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义
作者:毕世佳
来源:《学理论·下》2012年第09期
摘 要:现在,西方文化盛行,电影电视剧充斥着各大影院和网络荧屏。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我们应该构筑独特的文化系统,坚持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路线。使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国内外都能占到文化的主流,我们不仅要懂得妥善应对外来文化的入侵,还要学会如何利用自己文化的优势使中国文明更好地走出去。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提高国家的软实力不仅可以彰显民族文化,还可以构建良好的国际形象,提高中国的影响力。         关键词:文化改革;文化建设;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D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2012)27—0044—0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全党做好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我认为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改革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大胆创新可以突破原有的局限性,不断地激发文化发展创新的活力。面对国内外的新形势,我们要做好准备去迎接一切挑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要途径。为此我们必须思想,实事求是,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我们必须找准正确方向,推动改革创新为文化发展并带来的积极效应,确保文化改革创新健康有序的发展。使我们的文化产品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同志把“始终代表中国文化先进前进方向”上升到了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度。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实践证明,中国党之所以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能不断的引领人民走向胜利就在于重视文化建设在党建思想和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党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才会使我们党永葆生机,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二、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树立良好国家形象的保证
正如《决定》所指出,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开了文化支持,即使有繁荣的经济,强国的地位也难以确立,更不易巩固。我们国家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可惜目前并没有把文化很好地弘扬出去,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中国还是存在着误解。我们应该大力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展文化的宣传,使中国的符号更加鲜明,更能深入人心。许多国家由于不了解中国散布“中国威胁论”。这就是对中国文化误解的一种鲜明体现。因此我们应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加强文化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使中国的文化真正能够做到被外国人所熟知,理解和喜爱。         三、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
我们国家将长期的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推进文化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文化产业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满足人民的精神生活是我们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但是现在我们提供的文化产品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国内一些人缺少诚信,一些人不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只有加快文化改革的步伐,才会使得公民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以及法律意识,才会全面的实现小康社会。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要注重继承与开拓的关系。继承与创新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两个重要支柱。我们要传承中华文明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勇于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方面保留传统文化中合理的道德主义,注重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寻找有益的部分,并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新经验,获得新感悟,不断地吸取外来文化中积极的部分,并能结合自身情况能够为己所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永葆青春活力。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要激发爱国热情。在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方面,《决定》概括提炼出“两个最大”的价值标准,即以热爱祖国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强调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为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从而为爱国主义这个永恒主题赋予了新时代的实践特质。只有爱国主义情怀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人民才会紧密地团结起来。因此要开展深刻的理念教育,使人民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引领人民走向富足生活的必由之路。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积极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形成共同道德观念的基础。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是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地表示了这个社会需要什么,反对什么。在社会的转型期间,不少人迷茫而又不知所措。自身的道德观并未完全形成,在现实的冲击与诱惑下容易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这是十分危险的,也是有害的。我们党应该大力宣传正面文化,弘扬社会正气。使人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使人民懂得积极投身到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中去才是正确的选择,为党和国家作出贡献是正确的价值观,懂得服务于人民而不是一味地索取。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才能形成共同的道德观念基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决定》要求全党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我们党要做好应对新机遇、新挑战,新问题的准备。
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和第二个10年之初,我们党之所以要抓住这个关键的时期是因为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关键时期。能够牢牢地把握好这段时期我们就可以赢得未来。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的文化水平、生活水平、经济水平,都走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且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在第二个10年初始只要我们能够按照党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宣传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就可以化解各种前进中的矛盾。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不断地发展才会不断地进步,才会使人民的生活更富足。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建设好社会主义文化对经济的转型成功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抓住了这次机会能对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生活水平,经济收入作出巨大贡献。
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着新挑战。塞缪尔·亨廷顿先生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观念是未来世界的冲突将会是文明的冲突。硬实力已经无法遏制中国的崛起,因此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靠输出文化软实力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控制中国。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中国的软实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挑战下我们要积极应对,不仅要分辨出哪些文化是有益的正面的,还要对文化的糟粕予以坚决地清除;不仅要懂得运用外来文化,还要使本土文化国际化。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向世界来宣传介绍我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宣传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展现出我们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一面。
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着新问题。《决定》从八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文化改革面临的新问题,例如,一些地方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些领域职业道德缺失;一些社会成员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巩固全党全社会成员的团结奋斗思想基础任务重;网络建设,监管力度需要加强;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不多;文化服务体系发展不均衡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要妥善地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党应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应对这些问题,同志说过:“前进中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虽然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也要集思广益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面对这些问题。更加努力得把我们国家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领导着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没有文化强国就没有现代强国。正如《决定》所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昌盛”。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也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今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华文化变得更为成熟,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我们是承前启后的一代,身上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让我们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紧密地围绕在以同志为总的党周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杨利英.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朴归荣.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问题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5).         [3]杨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文化追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4]郑作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J].广西社会科学,2008,(12).
[5]林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J].怀化学院学报,2010,(12).         [6]黄红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时代的开辟[J].学术论坛,2008,(10).         [7]吴新莉.浅议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10).         [8]梁伟玲.实践科学发展观之基层文化建设[J].社会科学家,2009,(10).
[9]夏靖,王璐颖.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10]胡卓群.公共文化服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