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协调员中级复习题
一、 单项选择
1、传播时间快、范围广、效率高、可跨组织边界传播等。但是涉及到的沟通主体较多,常会造成说风是雨、以讹传讹等不良后果,导致传播的信息失真等问题的是:( A )。
A.非正式沟通 B.正式沟通 C.言语沟通 D.非言语沟通
2、 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的( A )。
A.稳定性 B.灵活性 C.纪律性 D.职业性
3、制定规章制度的主体是( D )。
A.总经理 B.人力资源管理部 C.董事长 D.企业权力机构或董事会
4、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雇主对雇员的处罚有经济处罚和非经济处罚两种。
B.法律对适用各种惩戒方式的事由、适用的程序以及救济方式须作出详细的规定。
C.经济处罚比非经济处罚更严厉
D.非经济处罚比经济处罚更严厉
第 1 页 共 15 页
5、企业规章制度中有关于劳动条件的规定。以下那一项不是( D )
A.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 B.工资与劳动报酬 C.劳动安全卫生 D.岗位职责
6、 对于因惩戒权的行使而引起的劳动纠纷,则应当由( D )进行最后的审查。
A.工会 B.企业高层管理部门
C.企业权力机构 D.司法机关(或者仲裁机构)
7、 惩罚措施应当在谈话后的( B )内以书面形式做出。
A.一天至一星期 B.一天至一个月 C.三个月内 D.半年内
8、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 A )的建立以订立劳动合同为主要标志。
A.劳动关系 B.劳务关系 C.劳资关系 D.工作关系
9、如果某种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大于l,说明该劳动力需求弹性是( C )。
A.无弹性 B.无限弹性 C.富有弹性 D.缺乏弹性
10、根据《企业法》的规定,职工代表大会行使五项基本职权,以下那一项不属于( B ) 。A.审议建议权 B.审计权 C.审议决定权 D.评议监督权
11、 三方协调劳动关系原则,是指、工会组织、( A )三方共同参与劳动关系的协调。
第 2 页 共 15 页
A.企业组织代表 B.企业 C.劳动者 D.用人单位
12、绩效指标应遵循SMART原则,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B )
A.具体的 B.可达到的 C.有时限的 D.结果的
13、对于经济型处罚要由( C )规定最高额。
A.总经理 B.工会 C.法律 D.企业人事部门
14、 对劳动者的影响是最为巨大的,直接涉及到劳动者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的处罚形式是( D )。
A.通报批评 B.扣减工资、奖金 C.免发某种福利 D.强制解除劳动关系
15、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 D ) 。
A.相对稀缺性 B.绝对稀缺性 C.普遍稀缺性 D.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16、“指示命令权”从一种事实上的权力成为了法律上的权利。以下那一项不属于用人单位指示权性质的学说。( D )
A.事实行为说 B.法律行为说
C.法律上有意义之行为说 D.法理学说
17、社会学诞生于( A )。
第 3 页 共 15 页
A.西欧 B.北非 C.中国 D.美国
18、( D )是职代会依法行使职权,对相关部门提交职代会进行讨论的各种报告、方案进行民主审议,经过民主表决程序,对表决结果或决定所作的书面性表述。
A.职工代表大会 B.职工董事 C.职工监事 D.职代会决议
19、社会学是在( C )传人中国
A.19世纪初 B.18世纪末 C.19世纪末 D.20世纪
20、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的调解理解错误的是( C )。
A.协商解决不了的集体合同争议,可以通过调解方式加以解决
B.调解解决集体合同争议是指在企业主管部门或上一级工会参与下,通过调解,使集体合同当事人双方协商解决争议达成一致
C.企业主管部门和下一级工会出面,对企业内部的集体合同争议进行调解,有利于合同纠纷的解决
D.由企业主管部门或上一级工会主持调解必须坚持自愿原则
21、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收到文本之日起( A )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A.15日 B.7日 C.10日 D.30日
第 4 页 共 15 页
22、用人单位中层管理部门在企业劳动关系管理过程中主要承担的角色的理解错误的是。( D )
A.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办法的执行者 B.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办法的反馈者
C.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协调者 D.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办法的实践者
23、对集体争议行政干预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A.行政干预要充分意识到劳动关系过程中合意 B.行政干预可以取代自主解决
C.行政干预可以不顾及劳动双方的权益 D.行政干预没有意义
24、企业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决议书之日起( B )内向人民提起起诉
A.10日 B.15日 C.一星期 D.一个月
25、社会学的最基本功能是( B )。
A.解释功能 B.描述功能 C.预测功能 D.教育功能
26、企业签订的集体合同文本上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收到文本之日起( C )日之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A.5 B.10 C.15 D.20
