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 横AROUND S0UTHEAST ASM 2D08.2 浅析东盟对缅甸的变化发展 孑L朋乌※ The Changing Policy of the ASEAN to Myanmar Kong Peng 【Abstract]After having experienced“the parallel time”and“the honeymoon time”,The ASEAN and Myanmar’S relationship is now‘‘in a dilemma”.The changing policy of the ASEAN to Myanmar reflects the difficulty in the processing of the ASEAN integration.and iS also the miniature that the ASEAN’S do. mestic and foreign policy changed in 40 year’S development courses.In the past 10 years,the Myanmar question has caused the ASEAN in deep trouble,SO it is doubtable that ASEAN can play a major role in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Anyway, whether the ASEAN may get involved into the Myanmar question by a more positive posture in the future will be a difficult problem of the ASEAN member nations and an important test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ASEAN. 1997年,东盟吸纳缅甸入盟后,对缅甸奉行“建 即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④。 设性接触”,反对联合理会介入缅甸问题, 东盟成立于东西两大阵营对抗的冷战时期,其最初 一度成为缅甸抵御西方压力的主要屏障。然而,进 宗旨是“通过共同努力,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社会进 入21世纪以来,缅甸国内的一些原因,使东盟受到 步和文化发展”②,但实际上,东盟从成立初期至冷 一定影响。面对来自美欧等西方国家的巨大压力, 战结束,就一直以政治与安全合作为主。这一时期 东盟一些成员国对缅甸问题有不同意见,要求东盟 间的东南亚地区既是“热战战场”,又是“冷战前 调整对缅的呼声层出不穷。2007年9月,缅甸国 沿”。直至冷战结束,东盟始终致力于加强内部团 内爆发自1988年9月以来最大规模的反示威, 结,维护民族。1971年l1月26~27日,东盟5国外 缅甸平息事件风波后,引发西方等一些国家的 长在吉隆坡举行特别会议,提出“要努力赢得世界 不满,部分东盟成员国也予以批评。回顾并分析东 盟对缅甸的变化发展,有助于了解掌握东盟对 ※云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 外的演变及东盟一体化所面临的困局。 ④陆建人主编:《东盟的今天与明天》,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9年版,第l页。 一、冷战期间东盟对缅甸的(1967- ②引自《曼谷宣言》,又称《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 1991年) 1967年8月8日在泰国曼谷签署。 ⑧引自《和平、自由和中立区宣言》,1971年1J月27日在 东盟成立于1967年8月8日,初期成员国为5个, 马来西亚吉隆坡签署。 7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对东南亚作为和平、自由和中立区的承认与尊重, 摆脱外部强国对东南亚任何形式和方式的干涉”③。 冷战时期的东盟,除意识形态原因与印支3国对峙 外,并未向缅甸等其他东南亚国家关闭大门,《曼谷 宣言》强调,东盟是开放性联盟,向东南亚地区所有 赞同该组织宗旨和原则的国家开放。然而,整个冷 战时期,只有文莱在1984年人盟,实现了东盟的首 次扩大。作为东南亚国土面积第二大国的缅甸,对 加入东盟并不“感冒”。1972年3月,缅甸外长拉汉访 问印尼时,表示缅甸不愿参加东盟,但赞同东盟提 出的“东南亚中立化”主张;同年4月拉汉访问马来 西亚时再次重申,缅甸“不需要通过加入东盟来加 强与其他成员国间的经济合作”,因为“我们已经通 过双边及其他多边机制实现了合作”。 当时缅甸拒绝加入东盟的立场是其在冷战时 期所奉行的“中立”和“不结盟”外交使然。