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态旅游规划研究综述

生态旅游规划研究综述

来源:九壹网
第29卷第1期 2018年1月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XI OPEN UNIVERSⅡY Vo1.29 No.1 Jan.2018 生态旅游规划研究综述 郝魏飞谢青青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旅游规划是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的第一步,如何做好生态 旅游旅游规划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通过对中国知网(CNK0数据库的高级检索,选取生态旅游规划相关文献42篇,对 这42篇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从生态旅游规划理论研究、生态旅游规划方法研究、生态旅游规划实证研究以及其他研究 等方面,对生态旅游规划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目前生态旅游规划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对未来的生 态旅游规划提出了研究展望,以期为我国生态旅游规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规划;综述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8)0l一0077—06 引言 核心期刊、SCI收录期刊、CSSCI收录期刊作为本 文研究的来源期刊,这一类期刊在国内学术研究 以工业化为依托的城镇化发展引发了一系列 方面更加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可 生态问题,人们健康的生活环境已受到一定影响。 以代表我国学术研究的基本情况,反映我国学术 党的十六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摆上重要议事 研究的水平与研究动向。本文检索的时间范围为 El程,报告首次以专门的章节来论述生态 2000年至2017年,通过关键字“生态旅游规划” 文明,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生 和主题“生态旅游规划”进行“精确”搜索,剔 态文明建设已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生态意识已 除不相关及重复文献,最后所得文献42篇,本文 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意识。作为最具发展潜力、 主要对这42篇文献进行研究分析。 发展速度最快的旅游业,曾一度被冠予绿色产业、 二、生态旅游规划研究内容 无烟工业称号,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一些问 (一)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规划 题,如何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绿色健康发展, 1983年,国家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 成为社会各界人士的研究重点。由此,在传统旅 斯・拉斯喀瑞首次提出“生态旅游”这一全新的概 游业发展受到挑战的背景下,生态旅游应运而生, 念,引发了国际众多组织和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 它是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形式,是人类 其进行界定,但目前仍未有定论。但其基本内涵 在重新思考人与自然关系下探索出的一种全新的 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生态旅游是以自然 发展模式。 生态环境和当地独特的人文景观为对象;第二, 一、数据来源 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为前提;第三,维护当地居 由于对生态旅游规划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多, 民的日常生活,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第四,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高级检索,选择 具备生态环境教育功能Ⅲ。生态旅游采取的是一种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全域旅游背景下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编号:YCSW2017162) [收稿日期]2017—10—22 77 郝魏飞谢青青/著 生态友好的旅游形式,将环境保护、旅游体验、 生态教育等功能融为一体,实现开发与保护的有 机统一。 “发展旅游,规划先行”已成为一种共识。 生态旅游规划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一定范 围(地域)内和一定时期中对生态旅游发展的科 学策划与合理布局,以保证生态旅游发展的有序 性,资源有效的利用和结构上的合理性,以及与 相关行业的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生态 旅游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嘲。生态旅游规划因研究 问题的角度不同,划分的方法也不同,按研究范 围和研究层次划分,可以分为区域生态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区规划、景点规划;按规划内容的性质 来划分,可分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和生态旅 游规划设计;按规划的对象来分,可分为自然保 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农业生 态旅游规划、乡村生态旅游规划、海滨生态旅游 规划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得到的有效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将研 究的内容进行分类,具体分为生态旅游规划理论 研究、生态旅游规划方法研究,生态旅游规划案 例研究、其他研究4个研究内容,其中生态旅游 规划方法研究又包括生态旅游规划程序研究、生 态旅游规划建议与策略研究、生态旅游规划理念、 技术及应用研究、生态旅游相关规划评价体系研 究等,并对其进行统计(见表1)。 