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机构经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李子本
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6年第03期
摘 要: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机构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业务品种单一、经营模式雷同、本地化程度偏低、监管合规风险较高、内部管理成本高和国际化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在海外经营中应努力探索有效的业务发展战略、务实的人才战略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力争在国际银行业竞争中获得应有地位。 关键词:商业银行 海外机构 经营管理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中国企业及“走出去”进程的提速,我国商业银行海外经营的步伐也随之加快。当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经济周期下行及新兴金融业态冲击的三重考验,如何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通过海外经营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对今天的中国商业银行显得尤其重要。正因如此,认真研究商业银行海外经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对商业银行的战略决策具有重大意义。
一、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机构经营现状
截至2014年末,20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在海外53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1200多家海外分支机构,同比增加6.5%;总资产达到1.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5%。以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工、建三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为例,截止2014年,中行海外机构628家,覆盖41个国家和地区;工行海外分支机构338家,覆盖41个国家和地区;建行海外机构84家,覆盖17个国家和地区。从经营区域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在亚洲地区覆盖率最高,其次为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
从组织形式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在比较灵活的选择分行或子行的设立方式。组织形式的选择取决于东道国监管法规和自身经营需要。子行作为自负盈亏的法人,受东道国监管法规管辖;分行作为总行分支机构,开展业务的方式更为灵活,受到的资本约束一般较小。同时,在一个东道国同时设立子行或分行,采取“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方式灵活经营,也是我国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有效路径。
从经营规模和效益来看,主要中资银行海外银行机构资产规模和利润近年高速增长,在整个集团的比重逐年提高。以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银行为例,2014年该行海外资产同比增长18%,资产规模在集团占比达到27%;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9%,利润贡献度达2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机构经营面临的问题
1.业务品种单一、经营模式雷同、本地化程度低。从业务布局来看,不同地区中资银行机构呈现分化状态。东亚地区尤其是特区的中资机构全面覆盖对公业务、零售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其他地区目前多以对公业务和资金业务为主。从资产端来看,银团贷款、双边贷款(内保外贷)、贸易融资(联动类)占据绝大比重,面向东道国企业和个人的落地类资产占比较少。以联动类资产为例,开展此类业务对全面服务全球中资企业客户,促进银行集团内部发挥境内外、总分行、母子公司联动综合优势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其在一定程度上是将风险在境内承担的业务利润部分在境外实现,为东道国创造税收,并非中资银行海外机构在东道国长远经营的上策。从负债端来看,由于海外机构在东道国普遍认知程度不高,难以有效吸收东道国企业和个人存款,海外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境内总行拆入或在当地市场发行债券或存款证。考虑到中资银行在海外知名度不高、中外语言文化差异和会计准则差异等因素,中资银行海外融资成本普遍高于国际同业,较高的融资成本导致中资银行海外机构在东道国优质客户面前缺乏足够竞争力。
2.面临复杂的监管环境和合规风险。中资银行海外机构面临的各东道国监管环境相同,妥善应对复杂监管环境,合规经营难度大大提高。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监管法规大多完善而繁冗,中资银行海外机构应对东道国监管,合规经营的成本更高。近年来不时发生的中资银行海外机构风险事件(如最近的工行马德里分行事件)为中资银行海外机构的合规经营敲响警钟。 3.内部管理成本提高。中资银行各外机构分布全球,各地经营环境、物价水平、文化习俗差距很大,因此中资银行总部对各海外机构的财务授权、预算管理、人力、信息系统实施等各方面的管理协调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
4.海外经营人才匮乏。中资银行海外机构铺设近年来加速推进,熟悉国际业务、掌握东道国语言、具备市场开拓能力或通晓东道国监管法律的国际化人才紧缺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员工由境内内派员工和东道国当地员工构成。境内真正符合国际化经营要求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且员工派出成本高、就职海外机构年限短。受海外机构在当地知名度较低,文化差异较大以及境内外薪酬协调等因素影响,招聘有竞争力的当地管理层或员工难度较大。
三、我国商业银行海外经营的对策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一系列问题,但在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强大、中外投资贸易规模逐步提高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海外机构经营的收益大于风险、机遇大于挑战。
第一,确立“一行一模式”的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发展战略,每家海外分支机构都要根据所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优势、金融,采用适合自身实际的经营模式,着力培育自身经营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比如地区海外机构可以依托内地市场和人民币业务的独特优势,争做在当地市场有影响的人民币做市商;澳新地区海外机构可以着力打造投资移民和零售服务业务,满足当地华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欧洲地区海外机构可以结合当地物流发达、大宗商品交易活跃的特点发展物流金融和大宗商品融资业务。
第二,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在海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借助论坛赞助、户外广告、报纸报刊等媒介,适当加大我国商业银行品牌在海外各国的宣传力度。在海外市场上通过各类路演活动、媒体推介,将我国银行雄厚的资本实力、良好的信用更全面深入的展示给海外投资者,让中国商业银行在海外资本市场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和更多的业务需求。
第三,建立集中化运营的海外资金平台。一方面,通过集中化海外资金平台统筹协调各海外机构资金余缺,满足战略性大项目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协调海外机构债务工具发行,有效降低海外机构整体融资成本。要加强资金统一平衡和发债统一管理,充分发挥集中化运营海外资金平台的作用。
第四,建立海外机构业务簿记中心和海外后台运营共享中心。综合监管条件、税务、业务需求等因素,选择若干海外机构打造成海外资产簿记中心,解决客户授信、当地监管制约和税收筹划等问题;积极探索在全球各大区设置若干个后台运营共享中心,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第五,优化资产和收入结构,提高落地资产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发挥现有优势,服务在东道国落地扎根的中资企业,服务在中国有投资和经营活动的当地企业,服务当地华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扎根融入当地主流市场。积极开展金融市场、零售、信用卡、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租赁、信托等轻资产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第六,重视合规文化,加强与监管部门沟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牢固树立业务发展,合规先行的经营理念。在聘请当地有经验合规官的同时,应着力培养内派合规人才,完善和落实海外机构内控合规制度,更好适应东道国的监管环境。近年来各国金融监管部门普遍加强监管力度,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应更加重视与东道国监管部门的交流与沟通。对于日常经营的疑问要及时向监管部门请示,发现问题主动报告,认真对待监管部门的现场和非现场检查,避免监管合规问题发生后再临时整改的被动情势。
第七,制定适宜海外经营的国际化人才和薪酬战略。国际化的人才和薪酬战略,一方面是为内派员工提供更好的历练机会、成长环境和晋升空间;另一方面是真正吸收融合东道国当地优秀人才到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工作,逐步提高当地员工在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机构的比重,为当地人才提供在当地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发展机会,提供分享中国经济成长和中国对外投资发展的契机。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欧阳刚.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报告[J].银行家,2015,(4).
[2]张晓请.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