“中 立”是缅甸后直至冷战中后期外交理论与实践 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①。奈温于1962年3月发动 政变上台后,甚至提出“绝对中立”的外交, “缅甸的外交应当是绝对中立的,既不右倾,也 不‘左’倾”,“毫无保留地同任何一个集团或国家结 盟是不明智的”②。1979年在哈瓦那举行的不结盟 首脑会议上,缅甸“因为像古巴和菲律宾这样一些 不结盟运动成员与党集团或西方集团结盟而 退出不结盟组织”③。这样,缅甸成为冷战时期东南 亚地区既不靠拢东盟,也不靠拢印支的“单干 户”。 二、“热情欢迎”——1991~1997年的东 盟对缅甸 冷战后期,国际格局进入分化、瓦解与重组的 时期,地区主义蓬勃兴起。东盟开始调整自身发展 战略和对外关系战略,以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决策 自主性,掌握地区事务主导权,填补地区“力量真 空” 。欧洲统一大市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加速形 成以及中国、印度改革的初步成功,更使东盟产生 了强烈的危机感与紧迫感。“随着美Et中三角格局 主导亚太事务的趋势的发展,东盟自感力量弱小, 很难自成与大国抗衡的一极,在未来亚太格局中将 处于不利的地位。” 于政治、经济和安全3个方面 的考虑,东盟十分希望吸收缅甸和印支3国加入东 盟。从政治上看,扩盟可以增强东盟的综合实力,提 升其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东盟成为亚太地区的一 极;从经济上看,缅甸和印支3国的加入,将使东盟 成为一个地域面积达45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5亿, 国民生产总值超过7000亿美元的重要区域组织@; 从安全上看,东盟扩大将有助于形成制衡大国、保 障地区安全的机制。1994年5月,来自东盟6国、印支 3国和缅甸的高级在马尼拉举行会议,签署了 关于建立东南亚10国共同体设想的声明,标志着东 盟发展战略已从简单的“东盟扩大”(ASEAN’S Expansion)向更具地缘政治意义的构建“大东盟” (Greater ASEAN)目标转变,并且获得了地区内国 家的一致支持。 这一时期东盟对缅甸的变化,充分体现了 东盟落实发展战略的决心和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区 内问题的信心。缅甸入盟前后历B ̄10年时间⑦,1994 年之前,缅甸曾多次表态希望加入东盟⑧,由于当时 东盟尚未做好扩容准备且缅甸与东盟各国关系发 展不平衡,东盟对缅甸入盟的意愿表示欢迎但应对 谨慎,鲜有实质措施。1994年“大东盟”构想出台后, 东盟扩容步伐加快,对缅态度明显改变,新加坡、泰 国和印尼等东盟主要国家领导人先后访缅,支持缅 甸加入东盟。1995年缅甸派代表出席在文莱举行的 第二十八届东盟外长会议,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 作条约》,并申请成为东盟观察员国,同年12月,缅 甸“国家恢复法律与秩序委员会”丹瑞大将参 加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东南亚10国首脑非正式会议, ①【美】约翰・F・卡迪著:《战后东南亚史》,上海译文出版 社,1984年版,第448页。 ②贺圣达、李晨阳编著:《列国志——缅甸》,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42页。 ⑨【新】尼古拉斯-塔林主编:《剑桥东南亚史》(II),王士 录等译,贺圣达校,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03页。 ④陆建人主编:《东盟的今天与明天》,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9年版,第34页、第1页。 ⑤⑥王士录、王国平、孔建勋编著:《当代东盟》,四川人 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70页。 ⑦1987年缅甸总理吴貌貌卡出访印尼时,首次代表缅甸 口头表示希望早日加人东盟,参见余定邦等著:《缅甸》,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5页。 ⑧王士录、王国平等著:《从东盟到大东盟》,世界知识出 版社,1998年版,第188页。 7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签署《东南亚无核区宣言》 。1996年7月,缅甸以东 盟观察员国的身份,参加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举行的第二十九届东盟外长会议,成为东盟地区论 坛(ARF)成员,8月,缅甸正式递交书面申请,希望 加入东盟,11月在雅加达举行的东南亚10国首脑非 正式会议上,东盟决定接纳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人 盟。