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劳动法》第1章练习题 最新

《劳动法》第1章练习题 最新

来源:九壹网
第1章练习题

一、单选

1.下列权利主体适用于《劳动法》的有( )

A.国家机关公务员B.大型企业稽查特派员C.电脑公司硬件组装员D.家庭保姆 2.特殊就业群体人员不包括( )A.妇女B.残疾人C.未成年人D.少数民族人员 3.国际劳工组织正式宣告成立于( )A.1900年B.1906年C.1918年D.1919年 4.我国《劳动法》发生效力的时间是( )

A.1995年1月1日B.1994年7月5日C.1994年1月1日D.1995年7月5日 5.被认为是“工厂立法”的《学徒健康及道德法》通过的时间是( ) A.1661年B.1702年C.1802年D.1861年

6.1918年12月,苏维埃政权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法,这部法律是( ) A.《劳动法典》B.《苏联劳动法典》C.《劳动立法纲要》D.《劳动法案》

7.我国《劳动法》适用于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以下适用于《劳动法》的是( ) A.国家机关公务员B.宾馆大堂经理C.现役军人D.医院院长

8.国际劳工组织成立于( )A.1900年B.1906年C.1918年D.1919年 9.《劳动法》颁布以来,对我国市场经济劳动关系的调整发挥了巨大作用。以下是《劳动法》颁布10周年纪念日( )

A.2004年1月1日B.2004年7月5日C.2005年1月1日D.2005年7月5日 11.劳动关系的双方为( )。

A.劳动者和用人单位B.工会与企业C.劳动者与劳动行政部门D.工会与劳动行政部门 12.我国的劳动立法始于( )。

A.清朝末年B.北洋时期C.广州、武汉时期D.南京国民时期 13.国际劳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A.国际劳工局B.国际劳工大会C.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D.国际劳动法协会

14.英国《学徒健康与道德法》通过于( )A.1661年B.1702年C.1802年D.1861年 15.下列社会关系不属于劳动法调整对象的是( )

A.作者与出版社之间的关系B.某私营企业与职工因培训而发生的关系 C.某公司与其职工因支付加班费用问题而发生的关系 D.劳动监察大队执法人员查处某建筑公司雇佣童工的关系 16.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劳动法规是( )

A.英国议会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B.美国的《劳资关系法》

C.德国的《疾病保险法》D.1906年在瑞士通过的《关于禁止工厂女工夜间工作公约》 17.下列关于劳动法地位的认识,通常认为( )

A.劳动法是一个的法律部门B.劳动法是民商法的组成部分 C.劳动法是经济法的组成部分D.劳动法是社会法的组成部分 18.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 ) A.劳动关系B.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关系

C.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D.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19.我国最早的劳动立法是北洋1923年公布的( ) A.《劳动立法原则》B.《暂行工厂规则》C.《劳动法案大纲》D.《劳动法典》 20.世界上最早的国际劳工公约是( ) A.《关于禁止工厂女工夜间工作的公约》和《伯尔尼公约》B.《关于女工童工工作时间公约》 C.《关于禁止童工从事夜间工作公约》D.《国际劳动宪章》 21.下列劳动不属于劳动法中所指劳动的是( )

A.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过程中的劳动B.有偿性的劳动 C.无偿性的劳动D.双方具有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的劳动

22.下列事项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由劳动法调整的是( )

A.丙公司为其职工购房向银行提供担保B.某国家机关招聘公务员

C.种粮大户李某每日支付给帮忙收割的邻居50元D.女工赵某因怀孕被公司辞退 23.初期的劳动立法的一个特点是( )

A.从提高工人工资立法开始B.从缩短工人工作时间立法开始

C.从改善职业安全和卫生立法开始D.从改善女工和童工的立法开始 24.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开始于( )

A.18世纪初B.18世纪末C.19世纪上半叶D.20世纪初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开始施行的日期是( )

A.1993年1月1日B.1994年7月5日C.1995年1月1日D.1996年7月5日 26.下列人员不属于特殊就业群体的是( )

A.残疾人B.退役军人C.少数民族人员D.退休返聘人员

27.下列对各国劳动立法的发展趋势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劳动法适用范围不断缩小B.世界各国普遍颁布适合本国特点的劳动法律、法规 C.各国劳动法加强了责任条款D.国际劳动立法的发展,对各国劳动立法影响增大 28.下列关于我国劳动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劳动法统一适用于全国,包括、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内 B.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关系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 C.劳动法于199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D.我国劳动法是一部综合性劳动法典

29.关于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关系的表述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国之一B.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常任理事国 C.新中国自1983年始参加国际劳工组织的活动

D.中国对旧中国时期签署的国际劳工公约一律不予承认 30.下列社会关系不属于劳动法调整对象的是( )

A.某公司与其职工因支付加班费用问题而发生的关系B.某私营企业与职工因培训而发生的关系 C.作者与出版社之间的关系D.劳动监察大队执法人员查处某建筑公司雇佣童工的关系 31.下列关于《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家庭聘用的保姆适用《劳动法》B.个体经济组织聘用的劳动者不适用《劳动法》 C.事业单位聘用的劳动者不适用《劳动法》

D.国家机关和与之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劳动法》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于( )

A.国家机关公务员B.现役军人C.依法成立的基金会D.农业劳动者 33.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制定该法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C.德国 D.法国

