味”的艺术效果。

纳兰曾经说过:“予本多心人,存心聊自持。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发于

3

1

纳兰性德.纳兰词[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24

2 范瑞雪.论纳兰性德词的美学特征[J].山会科学.2005(2) 3 纳兰性德.纳兰词[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115

情,止于礼义,做诗须以言情耳。”。纳兰词词风上承李煜,工于写情,惯于白描、直抒胸臆,意象清新疏朗;风格上哀婉、缠绵、凄恻、顽艳。善于蕴造清新疏朗的意象,将词作的题材与艺术风格完美统一。纳兰性德崇尚李煜的善于“情语”“致语”主张“情致说”。他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纳兰性德提出了词应达到的境界和标准。“贵重”、“适用”和“烟水迷离”的境界,成为他词学主张和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纳兰性德主张作词须有才,对泥古、临摹仿效深恶痛绝,在创作态度上“欲辟新机,意见孤行、排众独出。”认同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的观点。提出“凡风骚以来,皆汝师也。”认为“随人喜怒,而不知自有之面目”是迂腐之徒的作为,不足取。还形象地比喻此般行止如矮人观场,随人喜怒。他谈诗词创作“亦须有才,乃能挥拓;有学,乃不虚薄、杜撰。才、学之用于诗者,如是而已。”因而,在纳兰的作品里,能足以引起人们的同情与感慨的诗句比比皆是。他的作品没有做作,也没有在声律、典故、修辞方面刻意讲究,只是信手拈来,抒写自己的性灵,其作品却令读者赞叹不已。

三、结论

纳兰性德词,在数百年间,以情真意切感动读者。他传奇的人生经历,塑造了他忧郁的性格,并被他用美丽的语言溶进了一首首词作中,等待人们去体味去感知。笔者通过通过研读纳兰词作,更清楚的理解了纳兰性德,看到了他心中充满的真爱与忧愁,事过千秋之后,深刻地了解他,并会努力让更多人走进他,这也是今天研究纳兰性纳的意义所在了。

致谢

非常感谢 老师在我大学的最后学习阶段——毕业设计阶段给自己的指导,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花了将近6个多月的时间。而在这6个月的时间中,老师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们的毕业论文,他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在此我向他表示我诚挚的谢意。同时,感谢所有任课老师和所有同学在这四年来给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

参考文献

[1]纳兰性德.纳兰词[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

[2]纳兰性德.纳兰词全集鉴赏[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5 [3]纳兰性德.纳兰词笺注全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11

[4]纳兰性德.一片幽情冷处浓——纳兰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11 [5]张世斌.满族词人纳兰性德词学思想研究[J].江淮论坛.2005(2) [6]范瑞雪.论纳兰性德词的美学特征[J].山会科学.2005(2) [7]胥洪泉.论纳兰性德的尚南情结[J].民族文学研究.2002(1)

[8]潘虹.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试论纳兰性德感伤情怀的成因[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6(1)

[9]张龙.纳兰性德词学思想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4(4) [10]李红雨.纳兰性德的词学主张与审美倾向——兼谈王国维对其\"未染汉人风气\"之评的认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0(6)

[11]张佳生.天上人间情一诺--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J].民族文学研究.200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