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南北朝乐府民歌的探析

对南北朝乐府民歌的探析

来源:九壹网
教育论坛 ・79・ 对南北朝乐府民歌的探析 闫伟哲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辽宁朝阳122000) 摘要: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 展。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一般说来,它篇制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 产物,但由于南北的长期对峙,北朝又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民歌也呈现出 不同的色彩和情调。《乐府诗集》所谓“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正扼要地说明了这种不同。南歌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歌的叙事 长诗《木兰诗》,为这一时期民歌生色不少,《木兰诗》尤为卓绝千古。 关键词:南北朝;乐府;民歌 杜甫《草堂》诗:“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里喜我归,沽酒携葫 南北朝乐府歌辞是继《诗经》、汉乐府之后的又一座高峰,它在 芦;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一连用四 乐府文学史乃至古代文学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一些脍 个“喜”字造成排句,便是从《木兰诗》“爷娘闻女来”等句脱化而来 炙人口的名篇几乎是妇孺皆知,如《西洲曲》、《木兰诗》等。也正是由 的。前人说李白的《长干行》以《西洲曲》为“粉本”,说他的绝旬“从六 于南北朝民歌在学史上如此重要的地位,因此得到后世学者的广泛 朝清商小乐府来”,也都是信而有征的。此外,口语的运用,对后代诗 关注和研究。 人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就都善于提炼 从开始的一些论文对南北朝民歌研究的初步涉足,N---十世纪 口语融化入诗。双关语,虽可溯源于先秦的瘦词、隐语,汉代歌谣中 如《董逃歌》及《古绝句》“藁砧今何在”一首,但大量使 三十年代萧涤非先生的博士论文对其进行的专门性论述,再到五六 也偶有一二,十年代迎来的乐府诗集研究的第一个高潮,这期间关于南北朝乐府 用则始于南朝民歌。唐以后,诗人们由于处境的险晋,往往利用双关 歌辞的研究有了横向和纵向的扩展与升华。但是正如萧涤非先生在 语写作政治讽刺诗,来曲折地表达他们那种难以明言的爱国深衷,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中所云“文学为时代的反映,一时代有一时 这一发展也是基于南朝民歌的。 代之反映,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 南北朝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是显著的、巨大的,如 因此,研究南北朝乐府民歌的论文也同样受到当时时代的影响 口语的运用。以体裁而言,南北朝乐府民歌开辟了一条抒情小诗的 和约束,事实上也就是其中有些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如上个世纪六 新道路,即五、七言绝句体。这对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也起了示范性 十年代,游国恩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对南朝乐府歌辞作如下分析, 的推动作用。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的长期 他认为:“我们对南朝民歌的看法要有区别,有批判。即不能把它和 对峙,北朝又受鲜卑贵族的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 来自广大农村的汉民歌等量齐观,更不能把一些色情作品或文人窜 然环境等大都不相同,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 人的拟作看成真正的民歌。” 调。南北朝时代,也像汉代一样,设有专门的乐府机关,采集诗歌,配 2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合音乐演唱。这些乐府诗中有民间歌谣,也有贵族文人的作。其中民 在艺术形式方面,南朝民歌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体裁短小,多 歌部分更为新鲜活泼和艺术的魅惑力量。 是五言四句,和周、汉民歌不同。其次是语言的清新自然,《大子夜 4结论 歌》说:“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堪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其实 南朝民歌是商业大都市的产物,几乎全是谈情说爱的“艳曲”, 不只是《子夜歌》。第三是双关语的广泛运用。双关语是一种谐声的 所以胡应麟评为“了无一语有丈夫气”。这对梁陈“宫体诗”的形成和 隐语,有一底一面。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合散无黄 泛滥,在客观上也起了一定的消极作用。唐五代以后,许多描写男女 连,此事复何苦?”(《读曲歌》)用药名“散”双关聚散的“散”,用黄连 艳情的小词,在意境、语言等方面,也受了南朝民歌不小的影响。南 的“苦”双关相思的“苦”。另一类是同音异字的。如“燃灯不下炷,有 朝民歌除了吴歌、西曲外,尚有“神弦曲”十八首,也属于“清商曲 油那得明?”(《读曲歌》)用点灯的“油”双关理由的“由”。但这一句的 辞”。这是江南民间弦歌以娱神的祭歌。据《晋书・夏统传》,当时祭 “明”字却又属于前一类。最常见的双关语,是以“莲”双关“怜”,以 神,多用女巫,“并有国色,善歌舞”,神弦曲大概就是由女巫来唱的。 “丝”双关“思”,以布匹的“匹”双关匹偶的“匹”。这些巧妙的双关语, 神弦曲所祀之神,大都是地方性的鬼神,来历多不可考。只有清溪小 方面增加了表情的委婉含蓄,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民歌作者的丰富 姑传说是三国时吴将蒋子文第三妹,所以《图书集成・博物部》统归 想象。 之“杂鬼类”。 1背景 一3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 参考文献 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是显著的、巨大的。它继承了周民歌和 【1】黄瑞云.说南北朝民间乐府[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北朝民歌,尤其突出。在形式主义文风 (3). 泛滥的南北朝时期,这种“刚健清新”的民歌的出现,就显得特别可 [2]高建新.南北朝乐府民歌比较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贵。它是一种新力量、新血液。 版),2009(2). 在诗的体裁方面,南北朝民歌开辟了一条抒情小诗的新道路。 [3】刘庆秀.论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J1.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 这就是五、七言绝句体。五言四句的小诗,汉民歌中虽已经出现,但 报.2009. 为数极少,也没有发生什么影响。因此绝句的真正源头要算南北朝 [4】彭广明.南北朝乐府民歌之比较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09(2). 民歌。当时有名的诗人如谢灵运、鲍照、谢胱等已纷起模拟,但还是 [5】胡晓娟.南北朝乐府民歌特色之比较fJ】_中国校外教育报,2007. 种尝试。到了唐代,便由附庸而蔚为大国,而在和音乐的结合上几 乎垄断了唐三百年间的歌坛,并出现了以绝句擅名千古的诗人李白 和王昌龄。汉代民歌中杂言体虽很多,且有不少优秀作品,但篇幅都 较小,像《木兰诗》这样长达三百多字的巨制,还是前所未有的。这对 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也起了示范性的推动作用。 在表现手法方面,南北朝民歌对唐代诗人也有许多启发。例如 一作者简介:闫伟哲,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讲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