1997年7月,缅甸正式加入东盟。在此期间,东 盟顶住了来自西方国家的压力,坚持吸收缅甸加 入。美国多次表态强烈反对缅甸成为东盟成员 国 ,1996年6月,美国派出两名特使赴东盟各国游 说,希望讨论共同对缅制裁措施,结果遭东盟成员 国的一致反对。欧盟委员会副也曾批评东盟与 缅甸的关系是建立在缅甸恶劣的记录之上。但 东盟并未屈从于美欧,印尼强调,“将缅甸纳入东盟 组织是东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需要”;马来西亚 总理马哈蒂尔则明确表示,“不喜欢别人教我应与 谁交朋友或该与谁为敌”④。在东盟看来,作为东南 亚“孤儿”的缅甸投入东盟大家庭怀抱,是“大东 盟”战略实施过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使实现“一 个东南亚”目标的最后障碍得以消除。同时,有着 成功协调解决柬埔寨问题经验的东盟,对解决缅 甸问题也抱有极大信心,认为可以在东盟组织框架 内,“通过‘建设性接触’和所有国家共同努力, 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④。如能成功,可再次 显示东盟解决地区问题的能力,提升东盟的政治影 响力,进一步摆脱大国羁绊,按照自己的价值观选 择发展道路,主导地区事务。 当然,东盟“热情欢迎”缅甸加入的得 迅 速实现,也与缅甸调整外交方针,迫切希望加入东 盟的立场息息相关。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缅甸 政治经济形势不断恶化,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增 长。1988年3月,终于爆发了大规模运动,导 致了奈温政权的垮台。针对国家的混乱状态,1988 年9月18日,缅军为了稳定国家局势,建立起以国 防军总参谋长苏貌上将为首的“国家恢复法律和秩 序委员会”,缅甸开始由军执政。军执政 后,于1990年5月举行了多党大选,但没有遵守承 诺向胜选的“民族民主联盟”(简称民盟)交权,遭 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为应对西方封锁, 实施外交突围,军人政权开始奉行灵活、务实的全 方位、多元化外交,把发展同包括中国、印度和 72 东盟国家在内的周边国家关系作为外交重点,以加 入东盟组织作为外交目标。缅甸认为,加入东盟可 以获得成员国对军的认可,获得存在的合法 性;还可以利用东盟这个平台,摆脱外交困境,抵御 国际社会对缅甸的孤立,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⑤。 因此,在东南亚10国共同体构想出台3年内,缅甸 如愿加入东盟。 三、1997年金融危机后的东盟对缅甸政 策 就在缅甸加入东盟的同一个月,震惊全球的东 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危机对东盟成员国的政治、经 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印尼、马来西亚、菲律 宾、泰国国内生产总值出现负增长,印尼和泰国发 生更迭,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出现政局 动荡,各国贫困人口数量激增,面临严重的社会危 机。据统计,截至1998年10月,持续15个月的东南亚 金融危机使该地区的1万亿美元贷款变为不良贷 款,2万亿美元股票化为乌有,3万亿美元的国民生 产总值消失 。危机使东盟的国际地位、影响和作用 大大降低,也严重打击了东盟自主解决问题的信 心。为获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援助,东盟 不得不接受苛刻的附加条件,以西方模式为导向进 行经济结构调整和民主改革,在民主、等问题 上逐渐向美欧妥协。1997年第四届东盟地区论坛 外长会议上,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指责缅甸为 “东盟的另类”④,东盟一改以往在缅甸问题上与美 Jurgen Haacke, ASEAN's Diplomatic and Security Culture Origins,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Cu ̄on,2003,P.144. ②赵学功著:《巨大的转变:战后美国对东亚的 1945-2000年》,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29页。 ⑧王士录、王国平、孔建勋编著:《当代东盟》,四川人民 出版社,1998年版,第150页。 ④阿德列密・意索拉・阿基佩瓦:《缅甸加人东盟:挑战与 前景》,《南洋资料译丛)1999年第2期,第51页。 ⑤贺圣达、李晨阳编著:《列国志——缅甸》,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72页。 ⑥《华尔街日报11998年10月14日,转引自《国际论坛》 1999年第1期,第42页。 (Z)Jurgen Haacke:ASEAN s Diplomatic and Securitv Culture Origins,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London and New York:Roufledge Cu=on,2003,pl4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欧针锋相对的态度,没有一个成员国出面为缅甸说 话。会后发表的声明指出,东盟会努力与缅甸进 行灵活接触,以改善缅甸的状况,如果由于 缅甸的加入而使东盟在与西方国家打交道时造成 一些麻烦的话,东盟将建议缅甸尽量适应国 际社会。东盟秘书长鲁道夫・塞韦里诺劝告缅甸军 ,不应把东盟的建议理解为干涉内政。曾经力 挺缅甸入盟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1998年3 月访缅时也对军领导人强调,“你们必须明白, 欧洲对我们很重要” 。 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东盟意识到,从自身实力而 言,东盟尚无法摆脱对西方的经济依赖,因缅甸问 题而远离美欧不符合东盟利益。如果在缅甸问题上 完全跟随西方的拍子起舞,又势必破坏东盟内部团 结,有损自主形象。关键的是,东盟一体化目标不可 能在没有缅甸的情况下实现,尽管东盟对缅军 的种种行为颇为不满,却也不能采取过激措施,东 盟对缅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既爱又无奈”的情 结。2007年9月,缅甸国内爆发了自1988年以来最大 规模的反示威,缅甸平息了事件,引发国 际社会主要是西方等一些国家的不满。在西方国家 和国际的巨大压力下,9月27日,除缅甸外的东 盟9国外长发表共同声明,批评缅当局武力群 众示威②。在缅甸局势逐渐稳定、联合国介入的情况 下,东盟又以整体一致的姿态出现,先是拒绝美国 会参议院提出的停止缅甸东盟成员国资格的要求; 随后又在11月20日新加坡召开的第十三届东盟首 脑会议上,应缅甸的要求,临时取消联合国缅甸问 题特使甘巴里关于缅甸局势的通报会,确保了《东 盟宪章》在本届峰会顺利签署。 四、东盟对缅甸变化的原因 “不干涉内政”原则的调整是东盟对缅甸 变化的深层原因。东盟成立后,“不干涉内政”一直 是东盟的基本准则,是维护和促进东盟团结稳定, 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基石④。但随着东盟的成长扩 大与“大东盟”的形成,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印尼 森林大火等突发事件,对这项原则提出了重大挑 战。东盟的决策和执行机构相当松散,集体应对危 机能力薄弱,发生紧急事件往往反应迟钝、束手无 策。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时,东盟没有一套 有效的货币和金融,在危机下缺乏有效的 措施,成员国各自为战,既未能阻止危机蔓延,也加 深了各国间的隔阂和不信任感。泰国公开表 示,“受不干涉内政原则的约束,东盟在经济危机中 什么也没有做”④。东盟内部要求改革的呼声不断增 强,马来西亚前副总理安瓦尔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不 久提出了“建设性干预”(后泰国改称为“灵活 干预”),泰国和菲律宾表示了支持⑤。尽管此建议在 当时遭到多数成员国的反对,但从东盟的发展趋势 看,针对一些地区共同问题进行灵活干预是符合其 利益的。1998年l2月在河内召开的第八届东盟首脑 会议上各成员国达成共识,提出“加强相互影响”的 方针,并鼓励各成员国间实行更加紧密的交流与合 作。2003年l0月,第九届东盟首脑会议通过《东盟第 二协调一致宣言》,确立了“东盟共同体”构想,该文 件在重申东盟“不干涉内政”原则和“协调一致决 策”原则的同时,也提出“东盟将对各个成员国内出 现的新动态做出反应”,并在一种团结、充满地区活 力以及和谐的环境中及时有效应对⑥。在对缅甸政 策上,泰国就曾明确表示,东南亚地区形势已发生 了巨大变化,许多问题已经界和地区,若再按 “不干涉内政”原则将对东盟的经济、安全和整体利 益产生不利影响。东盟应对缅甸进行集体干预,“避 免缅甸政局恶化并危及泰国与其他东盟国家的安 全”⑦。 缅甸民主改革进程缓慢导致东盟不愿再为缅 甸问题“埋单”。1997年东盟顶住西方压力接纳缅 甸,但由于缅甸不愿向外界说明其改革考虑和 进展,东盟对缅缅特别是对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 ①钟智翔主编:《缅甸研究》,军事谊文出版社,2001年 版,第313页。 ②[缅】‘.