34.有关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公约对全体会员国具有约束力B.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合称为《国际劳工标准》 C.建议书作为会员国制定法律的参考D.建议书不需要会员国批准 35.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关系的是( ) A.作家王某与某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所形成的关系

B.张某在试用期内因视力未达到乙厂录用要求而被乙厂辞退 C.甲公司为其职工购房向银行提供担保

D.某理发店职员陈某在为顾客丙提供理发服务时不慎致其面部受伤,丙要求陈某赔偿 36.下列人员中由国家安置就业的是( )

A.少数民族人B.退役军官C.残疾人D.农村剩余劳动力

37.某银行与清洁公司签订了关于清洁服务的协议,有一名清洁工在保洁工作中不慎摔倒骨折,关于承担责任的主体,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银行B.某清洁公司C.该清洁工D.

38.下列关于劳动法起源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现代意义劳动法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劳工法规”B.最早的劳动法产生于英国 C.劳动法的产生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

D.劳动法的产生以立法内容体现对劳动者保护的要旨为标志 39.下列社会关系不属于我国劳动法调整范围的是( )

A.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劳动关系B.国家机关与所用工勤人员之间的劳动关系

C.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劳动关系D.律师事务所与其劳动者的劳动关系 40.国际劳动立法中涉及劳动者基本方面的内容被称为“核心劳动标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核心劳动标准”的是( )

A.关于自由结社与集体谈判的公约B.关于废除强迫劳动的公约 C.关于禁止使用童工方面的公约D.关于工作时间的公约

41.甲建筑公司在为某企业施工时,公司的乙职工不慎掉落一工具,将其同组的丙职工砸伤。此案例中,甲公司与乙、丙之间的关系属于( )

A.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B.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 C.劳务关系D.不受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

42.下列选项中关于国际劳动立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国际劳动立法的首倡者是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和法国社会活动家大卫•李格兰 B.瑞士是最先同意制定国际劳动法的国家

C.柏林会议是第一次由各国正式派代表讨论国际劳动立法的会议 D.最早的国际劳动法产生于20世纪末

43.下列选项中对劳动法的阐述,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法律部门 B.它与民法关系密切,是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法律部门 C.所有与劳动者有关的社会关系都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D.它是一个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其他社会关系的的法律部门

二、多选

1.以下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对象的是( ) A.某作家将其书稿交出版社而形成的出版关系

B.个体户与其家庭成员共同劳动所形成的共同共有关系 C.某公司与其职工因补发津贴问题而发生的关系

D.劳动监察大队执法人员查处个体餐馆非法雇工的关系 2.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形式包括( )

A.国际劳工组织章程B.国际劳工公约C.国际劳工建议书D.联合国有关文件 3.狭义上的国际劳动立法,一般主要是指( )

A.国际劳工组织章程B.国际劳工公约C.国际劳工建议书D.联合国和区域性有关公约或协定 4.国际劳工组织的“三方性原则”所包括的三方有( ) A.劳工代表B.雇主代表C.劳工组织D.代表 5.下列属于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有( )

A.劳动行政管理机关在工伤鉴定方面与劳动者发生的关系 B.职工培训中劳动者与培训机构产生的关系

C.工会组织与企业在执行工会法过程中发生的关系D.个体户与其家庭成员共同劳动所形成的关系 6.各国劳动立法的发展进程有所不同,但其共同的发展趋势是( ) A.劳动法适用范围有所缩小B.劳动法已成为完整而系统的法律体系 C.国际劳动立法的发展,对各国劳动法产生影响 D.各国一般均规定了各项主要劳动条件的最低标准

7.19世纪初期现代意义上的劳动法得以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

A.劳动法产生于大工业时期是“人类理性”的体现 B.劳动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C.劳动法的产生是出于资本主义国家协调劳资双方利益关系的需要 D.劳动法的产生是稳定当时社会秩序的要求 8.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机构有( )

A.国际劳工大会B.国际劳工代表大会C.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D.国际劳工局 9.下列选项不能纳入劳动法调整范围的是( ) A.农村村民的联产承包关系B.劳务派遣关系

C.家庭成员基于共同劳动的社会关系D.个体工商户聘请帮工 10.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机构包括( )

A.国际劳工大会B.国际劳动局C.理事会D.秘书处

11.法律上对特殊群体在就业方面给予特殊保护,特殊群体包括( ) A.残疾人B.少数民族人员C.未成年人D.农村剩余劳动力 12.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机构包括( )

A.国际劳工大会 B.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C.调解委员会 D.国际劳工局 13.下列选项中的社会关系适用《劳动法》调整的包括( ) A.个人独资企业与其雇用的人员之间的关系

B.某高校与在其校园内从事保洁工作的某物业公司员工之间的关系 C.某家庭与其雇用的家庭保姆之间的关系 D.某建筑公司与其招用的农民工之间的关系

三、简答

1.国际劳工组织的特点及其主要机构有哪些? 2.简述劳动关系的特征。 3.简述国际劳工组织的特点及其主要机构。 4.简述劳动关系的特征。 5.简述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四、论述

1.试论述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 2.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3.结合我国立法实践论述劳动法的渊源。 4.论述劳动关系的特征。 5.论述劳动法的功能。 6.试述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