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文论

马克思主义文论

来源:九壹网


1、 美的规律:就是自由的规律,是人的类本质在生产活动中的体现。

2、 种的尺度:是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构成条件之一,对于动物来说是单一物种消极被动的适应自然、消费自然,生产自身的尺度;对于人来说是生产中积极能动的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物,以实现确认自身的尺度。

3、 内在尺度:是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更为重要的构成条件,是人按照自己的类本质,以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为意志的生产尺度。

4、 自然的人化:基本含义是指自然之物经过人类实践活动的改造,留下来人类实践的印记,而且由原来的自然之物变成了为我之物,因而成为人的对象。

5、 直观自身:美是人类直观自身的对象,指的是人以感性的方式,在对象中反观自身,在对象世界中确认自己的人的本质。

6、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指人类将自身的各种属于人的潜能,通过劳动和劳动产品,以感性化的方式体现出来,因而成为人自身的对象化存在。

7、 为什么说美是人类直观自身的对象?因为:一,它是客观的感性的,它生成于自然,生成于现存感性世界;二,它又是主观的对象的,是人所创造的世界。而马克思认为人确认自身的反方式之一就是在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中“直观自身”。

8、 美感的本质:美感是人直观自身的能力,是人的享受的感觉,即确证自己是人的类本质力量的感觉。一是人的美感不同于原始的、非人的感觉享受;二是美感是社会性感觉,不同于非社会性感觉。

9、 马克思是如何论述美感的生成与发展?从主体方面看,美感的生成与发展是使人的感觉成为人的,是使人自身的自然不断向人提升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完成的基础是人类的劳动实践。从客观方面看,美感的生成与发展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感根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并随着人类物质生产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的本质客观的展开丰富性。

10、如何理解《手稿》中关于劳动是美和美感得以产生的根源这一论述?

从实践的观点看美的产生和美的根源。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在人对客观世界的关系上,就是既承认客观世界的现实性,又承认人的实践活动对现实世界的改造作用。人通过实践改造了现实世界,同时也就创造了美。

11、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与统治阶级的思想关系怎样?请分析原因。

统治阶级的思想都是占统治阶级地位的思想。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一方面支配物质生产资料,控制着整个社会的物质生产与分配,另一方面又作为思维的人,作为思想的生产者,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想的生产与分配,其结果便是使他们的思想成为一个时代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12、应怎样理解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文艺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就是特定时期的艺术生产,不一定完全遵循着物质生产的必然性、一般性的发展走势而达到平衡,因而出现艺术生产在物质生产的相对落后时期呈现出繁荣,在物质生产水平相对发展后而停滞的不平衡现象。首先,艺术生产内部就存在着不平衡的关系,其次,一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繁荣总是同其生长的那个社会阶段

相适应,并且是那个社会阶段的结果。

13、神话的本质是什么?

一神话是人类早期在不能实际的支配自然力的条件下,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的愿望的表现。

二神话是人类早期对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的幻想性的反映。

三神话是把早期人类尚不能完全理解的抽象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四神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生产的产物,而是以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产物。

14、如何理解马克思对神话的永久艺术魅力的分析?

古代神话只能是它生长在其中的那个特定的社会阶段的产物,这个社会阶段的历史内容就是古代神话的历史规定。一是物质生产水平不高,人们还不能实际的支配自然力;再一是人们对自然的观点和对社会的观点与现代人不同,它是神话的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把自然神话化地态度。

15、什么是马克思、恩格斯批评的“席勒式”?

就是席勒创作中部分的存在着强调精神表现而忽视感性现实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创作倾向。

16、马克思、恩格斯要求文艺创作的“莎士比亚化”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一,要求严格地从客观的现实生活出发,严格地按现实的本来面貌再现现实。

二,要求文艺创作广泛而深刻的描写社会生活,正确处理人物塑造和环境的关系,通过对特定环境中的现实人物的真实描写,揭示现实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

三,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人物塑造的个性化以及语言的明快、朴实、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17、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批评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缺乏悲剧冲突的性质?

