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奇妙的物质世界在不断变化,下列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 B.使用稀盐酸除铁锈 C.节日燃放礼花 D.白炽灯通电发光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检验石灰水的酸碱性 C.
给酒措灯添加酒精 D.
取用二氧化锰固体 硫在氧气中燃烧
3.参加六盘水市夏季国际马拉松赛的运动员,剧烈运动后感觉肌肉酸胀,原因是人体产生了较多的 乳酸(化学式为 )下列关于乳酸说法错误的是( ) A.乳酸属于有机物
B.乳酸由 个碳原子、 个氢原子和 个氧原子构成 C.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D.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关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光亮的铜丝放入稀硫酸中,溶液变为蓝色,产生大量气泡 B.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5.对物质进行归类整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是归类关系正确的是( ) A.棉花、蚕丝、塑料–合成材料 B.纯碱、小苏打、硫酸铜–盐 C.氮气、氨气、臭氧–单质 D.水、干冰、氯酸钾–氧化物
6.如图为 、 、 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时, 、 、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B. 点表示时, 时, 、 的溶液是饱和状态, 的溶液是不饱和状态 C. 时, 、 、 三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的饱和溶液从 降温到 时,析出晶体
7.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学科必备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甲、乙、丙、丁都属于化合物 B.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 D.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8.下图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种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
A.在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 的变化曲线
B.将等质量的铝粉和锌粉,分别放入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生成 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 还原一定质量的 ,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9.请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氖气________.
二氧化硅中硅元素显 价________.
由两种原子团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
1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溴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一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
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二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_(填序号).
溴元素与图二中 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若图二中 表示离子,则离子符号是________.
11.目前人类可以从多方面获取能源,我国在能源获取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氧气可从空气中获取,氢气可通过以下反应获取: 通电 ,其中 的化学式是________.
截止 年 月 日,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连续开采可燃冰超过 天:可燃冰(化学
式 )能释放出甲烷气体,是未来洁净的新能源.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2.水是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饮用酸、碱性过强或硬度过大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可用________来测定水的酸碱度.
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___,日常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_.
实验室用“电解水”或“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元素,理论依据是________.
13.已知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 能产生温室效应; 为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 是紫红色金属; 是蓝色沉淀.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
写出物质 的化学式:________.
写出序号对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②________.
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三、实验与深究(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回答问题:
图中标识①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用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实验室既可以制取 ,又可以制取 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_____(在 中选),用该装置制取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若用 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B. C. D.
工业上常需分离 、 的混合气体,某同学采用装置 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________气体 ②然后,________(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15.甲、乙两名同学做了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实验,反应后都进行过滤得到无色滤液,他们对自己得到的无色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他们各自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如下几种可能:
. . 、 、 .________ . 和 【讨论交流】上述猜想中,肯定不成立的是________(填猜想序号),其理由是________. 【实验探究】甲、乙两同学为了验证各自所得滤液的成分,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 甲同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与猜学 ________溶液 想 对应 乙同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无明显实验现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与猜 溶液 学 象 想 对应 【反思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是正确的,乙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一定正确,请你帮乙同学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乙同学得到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 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与猜想________对应 16.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识别化肥的探究活动,他们对氯化铵、碳酸氢铵、硫酸钾、磷矿粉四种化肥进行了如下探究:
取上述四种化肥各少量分别放入试管观察,从外观上即可与其他化肥区别出来的是________;
在装有另外三种化肥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的是________;
若要想继续区别出另外两种化肥,选用的物质是________,现象和结论________. 四、化学与生活(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4分)
17.化学无处不在,小到日常生活,大到航空航天.