表1研究内容分类统计表 研究内容 篇数 生态旅游规划理论研究 7 生态旅游规划程序与规划内容 3 生态旅游规划方法 生态旅游规划的建议与策略 8 研究 生态旅游规划理念、技术及 6 应用 生态旅游规划相关评价体系 2 生态旅游规划案例研究 12 其他研究 4 合计 42 1.生态旅游规划理论研究 生态旅游规划的研究历史要早于生态旅游这 一概念的提出,虽然仅仅是将生态学的思想引入 78 生态旅游规划研究综述 到旅游规划规划中,但也使得“生态旅游规划” 显露雏形。生态旅游规划在生态旅游一词出现以 后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总的来说,在理论方 面缺乏深入的研究,只是对理论基础、指导原则 等进行了一些探讨。于冬波等人在分析长白山景 观态势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学作为理论指导, 从旅游斑、旅游廊、旅游基等方面对长白山景观 进行规划设计与实践[31。刘忠伟、王仰麟等人将景 观生态学理论视为生态旅游规划的理论之一,初 步探讨了其在生态旅游规划的应用,为规划设计 者、实践者提供理论了理论支撑与方法借鉴 。杨 阿莉用增长极理论来指导西部生态旅游规划,指 出西部各省区应分期分批重点开发建设若干个生 态旅游增长极,根据在西部自然实际情况,提出 在西部培育建设三级生态旅游增长中心,以期发 挥增长中心的扩散效益,促进西部生态旅游的可 持续发展f5J。崔惠君、史英杰提出农业生态旅游规 划的4个基本原则:资源合理配置原则,科学布 局生产力;目标全面原则,规划在明确经济目标 的同时,更要明确社会目标与环境目标;绿色景 区设计原则,重视自然本身的价值,突出生态与 环保功能;最小容量原则,旅游目的地游客流量 在一定时间内应有的限度嘲。孔凡斌、王晶认为自 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应遵循功能分区、环境优 先、容量控制、协调统一的4大原则l 7】。 生态旅游规划理论研究较为零散,不成体系, 主要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展开讨论或运用某一理 论对具体区域生态旅游规划进行指导,没有形成 普遍被认可的完整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对于生 态旅游规划理论定性研究相对较多,对许多问题 的研究仅仅是停留在描述性分析方面,缺乏定量 分析与量化指标的研究。 2.生态旅游规划方法研究 (1)生态旅游规划程序与规划内容 生态旅游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 涉及到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规划,更要考虑到旅游活 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以保护生态环 境为首则的规划。一般情况下,生态旅游规划需要 多方参与,包括旅游规划公司、旅游开发管理部 门、环境保护部门、社会公众等。生态旅游规划尤 其自身的规划程序与规划内容,石金莲、李俊清将 生态旅游规划分为资源评价、形象定位——环境保 护规划——旅游环境容量测算——旅游产品开发规 第29卷第1期 2018年1月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XI OPEN UNIVERSITY Vn1.29 N0.1 Jan.2018 划——旅游基础配套设施规划——生态旅游经营者 态旅游开发程序的基础上,指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 人员培训6个步骤蚂。孙雄燕根据乡村生态旅游的 开发目标,认为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明 确相关步骤,提出乡村生态旅游规划分为7个步 骤:开发调查、开发潜力及目标的确定、功能分 区、旅游容量估算及景观设计、服务设施设计、社 区参与、规划的落实与反馈;同时,还构成了乡村 生态游规划的内容范围,包括功能分区、旅游容量 游规划应包括一系列的内容【101,其内容框架如图1。 此外,李文明、符全胜指出我国生态旅游规划中严 重缺失“生态旅游环境教育”这一重要内容,表现 在:没有对生态旅游环境教育问题设立刚性的 指标和规划范式,环境教育的设施、人员保障以及 内容设计等问题在规划文本中基本处于缺失状态。 并对此提出补正措施,即在生态旅游规划文本里设 的测算、景观设计、旅游服务设施设计、社区参与 立专门的章节进行叙述或对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进 等内容[91。万绪才、朱应皋等在分析自然保护区生 行专题规划 ”。 自然保护区现状调查 生态安全影响评价 l l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分 功能分区 生态安全旅游容量 发展目标确定 生 态 旅 主题与形象塑造 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旅 游 游 经 安 济 市场分布于规模规划 解说教育系统规划 全 活 维 动 接待设施规模规划 护 生态化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投资于经济效益预测 生态安全影响评价 旅 旅 人 规 游 游 力 划 线 宣 资 实 翁l蠢l l誓 f簦 路 传 源 施 设 促 规 措 计 销 划 施 图1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内容框架图 (2)生态旅游规划的建议与策略 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 生态旅游在开发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诸多问 基础上,提出山东省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的建议: 题,无论是资源环境的破坏、产品特色的不足, 一是实施“一市场”配合管理机制,及生态 还是管理的不顺,都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 保护观念;二是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规 注。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相应的生态旅游规划措 划阶段性开发生态区域;三是丰富产品种类,凸 施及规划建议也被相继提出。李爱兰在调查分析 显产品的生态人文特色;四是实施分类管理,化 79 郝魏飞谢青青/著 营销模式,重生态保护过程;五是加强对高级专 业人才的引进与培育 I。王志臣总结了我国自然保 护区生态旅游发展存在自然资源景观遭到破坏、 布局不合理,管理不顺等问题,并探讨了国 家层面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与单个自然保护区生态 旅游建设规划两个层面的规划编制fl3]。付秀丽、石 惠春认为城市生态旅游开发规划应构建可持续发 展的城市生态系统,坚持可持续发展理论,灵活 利用西部丰富的资源优势,将不利条件转换为有 利条件,并以实现大旅游的发展观为总的开发目 标【】41。