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降水技术

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降水技术

来源:九壹网
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降水技术

摘要:结合工程实践,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中,降水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深基坑中的含水量和水位高度,还可以保证深基坑底部渗透的稳定性,对地下水有一定的疏导作用,有效的防治地下沉降等问题,在深基坑施工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深基坑施工降水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在具体施工中如何应用,从而促进深基坑施工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降水技术;具体应用 引言

近年来,地下空间的开发力度越来越大,深基坑工程逐渐增多,并且出现了更多的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深基坑工程,对于深基坑施工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种水文地质较为复杂的深基坑工程中,合理的利用施工降水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治各种问题的出现,以下是孟加拉国某电站项目施工概况: 地形地貌

拟建厂址区地貌成因类型为冲积平原,原始地貌为平地。因电站建设,厂区已采用冲填方式进行回填,冲填材料主要为粉砂。冲填完成后,全部场区拟采用振冲法进行土壤改良。 场区地层情况

现将勘测揭露与场区降水相关地层特征由新到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①冲填土(Q4s):浅灰、灰褐等色,主要成分为粉细砂,矿物成分以石英、云母、长石为主,颗粒级配较差,松散,均匀性差,稍湿~饱和,为近期厂区回填人工冲填堆积形成,主要分布于拟建场地表层。层厚3.90~6.20m,层底埋深3.90~6.20m,层底高程0.01~2.38m。

②粉质粘土(Q4al):褐黄、棕黄等色,软塑~可塑状态,很湿,局部相变为粘土。该层层厚0.50~3.90m,层底埋深0.50~8.20m,层底高程-2.18~0.16m。

③粉砂(Q4al):浅灰、灰褐、深灰等色,成分以以石英、云母、长石为主,颗粒级配较差,稍密为主,局部松散、中密,饱和,局部夹粉土、粘性土薄层。该层层厚2.20~9.30m,层底埋深7.00~18.45m,层底高程-12.50~-3.65m。

③-1粉土(Q4al):浅灰、灰褐、深灰等色,稍密,很湿,局部夹有粉砂、粘性土薄层,呈互层状,该层以夹层或透镜体状形式分布于③粉砂层中,该层层厚0.60~13.10m,层底埋深1.10~21.80m,层底高程-15.85~-0.79m。

③-2粉质粘土(Q4al):浅灰、灰褐、深灰等色,软塑,局部可塑,很湿,局部夹有粉砂、粉土薄层,呈互层状,该层以夹层或透镜体状形式分布于③粉砂层中,该层层厚 0.55~8.85m,层底埋深4.50~17.40m,层底高程-13.69~-3.14m。

④粉砂(Q4al):浅灰、灰褐、深灰等色,成分以石英、云母、长石为主,颗粒级配较差,中密为主,局部稍密、密实,饱和,局部夹粉土、粘性土薄层。该层层厚1.35~12.45m,层底埋深 11.50~26.70m,层底高程-21.10~-10.14m。

④-1粉土(Q4al):浅灰、灰褐、深灰等色,中密,很湿,局部夹有粉砂、粘性土薄层,呈互层状,该层以夹层或透镜体状形式分布于④粉砂层中,该层层厚1.05~5.85m,层底埋深16.50~22.95m,层底高程-17.31~-10.63m。 场区地下水情况

拟建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和第四系孔隙潜水。其中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厂址区新近吹填的粉砂层中,大气降水、人工冲填为其主要补给来源,地面蒸发、人工排水为其主要排泄方式;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上覆第四系砂土、粉土层中,大气降水、地下径流为其主要补给来源,地面蒸发、地下径流及人工取水为其主要排泄方式。