日常生活中,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用此方法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
端午节人们食用粽子纪念屈原使用糯米、食盐、火腿瘦肉、少量油作为某种粽子的原料,从营养均衡的角度看,你认为还缺少的营养素为:________;
年 月,我国首款大型客机 首飞成功. 结构上多处运用钛合金和铝锂合金作为零件,钛合金和铝锂合金属于________材料;
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在建设湿地公园,湿地可以调节气候条件、改善环境、净化水源.请你提出一条净化湿地水源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8.水钢采用烟气脱硫工艺,不仅能消除二氧化硫,防止形成酸雨,还能将其转化为硫酸钙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高温 ,现用 含碳酸钙 的石灰石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求: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____;
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要求有计算步骤). 答案
1. 【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解答】解: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氧气和有机物,属于化学变化,故 错;
、使用稀盐酸除铁锈是利用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 错; 、节日燃放礼花包含着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 错;
、灯泡通电发光是由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属于物理变化,故 正确. 故选 . 2. 【答案】C
【解析】 、根据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时,要先取样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时,要先用试管取出一定量的试剂,再向试管中滴加
酚酞溶液,图中会造成浪费,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使用酒精灯时,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防引起火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里要放入少量水,以便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 3. 【答案】B
【解析】根据有机物的定义以及乳酸的化学式为 ,乳酸由 、 、 三种元素组成,其分子由 个 原子、 个 原子和 个 原子所构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有机物是指含 元素的化合物,而根据乳酸的化学式为 ,可知乳酸由 、 、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因此,乳酸是一种有机物;故 正确;
、根据乳酸的化学式为 ,其分子由 个 原子、 个 原子和 个 原子共 个原子所构成,故 错误;
、乳酸 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 : ,故 正确;
、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 正确;
故选
4. 【答案】A
【解析】 、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光亮的铜丝放入稀硫酸中,不反应,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 5.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根据盐的概念来分析; .根据单质的概念来分析;
.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解: .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与合成橡胶,棉花和蚕丝属于天然材料,故错误;
.纯碱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小苏打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硫酸铜是由铜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正确; .氨气是由氮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错误;
.氯酸钾是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而氧化物只含两种元素,所以氯酸钾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 .
6. 【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 、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时, 、 、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正确,因为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 点表示时, 时, 、 的溶液是饱和状态, 的溶液是不饱和状态错误; 时, 、 、 三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 的饱和溶液从 降温到 时,析出晶体 错误.
【解答】解: 、 时, 、 、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正确,因为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故选项正确;
、 点表示时, 时, 、 的溶液是饱和状态, 的溶液是不饱和状态错误,表示 、 的不饱和溶液, 的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 时, 、 、 三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 的饱和溶液从 降温到 时,析出晶体 , 是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
7. 【答案】C
【解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 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点燃 .
、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甲、丙、丁都属于化合物,乙属于单质,故错误; 、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 ,故错误;
、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 : ,故正确;
、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 故选 . 8. 【答案】B
【解析】 、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 大于 ,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等质量的铝锌和足量的盐酸反应,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可知铝生成的氢气多解答; 、根据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一开始,没有氧气生成解答; 、根据 还原一定质量的 ,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解答. 【解答】解: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 大于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值的变化是从大于 开始,故错误;
、由于盐酸是足量的,相同质量的铝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铝生成的氢气多,水平线靠上;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需要的时间就比锌短,达到水平线的转折点就要靠前,故正确;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一开始,没有氧气生成,氧气质量为 ,故错误;
、 还原一定质量的 ,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完全后,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固体质量不为 ,故错误. 答案:
9. 【答案】 ; ;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
【解答】解: 氖是稀有气体元素,由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单质是单原子分子,所以氖气的化学式就是表示氖元素的元素符号,即: ;; 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
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二氧化硅中硅的化合价为 价,故可表示: ;; 铵
是由两种原子团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 ;
10. 【答案】 ; ; ;
【解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根据离子符号的写法来分析.
【解答】解: 由溴元素在元素周期中的信息可知,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故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则与溴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之相同,即与溴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也应为 .; 溴元素的最外层有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而显 价, 元素是钾元素,钾原子的最外层有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个电子而显 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号元素是硫元素,硫原子的最外层有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个电子而形成带有 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
11. 【答案】 ; 点燃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 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通电 ,反应物中钠、氯、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 、 、 ,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 、 ,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 分子由 个氢原子、一个钠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 的化学式为 ;; 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 . 12. 【答案】 试纸或 计; 肥皂水,煮沸; 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 根据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进行分析;; 根据区分软水和硬水的方法进行分析;根据生活中的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解: 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可用 试纸或 计测定.
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肥皂水.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少、软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常用方法是煮沸.