曹瑞祺、寇明婷基于对乡村旅游的特点、开 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以“规划先行、 消除博弈”等措施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规划【 ]。 (3)生态旅游规划理念、技术及其应用 生态旅游规划理念对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实 践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但目前,我国普遍缺乏 具有前瞻性并从宏观上把握区域生态客观规律的 规划理念,导致没有充分发挥出规划对生态旅游 的发展的促进作用,甚至出现一些生态旅游破坏 生态的情况。赵艳玲、张禾裕、肖武等人在总结 了国内有关生态旅游规划方法与应用的研究基础 上,提出了“三维生态系统”的规划理念,即人 文维度、科技维度、景观维度的有机统一,并 将其应用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生态旅游规 划中㈣。李俊涛认为未来的生态旅游规划应积极吸 取道家养生和人体科研的最新成果,并提倡“师 法自然、依势造型”的现代生态旅游规划设计理 念【 。李吉来指出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旅游 规划中应遵循3大规划理念:一是积极运用先进 的生态技术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二是尊重当地 的文脉、地脉,保持环保美观与功能多元的统一, 依山就势,因地制宜;三是将产业导人当地,保 证生态旅游开发有不竭的动力支手寺【 ]。程天矫、廖 允成、张小明等人提出了“农业生态旅游”的生 态技术创新模式,包括清洁生产技术、节能防污 技术、水土保持技术、绿化设计和道路规划等, 并以湖北省丹江口坝区农业生态旅游规划为例进 行实践应用 l。 (4)生态旅游规划相关评价体系 由于生态旅游规划涉及的内容较多,生态旅 游规划环境评价、生态旅游环境评价、生态旅游 规划资源评价等生态旅游规划的相关评价层出不 穷。张谊佳、陈丹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 生态旅游规划研究综述 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风景 名胜区规划规范》等旅游资源评价标准,采用定 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梵净山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区域整体资源的空间分布及资源本体 的分类、分级和价值评价,构建其从狭义到广义 的风景资源综合评价体系[2ol。李小梅、刘文伟、吴 春山等人根据生态旅游规划的特点,设计出生态 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框架体系(如下页图2 所示)并以武夷山大峡谷森林生态旅游区规划为 案例,对其进行环境影响系统分析[zlJ。 生态旅游的规划大多沿袭传统旅游的规划方 法思路,生态旅游规划方法理念体现的不深入, 如没有突出地方自然与人文特色,对社区居民利 益考虑的不多,凭经验来划分景区、景点的布局 以及功能分区,没有形成系统的、规范的、科学 的生态旅游规划方法体系。此外,对生态旅游规 划方法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生态旅游区、自然保 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中微观层次,缺少对国家和 区域等宏观层次的生态旅游规划方法的探索。 3.生态旅游规划案例研究 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在 美国建立以后,具有生态旅游意义的规划实践就 此拉开了序幕。郭婧、李颖、刘慧民对黑龙江省 甘南县太平湖水库进行生态旅游规划,构建了 “一核、一带、两轴、多功能片区”的空间布局, 对内外交通道路、核心旅游区、滨湖景观带进行 了重点规划 。王然、张丽云、徐宁通等人通过对 木兰围场的实地考察,对其生态旅游进行了总体 规划,包括植物景观规划和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并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规划I矧。李钢以丹东市生 态旅游为例,确定了其生态旅游规划的总体定位, 对丹东市的生态旅游的文化、技术和景观3个方 面进行了规划,并设计出了丹东市上旅游产品及 旅游路线[241。张登山、刘秋锋、鲁瑞洁等人通过对 青岛湖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青岛湖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目标,以及 生态旅游景观布局的主要内容,并设计了游览路 线[251。蔡军、阮娟、陈其兵阐述了“5・l2”汶川大 地震后四川乡村生态旅游重建面临的一系列新问 题以及国家各项支持的新机遇,在这样的背 景机遇下,以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生态旅游规划 为例,探讨了四川乡村生态旅游规划 。 第29卷第1期 2018年1月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0URNAL OF GUANGXI OPEN UNIVERSITY V01.29 No.1 Jan.2018 图2生态旅游项目规划评价框架体系图 我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在健康养生旅游热 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各乡镇、各 潮的推动下,已建有大批可以开展生态旅游活动 森林公园、各景区管理中心、天白山保护区在内 的旅游目的地。对生态旅游规划案例的研究,大 的太白山生态旅游规划机制[291。 多学者是结合自身规划生产任务,而不是以系统 三、研究结论与展望 的科技项目形式进行的研究。在具体的生态规划 国内生态旅游规划实践时间较短,但是发展 案例中,缺少对社区居民自主参与的规划,规划 速度快,研究成果丰富,除基本的规划原则以外, 要发挥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的自主保护意识,以 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应用较多,研 生态环境所有者的身份对其进行保护。 究方法多为定性的描述性方法,研究对象较多集 4.其他研究 中在中微观的景区景点等。但生态旅游规划作为 生态旅游规划除以上的研究内容之外,田喜 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环节,规划的原理与 洲还探讨了生态旅游规划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 方法大多是沿用传统的规划思路,缺乏理论与方 关系,具体表现在:生态旅游规划必须以生态原 法的创新,没有建立反映生态旅游特点的理论、 理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生态旅游规 方法体系,表现在生态旅游的理念没有得到有效 划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 贯彻、生态旅游特色不够突出、社区居民利益考 现真正的可持续的生态旅游,必须要有高水平、 虑不充分、规划可操作性较差等方面,影响生态 高质量的生态旅游规 ̄lJ[2"71。