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石有声,不考不鸣。 2、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3、少则得,多则惑。
4、清者天也,正阳之无上腾为天,浊者地也,正阴之无下结为地。 5、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 6、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7、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8、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 9、元气生万物而不有。
10、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11、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日。 1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3、生者神凝也,死者物化也,人能归真神,归真神是谓返本还源不可逐物也。
16、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
18、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庄子
19、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老子
23、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4、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老子
25、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26、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 老子 27、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28、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30、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31、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22、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老子
3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 庄子
34、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
庄子
35、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老子
38、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
36、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 老子
37、为无为,则无不治。 —— 老子
4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
43、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44、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5、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46、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47、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48、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 49、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50、多言多败,多事多害。前蜀。
Powered by TCPDF (www.tcpdf.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