缅甸民主之声”网站2007年9月27日报道,http:// burmese.dvb.no/n ̄ws. ③⑤王小民:《东盟不干涉原则的演变:从不干涉内政到 加强相互影响》,《东南亚)2000年第2期,第9页,第12页。 ④、方芸:《回应挑战:走向21世纪的东盟》,《东南  ̄}1999年第2期,第45页。 ⑥引自《东盟第二协调一致宣言》,2003年10月8日在印 度尼西亚巴厘签署。 ⑦陆建人主编:《东盟的今天与明天》,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9年版,第288页。 7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问题产生了不同意见。此问题制约了东盟一体化进 程,也阻碍东盟与美欧关系发展。东盟秘书长王景 荣明确指出,缅甸民主改革步伐缓慢,损害了东盟 的信誉。进入2005年,缅甸是否如期于2006年接任 东盟轮执的话题成为各方关注焦点,西方国家 将此视为向东盟和缅甸施压的重要砝码。美欧多次 威胁要杯葛20o6年由缅甸主办的一切东盟会议,导 致东盟内部意见分歧,越南、老挝、柬埔寨和泰 国支持缅甸正常接任轮执,其他成员国则表示 反对。随后,美国国务卿赖斯、日本外相町村信孝缺 席当年7月在老挝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会议, 加之此前欧盟在缅甸参加亚欧首脑会议的资格问 题上向东盟发难,一系列行为使东盟备感压力,大 部分成员国对缅甸接任20o6年轮值的态度变 得明确而坚决,除越南、老挝外,其余国家均表示反 对q)。根据东盟的组织原则,只有当事国自己申请, 所有成员国一致同意方可变更轮值。否则,任 何国家都无权取消当事国的轮值资格。为防止 出现缅甸执意接任而美欧大国共同抵制的尴尬局 面,东盟极力游说缅甸“为维护东盟的团结和共同 利益”(2)而放弃轮值资格。最终,缅甸不得 不声明“自愿”放弃2006年担任东盟轮值。这是 东盟成立38年来首次变更轮值,也是自缅甸入 盟之后,东盟与美欧围绕缅甸问题博奕的顶峰。事 件以东盟屈从于美欧压力,整体妥协退让而告终。 对东盟而言,此事反映出东盟已不愿再为缅甸问题 “背包袱”。缅甸对关键时刻遭到东盟的抛弃感 到失望。东盟与缅甸双边政治关系从此跌入历史低 谷。2006年3月,马来西亚外长阿尔巴作为东盟特使 访缅,既未获缅甸最高领导人丹瑞的接见,也 没能接触到昂山素季等反对派,“缅甸之行成为一 次彻底的失败,为保留颜面,阿尔巴被迫提前结束 访问。”③ 五、东盟对缅甸展望 鉴于缅甸民主改革进程的缓慢和东盟对缅甸 的游移不定,为了避免缅甸问题进一步拖累东 盟发展的脚步,2004年l1月底,来自马来西亚、泰 国、柬埔寨、印尼、新加坡和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的执 政党和反对党议员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了首次 缅甸问题高级研讨会,会后宣布成立“缅甸问题东 74 盟议员组织” 。出席会议的东盟各国议员们一致认 为,如果缅甸民主改革没有进展,应该停止其东盟 成员国资格。此后几个月,印尼、泰国、菲律宾和新 加坡等国都相继成立了类似组织,各国议员纷纷在 本国议会提交议案,督促本国放弃“不干涉内 政”原则,对缅甸施压,促使缅甸进行民主改革。一 时间,“东盟开除缅甸”、“缅甸退出东盟”等声音甚 嚣尘上。然而,缅甸不可能主动放弃东盟这个战略 依托而“自我放逐”于国际社会,而东盟多年苦心营 造的“大东盟”梦想更不可能在没有缅甸参与的情 况下实现。首先,从决定接纳缅甸入盟之时起,东盟 就多次强调,缅甸是东盟“大家庭”一员。如果东盟 一味迎合西方作出制裁缅甸或迫缅退盟之举,势必 损害东盟的声誉和凝聚力,严重影响东盟的发展势 头和一体化进程。没有缅甸的参加,东盟一体化目 标将成为一句空话。其次,东盟对依靠外力压促缅 甸变革的前景和效果也心存顾虑。东盟秘书长王景 荣曾指出,缅甸有135个民族,缅甸问题必须控制在 其境内解决,否则复杂的民族问题可能会因为军人 统治的结束而使缅甸演变为“另一个南斯拉夫”,导 致东南亚地区动荡不安⑨。再次,在东盟内部,越南、 老挝和柬埔寨等国坚决反对修改“不干涉内政”原 则,2007年1月在菲律宾宿务举行的第十二届东盟 首脑会议上,泰国再次提出修改“不干涉内政”原 则,以提高东盟处理内部事务的效率,此提议遭到 缅甸、越南、老挝和柬埔寨4国的一致反对。可以预 见,如果东盟强行介入缅甸事务,将会引起越、老、 柬等国的强烈不满,甚至可能导致东盟的。最 后,东盟其他成员国与缅甸在经贸关系上互补性 ①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2005年4月11日报道,http:// news.asiaone.com/News/ ②新加坡外长杨荣文2005年7月27日在记者会上对缅甸 放弃轮值资格的评价,载《联合早报>>(2005年7月28日)。 ⑧《亚洲时报 ̄2006年4月13日Larry Jagan文章《拉拢中俄 抗西方:缅甸欲退出东盟》,转引自http://shanstatenews1. g00 epages.com/21X)6 ̄3001,Larry Jagan是前英国BBC驻缅 甸的政治新闻记者,目前是驻曼谷的自由撰稿人。 ④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2004年11月28日报道,http:// news.asiaone.com/News/ ⑤贺圣达、李晨阳编著:《列国志——缅甸》,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75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强。缅甸自然资源丰富且多数有待开发,有望成为 东盟大多数国家石油、天然气、木材和矿产的主要 供应地。缅甸自身工业欠发达,除粮食能够基本自 给外,几乎所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依赖进口,而 缅甸总人口目前已经达 ̄U5540万④,位列东南亚地 区第四。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进,区内零关税 商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缅甸必将成为东盟国 家的重要出口市场。仅从经济利益考虑,东盟就不 会将缅甸这个巨大市场拱手相让,加强与缅甸的经 贸合作将是东盟各国的长期战略。 综上所述,未来东盟的缅甸会在坚持“不 干涉内政”原则基础上,对外以东盟“整体一致”面 貌示人,不会追随西方对缅采取制裁或开除出盟之 类的强硬举措;对内则会在具体问题上采用只做不 说的方式,更多地介入缅甸国内政局,以劝说为主, 引导缅甸进行改革。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样式 如何,东盟都会坚持两个前提,即缅甸不退出东盟 和缅甸自身的平稳过渡。 结 语 从东盟角度看,为维护东盟团结与发展,也为 了掌握地区事务主导权,东盟不会附和西方的声音 孤立缅甸;从缅甸角度看,目前面临较多困难, 压力空前,不会放弃对东盟的依托。但是,缅甸地缘 战略意义突出,近年来已成为大国博弈重点。压缅 促变是美国推进全球民主化大棋局的关键落点之 一,也是美国亚洲民主化策略的前奏。而东盟受历 史和现实因素影响,对美欧大国“既爱且怕”,处理 缅甸问题时颇受掣肘,难以放开手脚,未来一段时 期,缅甸仍将是东盟发展道路上一个难以预测的因 素。2007年l1月20日在新加坡召开了第十三届东盟 首脑会议,与会的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东 盟宪章》。这是东盟一体化进程中一个标志性事件。 围绕宪章原则,各国也有一番争论,最终“不干涉内 政”原则和“整体一致”原则得以重申,值得注意的 是,宪章也提出“尊重、保护并促进与自由”、 “反对违反规定和非民主的更迭”内容,并 确定建立“东盟委员会”监督成员国的状 况。峰会期间,美国、欧盟代表继续就缅甸问题向东 盟发难,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则当面向缅甸总理登盛 表示,“如果缅甸军不在民主改革问题上采取 实质行动并释放昂山素季,菲律宾议会将不会通过 《东盟宪章》”②。缅甸问题将对东盟发展产生何种影 响,东盟对缅甸又会出现什么新的变化,这些 问题值得人们继续关注与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士录等编著:《当代东盟》,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2.陆建人主编:《东盟的今天与明天》,经济管理出版 社,1999年版。 3.贺圣达、李晨阳编著:《列国志——缅甸》,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贺圣达:《当代缅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杨长源、许清章、蔡祝生主编:《缅甸概览》,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l99o年版。 6.钟智翔主编:《缅甸研究》,军事谊文出版社,2001年 版。 7.东盟官方网站http://www.1f.sef1.nsec.org/ 8.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 9.【缅]《缅甸新光报》网站,http://www.myanmar;com/ newspaper/nlm/ l0.缅甸国家电视台网站,http://www.mrtv3.net.mm/ ①【缅】缅甸国家电视台2oo6年7月11日报道,http://www. mrtv3.net.mm/newpaper/ ②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2007年11月20日报道,http:// news.asiaone.com/News/ 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