27、绩效指标应遵循SMART原则,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
第 5 页 共 15 页
A.具体的 B.可达到的 C.有时限的 D.结果的
28、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 D )
A.相对稀缺性 B.绝对稀缺性 C.普遍稀缺性 D.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29、下列劳动类型中,属于就业范畴的是( B )
A.家务劳动 B.雇用劳动 C.救济性劳动 D.义务劳动
30、在工资率不变的条件下,当劳动力供给增加时,劳动力供给曲线将( B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保持不变 D.向下移动
31、下列选项属于潜在人力资源的是( A )。
A.求业人口 B.老年就业人口 C.未成年就业人口 D.适龄就业人口
32、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对报送的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的下列事项进行合法性审查。除了( C )。
A.协商双方的主体资格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
B.协商程序是否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
C.协商是否有主管部门参与
第 6 页 共 15 页
D.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内容是否与国家规定相抵触
33、对于集体争议协商中职代会讨论的理解错误的是。( B )
A.须经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或者全体职工半数以上同意
B.应当有半数以上职工代表或者职工出席
C.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通过后,由集体协商双方首席代表签字。
D.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
34、企业经营中的“短期”的含义是( C )。
A.仅资本投入可变 B.劳动投入可变,资本投入不可变
C.其他因素不变仅有劳动投入可变 D.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
35、集体合同争议协商双方代表适用规定理解错误的是。( C )
A.协商代表履行职责的期限由被代表方确定
B.集体协商双方首席代表可以书面委托本单位以外的专业人员作为本方协商代表
C.委托人数不得超过本方代表的三分之二
第 7 页 共 15 页
D.双方均可依法更换协商代表
36、在工资形成过程中,决定劳动力需求价格的是( D )。
A.劳动力的供给 B.劳动力价值 C.劳动时间的长短 D.劳动的边际生产率
37、由于恶劣的劳动条件所导致的工资差别是( B )。
A.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 B.效用均等化的补偿性工资差别
C.竞争性工资差别 D.垄断性工资差别
38、按照沟通的方法,可以将沟通分为三种。以下错误的是( B )。
A.口头沟通 B.文字沟通 C.电子沟通 D.书面沟通
39、对工资难以全面、准确反映的劳动条件、劳动环境、社会评价等等对员工身心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或者为了保证员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而支付给员工的一种补偿,称之为( B )。
A.奖金 B.津贴 C.福利 D.薪酬
40、以下不是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 D )。
A.群体的领导方式 B.群体规模 C.群体绩效 D.群体功能
41、( B )是目标体系中上限与下限区间内可伸缩变动的弹性目标,最高要达到多少,最低不能低于多少。
第 8 页 共 15 页
A.理想目标 B.可接受目标 C.最低目标 D.总体目标
42、特点是不定期和随时就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检查,而且事先不发出检查的通知,属于:( B )。
A.常规巡查 B.随机抽查 C.对某个问题进行重点抽查 D.领导亲自抽查
43、按照沟通的方法,可以将沟通分为三种。以下错误的是( D )。
A.口头沟通 B.文字沟通 C.电子沟通 D.书面沟通
44、以下不是显性文化的( A ) 。
A.组织精神 B.规章制度 C.工作环境 D.组织标志
45、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 C ) 。
A.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B.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
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 D. 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
46、对公开审判制度理解错误的是( D )。
A.对群众公开就是允许群众旁听对案件的审判
B.向社会公开就是允许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对案件的审判和将案情公之于众
第 9 页 共 15 页
C.有利于促使他们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
D.影响审判的公正性
47、以下不是缺席判决的情形的是( B )。
A.必须到庭的被告无不到庭的或中途退庭的
B.被告反诉的
C.原告申请撤诉为被准许的
D.无民事行为能力的被告的法定代理人不到庭的
48、规章制度的完善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除了( C )。
A.定期审查企业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B.对规章制度内容进行细化