初勘期间,拟建厂址区(吹填范围内)地下水位埋深为0.80~1.40m,相应高程为4.12~4.95m。由于厂区冲填区域外围采用粘性土筑坝,冲填土层下又为透水性较差的②粉质粘土层,冲填土层内上层滞水排泄条件较差。 施工方法 成井方法要求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知,本工程地层主要以冲填土、粉质粘土、粉砂层为主,为了保证成井质量,成孔采用旋挖钻机或回转钻机正循环钻进、清水钻进自然造浆的成孔工艺,及下设井管、填滤料、洗井等成井工艺。 填料要求

⑴井管与孔壁之间填充的滤料宜选用磨圆度好的硬质岩石成分的圆砾,不宜采用棱角形石渣料、风化料或其他粘质岩石成分的砾石。

⑵滤料规格宜满足《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的相关要求。

⑶要避免填料速度过快或不均造成滤管偏移及滤料在孔内架桥现象,洗井后滤料下沉应及时补充滤料,要求实际填料量不小于95%理论计算值。 清孔换浆

下井管前的清孔换浆工作是保证成井质量的关键工序,为了保证成孔中在含水层部位不形成过厚的泥皮,当钻机钻至含水层顶板位置时即开始加清水调浆。钻进至设计标高后,在提钻前将钻杆提至离孔底0.50m,进行冲孔,清除孔内杂物,同时将孔内的泥浆密度逐步调至接近1.05,孔底沉淤小于30cm,返出的泥浆内不含泥块为止。

第一次清孔换浆是成井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它将直接影响成井质量,因此施工时清孔换浆工作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绝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下井管

下管前必须测量孔深,孔深符合设计要求后开始下井管。井管焊接要牢固、垂直、不透水,下到设计深度后,井口固定居中。下井管过程应连续进行,不得中途停止,如因机械故障等原因造成孔内坍塌或沉淀过厚,应将井管重新拔出,扫孔、清孔后重新下入,严禁将井管强行插入坍塌孔底。 洗井要求

当压缩空气通过进气管通到排水管下部时,排水管中变成气水混合物密度小于排水管外的泥水混合物密度,这样管内外产生压力差,排水管外的泥水混合物,在压力差作用下流进排水管内,于是井管内就变成气、水、土三相混合物,其密度随掺气量的增加而降低,三相

混合物不断被带出井外,滤料中的泥土成分越来越少,直至清洗干净。当井管内泥砂多时,可采用“憋气沸腾”的办法,即采取反复关闭、开启出水管上的气水土混合物的阀门,使井中水沸腾来破坏泥皮和泥砂滤料的粘结力,直至井管内排出的水由浑变清,达到正常出水量为止。

抽水要求

(1)抽水用水泵的出水量应根据地下水位降深和排水量大小选用,并应大于设计值的20%~30%。

(2)成井后应进行单井试抽检查降水效果,必要时应调整降水方案。降水过程中,应定期取样测试含砂量,保证含砂量不大于0.5‰。

(3)在管路安装完成后,即开始抽水,同时进行水位观测,观测密度应按照先密后疏的原则进行。 排水

成井施工结束后,应及时下入潜水泵,接电缆、配电设施安装等,基坑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排水沟铺塑料薄膜,抽水与排水系统安装完毕,即可开始试抽水。 降水井运行

降水井运行时安装自动控制系统,利用水位变化控制系统开关,当动水位升高到高位时,系统自动开泵抽水,当水位降到低位时,系统自动停泵。

选择一个降水井做为观测井,记录静水位及其恢复时间,对比静水位变化及其恢复时间变化可知降水效果。 封井

根据降水井所处位置以及降水运行计划确定封井的方式。疏干井不搭设施工平台,井管应随着基坑的开挖将高出开挖面的井管及时割除。严禁在土方开挖过程中破坏降水井。基坑土建施工完成后,应立即拆除降水系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施工深基坑施工中,降水技术可以改善施工作业,降低施工中的安全隐患,提高施工的效率,保证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保证深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加强降水技术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丁德江.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降水技术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145. [2]沈刚.浅析建筑深基坑施工中降水技术的应用[J].居舍,2018(08):59+30.

[3]徐君诚.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03):2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