因为他们不赞同拉萨尔的悲剧观念,他们认为,悲剧冲突的根源不是观念,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而拉萨尔《济金根》中的人物不是从现实中选取的人物,而是作者任意揉捏出来的。

18、马克思、恩格斯要求现实主义文艺创作中的“典型环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一要有典型人物活动的具体生活环境,二是又必须是体现时代本质真实的社会历史环境。

19、马克思、恩格斯要求现实主义文艺创作中的“典型人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是个性与共性、独特性与社会概括性的完美统一体,既是典型又是一个“这个”。

20、在学习了恩格斯的这两封书信后,你如何理解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关系以及作品思想倾向的内在化问题?

马克思主义主张倾向性应该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来表现,因为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形成的现实关系本身就包含着社会的本质和规律,包含着历史发展的倾向和趋势。因此只要实现了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作家不需要在作品中明确表明自己的立场倾向。

21、什么是文学批评的历史具体性原则 ?

就是根据唯物主义原则,把文学批评的对象放到它所产生的历史的具体的时空环境里去考察的方原则。

22、什么是“托尔斯泰主义”?

指托尔斯泰在作品、论文和书信里,一方面用宗法式农民的观点去批判农奴制和资本主义;一方面又竭力鼓吹净化了的新宗教的反动说教。

23、列宁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评价托尔斯泰与时代的关系?

列宁认为托尔斯泰是属于他自己的时代。托尔斯泰的矛盾,绝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和纯属他个人的现象,而是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的有机反映。托尔斯泰在他的作品中使的现实生活跃然纸上,托尔斯泰是属于他自己的时代。

24、托尔斯泰创作和学说存在什么样的矛盾?矛盾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

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具有双重性或两面性。一方面,托尔斯泰是从统治阶级和压迫者身上撕下了一切假面具的无情的暴露者,是对他那个时代的政治、宗教、社会制度和经济的伟大的批判者,是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谎言和伪善的激烈的者;另一方面,他又

是“道德上的自我修养”的提倡者,是“最精巧的因而是特别恶劣的僧侣主义”的鼓吹者,是“不用暴力抵抗”的宣扬者。的宗法式农村是造成当时种种矛盾思想的根本现实原因。

25、列宁怎样用历史和美学的方法评论托尔斯泰的艺术地位?

是“的镜子”。依照反映论的原理,列宁认为,托尔斯泰的观点和学说中的矛盾,他的作品的社会内容,为当时的性质和动力的矛盾所决定,乃是千百万农民思想情绪的反映。这也就意味着,托尔斯泰出身贵族,主要描写贵族,但他的作品却反映出宗法制农民的思想情绪,因而成了“的镜子”。

26、你认为《讲话》的核心和基石是什么?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阅读与讲解

核心是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基石是人民生活。

27、在文艺和人民的关系上,的重大贡献表现在什么地方?

提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

28、你怎样理解关于文艺与生活关系的完整的思想?

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首先,没有生活,没有实践就不可能有一切观念和理论。其次,把生活比喻为“矿藏”,意味深长。再次,在看来,文艺的客体和主体是不可分离

的。另外,艺术应该比实际生活更典型更带普遍性,文学艺术高于社会生活。

29、为什么说生活是文艺的唯一的源泉?为什么不能一概地说文艺高于生活,推动生活?

因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因为文艺史上不仅过去、现在,甚至将来都不是所有的作品,而只是少数的作品高于生活。而文艺推动生活是紧紧地连结着文艺高于生活的:只有高于生活,才能推动生活。

30、《祝辞》为新时期的文学艺术提出了什么任务?任务: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

31、《祝辞》指出社会主义文艺应当怎样表现人民群众?

表现人民的优秀品质,描写社会主义新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