武涛通过分析加拿大卡 旅游的可持发展。在未来的生态旅游规划研究当 普兰诺索桥公园生态旅游规划及景观设计中的鲜 中,除遵循基本的规划原则之外,要加强对系统 明的地方特点和文化特征,认为其对于原始自然 的规划理论体系的研究,针对某一理论的应用展 的尊重和保护、注重细节的景观设计、多样的自 开深入的研究,使其具有普遍性的指导作用;注 然科普教育方式等为我国生态旅游规划提供了参 重对定量规划方法的研究,多借鉴运用科学技术 考与借鉴 。郑云玉、冯达、温亚利在分析太白山 手段,拓宽研究范围,提高对国家和区域层次的 生态旅游发展和生态旅游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 探索,关注和把握新兴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动态。 8l 郝魏飞谢青青/著 [参考文献] [1]钟林生,赵士洞,向宝惠.生态旅游规划 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印开蒲.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M].成 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3]于冬波,董舫,黄祖群.基于景观生态学 的生态旅游规划——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J].安徽农业科学,2010(4). [4]刘忠伟,王仰麟,陈忠晓.景观生态学与 生态旅游规划管理[J].地理研究,2001(2). [5]杨阿莉.增长极理论对西部生态旅游规划 的启示[J].开发经济,2006(6). [6]崔惠君,史英杰.农业生态旅游规划的基 本原贝I5【J]冲国农垦经济,2003(5). [7]孔凡斌,王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 研究现状与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06(5). [8]石金莲,李俊清.生态旅游规划方法[J]. 林业实用技术,2002(3). [9]孙雄燕.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的程序与内容 研究[J].生态经济,2014(6). [10]万绪才,朱应皋,吴芙蓉.自然保护区生 态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2004 (3). [11]李文明,符全胜.我国生态旅游规划中环 境教育内容的缺失与补正[J].正旅游学刊,2008 (3). [121李爱兰.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调查与生态 旅游规划探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 (1) . [13]王志臣.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探 讨[J].林业资源管理,2012(3). [14]付秀丽,石惠春.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城 市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J].江苏商论,2011 (10). f15]曹瑞祺,寇明婷.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研究 [J].安徽农业科学,2010(24). 『l6]赵艳玲,张禾裕,肖武等.三维生态系统 理念及其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以北京市门头 沟区王平镇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 f17]李俊涛.道家丹道养生图像语法对现代生 态旅游规划设计的启示[J].文艺研究,2013(4). [18]李吉来.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旅游规 82 生态旅游规划研究综述 划与设计[J].旅游学刊,2013(9). [19]程天矫,廖允成,张小明等.生态技术创 新与农业生态旅游研究——以湖北省丹江口坝区 农业生态旅游规划为例[J].安徽农业科技,2006 (4). [2O]张谊佳,陈丹.浅析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的资源评价体系Ⅲ.林产 工业,2014(5). [21]李小梅,刘文伟,吴春山等.生态旅游规 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案例[J].福建师范大学 学报,2007(3). [22]郭婧,李颖,刘慧民.黑龙江省甘南县太 平湖水库生态旅游规划[J].湖北农业科学,2013 (15). [23]王然,张丽云,徐宁等.木兰围场国家森 林公园生态旅游规划[J].湖北农业科学,2013 (11). [24]李钢.绿色通道规划视域下生态旅游规划 及其产品设计研究——以丹东市为例中[Jj.中国 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12). [25]张登山,刘秋锋,鲁瑞洁.青海湖生态旅 游规划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3). [26]蔡军,阮娟,陈其兵.灾后重建背景下的 四川乡村生态旅游规划——以绵竹市遵道镇棚花 村生态旅游规划为例[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0(3). [27]田喜洲.论生态旅游规划[J].农村经济, 2003(12). [28]武涛.从加拿大卡普兰诺索桥公园看生态 旅游规划[J].中国园林,2009(6). [29]郑云玉,冯达,温亚利.基于区域合作的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机制构建——以太白山 自然保护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15). [作者简介]郝魏飞(1990_.),男,河北唐 山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 方向为少数民族经济、民族旅游;谢青青 (1992一),女,安徽马鞍山人,桂林理工大学旅 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旅游 开发与规划。 [责任编辑方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