实验室用“电解水”或“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元素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 ; ;
13. 【答案】 ; 高温 , ; 复分解反应
【解析】根据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 能产生温
室效应,所以 是二氧化碳, 是一氧化碳, 为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所以 是氧化铁, 是紫红色金属,所以 是铜, 是蓝色沉淀,所以 是氢氧化铜沉淀,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 是铁, 和 反应会生成铜和 ,所以 可以是氯化铜, 就是氯化亚铁,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
【解答】解: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 能产生温室效应,所以 是二氧化碳, 是一氧化碳, 为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所以 是氧化铁, 是紫红色金属,所以 是铜, 是蓝色沉淀,所以 是氢氧化铜沉淀,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 是铁, 和 反应会生成铜和 ,所以 可以是氯化铜, 就是氯化亚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是 ;; 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高温 ;
②是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③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14. 【答案】锥形瓶; ; , ; C; ,关闭活塞甲,打开活塞乙
【解析】 熟记仪器的名称;; 装置 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 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反应的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来选择收集装置;; 根据可用浓硫酸来干燥以及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来分析;; ①根据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分析;
②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解答】解: 仪器①是锥形瓶;; 装置 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有一棉花团,所以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验室制取 的反应原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固液不加热型”;氧气可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型”;因此能共用的发生装置是 ;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均可选择 装置来收集;; 由图示可知,该气体能用浓硫酸来干燥,所以不会是氨气(氨气能与硫酸反应),由气体从长管进入可知,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甲烷与氢气的密度均比空气小,所以是氧气;; ①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一氧化碳;
②二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在完成①之后,关闭活塞甲,打开活塞乙,这时 中的稀硫酸与步骤①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此时可收集到二氧化碳.
15. 【答案】 和 , , 与 不能共存,碳酸钠,产生白色沉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解析】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会出现三种情况:其一,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只含有氢氧化钠;其二,碳酸钠溶液过量,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除生成的氢氧化钠外还含有未反应的碳酸钠;其三,氢氧化钡溶液过量,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除生成的氢氧化钠外还含有未反应的氢氧化钡;
可采取向滤液样品中滴加稀盐酸的方法,检验反应后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或根据碳酸钠、氢氧化钡的性质,选取其它能与它们反应的试剂进行检验. 【解答】解:【提出猜想】: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可能恰好完全反应,形成氢氧化钠
溶液;或者碳酸钠溶液过量,形成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溶液;或者氢氧化钡溶液过量,形成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钡的混合溶液;故猜想为: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 【讨论交流】: 与 能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不可能同时存在,故 猜想不成立; 【实验探究】:取过滤后的滤液,分别继续滴加足量碳酸钠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氢氧化钡存在,故猜想 成立; 【反思与评价】: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钡,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碳酸钠,所以需要继续做的实验是: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与猜想 对应,如果没有现象,说明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与猜想 对应. 故答案为:【提出猜想】 和 ;
【讨论交流】 ; 与 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碳酸钠;产生白色沉淀; 【反思与评价】: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
16. 【答案】磷矿粉; 碳酸氢铵; 熟石灰,有刺激性的气味产生的是氯化铵,另一个是硫酸钾 【解析】 根据磷矿粉是灰白色的,氯化铵、碳酸氢铵、硫酸钾均是白色的固体,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稀盐酸能与碳酸氢铵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氯化铵、碳酸氢铵、硫酸钾都是白色的固体,从外观看均为白色晶体,只有磷矿粉是灰白色粉末,故与其它化肥从外观看与磷矿粉不同.; 稀盐酸能与碳酸氢铵反应生成氯化铵、水和二氧化碳,与氯化铵、硫酸钾均不反应,故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的是碳酸氢铵.; 剩余的两种化肥中氯化铵是铵态氮肥,遇碱会放出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氨气,硫酸钾不能;分别取少量未区分出的另外两种化肥于研钵中,各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是氯化铵.
17. 【答案】隔绝氧气; 维生素; 金属; 植树造林、污水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
【解析】 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解答;; 根据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以及食品中所含营养素来分析;;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 根据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着火点;所以要灭火只要去除其中的任一个条件即可,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灭火;; 糯米中富含糖类、食盐属于无机盐、火腿瘦肉中富含蛋白质、植物油中富含油脂,还缺少维生素;; 钛合金和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植树造林、污水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等可以净化湿地水源;
18. 【答案】 ; 设理论上碳酸钙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 . 高温
答案: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 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 .
【解析】 根据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石灰石 解答.; 由石灰石的质量、碳酸
钙的质量分数,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列式计算出理论上完全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 【解答】解: 含碳酸钙 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 设理论上碳酸钙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 .
高温
答案: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 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