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鉴定
中国瓷器鉴定
中国瓷器鉴定基础-基本资料
中国瓷器鉴定基础
作者:李辉柄着
丛书名:中国瓷器鉴定基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1-1
版次:1印次:
页数:286
字数:200000
纸张:铜版纸
中国瓷器鉴定基础-内容提要
1 / 6
中国瓷器鉴定基础
我国陶瓷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制陶生产实践中,经过不断改进和提高,发明了瓷器。瓷器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人类物质文明的一个重大贡献,因而世界上博得了瓷国的称号。
我国瓷器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声望,早在唐代中国瓷器就通过著名的陆地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国。许多国家也派人到我国来学习烧瓷的技术。五年后梁贞明时期,我国的烧瓷方法传播到高丽。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日本“陶祖”加藤四郎遂来到中国,在福建学制瓷的方法,回国后依法烧窑。欧洲学造瓷器始至15世纪,他们是间接学自阿拉伯的。因此,许多国家烧制的瓷器,在造型、纹饰等各个方面受我国瓷器的影响很大,甚至有的是完全模仿中国瓷器烧制的。
中国瓷器鉴定基础-图书目录
中国瓷器鉴定基础
前言
上篇时代特征
第一章陶器的起源及其工艺成就——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约公元前7000—公元前2000年)
第一节陶器的起源
2 / 6
第二节陶器发展的早期阶段——红陶
第三节陶器发展的中期阶段——彩陶
第四节陶器发展的晚期阶段——黑陶、灰陶
第五节制陶工艺成就
第六节陶器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第二章原始青瓷的出现与青瓷的烧成——商至汉代的陶瓷(约公元前2100—220年)
第一节原始青瓷的孕育
第二节原始青瓷的出现
第三节原始青瓷的发展
第四节早期青瓷的出现与发展
第五节青瓷的烧成
第三章青瓷的发展与白瓷的出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瓷器(220—581年)
第一节青瓷的正名
3 / 6
第二节南方青瓷
第三节北方青瓷
第四节北方白瓷的出现
第四章白瓷的发展与“南青北白”的形成——隋、唐、五代的瓷器(581-960年)
第一节南北青瓷的融合与发展
第二节《茶经》中记载的着名瓷窑
第三节白瓷的发展与“南青北白”的形成
第四节唐代陶瓷的工艺成就
第五节五代瓷器特征与制瓷工艺的改进
第五章“官窑”的建立与“民窑”的大发展——宋代的瓷器(960-1279年)
第一节什么是“官窑”
第二节“官窑”的建立及其对“民窑”的影响
第三节“民窑”的性质及其特征
4 / 6
第六章北方瓷窑的衰落与南方瓷窑的新发展——元代的瓷器(1279-1368年)
第七章我国瓷器烧造中心的形成——明、清时代的瓷器(1368-1911年)
下篇窑口与年代的归属
第八章瓷器鉴定是一门科学
第九章隋唐瓷窑的鉴别
第十章宋代官窑的鉴别
第十一章宋代民窑的鉴别
第十二章瓷器年代的鉴定
第十三章通过实践提高鉴定水平
结语
后记。
【扩展阅读篇】
1.[comment]∶评论的话2.[expositorynotes]∶含有说明、解释或评论的话;作说明或讲解用的话偶尔有对正文的讲解和带解释性的注,但无评语3对某人的看法与对这人的感觉
5 / 6
详细解释评论的话。清唐鉴《廪贡生王府君墓志铭》:“昔年官京师,阅倭艮峯日记,见其上方评语,有曰‘子涵子洁’者,问之,则其河南同志王检心、王涤心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就将这本册子的记载,改做了小说体裁,剖作若干回,加了些评语。”赵树理《三里湾·决心》:“玉生一时想不出适当的评语来,只笼统地说:‘我觉着你各方面都很好!’”编辑本段评语范文X同学是个文静懂事的女孩,踏实、稳重、有礼貌,时刻起着模范带头作用,给同学们作出表率。上课时用心听讲的神情,让人感到你的专注、认真。你的作业干净整洁、字迹又漂亮,令老师感到非常满意。你思维灵活,接受能力较强,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你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在班里是一个的好女生。愿你永远健康、漂亮、快乐、上进,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做一个强者、胜利者!你的聪明加上勤奋好学会令你成功,老师深深地祝福你[1]。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