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困惑与对策

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困惑与对策

来源:九壹网
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困惑与对策

【摘要】: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的复杂性导致个性的丰富性,这必然引起个体之间冲突的加剧,要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求同存异、互学互补、处理好竞争与相容的关系,具备宽容豁达的心理品质,就必须多为别人着想,尊重他人,做到以诚相待。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我们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惑、对策 【正文】: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

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际关系影响我们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也影响我们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1.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2.人际交往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3.人际交往是一个集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的社交能力普遍偏弱使得人际关系成为重中之重的一个课题。

据中科院心里素质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中不善交际者占80%以上,有明显心里异常者占37%,与人无法沟通者占21%,有许多大学生升入高校,走入社会因交际能力差而无法适应错综复杂的社会导致心理严重扭曲,造成很多社会问题。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惑的种类

(1)性格缺陷:很多大学生从上大学开始就矜持孤傲、目空一切、独来独 往,狭隘自私的性格缺陷在校园人际交往中暴露的淋漓尽致,让周围的人都无法与之接近;还有有些大学生向来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同学之间都不知道怎么说好,感觉都是没话题。胆小、害羞、内向、孤僻、怀疑他人、不喜欢参与社交活动、对人冷淡等这些大学生自身性格方面的缺陷都对良好的人际交往造成阻碍。 (2)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了主动交往,但由于社会阅历有限、客观环境的等原因使其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同时心理上也不成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带有理想化的模型,然后据此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知己,一旦理想与现实不符,则产生交往障碍,心理出现创伤。另一个是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的目的在于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是在互相尊重、互谅互让,以诚相见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而有的大学生却常常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3)人格障碍:是另一种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和个性特征、心胸情怀和道德操守。是个体在成人化和社会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为范式。人格的差异会带来交往中的误解、矛盾与冲突,人格不健全可直接造成人际冲突。

(4)人际交往中缺乏技巧:交往中语言艺术和技巧的缺乏,人之偏差、 不讲究原则等等,带给大学生很多的困惑和打击。美国心理学家巴克说:“人生需要友情,人生需要交往,人生需要自我的形象推销与展示.”不论是在校园里还是在将来从事任何工作,大学生都必须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人生的公关。 那我们应该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三、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要热情交往: 人际关系是互动的,不要总是消极地等待别人来主动关心自己,而要主动地与周围的同学交往沟通。开放自我是有感染性的,你对别人开放,别人也对你会开放。当对方走出故步自封、自我封闭的死圈子的时候,你不仅会对对方有更深一层地认识,更重要的是对自己也会有新的认识和体验。我们在交往中要学会做个有心人,善于体察别人的心境,主动关心他人,采取不同的方式使他们感受到你的善意和温暖。以同宿舍的室友为例,他们间的交往频繁,因接触多、机会多、交往最易,但也因接触多、摩擦多、矛盾多、交往也最难。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观察,尽量满足他人的需要,如经常打水、扫地,为生病或有事的同学打饭、补习功课等等。

(2)要理解尊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特点,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所以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能互相理解尊重,大家的关系就容易融洽,也会减少不必要的摩擦。而现在的大学生交往中,普遍存在一种\"以我为中心\"的交往倾向。很多人只强调他人对自己应该承认、理解、接受和尊重,却忽视对等地去理解和尊重他人;只注意自己目的实现,却无视他人的利益和要求等等。在这种倾向支配下,他们常常不顾场合和对方心情,一味由自己的性子去交往,致使在交往中出现尴尬的局面。试想一个人处于心理低潮时,你却在他面前宣告自己成就,结果又会怎样?所以在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多进行换位思考,只有将心比心,以诚换诚,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 (3)要以诚相待:

诚实守信是一个基本的做人准则。人与人的交往,最重要的是真诚和善意,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口是心非,虚伪傲慢的人是很难有朋友的。在我们大学生的交往中,如果友人欺骗你,你的自尊心就会被伤害,你也许就无法像以往那样去信任他。同样,我们也应该以诚实、真挚的态度对待他人,去获得对方的信任和理解。它显示了一个人的自尊和它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可以使人在交往中获得他人的信任,进而把那些具有相同优秀品质的人吸引到自己的身边,建立无需伪装自己的轻松、愉快的社交圈。 交友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虚伪不可能永远地隐瞒,一旦被对方发现,就是对友谊的最大伤害。因而,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要处处以诚相待,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朋友,才能与人更加有好的相处 (4)要宽容豁达:

宽容的原则:表现在对非原则性问题不斤斤计较,能够以德报怨,宽容大度。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产生误解和矛盾。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在生活中,我们与朝夕相处的同学处理问题也会有很多不妥之处,在许多问题上同学间也会有不同见解,受到别人不公正的对待、不为人接纳时,有了误会,你一定会为之焦虑和烦恼,也一定会影响你的学习、生活及社交关系。怎么办呢?大吵大闹?干脆绝交?这些都不是最好的办法,这样只能使自己在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且影响以后的交往。相反,如果我们做到宽宏豁达,不要斤斤计较,能够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相互谅解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许就会心平气和些,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会体会他人的心情和感受,误会、委屈就常常会烟消云散,别人也将欣然接受你。常言道:\"大度集群朋\"。做一个宽宏豁达的人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我们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交往中一定要注重这种品质的培养,以求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宽容豁达,才能交到真正的好朋友。

(5)互助互利:

人际关系以能否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为基础。如果交往双方的心理需要都能获得满足,其关系才会继续发展。因此,交往双方要本着互助互利原则。互助,就是当一方需要帮助时,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给对方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脑力的。也可以是体力的。一个人如果只想得到别人帮助,而不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是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的。 坚持互助互利原则:就要破除极端个人主义,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同时,又要善于求助别人。别人帮助休克服了困难,他也会感到愉快,这也可以进一步沟通双方的情感交流。

(6)培育心理品质,提升个人修养 : 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需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因为个性缺陷往往是导致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背景因素,甚至是本质因素。一般说来,具有豁达大度、宽宏大量、谦和热情、正直诚实等优良个性的人,人际关系较为融洽;而心胸狭隘、猜忌多疑、虚伪滑头的人,就不容易搞好人际关系。因此,加强人际关系的个性修养,对于搞好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应该使学生养成哪些有利于人际交往的个性品质呢?我认为:首先,开朗的性格,宽宏的度量是最重要的,因为它能化解矛盾,增进团结;其次,真诚坦荡,热情谦让的心理品质也是非常必要的,它能使大学生获得许多推心置腹的朋友;第三,委婉含蓄,相互尊重也是不可或缺的,它能帮助大学生更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

总之,处理好人际关系关键取决于自己。一个人若封闭自己,他的人际关系也会是封闭的。敞开自己的胸怀积极关爱他人,自己的人际关系自然会和谐。所以,不能单纯靠一两次心理训练就能去解决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心理培训的课堂上学习的是方法与技巧,真正解决问题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这就需要大学生自己,首先尽可能多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其次走出校门,多参加社会上的一些积极的、有意义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再次,学会选择,学会辨析。只有这样才能为大学生毕业以后,进入大社会提供一个处事、处人的过硬本领。

【参考文献】: 1玉坤/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指导的思考/.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 ○

2张继平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探析与对策/.思想.理论.教育.1996. ○

3胡星斗主编/人际关系的艺术与实用技巧 / 南海出版公司.199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