C.完善规章制度中的纠纷诉讼渠道 D.完善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和执行程序
49、以下不是处理冲突的方法( D )。
A.妥协 B.压制冲突 C.拖延 D.撒手不管
50、( C )是首先对同一种指标选定一个基数,如计划指标,历史指标、同行业指标等,然后与实际完成数进行对比,从而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找出发生差异的原因。
第 10 页 共 15 页
A.因素分析法 B.比率分析法 C.对比分析法 D.趋势分析法
二、多项选择题
1、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有( ABCD )。
A.合作 B.冲突 C.力量 D.权力
2、按劳动关系主体构成形态划分,可分为( AB )。
A.个别劳动关系 B.集体劳动关系 C.事实劳动关系 D.劳务关系
3、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评价包括( AC )等。
A.员工满意度 B.工作评价 C.组织满意度 D.人工成本下降
4、市场开拓和发展的目标,主要反映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及在国际上和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包括:( ABCD )。
A.国际市场的开拓 B.传统市场的渗透
C.市场销售增长率和占有率 D.国际市场出口创汇率
5、属于西方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的是( ABD )。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动人假设 D.复杂人假设
第 11 页 共 15 页
6、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责包括( BCD )三项。
A.直线功能 B.协调功能 C.服务功能 D.管理功能
7、劳务派遣单位成立必须满足以下( BCD )条件。
A.注册资本不得少于30万元
B.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万元
C.不是用工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
D.不是用人单位或者其所属单位出资或者合伙设立的机构
8、目标管理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 ACD )。
A.目标的制定 B.目标的改进 C.目标的实施 D.目标成果评价
9、2007年我国颁布了( ABC ),这三部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标志着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更加完善。
A.《劳动合同法》 B.《就业促进法》 C.《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D.《劳动法》
10、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形成和存续的动态过程,表现为劳动法律关系的( ABCD )和终止等环节
A.发生 B.续延 C.变更 D.暂停
第 12 页 共 15 页
11、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中,公开信息的评估点包括:( ABCD )。
A.回收期 B.耗费资金 C.变现能力 D.资金占用数量
12、劳动收入与报酬的具体形式有( ABCD )。
A.有实物形式 B.货币形式 C.人工成本 D.利润分成、抽成
13、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 ACD )。
A.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
B.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60%
C.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D.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
14、集体合同争议协商过程中的基本规则主要有( BCD )。
A.通过外部干预解决争端 B.协商过程中的守法与诚实信用
C.不当劳动行为的 D.集体劳动合同的审查和公开
15、劳动力市场交易的行为,以下哪些情况符合“互惠”的标准( ABC A.所有人都受益没有人受损
第 13 页 共 15 页
。 )
B.部分人受益,但没有人受损
C.部分人受益,部分人受损,但受益者受益可补偿受损者之损
D.所有人都受损,但受损者的损失相同
16、以下哪几种方法是属于直接观察法( AB )。
A.参与与非参与观察法 B.结构与非结构观察法
C.个别访谈集体访谈和德尔菲法 D.问卷法
17、目标管理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 ACD )。
A.目标的制定 B.目标的改进 C.目标的实施 D.目标成果评价
18、劳动力需求( ABCD )。
A.是一种派生需求 B.是有效需求
C. 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替代能力 D.受产品需求弹性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的影响
19.属于西方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的是( ABD )。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动人假设 D.复杂人假设
20、根据《劳动合法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以下哪些内容时需要经过
第 14 页 共 15 页
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的讨论( ABCD )。
A.劳动报酬 B.工作时间 C.劳动安全卫生 D.保险福利
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